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晓莉 胡建蓉
四川省江油市人民医院内三科,四川江油 621700
急性呼吸衰竭是指在短时间内迅速失去呼吸功能,是临床上的常见病。以往常采用有创机械通气治疗该类疾病,但容易引起气道损伤、引起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等并发症,所以近年来,无创通气治疗已渐渐成为急性呼吸衰竭的主要治疗手段。无创通气操作简单方便,而且对患者无任何创伤,还可及时有效的纠正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1]。但是无论是何种治疗,患者身体上的病痛以及各种外界因素的干扰均会极大地增加患者的心理压力,造成恐慌甚至抗拒心理,所以必要地护理干预是非常重要的,下面即选取我院126例急性呼吸衰竭无创通气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护理干预对治疗的辅助效果,现报道如下。
选择2009年3月~2010年1月住入我院需进行无创通气治疗的急性呼吸衰竭患者126例,男性82例,女性44例,年龄在27~67岁之间。所有患者均是首次使用呼吸机,并且意识清楚、精神正常无神经病史,按照住院的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比较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及病情程度,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可以进行疗效比较。
对照组及干预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准备呼吸机和面罩,将面罩固定好,依据患者的病情设定好呼吸机的参数。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还需专业的医护人员给予综合护理干预。
1.2.1 护理人自身 护理人员在进行护理干预时要保持轻声细语,热忱亲切,为患者提供舒适的休息环境,经常与患者沟通交流,并在通气治疗期间进行必要的肢体触碰,让他们时刻感觉到身边有人在关心鼓励他们,提高患者的心理满意程度,致使他们勇敢面对并战胜疾病。
1.2.2 认知干预 认真仔细的向患者解释病情不夸大,解释无创呼吸机的功能及特点,并且要告知患者无创通气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相关的预防办法。消除患者的疑虑与顾忌,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1.2.3 心理干预 要认真评估患者心理变化情况,针对患者担忧的问题给予耐心细致的解答,消除患者恐慌、焦虑情绪,通气治疗过程中,注意常与患者沟通,增强其治疗信心。
恐惧程度:恐惧感是否完全消除或大部分消除,并且接受通气治疗。治疗依从性:积极主动配合治疗的为依从性好;不配合需勉强劝说配合的为依从性差。并发症的发病率:口干及痰液粘稠、胃肠胀气、低氧血症等并发症的总体发病比率。
利用SPSS 15.0统计软件分析比较2组的疗效差异,P<0.05为差异显著。
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情况时发现,护理干预可以显著降低急性呼吸衰竭无创通气病人的恐惧程度,恐惧感完全消失并接受无创通气治疗的例数明显升高(46例),对照组仅为29例;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明显提高,护理干预后63%以上的患者均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并且干预组的并发症发病率(6.35%)也明显低于对照组(28.57%),P<0.05。
急性呼吸衰竭是指由各种原因导致的在短时间内迅速失去呼吸功能,病理生理变化表现在呼吸道气道阻力增大,呼吸功耗增加,产生呼吸肌疲劳,导致缺氧和(或)二氧化碳潴留引发的呼吸性酸中毒发生[2]。无创通气是指可以不经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即可以进行通气的一种治疗手段,只需通过鼻面罩将患者与呼吸机相连,再由呼吸机提供正压力将氧通气给患者。该方法操作简单方便,对患者无任何创伤,可以及时有效控制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的发生。无创通气呼吸机可以辅助病人呼吸,帮助病人克服呼吸阻力,有效改善急性呼吸衰竭[3]。尽管是无创治疗,但是患者在经过长时间的诊断治疗,身体上、心理上均承受着疾病的煎熬,再加上各种外界因素的干扰,会极大程度的增加患者的心理压力,引起焦虑和恐慌,对治疗失去信心,甚至会抗拒不配合治疗,所以正确的护理干预是必要的也是非常重要的[4]。对急性呼吸衰竭无创通气病人进行系统的、有计划的干预护理,使病人保有健康的心理状态和战胜疾病的勇气,不但可以提高治疗效果,还会明显缩短病程,值得临床推广。
[1]翁燕娜,韩云,焦莉.应用黄鱼承气汤灌肠配合无创通气治疗急性呼吸衰竭临床疗效观察[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13(4):226-227.
[2]赵洁.护理干预对急性呼吸衰竭无创通气病人的影响[J].当代护士,2011,1:93-94.
[3]颜怀安,张桂平.COPD急性呼吸衰竭的无创通气治疗[J].临床肺科杂志,2005,10(5):643.
[4]邱萍.护理干预对慢性乙型肝炎合并抑郁症的疗效影响[J].吉林医学,2011,32(1):157-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