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 静
(兰州大学 政治与行政学院,甘肃 兰州 730000)
民主社会主义人权思想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挑战及对策
曹 静
(兰州大学 政治与行政学院,甘肃 兰州 730000)
对民主社会主义人权思想的主要内容及其局限性做客观的分析,从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民主社会主义人权思想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构成的挑战十分必要;划清民主社会主义人权思想与马克思主义人权观的界限,加强中国共产党的构建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取得胜利,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是抵御民主社会主义人权思想的锐利武器。
民主社会主义;人权思想;主流意识形态;挑战与对策
民主社会主义是当代西方影响比较大的一个政治思潮,是西欧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民主党、社会党和工党奉行的思想体系和意识形态。民主社会主义作为典型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潮、并非真正的马克思主义。①正确认识民主社会主义人权思想的主要内容,看清民主社会主义人权思想的实质及其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挑战,对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思路和实践思路,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加强中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民主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中,人权是它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社会党国际及各国社会党的有关文件,民主社会主义传达了它人权思想的主要内容。
1、民主社会主义人权思想的根本出发点是“人”。民主社会主义认为,社会主义的根本出发点是“人”,社会主义应当体现人的价值,彰显出人的尊严,符合人的本性,满足人的物质的、精神的、自然的、社会的需要,始终坚持和强调人权在民主社会主义基本价值体系中的地位,强调人权的实现。1989年,社会党国际第十八次代表大会的《原则宣言》中,把人权作为实现民主社会主义目标的实质内容加以肯定和固定下来,宣传民主社会主义的目标就是建立“一个使自由、公正、与团结一致相结合的和平的民主世界社会,”“在那里,这些基本价值观念能够得到增进,个人能过有意义的生活,其个性才能得到发挥,人权与公民权在民主社会主义的基本结构中得到保障。”“人权不是达到社会主义目的的简单的政治手段,而是这些目的的本质。”②《原则宣言》还强调:自由、公正、民主、团结这些民主社会主义基本价值的实现,都要依靠作为主体的个人去进行,而个人权利的拥有和保障,既是实现民主社会主义基本价值的前提,又体现基本价值。正如社会党国际认为:“人权是识别社会党人必不可少的特征。一切人的幸福是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如果人权遭到破坏,这个目标便不能实现。”③而实现民主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只要在自己的民主讨论中和绝对尊重人权的情况下,才有可能做到这一点。”④因此,在人权中,所有人的个人权利,是社会主义价值的根本,是人权思想的核心。
2、民主社会主义的“人权”是人性的产物。民主社会主义认为,人权是人的最基本的需要,一个人降生来世,就该享有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享有受人尊重、维护自身尊严,实现自身价值和个性的权利。这实质上是一种资产阶级“天赋人权”和“自然权利”的人权论,视人权为与生俱来,是人性的产物,因而没有超出资产阶级国家、法律所规定的范围,人权的实现也没有超出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范围。换句话说,民主社会主义把人权归之于人类最基本的需要,把人权永恒化和抽象化。
3、民主社会主义及社会党人争取人权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从1971年赫尔辛基会议到1989年社会党国际第十八次代表大会,民主社会主义对其人权思想作了较为系统的论述,形成民主社会主义的核心思想,自然,在这一时期提出的实践原则就成为民主社会主义及社会党人应该遵循的原则。提出的基本原则包括:“应该谋求加强和扩大一切权利,不论是个人的权利还是集体的权利;在各国人民,各国集团之间和各国内部,应该信守团结互助的原则;应该以包括精神和物质在内的一切层次上改善各国人民生活方式为目标;在本国应该同对其他国家一样积极有效的争取人权。应该记住人权不仅在国际和国家的层次上受到侵犯,并且在社会内部,甚至在家庭内部也受到侵犯,例如妇女的压迫。”⑤从民主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可以看出,民主社会主义人权的归结点是个人利益,是人的最基本需要,且可以跨国界。
民主社会主义人权思想的实质是:以人权的“自然固有性”来掩盖人权的历史性;以人权的“绝对性”来代替人权的相对性;以人权的“普遍性”来混淆人权的阶级性。可以说,人权在西方国家那里,只是一种与社会主义相竞争的手段之一,并能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构成挑战。
1、促使部分国人从极端主义出发,否认任何组织和纪律,主张绝对自由。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权是有一定限度和范围的,不是绝对的、不受任何限制的,不是固有的,而是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事实上,人权是“特定的历史与社会的经济结构所派生意识形态的一部分,决不能超出社会的经济结构以及由经济结构所制约的社会的文化发展。”⑥人权既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又是一个基本义务,我国信奉集体主义原则,承认并保护个体利益,但当两者出现矛盾时,个人利益要服从于集体利益。由于我国长期受封建主义的影响,以及近些年受西方个人主义思想的影响,再加上我国处于初级阶段,物质文化水平都不高,此时,民主社会主义宣扬的绝对的、固有的人权极易被部分国人所接受。表现在社会实践或政治活动中,就是蔑视组织纪律,我行我素,失去共产主义理想,处处为自己的个人利益着想,而且认为是必然的。同时认为社会主义压抑人性,约束了人的发展,甚至对党和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持有怀疑态度。
2、否认无产阶级专政和共产党的领导,在社会主义国家寻找“和平演变”的契机。民主社会主义的人权是从抽象的人性出发的,否认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产物,掩盖了人权的阶级性。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社会动物,任何个人决不能脱离社会而存在;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权作为一种政治权利,它不过是经济权利的要求和反映,只有掌握了生产资料,从根本上掌握了经济权,才能真正的享有政治权利。所以,民主社会主义所宣称的“普遍人权”,只不过是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前提的,以承认剥削和少数人的特取为前提的。民主社会主义所宣扬的“普遍人权”,只不过是为了迷惑一些看不清实质的人,想在社会主义国家寻找进行和平演变的“内应者”以及时机。民主社会主义鼓吹“中间道路”、“阶级合作”等,其目的也是为了取消共产党的领导,取消无产阶级专政,抵抗我国主流意识形态。
