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 叶 玲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师心中的隐痛,明明是自己花了时间准备的作文课,可看着自己的学生一次次在课堂上乘兴而来,却屡屡败兴而归。看着学生一次比一次黯淡,甚至失落的眼神,我开始思考作文教学的问题所在,并开始寻求新的作文教学的出路。
小班化教学已实施多年,小班化教学的理念已深入到教育教学的各个层面。为了改变作文教学的这种“高耗低效”的局面,我依据合作学习的理念,在小学第一、二学段的作文教学实践中进行协同作文教学尝试,努力实现新“课标”所说的“降低起始阶段的难度,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的要求。为此从“前习作阶段”开始,利用小班化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生生合作、师生合作,倡导协同快乐作文,并运用开放激励性的作文评改方式,促进起步作文教学的发展。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改革积极倡导的重要学习方式之一。在小班化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得以广泛应用。作文教学中的有意合作,能带来资源共享,有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宽学生的思维,借助学生之间的互动,能有效促进学生之间的共同进步。
我根据学生的兴趣、意愿,开展了一系列他们喜闻乐见的写话主题活动。每当活动开始,学生自由结伴,根据兴趣、爱好,自由选择活动内容,主动性、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如在进行“我们的手”的主题活动中,有的学生喜欢研究指纹,他们用放大镜比较着自己和同伴的指纹,从而发现了每个人的指纹都是不同的。有的学生喜欢用自己的小手来进行绘画活动,他们时而将五指并拢变出了仙人掌,时而将五指分开变成了孔雀、小娃娃的头发等等。有的学生还回家把自己的手和家人作比较发现了很大的不同,他们在抚摸外婆奶奶粗糙的手的同时感叹长辈劳动的辛苦。
在这些活动中,教师为掌握各学习小组的运行情况,参与其中,并将自己的思维水平“暂时退回”到与学生相仿的思维状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体验等来进行源头活水的攫取和下锅之米的收集,让学生最终明辨、感悟所合作探究的内容,由此打开写作源头,有计划、有步骤地做好习作准备。通过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高涨了,他们与自己志趣相同的同学在一起,运用稚嫩的语言无拘无束地交流,共同建构知识的网络。
教育家陈鹤琴曾说:“孩子需要良好的伙伴来做他的伴侣,与他们交流相处获得友谊,消除孤独,活泼身心,这是成人所代替不了的。”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构建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能提供给学生更多主动参与、生生互动的机会,这不仅有利于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更有利于合作交往能力的发展。
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的理论,也使我认识到在相同时期每个学生的语言发展潜能不同,都有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将全班学生,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进行分组,使每个小组都有高、中、低三个语言层次的学生,学生互帮互学,在作文教学中真正实现优势互补,就近发展。
由于学生处于第一、二学段,年龄较小,自主能力较差,在指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要精心组织,教给学生必要的合作技能,充分提高小组协同作文的实效性。
(1)实行轮流组长制。在每个小组内轮流推选1名小组长,组长负责小组内材料的收集或讨论问题后的交流工作。让每个学生都有锻炼的机会,从而积极参与协同作文活动。
(2)组内每一个学生都要乐于陈述自己的想法,乐于修正他人的观点。
(3)对于讲的学生,要把自己的想法尽可能地表达清楚,要讲得有条理。
(4)对于听的学生,要学会倾听,努力掌握别人的发言要点,对别人的发言作出评价。听不懂、听不清楚时可以提问。
(5)在合作学习中,要求学生互相尊重、互相帮助、互相关心、互相欣赏。讨论时,如果有的同学出现差错,同学之间不要相互取笑,应给予理解和鼓励,共同找出问题所在,解决学习上的困难,使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模式一,创设生活情景——小组合作互动——快乐完成习作任务。
在小班化教学中,小组合作的学习形式关注每个学生的均衡发展,当同伴遇到困难时,组员就热情帮助他,直到他学会为止。这样的合作学习形式,能使学生的优势更优,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地参与到讨论中来。
吴立岗老师曾说过当前作文教学的两大缺陷:“一是离开了人类的交际活动去进行作文教学,使作文教学变成脱离社会需要的教学;二是离开了儿童在各年龄阶段的主导活动和心理特点去进行作文教学,使作文教学变成脱离儿童身心发展的教学。”一句话,作文教学应还原学生的生活,丰富他们的生活积累,使他们有话想说,有话可说。因此在课堂上我设法创设学生感兴趣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认识生活,感受生活,写自己的生活作文。或趣味观察的,或灵活动手的,甚至美味品尝的,每个小组成员自由表达,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毫无顾忌,怎么想的就怎么写,把意思表达清楚就可以。
