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丹
(中共富蕴县委员会党校新疆富蕴836100)
富蕴县旅游业可持续发展问题探索与研究
王丹
(中共富蕴县委员会党校新疆富蕴836100)
本文通过对富蕴县旅游业的潜在优势和发展现状分析,找出旅游业在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借鉴国际经验,参照国家标准,结合富蕴县地方特色,就发挥本地旅游资源优势,积极探索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业可持续发展之路,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等进行论述。
富蕴县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生态旅游环境保护
旅游业是当今社会发展最快、前景最广的朝阳产业。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居民收入的不断增加,带薪休假制度的逐步实施,以及国家导向政策向旅游业的倾斜,全国旅游业蓬勃发展,新疆旅游业更是发展迅猛。自治区党委书记张春贤在自治区第八次党代会上指出:“新疆要依托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资源,努力把旅游业培育成自治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改善民生的富民产业,把新疆建设成为我国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富蕴县作为自治区重要的矿业大县、畜牧业大县和旅游资源大县,正具备这样的资源和优势。当前,富蕴县如何实施优势资源转换战略,使潜在的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推动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等问题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富蕴县因“天富蕴藏”而得名,以物华天宝、资源富集而享誉八方,其资源类型丰富、自然景观独特、工矿业发展历史悠久、少数民族文化底蕴深厚等,赋予旅游开发以无限的遐想。随着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的召开,富蕴县旅游业也迎来了最好的发展时期,逐渐成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助推器。
2010年富蕴县全年接待游客46.38万人次,旅游收入2.32亿元,旅游基础设施投入5901万元。2011年接待游客73.73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5.7亿元,完成旅游投资1.5亿元。2012年第一季度接待游客3.6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853.13万元,预计全年接待游客8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5.84亿元。
随着旅游开发战略的稳步实施,富蕴县旅游业硕果累累、捷报频传。历年来,先后被自治区旅游局评为“新疆十佳优秀A级旅游景区”,被联合国旅游经济促进会、中国营销学会、中国旅游品牌协会联合授予“国际原生态旅游景区”荣誉称号。2011年,获得“中国民间文化艺术(哈萨克族木沙依拉)之乡”的荣誉称号,可可托海风景区成功晋升为国家5A级景区。
一是地质资源——原始风貌观光游。富蕴县地处阿尔泰山地槽带和准噶尔盆地地台两大构造单元带。北面的阿尔泰山地槽带经多次地质构造运动,形成了神钟山等由巨型岩体构成的独石山景、象形山石地质奇观。1931年发生的八级地震断裂带遗迹成为天然的地震博物馆,也为发展地质科学考察旅游提供了条件。南部位于准噶尔盆地东缘地质露头剖面区,在风力和流水作用下形成酷似彩色古堡的五彩城雅丹地貌景观。同时,富蕴地跨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北部,有著名的鸣沙山沙漠景观。丰富的地质资源为开展“大漠观光游”奠定了基础。
