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基层党建的成就与经验总结

2012-08-15 00:50马光选
中共伊犁州委党校学报 2012年3期
关键词:民主党组织基层

马光选

(华中师范大学农村研究院,湖北武汉430079)

农村基层党建的成就与经验总结

马光选

(华中师范大学农村研究院,湖北武汉430079)

在建党90周年之际,对党从建立至今的成就与建设经验的总结提上了议事日程,已有的研究主要着眼于宏观层面的总结与归纳,我们也可以从微观与宏观相对照的视角出发,对近年来党在基层工作中的各种创建、成就和经验进行梳理。近些年基层党组织在基层选举民主、基层协商民主、基层党内民主、基层党政关系、基层党组织统筹发展等诸多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同时党在处理上级组织与基层组织关系中取得了许多好的经验,这些都成为党作为执政党逐渐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

农村基层;党的建设;经验与困境

当前关于党的90年建设成就与经验的总结已经出现了大量的成果。有学者对党的制度建设成就和经验进行了总结,认为党在制度建设方面的成就主要体现为:“改革完善党的领导制度,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设了一支善于治国理政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健全完善党的组织制度,保证党的基层组织优势的发挥;建立健全党内民主制度,激发了党的生机和活力;建立健全党内监督制度,保持了党的纯洁性”[1]。关于党的建设经验表现在:“必须不断深化对制度问题的认识,坚持把制度建设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必须坚持党在指导思想上的与时俱进,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制度建设;必须加强以党章为核心的党内规章制度建设,坚持党章在党的制度体系中的统领地位;必须以健全民主集中制为重点加强制度建设,实现党内民主的制度化、程序化;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相统一,既重视党内规章制度的建立健全又注意与国家法律法规的协调配合;必须努力增强制度的科学性、系统性、权威性,不断提高制度建设的质量和水平”[1]。有学者对党政关系的研究认为“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末,以邓小平为代表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以解决‘党政不分、以党代政’为核心,探索党如何领导政府的工作;以江泽民为代表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深刻反思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经验教训,进一步加强与改善党的领导,把党政关系改革纳入民主化、制度化、法制化的轨道。”[2]有学者回顾了党90年走过的路程认为“90年来党的发展,最本质的内容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推进中国的民族解放、社会解放和现代化事业。当前,党最重要的任务是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高度民主、高度法治、高度繁荣、高度和谐、高度稳定的现代化国家,需要以开放的心态,以世界性的眼光去总结一切有用的经验”[3]。全国党建研究秘书处对党的建设成就提出了七个方面内容,涉及了从思想建设、干部队伍建设到组织建设的各个方面,并总结了建设经验的三个方面。有学者在对建党90周年来的经验和成就总结的基础上对党的建设未来给予关怀,认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必须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全面推进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4]

从上面的梳理可以看出,已有研究成果在宏观层面对党自从建立以来的历程、取得的成就、经验与教训和对党在未来改革的方向都有所涉及。而本文认为从微观层面也就是对基层党的建设方面的成就和经验进行梳理和总结也同样重要,本文的研究范围主要设定在改革开放之后对基层党政关系情况、基层选举民主、基层党内民主、基层党务公开等方面的创新性成就和经验的考察。

一、基层党建中的创新性成就

(一)基层选举民主。在中国高层政治改革不断推进的同时,基层民主的发展也出现了许多新的举措。随着人民公社这种政社不分、党政不分、政经不分、高度统一的基层体制瓦解,在基层社会,党和国家如何整合社会就成了问题。1980年2月,广西壮族自治区宜山县三岔公社合寨大队的85户村民的代表,以投票的形式选出了村民委员会组织。1982年9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要“发展基层社会生活的群众自治”,同年12月,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对这一创举进行了确认。这种在党的正确领导下产生的基层民主形式,由农民选举自己的代表组成村民委员会和村民代表大会,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从而实现了村民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这样就第一次在人类历史上在一个被认为是最落后、文化水平最底下的群体中实现了民主的尝试,从而为中国和世界的政治发展提供了新的实践成果。这与中国共产党的人民党和群众党的性质是分不开的,这也从而证明了党不仅在战争岁月可以带领中国的劳苦大众推翻三座大山,将外国侵略者赶出中国,为人类的解放事业作出贡献,而且在和平的今天也能够和广大群众一起进行伟大的政治创新,为人类政治文明建设增加中国元素和提供中国模式。

