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广西地区学术团体可持续发展探析

2012-08-15 00:48陈伟松
中共南宁市委党校学报 2012年1期
关键词:学术活动学术广西

●陈伟松

新时期广西地区学术团体可持续发展探析

●陈伟松

新的历史时期,广西各学会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要实现学会的可持续发展,不断开拓学会工作新局面,学会必须克服自身存在的体制性障碍、经费不足、活动缺乏影响力、机制不健全等问题。这要求学会必须做到转变办会观念,在扭转学会缺乏经费保障局面的基础上树立学术立会、创新强会、活动兴会理念;同时重塑学会内部的组织运行机制,不断开拓创新,促进学会向规范化、专业化、职业化发展,充分发挥学会的功能和价值,更好地为广西的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创新理念 组织机制 学术立会 可持续发展

自广西社科联成立20多年以来,广西的学术团体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仅广西区级学会就有132个,他们分属经济、政治、社会哲学等大类,拥有团体会员295个、个人会员3万多人。它在广西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文化的繁荣方面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随着“十二五”规划纲要的出台以及“加强社会组织建设”原则的提出,广西地区学术团体的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但从总体上看,当前广西地区的学术团体仍然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与广西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因此,如何更好地发挥学术团体的功能和价值,在生存的基础上求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的同时兼顾社会效益,最终实现学术团体的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广西学术团体发展的重要课题。

一、目前广西地区学术团体存在的问题

社会学术团体的繁荣发展是社会进步的客观反映,更是社会走向成熟与自治的重要标志。随着“小政府,大社会”管理格局的逐步形成,以及“加强社会组织建设”原则的提出,为学术团体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然而综观广西地区学术团体发展状况,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学术性社会团体相比,还是存在不少问题。

(一)体制性弊端日益凸显

目前,广西壮族自治区大部分的学术团体实行的是双重管理和挂靠制度相结合的管理制度。一方面,各级民政部门是学术团体的登记管理机关,负责对其进行审批和监督;各级社科联组织是学术团体的业务主管部门,负责对其进行业务指导。另一方面,对于未能独立办会、自力更生的学术团体则实行挂靠制度,即办事机构设在挂靠单位,由其负责解决学会办事机构人员的工资、福利待遇及日常办公经费,挂靠单位亦无偿占有学会名义的无形资产[1]。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这种管理体制所呈现出的弊端日益凸显,深深影响到学术团体的可持续性发展。

1.行政化色彩偏浓。学术团体作为民间的社会团体,在创立初期往往缺乏独立办会能力,需要挂靠单位在人力、物力、财力上的支持方能开展一系列活动。因此挂靠单位便成为了学会名副其实的行政领导部门,而学会则无形当中变成了挂靠单位的附属机构。特别是有些学会的理事长和秘书长基本都由挂靠单位领导兼任,学会的正常运作基本处于挂靠单位的控制之下,缺乏独立自主的能力,或是有些学会成为了挂靠单位安排富余人员、官职的机构,政社不分,行政化色彩浓厚。这与学术团体作为一个独立的社会团体的性质是不相符的,同时也大大削弱了学术团体自身的组织建设。

2.缺乏法律制度的规范保障。首先,国家缺乏一部专门的社团管理法,因而难以保证学会在经营管理、开展活动、组织建设方面做到有法可依。其次,作为学术团体的主管单位对学会的管理规章的制订往往参考《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条例》、《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等现有法律规章,这些规章制度更多地侧重于登记程序,缺乏对学术团体的类型,非营利性、服务性等特征和内容做出详细规范。虽然业务主管部门出台的类似学术团体管理办法的规章不少,但这些地方法规大部分都存在着在具体的量度标准上具有伸缩性、不确定性,执行当中又具有较大的随意性,缺乏稳定性和统一性等弊端。

(二)缺乏经费保障

经费困难是当前制约广西地区大部分学会生存和发展最为突出的问题。缺少经费,活动便无法开展,越缺少学术活动,学会便越缺乏吸引力,从而形成一个恶性循环的现象,最后学会只能趋于消亡。目前大部分学会经费紧张,“造血”生财能力弱。