二是气候资源——寒极冰雪体验游。富蕴县属大陆性寒温带气候,春旱多风、夏秋短暂、冬季寒冷而漫长、气温差异大。冬季历史最低气温-51.5℃,年均气温1.9℃,境内有近三分之二的地区无明显夏季,只有冷暖季之分,素有“中国寒极”之称,为全国高寒地区之一。独特的气候条件为富蕴县开拓“寒极体验游”提供了天然条件。
三是矿产资源——地质科考游。富蕴境内有色金属、稀有金属、黑色金属、贵金属储量丰、品种优、规模大。已发现矿产四大类92种,矿点、矿化点、矿床418处,有探明储量的矿产41种,矿床154个。享有“天然地质矿产博物馆”和“地质圣坑”美誉的可可托海“三号矿脉”就有86种矿共生,其中有7种是在元素周期表中没有的。丰富的矿产资源为富蕴县发展“地质科考游”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四是水文资源——水上观光漂流游。富蕴县境内有额尔齐斯河和乌伦古河两大水系。额尔齐斯河河谷深切,河岸陡峭,形成了优美多变的风景河段。该河上游有两个别有特色的断陷湖盆--伊雷木特湖(海子口)和可可苏里(野鸭湖)。乌伦古河水流平缓、河道适宜,沿途景观变化多端。丰富的水文资源为富蕴县发展“水上观光漂流”等旅游项目提供了便利条件。
五是生物资源——野生动物观赏游。富蕴县拥有森林面积60余万公顷,林地25.7万公顷,是全疆最大、全国著名的山区林场。两河源头自然保护区内有国家重点保护珍稀兽类有14种,保护区内分布有大量的原始天然林。卡拉麦里有蹄类野生动物保护区是中国最大的有蹄类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区内拥有野生动物288种。此外,富蕴县盛产鱼类,乌伦古河中有河狸、水獭等珍稀动物。丰富多样的生物资源为原始森林探险、野生动物观赏、野外垂钓等旅游项目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条件。
六是人文资源——民俗风情游。富蕴县历来就是多民族聚居地区,辖六乡三镇71个行政村,境内居住着汉、哈萨克、维吾尔等23个民族,其中哈萨克族占总人口的65%以上。“逐水草而居”的传统游牧生产生活方式、阿肯弹唱、黑走马、姑娘追、刁羊等民族风情为富蕴提供了丰富的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同时,富蕴县是草原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在草原文化的发展和交流中起到重要作用。
(一)旅游产品内容单一
由于富蕴县旅游业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旅游产品多属于简单的自然观光类,较具特色的地质矿产类旅游产品开发不足,没有使自身的优势得到有效发挥;文化类旅游资源挖掘不深,没有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生态类旅游产品还处于萌芽阶段;科考类旅游产品没有形成规模,冬季旅游几乎空白,旅游线路组合简单,旅游产品体系还不够完善。
(二)基础设施有待完善
一是景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富蕴县旅游业季节性差异比较明显,每年各旅游景点均呈现出旺季爆满、淡季无客的情况,这给旅游资源的合理配置带来了困难。二是城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由于景区承载力有限,很多游客游览完毕需要返回城镇或县城住宿,无形之中增加了旅游成本和旅游活动的局限性。同时,县城的公厕及公共休闲区建设滞后,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旅游声誉。三是交通不够便利。富蕴县位于准噶尔旅游环线上,虽距主要旅游客源市场较近,但民航、铁路、高速公路不能直达,境内各景区之间道路状况较差,景区通达能力和通达条件均不理想。交通不便已成为制约旅游业发展的重要瓶颈。
(三)旅游品牌形象不突出,旅游文化内涵挖掘不足
目前,富蕴县旅游景区尚未被大众所熟知,县城文化定位不明确,形象不突出,城市建设缺乏个性和文化主题,对外来游客缺乏吸引力和感染力。神钟山景区资源品位较高,但开发度程度偏低,文化内涵不够丰富,表现形式有待丰富和完善。境内历史遗存和民族文化旅游资源丰富,但能作为景点开发的不多,完整度、观赏度、文化内涵丰富度欠佳。早期开发的恰库尔图侏罗纪公园、五彩城景区等,由于内涵挖掘不深,产品外延程度低等原因,导致客源不足、资源闲置。
(四)旅游商品开发滞后、缺乏创新