3、利用所谓的“天赋人权”来消解我国主流意识形态。民主社会主义的人权是天赋的,认为那些权利是一切人生来就具有的、不可剥夺的、神圣的。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权是一个社会的、政治的范畴,无非是权利的一般表现形式,就其最初提出,是指“市民社会成员的权利”,既不是天赋的,也不是人与生俱来的,而是历史的、社会的和商品经济的产物。如前面所说,由于我国的特殊国情,这种“天赋人权”仍有一定的市场,影响着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当代中国还是一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家,具有重要的历史任务需要完成,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我们坚持集体主义原则,倡导社会主义和谐发展,构建稳定的和谐社会,追求共同富裕,平衡发展。而民主社会主义的人权重在个人价值的实现,追求绝对的自由平等,完全以“自我发展”为核心,而且宣传这种特性是天生享有的,鼓动人们去追求所谓的人权。由于受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自由主义思想的影响,这种人权思想被“润色”得“秀色可餐”。但这种人权观点与马克思主义人权观是背道而驰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想借人权被赋予的“天赋人权”来消解马克思主义的一元指导性,对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具有警醒作用。只有从战略的高度审视这个问题,并在实践中加强和改进主流意识形态建设,才能构筑反和平演变的坚固长城。
人权理论只是一个抽象的框架,一个暧昧不明的理论模式,不同的时期,不同的阶层,不同的文明,不同的人,描绘出了千变万化的“人权”;但人权的实践原则应该是不损害他人正当权益的自由和平等,损害他人正当权益的“人权”不是真正的人权,是“伪人权”,正如民主社会主义人权观。西方国家的伪人权思想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冲击需要我们从根本上进行反击。
1、正确区别民主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人权观的本质区别。正确认识和评价民主社会主义人权思想的性质,正确看待民主社会主义人权思想在当今世界的发展,是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积极回应挑战,提高竞争力的必要前提。通过加深对民主社会主义及其人权思想的研究,明确民主社会主义人权思想“人人都有”的普遍人权,是以资本主义利己主义价值观、人生观为核心的,只不过是资产阶级人权观的再现。因此,对于民主社会主义人权思想的认知,我们要结合具体的国情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把民主社会主义的人权思想与马克思主义人权观进行比较,从而把握民主社会主义人权思想的非马克思主义色彩,划清其与科学社会主义人权观的本质区别。当今国际,人权绝不是一个纯学术的问题,而是一个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国家利益的问题,人权已经成为西方国家干涉别国内政,推行霸权主义,特别是对社会主义国家进行渗透、干涉和“和平演变”的主要手段之一。只有研究了这些内容,才能对其进行有深度的批判,从而捍卫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
2、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必然形成自己的核心价值体系,这是社会系统得以运转、社会秩序得以维持的基本精神依托。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是社会主义制度在价值层面的本质规定,在所有社会主义价值目标中处于统摄和支配地位,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方向。因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于每个人的价值观、人生观以及世界观都具有深刻的影响,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和完善提供了思想基础,是我国社会制度的精神灵魂。所以,在面对西方国家和平演变的过程中,必须强化教育引导,增进社会共识,时刻重视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抵御民主社会主义人权思想的侵犯。正如党的十七大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这四个方面的内容是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的,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是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我党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精炼而成的,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深刻描述。因此,要时刻抓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铭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共同理想;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打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社会主义荣辱观。
3、加强中国共产党主流意识形态的构建,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胜利。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要构建中国主流意识形态,就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一元指导,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并带动当代中国主流意识形态的整体性创新,不断把主流意识形态建设推向深入,也要保证主流意识形态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也就是说,在多元文化背景下,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必须最具共同性和广泛性,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从而击破民主社会主义人权思想对我们的污蔑和诋毁,树立社会主义真正的人权。民主社会主义及其人权思想,打着社会主义的旗号,披着“公正、自由、民主”的外衣,对我国形成很大的消极影响。因此,为了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一个安定的政治环境,我们必须加强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的教育,用阶级的、辩证统一的方法,透过民主社会主义所谓“公正、自由、民主”的人权思想的表象,看清它的本质,消除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
注释:
①徐崇温:《民主社会主义与社会民主主义:历史理论和现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色研究》,2007年第2期。
②转引自《科学社会主义研究》,1991年第6期。
③刑贲思:《当代世界思潮》,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9年版,第90页。
④高放:《当代世界社会主义文献选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368页。
⑤社会党国际文件集编辑组:《社会党国际文件集》(1951-1987),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9年,第337页。
⑥吕小波:《道德建设与社会主义正义制度的完善》,《探索与争鸣》,2003年第12期。
⑦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第255页。
B036
A
1671-2994(2012)05-0157-03
2012-07-02
曹 静(1986- ),女,安徽六安人,兰州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及发展史。
责任编辑:陈文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