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 徐 敏
小学的作文教学是教师引导学生运用语言反映客观现实,表达真情实感,以培养表达能力的综合训练过程。在传统的作文教学中也一直延续着教师命题、学生写作、教师批阅、教师讲评的低效循环的往复,出现学生被动应付,教师疲于奔命的现象。《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作文教学要激发学生作文的内部动机,激发学生写话、习作的兴趣。学生习作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涉及多方面的因素:如对素材的提炼,对生活的认识及词句的储存等。笔者尝试进行学生自主写作、自由表达,让学生从张扬个性,珍视主观感受,自由表达事物等方面做了些尝试。
作文是学生内心沉积的自由凸现,是现实生活中最普遍的一种交流感情的方式。但在小学阶段的孩子,还没有养成细心观察事物的习惯,常常在经历的过程中是无意注意,感受不深,即使注意到了,认识也不够。你要让他刻意地根据你的命题并且流畅地表达出来,学生就会有“畏难”情绪。而一旦这情绪产生,就会抑制学生的写作兴趣。
针对学生的这一心理现象,我给了学生绝对的自主权。让学生自由地写自己的生活,不去一味地关注学生作文的内容是否“有意义”,是否是“值得写”的题材。小学生的辨知能力较差,试想,当一个学生长期被告知这个行,那个不行的在别人替他选择的思维中“锻炼“,长此以往,他的写作素材的积累也会大打折扣,他对事物的体验感受也会缺少时间机会。就如学生笔下的“流水账”,记录的是事情的条纲,但我还是会鼓励学生写下来。先培养学生会记想写的习惯,不去抹杀他的“记载知闻”的能力。
叶圣陶先生也指出“作文命题及读物选择,须认定读文者,读文者为学生,即以学生为本位也。”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自由命题,让学生根据他们的生活经验,大胆创作,不限制学生的写作内容,让他们自由发挥,选择感受最深,迫切想要表达的生活体验,激发学生的写作激情,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目前的人教版语文教材中,在每一单元都会设置2个课时的作文教学时间,而往往在这短短的90分钟时间内,要完成一篇习作,对学生来讲是绞尽脑汁也难写,有的学生是叫苦连天。而在我们的课堂,为完成教学任务,也都处于“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结构模式,许多学生的作文都是在教师的灌输下,在字数的要求下完成的。学生在作文时,常常会有这样的感受,观察时心中了然,提笔时又一片茫然,这就是因为事先没有明确的观察目标,没有细致观察造成的。
针对上述学生的现象,我在习作的前两三天,会布置搜寻资料的任务,给学生积累素材以及“打腹稿”的时间,让学生有的放矢地去寻找。如在教学作文《我的爸爸(妈妈)》前,让学生对爸(妈)的形象作一观察,采访其上班的内容和家中的举动,让学生深刻、全面地了解爸(妈)的情况。对于作文的当天,如真的在课堂上还是不能如期完成,我也不急于让学生上交,给学生宽裕几天,再给他足够的时间准备。写作如同说话,当没有倾吐欲时,写出来的东西也是枯燥无味,毫无生气的。又针对这一现象,我让学生准备了《随笔》,告知学生不要“一回不写,二回写不出,三回想写但找不到地方。”让学生能够随心随文,不限制时间地作文。
常言道“言为心声”,“无欲不举笔,无情难成文”,由表达自己情感的需要出发的写作,比仅仅从描摹生活的需要出发的写作,来得更为深刻。既然写作是表达情感的需要,是倾吐见闻的需要,可以随便写,可以随时写,那么一切就应该是自然的流露,应该如泉水“滔滔汩汩地无穷无尽地流注出来,而且是非常澄清的。”所以我认为凡是从学生的真情出发的任何一种情感的流露,都是需要保护的。情感的真实体现也正是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选择、树立的过程。作文教学,很多教师时常会说“立意要高、思想要好、多写写正面的东西。”学生也一味地追寻着事物的美好性、排斥着行为丑恶习作的题材。因为他的作文中想要表达的是一种美好的情感。所以,在作文教学中,我很少给学生定作文的中心,学生需要表达一种什么样的情感和心绪,是出于他个人的需要。或许,在学生的习作中我们会看到对某种行为、不良现象的品头论足,对社会中丑陋事物的偏颇抨击,或是有失公正的臧否,但真正流露出来的情感与内心,恰恰是真实的,是需要尊重的。而让学生直言不讳,张扬个性,应该也是我们在写作中推崇的“真”与“情”的要求。
在《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不同年级的学生习作要求虽有所不同,但总的来说就是要求“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自主作文”就是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周围的世界,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周围的世界,然后将自己的观察所得行诸语言文字。这就带来学生表达方式的选择。在作文教学中,每每说起表达方式,一般都会说有记叙、议论、说明、抒情和描写。笔者在教学中,尝试着当我们确定了要写一篇什么体裁的文章的时候,只是说我们确定了这篇文章的主要表达方式,并不是唯一的表达方式。为了刻画人物、突出主题或充分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等写作需要,告诉学生可以在同一篇文章中运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如同样的题目《起风了》,学生可以是记叙文、散文、诗歌不同的方式来表达。长而久之,学生学会了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写作的技巧得到了锻炼,创新意识得到了培养。
对于作文的评价一直是我们老师的“专利”。其实,这对于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是无益的。我把评价的权利交还给了学生,让学生自主地去评改作文。首先告知学生评改的要求、方法和注意事项;(评的是如本次习作的要求、紧扣题意的重点,习作的重点等;改的是用约定的修改符号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其次,在评改之前,让学生能通读文章;再是让优秀学生介绍评改的方法,进行引导性的集体评改。这样,能力稍差的学生便从中学到了具体的方法,为尝试评改作好了准备。最后就是放手让学生独立评改,巩固已形成的技能。如此循序渐进、逐步提升的过程,让学生真正成为评改的主人,在写作与修改的过程中,做到完整与完善,还让学生从中培养了自我赏析、互相欣赏的品质。
如果把写作比作一棵大树,那么积累就是大树的根,自主写作、自由表达就是树的枝叶。要想大树能够枝繁叶茂,就如大自然中能够自由呼吸。学生在自由的空气中,身心得到放松,个性得到张扬,在创新精神培养的同时,最终得到自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