(二)党内民主。在基层选举民主发展的同时,在党的领导下,有些地方也进行了党内民主建设的实践。基层党内民主的一个形式是“公推公选”,“公推公选”作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层党内选举制度的一大创新成果,其最早的雏形是1991年山西省河曲县城关镇的岱岳殿村的“两票制”选举模式即先由村里各户的代表从支部党员中选出自己中意的村支书人选,获得票数最多的党员将被提名为正式候选人;然后再在党支部内部进行第二轮选举,产生新的村支书[5],之后在全国范围逐步推开。公推公选一般包括8个程序,宣传发动、公开报名、资格审查、公示、演讲答辩、民主选举(这一程序又包括党外推举和党内选举两个环节)、公布结果、任职并签订任期目标责任书。这就在原来村委会这一群众性组织之外,为中国式民主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探索,也体现了党在积极推进自身民主化进程中的巨大勇气和魄力。可以说基层党内民主的发展为党内高层民主和基层民主的良好互动与上下衔接提供了契机,从而使得党的民主化进程又大大加快了一步。

(三)基层党政关系。学界目前在宏观层面关于党政关系的思路认为,“理顺党政关系的基本思路,一是要按照公共权力的自身运作规律来设计政府的运作。二是改变党控制政府的方式。一方面不再把党的职务和政府的职务(特别是主要领导的职务)人为地、刻意地分开,而是党把自己的精英推荐给公众,经过他们选择,输送到最重要的岗位上去,真正执掌权力;另一方面,党组织(如党委会、常委会等)不再作为权力的直接掌握者,和政府争当行使权力的主体。党组织应当恢复作为政治组织的本来面目,充当人民控制政府、监督政府的工具,充当人民与公共权力联系的桥梁”[6]。对这一问题的解决,基层社会的选择是尝试“一肩挑”,即村民自治组织和党组织的主要负责人由一个人担当,这就解决了原来的党和自治组织之间的冲突与摩擦,从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保证了党对基层社会各项事务的领导。这种村级民主的做法对于乡镇机构改革和大部制改革提供了一定的借鉴和经验,在一些地方的政府机构改革中,大量精简人员,实行党政一肩挑,这就为机构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从总体上来看,我们对这种改革必须持肯定态度,这表明我们党在党政关系处理问题上一直在努力不懈积极探索。

(四)基层协商民主。2003年,浙江温岭的“民主恳谈”原创性基层协商民主荣获第二届“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被誉为“中国二十一世纪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一道新曙光”。这种基层民主形式主要的切入点是参与式预算改革,“最先选择从人大预算到公共预算的入口进行。而将党直接推荐干部、人大任命政府干部,以及政府对地方事务的管理、人大实行监控、监督放在后续跟进”[7],在平等协商、和谐沟通的氛围中,党和人民群众在共同的平台上对共同关注的各种公共问题展开对话、讨论和解决。回顾人类历史至今,民主的发展在最开始就是从对财政权力的监督和制约开始,时至今日财政问题依然是西方民主的主要关注点之一,而温岭开始的基层协商民主把目光投向财政问题,直接涉及到了现代民主政治的核心内容。

(五)基层党组织建设。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大量劳动力外流,出现了大量的“空心村”现象,很多村庄的选举工作无法开展,当时有些地方党组织面对这一困境,及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比如建立电子投票方式,让在外面打工的农民通过手机短信、网络或电话等现代化信息手段进行远程投票,从而解决了投票难的问题,也降低了群众和党员参与民主生活的成本;大量党员外出务工,也使得党的正常组织生活受到了影响,比如党费如何上缴、党的学习、工作如何开展等都成为问题,一些地方的党组织在面对这一困境时,开动脑筋提出了“建立流动党小组”这一设想,让流动中的党员也过上了组织生活,从而解决了由于党员流动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针对税费改革之后,村庄和社区经济下降这一事实,党的上级组织及时地给基层党组织下拨了活动经费,提供了齐备的活动设施和活动场地,保证了党组织生活的正常开展。同时面对新经济群体的崛起等新的社会阶层的产生,基层党组织也及时作出了反应,将他们吸纳进党的组织系统,使得组织成员的覆盖面更为宽广。随着对外开放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的流动性和开放性逐渐加强,这些都对党的组织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要求党在新形势下能及时给予回应。从现有的实践来看,党在面对这些挑战时表现出了应有的组织能力。

