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吾力 李琳娜 韩忠东 王昌元
1.泰山医学院,山东 泰安 271016;2.山东农业大学,山东 泰安 271018
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研究与探索
宋吾力1李琳娜2韩忠东1王昌元1
1.泰山医学院,山东 泰安 271016;2.山东农业大学,山东 泰安 271018
课程的结构和质量在实现教育目标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只有在研究生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不断进行创新,才能培育更多精品课程,才能使研究生课程适应当前时代发展的要求,同时这也是建立健全研究生学位授予质量保障体系,确保了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的质量的内在要求。
研究生; 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创新
周济在第三届中外大学校长论坛上曾指出:要以加强大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核心目标,积极推进大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创新。课程的结构和质量在实现教育目标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研究生培养方面,要建立健全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确保了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的质量。
长期以来,中国大学的专业划分过细、学生学习的专业过窄,教学内容偏旧、培养模式单一、缺乏个性和创造性、人文教育和实践环节偏弱等弊端仍然存在,为此学校应注重加强课程体系的改革和建设,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上下工夫。总的来看,当前研究生课程教学中存在以下误区:
1.1 人才培养层次不清晰,课程教学内容区分度不明显
目前,很多高等院校的硕士研究生教育和本科教育两个不同阶段的课程设置,没有进行很好的区分和规划。许多高等院校本科生、硕士和博士生课程设置不同程度地重复的现象十分普遍,课程体系缺乏应有的区分度,“导致研究生教育的部分课程的高深层级性只是体现在对本科生课程内容在横向层面上作平面式的扩展上,没有凸显研究生教育在课程内容上的要求和特色”。
1.2 过度强调科研能力训练,轻视课程教学
课程教学的合理规划和开展,是对研究生深入开展科研能力训练的基础。如何从各学科的实际出发,瞄准学科发展前沿,不断创新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对于研究生培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课程教学规划、实施得好,有利于研究生在科研能力训练方面的知识储备;反之,如果课程教学达不到预期的目的,研究生的科研能力训练就会很难进行。
1.3 过度强调课程体系和内容的系统性,忽略了课程教学的创新性
知识是创新的基础,研究生培养是一种学科层面上的人才培养,因此,要求研究生掌握好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系统的基础理论是完全必要的。系统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掌握,并不是也不应该是只靠研究生课程教学来解决,而应把重点放在以课程教学为切入点,引导研究生通过自主学习来掌握。列入研究生培养方案的课程教学,在引导研究生完善学科基础知识进而奠定较全面的学科理论基础的同时,更主要的应是通过创新的课程教育,培养研究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课程教学跟上时代发展的需要。
1.4 课程内容的滞后性与教学方法的单一性
近年来,课程教学内容的更新已成为我国研究生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但其进展是十分缓慢的。在教学方法方面,很多研究生课程教学在很大程度上仍然停留在本科阶段那种知识传授式的教学模式上,方法过于单一,以灌输为主要方式,这样的教学效果相对较差,并且既不利于课程的创新,也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已经明显不能适应当前的需要。
首先必须从观念上给予高度重视,在转变观念的前提下,需要从课程体系、课程教学内容、课程教学方法等不同层面以及这些不同层面之间的相互配套着手,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探讨。
2.1 创新研究生培养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体现培养方案对研究生在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方面的要求,也是课程创新中需要首先解决的问题。在编制研究生培养方案时,必须明白什么样的课程体系才是有利于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的课程体系。构建创新课程培养体系时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是:有利于研究生打好广博、坚实的理论基础,培养研究生重组知识的综合能力,培养研究生的探索能力。创新课程体系既要考虑学科发展的内在规律,也要考虑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研究生的层次以及个性化发展,以利于培养研究生进行知识重组与整合的能力、构建知识逻辑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进行科技创新的能力。
2.2 创新课程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的创新是课程创新中的重要方面。创新教学内容,首先要从改变研究生教学中教材固定不变的模式着手。长期以来,不少高校的研究生课程教学基本上沿用本科教学模式,教材不能够及时更新,学科前沿知识不能够在研究生教学中得到及时的讲授和介绍,以致课程内容陈旧,研究生不能够站在科技发展前沿研究问题,不能够掌握本学科专业的最新动态,严重制约了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发挥。
根据不同学科专业的特点,课程教学内容的创新应该有所侧重。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传统学科专业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形成了完整的学科专业知识体系,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原有的知识体系从总体上看已经过时,因此,传统学科专业的课程教学内容创新,应将侧重点放在高新技术与传统学科知识的融合上,注重高新技术知识与传统学科知识体系的嫁接,借助高新技术的平台,使传统学科专业的知识体系得到创新和再生。
无论是传统学科还是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在课程内容的组织上,一定要紧跟学科专业领域发展的动态和前沿,而不应该只是拘泥于现成教材的讲授。在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组织上,要尽量避免过于追求知识体系的系统性和完整性的倾向。研究生教学与本科生教学是有区别的,本科生教学需要的是系统的完整的专业基础知识,而研究生教学更需要前沿的知识和创新的教学内容。因此,对教学内容的选择应有利于研究生科学思维和创新思维的培养。研究生课程教学内容的安排,要从传授型课程向创造型课程转变,以利于研究生掌握相关学科的理论框架体系。
2.3 创新课程教学方法
一般来说,一个人在进人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后,已具有相关学科专业的基本的知识基础,也有了探索知识的经验和基本的自学能力,因此,除了少数工具性的基础课程外,大部分课程不应该再用灌输的方式来讲授,而应当根据课程的特点,广泛、灵活地采用案例式教学、讨论式教学、专题讲座式教学、辩论式教学、研究式教学、学术沙龙以及各种学术报告与讲座等教学方式。无论哪种教学方法,落脚点在于发挥研究生作为学习主体的能动性,培养研究生的创新学习意识。在大多数情况下,这些方法往往是综合使用。例如,对于专业理论课程的教学,教师在专题讲座的基础上,可考虑事先准备一些学科前沿的文献资料提供给学生,并有针对性地设计、些课题让学生在学习中思考研究,然后定期召集研究生一起讨论,在讨论中可结合案例进行深入剖析。通过这种途径,使学生主动养成研究式学习的习惯,学会与人开展讨论并及时了解别人的研究思路和学习方法,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创新的品质。与课程教学方法相配套,要积极探索研究生课程考核方式的创新。作为检验研究生课程教学效果的手段,课程考核的重点是了解学生分析问题、思考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不同课程的不同特点,可采取课程论文、课程设计、读书报告、等多种形式。
总之,只有在研究生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不断进行创新,才能培育更多精品课程,才能使研究生课程适应当前时代发展的要求,同时这也是建立健全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确保了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的质量的内在要求。
[1]马万民.高等教育服务质量管理的理论与应用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博士论文,2004年,第13页
[2]转引自韦明伺.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5年,第 4页
[3]胡祖莹等编.高等教育评价与质量保证:来自五大洲的最新经验和发现[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第 22页
[4]谢安邦.构建合理的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 [J].高等教育研究,2003,5,第 69页
[5]罗尧成.对我国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改革的思考[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5,11,第 61页
10.3969/j.issn.1001-8972.2012.05.085
山东省研究生教育创新项目“阻碍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原因分析与对策研究(SDYC09025)”和“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研究与探索(SDYC09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