1.经费来源有限。由于广西大部分学术团体实行挂靠制度,其经费来源主要还是来自于挂靠单位的财政拨款以及政府的财政补助。随着政府机构改革的深入,挂靠单位本身也进行了机构的调整和重组,特别是对于那些挂靠在合并或解体单位的学术团体来说,其经费来源更是有限。由于缺乏可靠的经费来源,同时加上长期以来部分学术团体养成了等、靠、要的惰性,缺乏在市场经济中自我生存和发展的能力,因此造成学会几乎处于停顿状态,或是有些学会不得不放松主业而另谋出路,造成学会有名无实现象。据了解,这种情况在广西的一些地方学会和二级学会中表现得较为明显。这无疑对学会的可持续发展造成很大的影响,长此以往,学会将难以为继。

2.经费筹集渠道单一。大部分学会主要通过收取会员会费和承接部分政府职能获取政府转移支付为主要的筹集经费渠道。虽说广西学术团体的会员广泛,但由于区级、地市级、县级学会的会费制度标准不一,缺乏一个合理、规范的会费制度,无形当中也对经费的筹集大打折扣。同时承接政府转移职能或是委托合同获取的转移支付面临着与行业协会、企业的竞争,学术团体的优势并不明显,再加上部分学会领导非市场化观念影响,学术团体在经费筹集上可谓举步维艰。

(三)学术活动有待丰富和深化

学术团体的发展是以开展学术活动为基础的,其办会宗旨在于为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服务。学术活动的规模、效果是一个学会能否取得健康发展以及一个学会实力、影响力和凝聚力的重要体现。但目前,广西部分学术团体对其自身的功能和价值定位并不是很清晰,缺乏针对性,所开展的学术活动的形式单一,未能很好地与社会和经济的热点、难点问题相结合,富有创造性和前瞻性的学术精品不多,学术活动缺乏创造性,对会员缺少吸引力从而造成学术活动的影响力减弱。同时学术团体的学术权威性形象并不明显,围绕企业优化产品结构、提高产品质量开展学术活动不足;通过解决技术难题、促进企业科技进步开展学术活动不深[2],从而造成学术团体的咨询服务功能未能得到有效的发挥,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术团体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四)组织机制不科学,缺乏规范化管理

从某种意义上说,对学会的管理要比对行政机关、事业单位的管理更加复杂[3]。学会实行的是一种双重管理和挂靠制度相结合的机制,决定了其既不能按照行政的方式进行刚性管理也不能单纯按照社团管理条例来管理。在这种情况下,首先,容易出现有些学会被管得过严,缺乏自主发展的能力;而有些学会则被放任自由,组织机制形如一盘散沙的现象。其次,在领导模式上,容易出现多头领导、政出多门,特别是对于那些由政府官员兼任领导的社团,由于领导非此领域权威的专家,加上不熟悉业务也容易造成为图省事,不按民主程序办事等不良现象,如不按时召开会员代表大会或是私底下决定理事会人选等。再次,很多学会内部也缺乏健全规范的规章制度,一方面表现为在规章制度制定上存在着形式主义,出现“写在纸上、贴在墙上、喊在嘴上的”不良作风;另一方面表现为在会员管理方面,过于笼统,区级、地市级、县级会员关系没有理清,缺乏建立一个统一的会员户籍管理信息系统,致使在一些地区的学会当中存在的一些会员只强调权利,忽视义务,权利与义务脱节,随意不参加学会组织的学术活动等现象。

二、广西地区学术团体可持续发展的几点建议

为了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和“十二五”规划提出的“加强社会组织建设”原则,广西学术团体在这种机遇与挑战并存的重要历史时期,如何保持其自身的先进性和可持续发展,如何更好地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产生更大的社会影响力,已经成为广西各级学会和主管部门积极探索的焦点。广西的学会工作要适应新形势,取得新发展,必须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不断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找准切入点,排除障碍,才能实现学会的可持续发展。

(一)突破学会的体制性障碍

目前广西地区大部分学术团体实行的是“2+1模式”的管理体制。这种体制实际上是建立在一套风险条块式分担的机制之上,对于主管部门来说,它降低对学会的监督和管理的经济成本和政治风险,但同时对学会的生存和发展来说也会产生很多不利的影响,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学术团体在新的历史时期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突破学会改革的这种体制性障碍。

