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作文教学的“前指导”

2012-08-15 00:47江苏徐小秋
作文教学研究 2012年1期
关键词:动手习作作业

江苏 徐小秋

目前,尽管我们小语界的许多有识之士在作文教学这一方难垦之野上一直是进行不懈的耕耘和播撒,有对作文教学新理念的多元解读和对作文教法的诸多探索等,但作文仍给不少师生以“难教”、“苦作”之感,教学仍未完全摆脱“费时低效”的现状。笔者认为究其主要原因还是在学生的生活和作文的链接上出了问题。如果学生于原型常态的生活中善于留心去亲历体验多彩有意的生活情景和细节,自主储备了丰富而活化的情意表达素材,那么他们在习作行文时才会情动辞发!这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歇。”这句话极形象朴实地昭示我们作文教学应注重把学生的语文学习视阈聚焦于生活,应着力引领学生激情投入生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思辨生活和表达生活。那怎样才能有效导引学生去深刻体验和思辨生活,且自然和谐地把生活与作文较为和谐地链接起来呢?笔者认为努力提高当下的作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当务之急!尤其是要优化作文教学的“前指导”,即善于为学生精心预设好“作前”趣味作业,解决好学生“写什么”的问题,真正让学生获得一种较为深刻的情感体验,变‘难教”为‘易导”,变‘苦作”为“乐写”,真正放飞学生的作文心智!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为学生精心设计“作前”趣味作业。

一、设计“见闻”作业

儿童的言语表达,是以他们对世界的认识为基础的。儿童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又是凭借观察。世界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个新奇、富有魅力的天地。通过观察的所见所闻,周围世界那些鲜明的形状、色彩、音响,像一个个立体的电影场景,深深地映在儿童的记忆里。这些活化的生活素材,启迪了他们的思维,作文表达的题材也可从中汲取和生成。这正符合新“课标”提出的“作文要做到观察、思维和表达紧密结合”的理念。所以说,作文教学我们应在引导学生观察“见闻”上下功夫。尤其是在作前更应强调有目的、有计划地设计趣味“见闻”作业。学生在作业时会积极搜集有情有义的信息,积累丰富的感性素材,待作文时,就不至于“难为无米之炊”了。如在指导作文《街头商品促销会》、《热闹的美食一条街》、《生态园之行》、《走进社区大课堂》和系列日记《汶川抗震救灾的一幕幕》前,我都是精心设计新鲜有趣的“见闻”作业,巧妙引导学生去观察体验,积累素材,捕捉细节,提高学生的信息输入效率,从而使学生细致、扎实地做好作前准备。如在指导系列日记《汶川抗震救灾的一幕幕》前,我布置学生按时收看抗震救灾系列报道的热点新闻电视节目,学生对这种开放性作业较有兴趣。学生收看纪实节目后,无一不被真切悲怆的“抢险”场面深深感染和震撼,不少学生甚至动情地掩面而泣。那张开守护翅膀的身躯定格为永恒的谭千秋老师,那个被压在废墟中的“可乐男孩”,那个在废墟中仍旧打着手电筒看书的坚强女孩,那个在瓦砾下唱歌鼓励同学坚持等待救援的小女孩,那位舍己救人的小英雄陈浩……所有感人的一幕幕都深深地烙印在学生的脑海里。作文时,他们自然会情注笔端,文思泉涌,一气呵成。

二、设计“动手”作业

儿童的语言活动总是与具体感知联系在一起的,儿童感知越系统,越深入,言语活动就会越敏捷。我针对儿童“好奇”、“好动”的天性,有目的地引导他们动手操作,让其通过多种感官,发现生活和体验生活,让他们在有趣的动手操作中,发展儿童的思维,蕴积丰富的语言材料,埋下情感体验的伏笔。“动手”作业包括手工制作,有趣的科学小实验操作,或是社区公益性劳动与小家政服务性劳动等。所以,在作文教学中,我注重设计“作前”的“动手”趣味作业,以此来强化学生自主投入的动手意识,体验分享动手之乐,自然蓄积表达素材。每学期可适时安排一些“作前”的主题系列动手实践活动,如“萝卜娃娃小制作”、“科学小实验:筷子的神力”、“美化敬老院”等,有了这些丰满的动手实践活动经历再作文,那还不是水到渠成吗?例如在指导习作《学做家务的苦与乐》前,我就设计以下作业:“请每个同学学做一种小家务(如:做炒饭、包粽子、擦地板等)。”为了加强激励机制,还要求家长对其所学家务给予考查,评出等第,填好反馈卡,并适时组织他们在班内进行分享交流。学生对这样有趣的实践作业,很乐意接受,而且他们也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熟练地掌握做好一种小家务的窍门,来表现自我。因此,他们就学得投入,并获得深刻的劳动体验。在此基础上,启导学生在课上作文,他们自然会情动辞发,高效地实现语言的外化表达。

三、设计“献计”作业

新鲜有趣而又贴近学生生活的作业,往往最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其活跃思维的有效保持。指导学生作文前,精心预设一些现实有趣的“献计”作业,为学生作文提供契机。这类作业包括学生在观照自然、社会、集体、家庭和他人而献出解决问题的好计策,如设计像《再见吧!飘飞的塑料袋》、《假如我是班长》和《冬天,请保护好您的手》等“献计”习作,指导学生在“作前”去认真观察,深入研究,在创新思维的基础上,能较有创意地想出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的妙计,然后指导学生去完成这些相关主题的“献计”作文,自然就能一挥而就。如在指导习作《我帮×××改掉坏习惯》前,布置学生完成作业:①请你细心观察身边最熟悉的人,发现他有什么坏习惯了吗?②你能献上一计,帮他改掉坏习惯吗?准备课上口头交流。学生对这一“献计”作业,特别感兴趣,参与意识极强。通过学生各自留心观察,用心分析思考,人人都能针对某人一方面的坏习惯献出良策,且很富有操作性。通过作前设计恰当的铺垫作业,学生作文就能做到言而有物,言而有理,言而有序,有感而发。如学生习作《我帮爸爸戒烟》一文,小作者对爸爸吸烟这一行为,就是有感而发。通过他作前的观察分析,替爸爸想出比较有实效的几种良策,如:“让爸爸跟气功师李叔叔练气功”,“让爸爸试用一阶段戒烟新产品——‘烟克’”,“给爸爸房间里贴上戒烟忠告”等。作为小学生能结合实际,苦心为爸爸献出如此戒烟良策,这充分说明作前巧设此类“献计”作业,能有效地强化学生作文的角色意识,激发社会责任感,培养敏锐的观察能力,启迪创造思维,发展书面语言,从而理想地优化了作文训练的真效。

当然设计“作前”趣味作业的途径还不仅于此,以上只是笔者在教学中的一些实践试步,用以引起同仁们更多有益的争鸣和求索!

猜你喜欢
动手习作作业
我也来动手
动手吧,把水“洗”干净!
动手画一画
作业
习作展示
我想要自由
动手动脑多快乐
三十六计第七计:无中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