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琳,李志勤
(太原科技大学,山西太原030024)
课外科技活动与大学生创新思维培养
祝琳,李志勤
(太原科技大学,山西太原030024)
目前,高校教学体系不完善、学生发散思维能力不强等因素阻碍了大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而课外科技活动作为高校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大学生创新思维的有效载体。实践中,高校应深化教学改革,建立健全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体系;坚持开展课外科技活动,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
大学生;创新思维;课外科技活动
胡锦涛总书记曾指出,人才是第一资源,我们要始终把培养造就高素质人才作为根本大计,努力建设宏大的创新型人才队伍。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不断发展和创新,归根到底有赖于各方面创新型人才的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活动。高校作为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主要阵地,应当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作为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而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可以引导大学生把书本中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实践中去,在活动过程中产生新思想和新方法,从而提高其创新能力。因此,深入研究如何在课外科技活动中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对于建设创新型国家,培养高素质的大学生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群众性的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实际上是主观思维与客观世界相互碰撞的过程,是迸发创新灵感的过程,有利于学生将课本知识和实际问题相结合。许多新思想、新方法、新技术的产生均来源于这种实践活动。〔2〕目前,高校对大学生创新活动的开展十分关注,而课外科技活动作为创新活动的有效载体,能够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创新活动当中,为大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搭建一个良好的平台。
课外科技活动是大学生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在课外从事学习、研讨、实践、创造的活动。〔3〕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由课外科技学习、课外科技实践和课外科技创新三个方面共同构成,其可以弥补课堂教学不能激发学生创新热情的不足之处,是培养大学生创新思维的有效载体。课外科技活动具有以下一些特征:一是兴趣为主、关注创新。课外科技活动不同于课堂教学,学生不受学科专业的限制,不必学习固定的课程,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选择课外科技活动的内容和项目。在活动中,学生逐渐由知识接受的被动者转变为主动的求知探索者,促使其敢于去实践与挑战,从而激发了他们的创新思维,提高了他们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二是注重实践、兼顾个性。课外科技活动是连接学校与社会的桥梁,学生在参加课外科技活动时,必然要把课本中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而在应用过程中必然会遇到与理论不相符的问题,因此,就需要学生通过思考提出解决问题的新思路和新方法,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往往能够得到提高。同时,课外科技活动能够为大学生提供一个自主探索研究的平台,大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可以相互学习和交流,既能体现团队的协作精神,又能展示自身的能力和特长,也兼顾了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
当前,我国要想在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居于世界领先地位,就必须培养善于运用创新思维的科技人才。大学生通过参加多种形式的课外科技活动,能够主动地吸收新知识,探索新问题,不断把新的思路和方法运用于实践中去,并独立地完成创新活动。因此,课外科技活动作为培养大学生创新思维的有效载体,为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中的创新教育作了前瞻式的探索,并为科技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动力支持。
我国2010年6月出台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确立了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改革思路,提出了“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探索多种培养方法”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当前,我国高校对大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十分重视,但在发展过程中却遇到以下一些问题,阻碍了大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许多高校往往只重视学生的专业知识的教育,使得学生视野不开阔,局限于狭窄的知识领域,而创新思维的培养需要广博的知识作为后盾。一些高校只重视向学生灌输知识而忽视学生的主动参与,使得学生的非逻辑思维得不到训练,很难产生创新思维。其次,有些高校教学方式陈旧,教学手段单一,现代化教学手段得不到应用,教师照本宣科,学生死记硬背,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不多,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最后,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不完善也是阻碍大学生创新思维发展的重要因素。一些高校没有相应的评价体系,难以评判学生思维能力的高低,导致学生创新思维得不到有效的培养。
创新思维是人类思维的一种高级形态,是人们在一定知识、经验和能力的基础上,为解决某种问题,运用某种思维方法,突破旧的思维模式,产生新设想并获得成功实施的思维过程。创新者要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和思路去考虑问题,不落入窠臼,敢于挑战权威,提出自己的思想和理论。当前,一些大学生的某些思维定势阻碍了创新思维的发展,比如逻辑思维定势,从某种角度上讲,创新思维是一种打破了常规、具有创见意义的思维,它的发展往往不在于逻辑思维能力的高低,而在于无意识的非逻辑思维能力,如直觉、想象、灵感等;从某种角度上讲,封闭思维阻碍了大学生对新知识的吸纳,而创新思维要以丰富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为载体,离开这两者,创新思维就成了“无米之炊”;缺少发散思维,心理学家吉尔福特认为,一个人创造能力的高低,与其发散思维能力的强弱成正比,思维的变通性、独特性、流畅性是衡量发散思维能力高低的三维度。三维度指数越高,表明发散思维能力越强,思维越富于创造性的养成。〔1〕
