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 康益兰
小学作文教学旨在激发学生作文的兴趣,让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做到乐于倾吐,乐于表达。然而,一些教师依据教材的编排,进行着程式化、序列化、静态式的习作指导,这样湮灭了学生的作文兴趣,还使学生的作文千人一面,千篇一律,习作水平难以提高。为使学生习作能真正做到“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情感,创设各种作文情境,发展学生的个性,让学生在享受生活的同时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反映生活本真的文章。
语言是生活的记载,生活是作文的源泉,学生的作文必须源于生活世界,让他们积累丰富的生活材料,回归儿童的生活。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只有置身于活动中,才能产生表达的欲望。基于这一点,教师可进行“活动型作文教学”,鼓励真情实话,倡导自我发现,使学生的作文不再胡编乱造,生搬硬套,而是把实践活动中的切身体验和真实感受融入作文中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丰富多彩,有与自然的关系,有与社会的关系,有与自我的关系。活动场地更是打破了课堂甚至校园的局限,学生对此活动有浓厚的兴趣和极高的热情,因而能百分之百地投入。据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接触感兴趣的东西,大脑皮层就会处于兴奋状态,就会激起强烈的学习欲望。因此教师应充分利用好综合实践活动,让它成为孕育学生作文的摇篮。我根据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并结合地方特色,开展了《水——生命之源》、《校园垃圾何处来》、《正是菊黄蟹肥时》等一系列综合性实践写作活动。每一次活动都使学生释放激情融与生活,更使学生心灵得以感召,个性得以张扬。如《正是菊黄蟹肥时》活动中学生为了调查,勤跑田间塘边,忙得不亦乐乎。活动后的作文则成为水到渠成之事。《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作文的“课程目标”指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文中学生似一个个养蟹行家,介绍蟹的外形,养殖的方法,疾病的防治及治疗,学生交流收获,展示自己生活,字里行间无不流露出对螃蟹的喜爱和对生活的热爱。学生又如一个个广告设计师,为家乡的螃蟹写出了一条条精妙绝伦的广告词:“螃蟹螃蟹我爱你,就象老鼠爱大米”;“要吃螃蟹哪里去,众人遥指长荡湖”;“指前螃蟹,让你走向致富之路”;“不吃不知道,一吃忘不了”……其间学生的灵感突现,创造性火花不断迸发。这正体现了“课标”中指出的“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
想象是孩子的天性,也是创造的源泉。新教材中许多课文都留有空白,许多课文结尾也是意犹未尽。“基本理念”中又明确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教师可抓住这一切入点,让学生自主地想象不同环节,想象不同结尾,让学生写出独具个性的文章。苏教版第十册练习四看图写话的教学中,学生观察到最后一幅图,我问及小燕子面对庞然大物——猫,命运会如何时,同学们的设计都是善意的、圆满的、富有同情心的,都说小燕子得救了,燕子一家又团圆了。我又问:“到底是谁救了小燕子?”生:“小女孩出于同情,赶走了小猫。”(这是符合常人的思想,比较传统的观念)师:还会是谁救了小燕子?此时一同学说:“还可能是这样的结局,在猫一步步逼近小燕子的危急关头,燕子妈妈勇敢地飞了下来,像石头似的落在小花猫的面前,它张开全身的羽毛,准备与猫搏斗。猫被燕子妈妈对小燕子的爱震住了,渐渐地、渐渐地后退了。(我为之一震,是啊,学生以前学过《麻雀》一文,这位学生正是受了此文结局的启发,重组建构出这样的结局)师:是啊,作为母亲的燕子妈妈会在一旁袖手旁观吗?又一学生说:“在千钧一发之际,燕子妈妈衔了一块石头,不偏不歪正好打中猫,猫转身便跑,小燕子得救了。”(助弱者一臂之力,极富寓言色彩)教师正是抓住这一发展性的多元结局,将知识融会贯通,并使故事结局多了一份人性,又不乏同情弱者称颂母爱的深刻含义。
“道理越辩越清,真理越辩越明。”学生经历辩论的过程,才会产生不同的感受,做到有感情地表达。在一次叙事作文中,我提供了这样一个情境:一天,王小明去城里亲戚家做客。当他步行来到小区的门口时,看到小区门口有一个和他相仿年龄的孩子跪在地上,面前用白粉笔写了一段话,大致意思讲自己因父母有病不能继续求学,希望得到他人的帮助。小明看到这种情况,心里很是同情,想掏出剩下的钱给这位孩子。正当他掏钱的时候,小红表妹来接他,看到这种情况,阻止他。你认为小明要不要给钱给这位小男孩?学生依据这一情境,组织讨论,有的坚持要给,有的坚持不给。于是,我将他们分成两大组进行辩论。学生在辩论中唇枪舌剑,各不相让,而且有理有节地谈出了相关的看法。为了形成互动,我让两大组除了辩手以外,还可增加自由辩手,在规定辩手辩论完毕,自由辩手可发表自己的观点。这样台上台下充分互动,不仅增加了辩论的气氛,而且使每个人都有表露自己看法的机会。此时教师无须去肯定一方或否定一方,因为他们在辩论中,因时因情地谈出了自己的观点,使他们的认识又上升到一种理性的层面,知道遇到这种情况,应如何处置更恰当,而不是简单地说“给”与“不给”。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突出“以人为本”的教学观,作文教学更应发扬学生个性,鼓励学生敢于想象,勇于创新。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开放的活动型作文场所,捕捉生成的习作资源,让学生尽情地体验,自由地倾吐,学生定能愿写乐说,新“课标”下的作文定会成为学生生活的必需,作文课也将如春天般多姿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