(六)基层党的能力建设。在较高层次上,我们讲如何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问题,在基层社会,这方面的内容主要体现在党的模范带头作用的发挥上。由于长期的城乡二元体制的存在使得农村的发展明显落后于城市的发展,中西部的发展落后于东部地区,而随着税费改革的展开,农村集体经济更为衰落,集体的生血功能越来越差。面对这一情势,党中央及时提出了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和新农村建设等举措,而在具体的实施中,基层各级党组织在基金匮乏、经验不足等情况下,基本都能勇于争先,在工作实际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在改革开放之后,由于中央对地方权力的不断下放,使得地方获得了越来越多的权利,但是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就对各个地方党组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在调研中发现,如果某个地方的组织比较团结奋进,那么这个地方的公共事务和经济发展就比较好,反之,如果基层党组织的领导能力不强,就会落后于人。这就在各个地方之间形成了一种良好的竞争机制,各个地方的党组织都不得不争先恐后地发展自己的各种能力,从而使得党的事业和人民群众的生活出现了大的改观。这种良性竞争机制的引入,使得基层党组织在竞争中不断提升自己的适应能力和活动能力,从而为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生命力提供了基础。

(七)城乡基层党建统筹发展。2004年,四川宜宾大胆创新,在全国首次探索建立了党建“城乡共建”的工作模式。2005年3月浙江省各地方城乡之间开展党建共建活动。2006年4月广东省云浮市开展了以“抓机关连基层”为主要内容的“联、帮、带”活动,意图以党组织的一体化推动城乡一体化。2006年5月河南省南阳市西峡县各级党组织探索“双推双建”,实施“城乡结对子,党员手拉手”活动,以城带乡,基层党建进入一个全新阶段。学界认为基层党建统筹发展至少产生了五大创新:“一是理念创新,打破了城乡二元格局,从全局的高度统筹城乡党建发展;二是组织建设创新,创建了各种新的适应城乡党建统筹发展的组织形式;三是组织运行机制创新,建立了以城带乡、城乡互动的统筹发展机制;四是活动方式创新,注入城乡党员教育、管理和党内生活的新内容;五是工作平台创新,建立了多个互动平台,以促使城乡党建全面互动”[8]。城乡二元格局的造成是一个历史难题,历届政府都在想方设法减少城乡差距,拉平城乡发展,城乡基层党建统筹发展就为消灭城乡二元差距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机制。

二、基层党建的经验

(一)适当处理党的中央机构和基层组织之间的关系,处理好民主与集中的关系。

邓小平曾指出:“民主集中制是党和国家的最根本的制度,也是我们传统的制度。坚持这个传统的制度,并且使它更加完善起来,是十分重要的事情,是关系我们党和国家命运的事情”。[9]人民公社时期我们党对地方组织存在管得过严,管得过死的情况,但是在改革开放之后,地方党组织的活动空间被逐渐放开,正是因为这样,我们的基层党组织在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时都能作出及时的调整,从而在市场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所带来的各种新现象面前得以展现出新的活力。

(二)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正是由于中央和地方党组织给予了基层党组织越来越多的自由空间,而且也能够适时地进行必要的集中,所以形成了各级党组织之间良好的互动关系。从前面的梳理我们可以看出,在基层选举民主、基层党内民主、基层协商民主、基层党的能力建设、基层党的组织建设和基层党组织之间统筹发展等创新性活动中,往往是在上级党组织的正确领导下,基层党组织开动脑筋,勇于奋进创造出了一个又一个创新性活动,然后上级党组织在民主集中制的基础上对这些基层党组织的创新性探索进行必要的提炼,上升为中央党组织的意志在全党范围内推广实施。这样不但给予了基层党组织以充分的信任与期望,也使得基层党组织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被激发出来,从而使得党组织保持着极强的生命活力。同时,这种创新模式也将创新活动限定在一定的范围内,使得创新活动具有可控性,不但实现了不断创新,也使得创新活动不会危及稳定问题,从而保证了党执政过程的有效性和稳定性。