富蕴县旅游商品过于单一,主要以宝玉石为代表,价格相对较高,大众接受面较小,具有当地民族特色的手工艺品、民俗民风旅游纪念品和地方特色饮食、药材等旅游产品开发滞后。同时,旅游商品的民族和地方特色不明显,大多商品在其他景区都可以买到。
(五)人力资源不足,从业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随着富蕴县可可托海5A级景区的创立,旅游产业人员匮乏、素质较差、行业服务水平较低等已成为旅游业发展中面临的突出问题。特别是旅游管理、旅游产品开发、旅游商品高端设计等方面的人才短缺,民间艺人及当地能工巧匠挖掘、利用度不够。这些问题成为制约富蕴县旅游业发展的又一瓶颈。许多从业人员文化水平低、专业知识差、行为规范知晓率低,尤其是对当地的资源特点、文化构成、民俗风情、饮食特色、历史典故等缺乏了解,以至于对旅游市场的开拓能力和发展前景产生负面影响。
(一)坚持保护性开发,大力发展生态旅游
生态旅游是具有保护自然环境和维护当地人民生活双重责任的旅游活动。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生态旅游和当地居民的参与,它要求发展旅游业要注重保护生态环境和维护生态平衡,实现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相统一。为此,我们应当参考国际国内先进经验,总结出一条适合富蕴县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旅游之路。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正确处理好开发、保护、继承和发展等方面的关系。政府和企业对参与旅游服务业的居民提供更多的优惠和帮助,通过减免旅游经营税收、优先就业、提供产业扶持基金、扶持发展旅游服务协会、特色产品开发、社会化服务组织等方式给予扶持。鼓励和引导旅游地居民在政府及旅游部门的统一管理下,自主选择经营类别,大力发展民族工艺品及特色食品销售、民族文化展示等,让旅游地居民享有优先参与旅游权、监督景区旅游资源使用状况权。
(二)搞好基础设施建设,构建立体交通网络
1.加大政府对景区建设和发展的支持力度。景区开发是一个庞大的系统性工程,必须整合多方资金和力量。其中,政府垄断性硬件设施建设投入必不可少。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政府应对旅游业实行政策倾斜,确保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旅游发展和宣传等专项资金逐年递增,重点用于景区交通、通信、环保、卫生、供排水、供电等配套设施建设,改善景区旅游环境和条件。
2.大力发展独具特色的“农家乐”、“牧家乐”服务业。根据富蕴县旅游业季节性客流量反差极大的特点,应当大力扶持并规范化地发展投入小、见效快、特色优的民间“农家乐”和“牧家乐”服务业及餐饮业。发展家庭式餐饮服务业,不仅经济实惠、简洁方便,而且民族风情浓郁,人文交流便利,相比之下更能吸引游客,满足游客的新鲜感,使游客即使身处他乡也能享受到家的温暖。家庭式餐饮服务业多以住宅改造为主,减少了大拆大建对环境的影响,可以缓解旅游地的社会承载力和环境承载力,降低对旅游地的污染,具有成本少、价格低、灵活性强,便于接待散客、自游人等优势。与之并存的大中型酒店则重点倾向于接待高端或团队游客资源,二者形成优势互补,能够满足游客的多种需求。同时,通过产业关联带动当地农牧民就地转移就业,不仅能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分担市场重压,更将成为稳定旅游市场的重要支柱。
3.努力打造独具特色、风格各异的民俗风情名镇。突出富蕴工业城、园林城等特点,完善库额尔齐斯镇、恰库尔图镇、可可托海镇旅游服务配套功能,注重品牌塑造、环境美化、品位提升三项基础性工作。将可可托海镇打造成为具有鲜明特色的“俄罗斯风情名镇”和“矿业重镇”,重现昔日“小上海”的辉煌;将库额尔齐斯镇打造成重要的“额河源文化重镇”和“北疆明珠”;将恰库尔图镇打造成北疆旅游的“东大门”和“中转地”。
4.积极构建立体式交通网络体系。在景区开发的过程中,应当本着高起点设计、高标准施工的原则,做到统一规划、统一运作,在全地区范围内建立高效、便捷、舒适的旅游交通体系,尽可能地降低旅客的旅游成本。尽快打通可可托海至福海蝶泉谷道路,争取富蕴机场早日复航。同时,积极争取奎北至富蕴、富蕴至准东铁路项目尽快实施,着力打造顺畅、快捷的准噶尔旅游环线。