1.社科联要解决好“实权虚管”问题。社科联作为学会的业务指导部门要担负起政府所赋予的权利和责任,积极参与和支持学会进行管理体制创新,同时转变对学会的管理方式,实现由预防式管理向问责式管理转变,最后扶持学会建设朝着专业化、规范化、职业化方向发展。

2.挂靠单位要解决“挂而不靠”问题。挂靠单位积极为学会提供和创造良好的办会条件的同时要预防对学会的行政化干预过多,培养学会独立性的同时又要预防学会对挂靠单位的依赖性,促进对学会的直接管理向监督管理转变,行政程序化管理向司法程序化转变,最后在挂靠单位与学会之间建立起优势互补、双向合作的新型挂靠制度。

3.行政部门要把好学会的“出入关”。作为学会登记、年检的主管部门的行政部门,一方面要按照法定程序依法对学会进行管理检查。另一方面要兼顾到学会的非营利性、公益性等多元化特点,尽量简化办事程序,减轻学会的负担。对于那些富有活力和影响力的学术团体应该鼓励其做大做强,而对于那些处于停顿、瘫痪状态的学会应该按照市场经济“适者生存”原则予以注销,保证将广西的学会建成为一个高质量、富有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学术团体。

(二)转变观念实现开源节流

广西由于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因此政府、社会对学会的捐赠、资助也比较少,学会缺乏经费保障。在这种情况下,学会应积极扭转财政危机,保障拥有充足的经费来支持学会各项工作的开展。

1.树立经营理念。按照《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对学术团体的定义,学术团体是属于非营利性的科技类社会团体,因此很多学会都还一直保留着非市场化的观念,其实这是对学术团体定义错误的解读。非营利性组织与营利性组织的最大区别并不在于是否盈利,而在于获得的盈余如何分配[4]。只要获得的盈余不是用于会员内部分配而是用于章程规定开展相关的业务活动便是法律所允许的。特别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学会更应该转变观念,树立经营意识,踏出扭转经费困难的第一步。

2.开源节流,实现“输血”向“造血”功能的转变。正如哈佛商业评论精粹译丛《非营利组织管理》一书中所说:“非营利世界并不排斥营利精神和商业行为。”自谋财源、开源节流已经成为学会自我经营的普遍趋势。一方面,学会应该充分利用自身的专业、科技优势,创办符合本学会特色学科和优势的经济实体,化智力为财力,为学会经费筹集开辟一条出路。另一方面,学会的业务主管部门和挂靠单位,应该鼓励和扶持学会走向市场化,帮助学会建立专项基金,开展有偿咨询服务等,实现主管部门由“输血”向“造血”功能的转变。

3.加强经费的财务管理。加强经费管理其目的在于让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发挥其最大的效应。首先,应该健全学会的财务管理制度,按章办事,学会每年开展活动的预算经费应由理事会或常务理事会商讨决定,同样每年的财务支出也应该向理事会或是会员代表大会报告,做到财务公开。其次,对于社会或是政府的捐赠和资助也应该做到公示,加强财务管理工作的透明度,实行民主财政。最后,加强会费的收缴管理工作,按照会费标准,定时收取,对拖欠会费的会员给予批评警告,以此来培养会员的组织纪律观念和集体主义观念。

(三)丰富学术活动同时扩大影响力

当前广西学会的可持续发展应该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学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坚持学会的科学性、学术性、权威性,树立学术立会理念,不断开拓创新,丰富学术活动的形式、主题、内容,逐渐扩大社会影响力,探索出学会发展的新思路。

1.创新学术形式,丰富学术内容。学术活动的影响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术活动是否具有吸引力,而学术活动的吸引力又离不开学术形式、内容的多样化。因此,在形式上,学会应该与时俱进,借鉴新方法,探索新模式,除坚持学术年会、学术报告会等传统的形式之外,还可以开展更多富有创造性、开放性的学术交流形式,如学术沙龙、学术酒会等。在内容上,要紧密结合学科优势,针对社会难点、疑点问题开展层次多样化的专题研讨会,研讨会内容力求创新又要贴近实际,为企业出实招办实事。最后坚定不移地贯彻“双百”方针,真正搭建一个广开言路、畅所欲言的学术交流平台。