(三)充分发挥基层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这个“人”不仅包括人民群众也包括我们的广大党员。党的干部是人民的公仆,也是党的事业的骨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不仅要求有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同时也要求每一个党员都能发挥模范带头作用,而要发挥党员的积极性就要求充分尊重党员主体地位、保障党员民主权利、推进党务公开、营造党内民主讨论环境、探索扩大党内基层民主等。从现有的经验来看,基层党组织正是在模范带头作用的发挥过程中实现了基层党的建设如此的大成就。我们更要在制度、组织和思想等各个层面实现对党员权利的保障,从而更大地激发他们对党的事业的忠诚,更好地在实际工作中发挥好模范带头作用。

三、结语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基本细胞,是党的组织基础,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也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由此就决定了基层党建在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所处的基础性地位。也就是说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好坏是直接影响到党的生死存亡的大事,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与关注。

上面我们的论证也恰恰证明了我们的这个判断。我们党之所以能在前期带领中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取得革命胜利,与党在革命年代把基层组织建到连队等重视基层党建是分不开的。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之后,之所以能带领中国人民取得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也与重视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是分不开的,正是前面我们提到的党的基层组织的各项创新活动和成就支撑了整个党的伟大事业的发展。所以,在未来我们有必要一如既往地加强基层党建工作,发挥基层党组织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与上级各级党组织努力一起产生合力,将党和人民的事业推向更伟大的辉煌。

[1]王庭大.建国以来党的制度建设的成就和经验[J].中国延安干部管理学院学报,2009,(6):23-28.

[2]于娜娜,干颖.建国以来我们党政关系的历史考察与反思[J].理论界,2006,(4):168-170.

[3]李良玉.在总结中建设党[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2-10.

[4]张荣臣.党的建设90年的历程、经验和改革取向[J].学习论坛,2011,(2):19-23.

[5]景跃进.“两票制”:发源与嬗变[EB/OL].http://www.chi2naelections.org/newsinfo.asp?newsid=82998,2004-11-18.

[6]王长江.由全能党变成服务型政党[J].中国改革,2008,(11):123.

[7]张滨辉,李坚.基层民主制度创新比较研究——以温岭制度外“民主恳谈”到制度内人大参与式决策实践为例[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1,(1):66-69.

[8]兰亚宾.城乡基层党建统筹发展问题研究[J].探索,2009,(2):35.

[9]邓小平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12.

[责任编辑:张洋生]

Summary of achievement and experience of grass-roots party building in rural areas

MA Guang-xuan
(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Wuhan,Hubei,430079)

The summary of the CPC's achievement and construction experience was put on the agenda in the 90th anniversary of the party's establishment.The existing research mainly focuses on the macroscopic level to make summarization and classification.This paper chooses both micro and macro perspectives to hackle the creation,achievements and experience of the CPC's grass-roots work in recent years.Grass-roots party organizations have made great achievements in recent years in terms of grass-roots election democracy,grass-roots deliberative democracy,grass-roots inner-party democracy,grass-roots party relations and basic-level party organizations'overall development.Meanwhile,the CPC has gained lots of experience from handl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superior organizations and grass-roots organizations,all of which have become an important sign of the CPC's increasing maturity as the ruling party.

rural grassroots organizations;Party construction;experience and dilemma

book=4,ebook=18

D267.2

A

1672-4445(2012)04-0039-04

2012-01-09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攻关项目《新农村建设中的社区建设研究》(07JZDH024);湖北省2009年度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仙洪新农村建设试验区发展模式研究”(项目批准号:[2009]035)

马光选(1981-),陕西西安人,博士,华中师范大学农村研究院研究人员,主要从事农村政治与基层治理研究。

猜你喜欢
民主党组织基层
基层为何总是栽同样的跟头?
Ese valor llamado democracia
中国式民主
清华党组织公开
基层在线
以提升组织力为抓手建设全面过硬的国企党组织
基层治理如何避免“空转”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考和实践
走基层
对症下药 强健基层党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