高考议论文高效说理策略

2012-08-15 00:47广东罗代国
作文教学研究 2012年1期
关键词:论点人生文章

广东 罗代国

议论文写作,大家都比较重视论证方法的使用,这本来无可厚非。但是,如果在说理过程中能够恰当运用科学的论证策略,宏观思考观点、材料、论证方法和语言等要素的搭配组合方式及其效果,更有助于增强文章的说服力。以下几种说理策略值得注意:

一、反复说理

“三人成虎”的故事告诉我们,在生活中,事实可以因语言的传播而改变、调遣甚至颠覆。往往有这样的情况,通过反复耐心地说服,对方逐渐接受了你的观点;如果对方一旦拒绝就停止说服,结果可想而知。人的心理就是如此复杂而奇妙,对事物的看法往往因时机、场合、经验和阅历的改变而改变。议论文写作也要懂得反复论证、反复说理,要善于从正、反两方或从不同的角度反复阐述中心论点。

1.从同一角度引入不同的材料进行分析,表现为论据的反复。比如荀子的《劝学》,文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反复论证学习的意义、作用、方法和态度,勉励人们努力学习。尤其是第四段在论述学习的方法和态度时,用三组比喻反复阐述“积”的重要性,说理透彻,气势浑厚。再如下面文段:

坎坷的人生让强者的生命奕奕生辉。我们民族不乏画“O”的高手,他们用自己精彩绝伦的人生画卷,诠释着生命的意义和生命的美。试看诸葛亮,卧龙躬耕,草庐苦读,运筹帷幄,终定三分。他的人生轨迹从艰辛开始到艰辛结束,用一个大圆,圈尽了巴山蜀水。再看苏东坡,从“会挽雕弓如满月”到“还酹江月”,从“明月几时有”到“贵如何,贱如何,六桥都是经行处”,词人一生坎坷,可他却从未放弃过抗争和努力,谁敢说,他的生命之圆没有包纳对家国和人生的炽爱。再看张海迪,这个顽强的女人,她用残缺的笔画出了完美的圆,那自强不息,坚忍不拔的精神的大圆,又有几个须眉男儿敢轻视?

上面的文段提出论点后,围绕“坎坷的人生让强者的生命奕奕生辉”这一角度,接连用诸葛亮、苏东坡和张海迪三人的实例反复阐释观点,三则论据气贯而下,呈叠章复咏之美。

2.从不同角度对文章的论点进行分析,表现为论点的反复。如钱钟书的《论快乐》,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反复阐说了对快乐的种种理解,得出“快乐由精神来决定”的创见,耐人深思。再如考场作文《人生的选择题》开头提出“人的一生好比一本书,一本全要我们做选择题的书”这一中心后,展开部分紧紧扣住这一点,层层生发:先在第二段点出“人生是一本做不完选择的书”,告诉我们必须不断作出选择,不能停止;第三段又点出“人生是一本别人不能帮我们完成的书”,告诉我们必须通过自我奋斗,不断拼搏进取;第四段进一步点出“人生是一本只能用心完成的书”,告诉我们要充满信心,不怕失败,去赢得更大的胜利。文章反复点题扣题,反复论证说理,大大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分解中心论点时要善于以问领写,要善于从不同的侧面和角度对中心论点进行“变奏点题”,用分论点有力支撑中心论点。

3.采用正反对比、古今对比等方法反复论证文章论点。说理过程中除了论据和论点的反复外,论证方法的反复也可以强化中心,尤其是对比说理、类比说理和比较说理等方法,能很好地增强文章的说服力。下面是考场作文《选择永恒》的精彩片断:

站在历史的海岸漫溯那一道道历史沟渠:楚大夫沉吟泽畔,九死不悔;魏武帝扬鞭东指壮心不已;陶渊明悠然南山,饮酒采菊……他们选择了永恒。纵然谄媚污蔑蒙蔽视听,也不随波逐流是执著的选择;纵然马革裹尸归关西,也要扬声边塞,尽扫狼烟,这是豪壮的选择;纵然一身清苦终日难饱,也愿怡然自得、躬耕陇亩,这是高雅的选择。在一番番选择中,帝王将相成其盖世伟业,贤士迁客成其千古文章。而今天呢,有多少人在温柔富贵乡中疲软筋骨,麻木神经?有多少人愿选择清贫,选择质朴,选择刚健?物欲横流流尽了血汗,歌舞升平平息了壮志,追名逐利害苦了百姓。

二、联系说理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白居易),议论文尤其要讲现实针对性。联系论证或者联系个人的亲身经历和体会;或者联系身边现象、事例;或者分条阐述自己的建议、计划和打算;或者描绘发展前景,预测发展趋势,进而发出号召、表明决心等,总之是现身说法,寓情于理,让文章真挚感人。

1.联系自己的亲身经历分析说理。比如考场作文《让思维转个身》,由于采取了联系说理、联系作结的策略,文章增色不少:

所以,我们要打破陈规,让思维转个身。在学习上,每逢与数学难题正面交锋时,我总是胆怯,后来老师的一番话让我猛醒: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原地踏步远远不够,至少需要转个身,前后挪移,左右蹦跳。我谨记老师的话,提醒自己在学习和生活中要善于转变思维,“此路不同,何不改道而行”,现在我的数学思维已大有改观,处理生活问题也懂得变换角度。奉劝某些过于念旧的同学,切勿抱残守缺,死守教条,而应当与时俱进,不断改进学习方法,这样才会有助于自己的进步。

2.联系自己的所见所闻分析说理。可以分析最近发生的、耳闻目睹的典型例子,也可排比、铺陈一组现实生活现象并作分析。比如:

承担对社会的责任,有助于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当“雪灾”带着他冰冷的身躯张牙舞爪地向我们扑来的时候,人们体现出了中华民族的强大的凝聚力和责任感。“雪虽冷,人心却不冷”,电力工人尽忠职守,面对狂风暴雪,仍然为了保障人民的正常用电,不畏牺牲,奔往前线抢修电缆。艺人们也尽自己的一份力量,为雪灾地区筹集善款。国家领导人更是前赴雪灾地区亲自指挥救灾工作,亲自派送救灾物品。普通老百姓也不甘落后,到车站当志愿者,帮助疏散车站的外来工朋友。正是对社会的那份责任,使人们都愿意为救灾工作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而在承担了责任的同时,人们也看到了自己价值的实现。由此可见,人之于社会,如鱼之于水,鱼离开水不能生存,而人生的价值离开了社会也无从实现。是责任,把我们与社会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让我们更好地实现人生的价值。

3.联系自己的阅读经历分析说理。尤其是中学语文课本,其中有很多事例、故事、典故等都是经典,组合转借用到考场作文里,能让文章展示出深厚的文化底蕴。如2004年广东卷满分作文《此时有声胜无声》,采用“语言集锦”的形式,激活并使用《烛之武退秦师》《触龙说赵太后》《曹植七步赋诗》《邹忌讽齐王纳谏》等课文中的经典事例,阐述语言沟通、说话艺术在拯救国家危难及挽救个人危难时的力量,既撷华掇英,展示文化底蕴,又增强论证的力量和说理的感染力。

三、形象说理

“形象丰满”不只是对记叙文的要求,其实,议论也应当形象化,形象化的议论,可使说理更具可视性、可感性。所以,朱光潜先生指出:“我很相信说理文要写好,也还要动一点情感,要用一点形象思维。”(《艺文杂谈·漫谈说理文》)怎样进行形象说理呢?

1.画面说理。就是在说理时,通过描绘出某种画面,让读者从具体形象、生动活泼的画面中去理解并接受文章的观点,得出正确的结论。如《庄暴见孟子》一文,作者先描绘了一幅“怨声载道图”——由于国君追求享乐,不惜劳民伤财,致使百姓生活艰难,妻离子散;接着是“黎庶安乐”图——国君享乐时考虑到民生疾苦,百姓祝愿国君康健,国君与民同乐。这两幅截然不同的画面,本质上还是为了说明道理:“今王与民同乐,则王矣。”粤教版必修四《论“雅而不高”》一文,描绘了一幅幅生活画面,如自选超市,虽明示不许品尝偏下手抓;空调车上,抽烟或摆弄臭脚;公寓楼内,大吼大叫;出行轿车,一路车笛长啸;档次品位常挂嘴边,洋话国骂各尽其用;遮口剔牙,却烟雾喷人;雅兴高歌,却出粗口……这些画面生动表现了“两个文明”建设中软硬“两张皮”、表里“两张皮”等问题,引人深思。

2.故事说理。为了说理,有时可以选择一个典型故事进行叙述,然后针对这个故事加以评述,画龙点睛地揭示道理。如吕叔湘《谈谈虚和实的关系》一文,用“有眼与无眼”的故事来说明“光是观察也不容易”;用禅宗和尚的故事来形象地论证“前人的理论是我们的财富,但只是一种参考,要用自己的观点来验证”,这就使论述的问题通俗易懂,深入浅出,避免干瘪枯燥的毛病。再如2001年满分作文《赤兔之死》,作者编撰了赤兔马为诚信而殒身的感人故事,将赤兔马拟人化,让它在同伯喜的对话中,显示对关羽与董卓、吕布两类人物的褒贬,阐明真英雄必讲诚信,人生当择善而从的主题,令人拍案叫绝。

3.设喻说理。这里既指描写时的比喻修辞,也指论证中的比喻论证。利用比喻手段来进行说理是极其常见的,例如为了阐述“拿来主义”这一主张,作者在第8段以“大宅子”比喻文化遗产,又指出对待这个大宅子可能出现的三种错误态度,即不敢接触,不敢择取的“孱头”式、盲目排外全盘否定的“浑蛋”式、崇洋媚外,全盘接受的“废物”式,作者用调侃的笔法幽默风趣,有批驳力地讥讽了“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的可笑。第9段中,作者仍用比喻论证法提出了吸取精华,剔除糟粕的“拿来主义”的做法,有益的“鱼翅”要“拿来”而且“使用”;有危害又有用处的“鸦片”,要吸取、使用它有用处的方面,清除它有害的方面;人民根本不需要的“烟灯”“烟枪”和“姨太太”,原则上加以“毁灭”,“只留少许送博物馆”。设喻取譬通过揭示事物之间具有同类性质或相同特点来进行说理论证,使人们对抽象事物获得具体形象的感受。

以上几种形象说理的方法既可单独使用,也可结合使用。当然,形象化议论还要注意和抽象分析相结合,这样效果会更好。另外,文学作品中的“形象”可以塑造,可以通过场面和情节详尽地描述出来,而形象说理中的“形象”则是使抽象道理形象化,深奥道理通俗化。把二者区分清楚了,才能写出形象生动、说服力强的议论文来。

常用的说理策略还有辩证说理、拓展说理、集中说理、寓情于理、就例说理等,限于篇幅,兹不赘述。

猜你喜欢
论点人生文章
论点:议论文的灵魂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放屁文章
人生中的某一天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人生悲喜两字之间
高考议论文需细分分论点
议论文分论点的提取
做好深化国企改革大文章
独一无二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