2.抓好学术质量,树立学术品牌。如果说学术活动是学会的立会之源,那么学术活动的质量就是学会的立会之本。学会应该围绕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开展高水平、高质量的学术活动。同时注重对学术活动发表论文的审定和编辑出版工作,重视论文质量,杜绝学术不端行为,鼓励和尊重学术创新[5]。加强向一线特别是科技创新前沿科技工作者的约稿、组稿工作,打造出学会的学术精品项目,树立学术权威,使学会在学科建设上由小而全向专而精转变。

3.弘扬学术成果,增强服务功能。研究性和服务性是学术团体自身的两大特色,将研究所取得的学术成果转化成实践的应用,更好地服务于广西的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是学会发展的根本目的。因此学会要注重学术成果的积累、传播和再利用,通过学术期刊的发行,弘扬学术成果,扩大社会影响力。同时学会要增强服务意识,丰富服务内容和方式,加强学习和借鉴国内外先进学术团体的经验,力争实现广西学术团体由简单研究型向大众服务型转变。

(四)重塑学会内部机制,加强规范化管理

学术团体内部机制的科学化和规范化管理是学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新时期,广西的学术团体应重塑内部机制,加强规范化管理。

1.坚持民主办会原则。学术团体作为群众性的社会组织,既不是行政部门,也有别于行业性的协会。但民主性一直以来都是学会办会所遵循的根本宗旨,学会自依法登记和成立后,会员自然就是学会的主人,就有权依照章程对自己的组织进行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6]。同时,作为学会的领导也应该根据会员的意愿履行民主办会的宗旨,使学会的整体机制在最大程度上体现民主性和公平性。

2.实现组织机制规范化和有序化的运行。实现学会组织机制的规范化和有序化运行,首先,必须克服学会对业务主管部门的依赖性,不断增强学会自身的自立和自治能力,逐步建立规范的自我发展、自我管理的机制。其次,必须强化学会办事机构改革,逐步实现秘书长的选聘制和招聘制。同时建立起理事长目标责任制,副理事长分工联系制,充分发挥理事会、常务理事会以及会员代表大会的领导作用。最后,还需要建立起行之有效的监督自律机制和诚信机制。通过建立以章程自律为主要内容的内部管理机制,不断提高学术团体的自律水平和整体素质,从而保证学会的内部治理机制能朝着规范化、有序化方向运行。

3.培养和发展高层次的职业学会人。根据《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的规定,成立社会团体应当有与其业务活动相适应的专职工作人员[7]。学术团体作为社会团体的类型之一,如果要想保持其长远利益,实现自身的可持续性发展,就必须培养和发展高层次的职业学会人。首先,建立竞争和流动的人才引进机制,实现学会管理人才由单纯的调配委任制向选聘、竞聘制转变。其次,实行固定用人和流动用人相结合,建立起精简、高效同时又兼顾老、中、青人才合理搭配的学术团体专职队伍。最后,完善、健全职业学会人的聘后考核、奖励、辞退管理制度,将职业学会人的切身利益与学会的利益紧密相联系,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参与学会工作,同时保证职业学会人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会建设当中来,实现学会的可持续发展。

注释:

[1]潘丽.开放型社会学术团体的生存与发展模式[J].苏州职业大学学报,2005(2):94—96.

[2]吴增军,陶亦亦.苏州地区学术团体的问题与发展对策探析[J].苏州职业大学学报,2005(4):19—25.

[3]福建省保险学会.创新开拓,实现学会可持续发展[J].学会,2009(1):40—45.

[4]戴涵羊,姜左,陶亦亦.借鉴国外学术团体成功经验加强社会学术团体建设[J].苏州职业大学学报,2006(2):68—71.

[5]叶亮军.学会发展模式研究[J].学会,2009(5):22—26.

[6]谢鲁生.以民主办会作为学会改革的切入点[J].学会,2003(2):14—15.

[7]陈建国.我国学术团体发展方略刍议[J].学会,2005(10):10—15.

G322.25

A

1009-4245(2012)01-0043-04

作者:陈伟松,广西师范学院2010级行政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邮编:530001

责任编辑:谭本基

猜你喜欢
学术活动学术广西
广西贵港
学术是公器,不是公地
学术活动
学术动态
中国力学学会2021 年学术活动计划
对学术造假重拳出击
宪法学学术活动
广西出土的商代铜卣
广西诗歌五人谈
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2013年8—10月学术活动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