又一个养蚕季节来到了,看着学生们与蚕宝宝形影不离的样子,我带领学生们开始了为期两至三周的《我和蚕宝宝》的主题活动,引导学生在小组养蚕的活动中学会观察,了解蚕的生活过程,学会合作,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小组成员在组长的带领下连续观察蚕宝宝的形状、吃食、吐丝、变成蚕蛾以及如何产卵的全过程。看着学生们在养蚕过程中发自肺腑的快乐,不吐不快的样子,我趁热打铁,要求把蚕形状的变化、吃食、吐丝、变成蚕蛾以及如何产卵等几部分写下来,每个学生只要求写其中某一方面的特点,写好后,小组中四、五同学合成一篇文章,结尾共同完成。动手写之前要求小组成员先讨论一下这几个方面的特点,明确各自的任务。尽管取材角度不同,但学生们的笔下似乎有流淌不完的话语,都写出了自己内心真实的感受,字里行间流露出对蚕的喜爱之情。又由于写作已不仅仅是个人的事,它还关系到小组的荣誉,因此,同学们在写作的过程中都显得格外地专心。
模式二,创设情景——自主写作,产生问题——协同合作,落实语言表达基本功。
合作学习,协同作文离不开自主学习,自主写作。把自主学习作为小组合作学习的一个前提,使每个小组成员都具有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不是只想“吃现成的”。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学生发现问题,并在小组成员共同努力下解决问题,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是大有益处的。
《我为你骄傲》一文中,“我”向老奶奶道歉的那张“便条”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它上面到底写了些什么呢?看着学生个个若有所思的样子,我让大家干脆代替主人公写一写这张便条,从而更好地体会主题。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理解,有的真诚地向老奶奶道歉,有的写了这7美元的来历,以及赔偿的原因。虽然大家都没写错,但很明显学生都没把这张便条写完整,甚至读来有点莫名其妙。我并不急于告诉学生问题所在,而是让小组同学协同合作,以老奶奶的身份接收这张便条。学生相互一读,便纷纷发现了问题:或少了称呼,或少了自我介绍,或少了落款和日期等等。他们有的急于告诉对方,有的则检查自己的问题。此时我让学生根据小组同学的建议修改自己的这张“便条”,结果大家都较好地完成了这次课堂练笔。同时在小组合作交流中学生不知不觉进行了语言表达基本功的训练。学生在自主写作中,共同合作,相互交流、沟通,发现问题,互相补充,实现了对写作内容的探究。
以往的作文评价,教师需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对学生的作文进行字斟句酌,精批细改;而学生则对教师的批改大多不以为然,看了成绩、批语就草草了事。《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要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和方法。通过学生的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学生写完作文,我告诉他们,作文三分写七分改,使学生正视作文修改的重要性。实践中,我引导学生在自评的基础上,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甚至家长孩子互动等多种方法,极力营造自由、开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思维碰撞、情感交流中激活思维,提高交往合作的能力,激发写作的积极性。评改操作过程如下:
第一步:自读自改自评。出声读自己的习作,按照自评标准进行修改:(1)标出并修改错别字、标点和病句。(2)语句要通顺、流畅,把一件事写清楚,写明白。自评完给自己打上自评成绩。教师此时则及时对学困生作相应辅导。
第二步:小组合作评改。在小组组长的带领下,进行小组评改。在综合小组成员意见后,给出建议成绩。在小组评改中还体现激励机制,设立:进步之星——奖给本次习作进步最大的组员;神笔之星——奖给本次习作最棒的组员;聪明之星——奖给本次小组讲评时最用心,最虚心的组员。教师此时则深入各小组督促小组合作评改,边发现习作问题边面批优等习作。
第三步:家长评。学生把习作带回家大声读给爸爸妈妈听一听,让家长分享自己习作的快乐。实践证明这一步很管用,家长大多能感觉孩子习作的进步,而且家长的评价不受任何框架的制约,他们正面的、积极鼓励的评价,对学生习作有一定的激励作用。
第四步:教师评改。在第一步、第二步教师面批的基础上,教师进行第三次面批——课后面批,主要针对中等习作。最后,教师在学生自己评、小组合作评和家长评的基础上,根据学生习作态度、进步情况、是否有独特的想法、丰富的想象,是否创新来综合评定,既有一目了然的等级评定,更有激励的言语评定。教师也不能忽略让学生的习作及时“发表”:或在班上让孩子像诵读课文一样展示自己的作品,或张贴、打印让全班浏览赏读等,使学生保持写作的热情。
在协同开放激励的作文评改方式中,学生学习自改自评和互改互评。学生自改和互改的过程就是完善对事物的认识和表达的过程。学生从一点一滴的修改到逐步完善自己的或同伴的作文过程,便是养成良好的修改作文习惯,并真正获得了作文能力的过程。经过小组协同合作修改后的作文一旦被认可,高兴的不只是作者,小组的其他成员也会很高兴,因为这是大家协同合作的结果。在期末总评时,通过大家的努力,如果能评为先进小组,这对小组的每一个成员来说无疑是最大的喜事。大家在分享合作带来的快乐时,更能真正体会到协同合作的重要性,从而促进了学生之间的团结协作,促进了起步作文教学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