(三)加强宣传促销,树立品牌景点
1.加强宣传,联合促销。一方面,运用各种平台向社会各界全方位、多层次地展示富蕴县的旅游资源、旅游产品及对外形象,推动富蕴旅游业又好又快发展。以现代文化为引领,策划包装特色鲜明、影响面广的旅游文化产品,打造区域特色的旅游品牌,丰富旅游文化内涵;另一方面,加强区域旅游合作,依托以喀纳斯为龙头的准噶尔环线成熟的客源市场,开发异质旅游产品,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在阿勒泰地区的统一组织下,与准噶尔旅游环线上的重点景区进行联合促销,建立旅游协作网络、互送团队、客源共享、旅游路线共同编排等方面的合作,提升阿勒泰旅游的综合竞争力,促进地区旅游经济的全面发展。
2.依托资源,打造冬季旅游品牌。富蕴旅游可以依托冬季冰雪资源积极推进可可托海滑雪娱乐区及伊雷木湖冰上运动区项目建设,打响冬季寒极体验游品牌,推出冬季旅游项目,建设冰雪运动设施、冰雪度假村、“中国寒极”体验设施,以及冬季民俗节庆活动与演艺节目,满足不同旅游群体的需求,丰富可可托海冬季旅游内容,扭转旅游淡季接待设施的大量闲置的局面,让旅游“淡季不淡”。
(四)加强旅游商品开发,健全旅游市场
1.开发民族特色旅游商品。一要以保护民俗文化为目的,以弘扬哈萨克文化为理念,重视旅游产品高端设计,坚持现代技术与传统技艺相结合,设计开发并推介出一批体现区域特色、具有标志性、满足不同游客需求的系列旅游商品、纪念品;二要加强旅游商品基地建设、注重旅游商品的设计、加工、销售,扩大旅游产业经济辐射;三要充分收集消费信息,分析旅游消费者对旅游产品的兴趣和爱好。根据不同年龄段、不同群体的需求开发不同产品,采用多种推销方式,达到更好的推销成果;四要重视开发民族特色餐饮、小包装食品,积极迎合现代人口味,改良创新出令大众游客满意的餐饮服务。
2.完善商品管理制度。富蕴县的旅游产品当中,玉石产品最为突出,也最能吸引游客的眼球,但是玉石商品水分较大,以次充好、哄抬物价者大有人在,甚至有拉客、宰客等现象。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加强行业监管,履行好部门监管职责,形成多部门联动机制,共同规范旅游市场,形成常态化的管理机制,杜绝和打击假冒伪劣商品,防止欺诈行为,给旅游者营造一个放心的购物场所,为景区建立良好的口碑,为富蕴县树立一个诚信的形象。
(五)加强行业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素质,规范旅游行业管理
1.加强人才的引进与培养。在全社会倡导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建立“开放、流动、竞争、协作”的用人机制,营造一种“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进一步转变用人观念,树立人才就是资源,人才就是生产力,人才就是经济效益的观念。一方面,出台优惠政策,加快引进高中级管理人才和复合型专门人才,并吸引接收旅游专业优秀本科毕业生,提升旅游服务档次;另一方面,积极推行在职及岗位培训,提高内部管理服务水平。
2.加强旅游人才培训,提高旅游服务水平。一是从培训入手,提高从业人员素质。依托培训机构对酒店服务业餐厅、客房服务人员、旅游景区讲解员进行免费培训,提高其职业素养。二是从制度入手,加大管理力度,进一步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三是大力培养和吸引少数民族旅游人才,培养一批少数民族双语翻译和外语翻译,为境内外游客创造便利的旅游环境。四是针对不同培训对象建立多层次的教育培训体系,采用不同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想方设法引进各级各类旅游业专门人才,不断增强旅游业的发展实力和后劲。
[责任编辑:何瑞霞]
doi:10.3969/j.issn.1674-6287.2012.03.08
F592·7
A
1674-6287(2012)03-0029-04
2012-05-07
王丹,女,汉族,中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富蕴县委员会党校教师。
[收稿日期]2012-05-06
[作者简介]李森森(1982~),男,新疆和田地委党校助理讲师;李艳珍(1988~),和田县英阿瓦提乡小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