高校作为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基地,应充分认识到大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社会意义,鼓励大学生积极参加课外科技活动。高校在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的同时,应以学科建设为龙头,改革和调整教学、科研组织方式,在不断探索的实践过程中,将学生课外科技活动与在校课程学分制度、课程设置和内容相联系,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层次多样,适合各年龄段学生的课外科技活动。另外,高校要出台一些优惠政策,对在课外科技活动中所需的资金、人员、场所和物资设备等给于大力的支持,使课外科技活动真正成为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一个重要环节。
高校应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为目标,建立健全课外科技活动体系,强调课外科技活动对培养大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作用。首先,课外科技活动不能流于形式,只追求活动的经济效益而忽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而应当充分发挥课外科技活动的创新性,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观察能力,以培养其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其次,高校应建立大学生参与课外科技活动的激励机制。高校可以通过设立课外科技活动的专项基金,形成申报、立项、开发、评审结题等一系列规范的运作程序和管理办法,如鼓励学生申报项目,并对学生取得的创造性的成果给予一定的奖励,以激发他们参与课外科技活动的热情,使课外科技活动更好地为培养创新型人才服务。最后,高校应积极开展各种科技竞赛活动,营造创新校园文化的氛围,鼓励大学生结合自身兴趣和爱好成立创新协会、发明创造活动小组和科技兴趣社团等组织,以丰富课外科技活动的内容。
高校在开展课外科技活动时应特别重视实践环节的设置,通过实践环节不仅让更多的学生学有所用,增强他们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而且能够培养其勇于创新的精神。同时,课外科技活动是大学生巩固知识、提高能力的第二课堂,因此,高校应建立科研实践基地与社会实践基地,与校内外有条件的单位进行合作,真正建立起一批教育实践基地,使学生能够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科技实践活动,从而在实践中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
大学生参加课外科技活动可以看作是一个主动探索问题、寻求解决方法的创造性学习过程。在参加活动的过程中,大学生要坚持创造性的原则,对提出的问题进行探索,使自己从知识的被动接收者转变为主动探索的求知者,并在实践中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坚持课外科技活动创造性,应要求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通过对社会的接触了解,运用学到的专业理论知识,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和细致的研究探索,相互合作,取得具有独创性和实用价值的科学技术成果,如通过完成一项实验,制作一件作品,取得一项数据,得出一个结论,撰写一篇论文,从中锻炼大学生的动手能力,使他们思维活跃、敏捷,能够具有创造性地思考、解决各种问题的能力。〔4〕在课外科技活动中,大学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困难,他们往往经过独立思考,会提出自己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又是书本中没有学到的,没有固定的答案和已知的解决办法,因此,这就要求学生坚持创造性,突破自身的思维定势,将思考的范围由一个方面扩展到多个方面,提出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案,取得创造性的研究成果。
总之,大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无论是对国家还是对大学生个人而言都是极其重要的,而课外科技活动是培养大学生创新思维的有效载体。因此,我们应当以多种方式构建课外科技活动体系,开展内容多样、层次丰富的课外科技活动,加强不同类型课外科技活动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以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竞争能力,并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创新型国家源源不断地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
〔1〕岳晓东.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之我见〔J〕.高等教育研究,2004(1).
〔2〕王跃新.创造性思维训练与培养〔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
〔3〕任小龙,陈晏辉,李波.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青年研究,2005(12).
〔4〕张跃聪.课外科技活动中培养大学生创新素质的探索〔J〕.高教论坛,2009(4).
Foster College Students’Innovative Thinking Ability Through Extracurricular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tivities
ZHULin,LI Zhi-qin
(Taiyu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Taiyuan 030024,China)
At present,some unfavorable factors hinder the cultiv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innovative thinking ability.As an important link in teaching,extracurricular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tivities serve as a tangible carrier for fostering students’innovative thinking ability.To that end,institutions of higher learning should deepen reform in education,set up and improve their system for 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and persist in carrying out extracurricular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tivities.
college students;innovative thinking;extracurricular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tivities
G64
A
1009-1203(2012)02-0117-03
2012-02-08
祝琳(1988-),女,辽宁阜新人,太原科技大学哲学研究所硕士研究生。 李志勤(1954-),男,河北怀安人,太原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教授,研究生导师。
责任编辑 芳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