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定西市马铃薯产业化模式与发展对策

2012-08-15 00:50韩黎明
中国蔬菜 2012年9期
关键词:种薯马铃薯加工

韩黎明

甘肃省定西市是全国马铃薯最佳种植区之一。海拔高、气温低、温差大,雨热同期正好与马铃薯块茎膨大期相吻合,自然条件非常适宜马铃薯生产,所产马铃薯薯块大、薯皮光滑、薯形整齐、干物质含量高、口感好、耐贮运。鲜薯及薯制品走俏全国20 多个省区市,并远销东南亚、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马铃薯产业优势明显,影响力和竞争力日益显现,产业化特色突出。

1 定西马铃薯产业化模式与成就

1.1 产业布局

定西地处青藏高原下延区与黄土高原抬高延伸区交汇地带,多数地方海拔在1 800~2 400 m 之间,年降水量350~500 mm,无霜期109~162 天。地质地理和地形地貌复杂,气候类型多样,为马铃薯区域化布局创造了有利条件,已形成三个特色鲜明的区域化布局生产基地:一是南部高寒阴湿区,主要生产优质菜用型马铃薯和脱毒种薯;二是北部干旱半干旱区,主要生产高淀粉型马铃薯和优质菜用薯;三是中部洮河、渭河、漳河流域河谷川水区,主要生产优质菜用型和加工型马铃薯。

1.2 产业经营模式

在马铃薯产业化的过程中,由于各地资源禀赋不同,生产发展水平、技术水平和社会发育程度不同,因而各地产业化经营组织的具体形式呈现多样性。目前主要有五种产业化经营模式。

“龙头企业+基地+农户”模式,如岷县金大地精淀粉有限责任公司在本县及周边县乡建立马铃薯基地,每年与农户签订马铃薯订单面积近2 万hm2,实行保护价收购。

“专业市场+农户”模式,如临洮腾胜公司利用康家崖马铃薯批发市场的优势,在周边18 个县(区)设立了收购网点。年销售马铃薯近50 万t,销售收入近亿元。

“龙头企业+基地”模式,如定西金大地食品有限公司租用安定区西寨镇150 hm2土地建立专用马铃薯标准化生产基地。

“合作组织(协会)+基地+农户”模式,如渭源县五竹良种洋芋协会,每年与农户签订良种订单670 hm2,建立良种基地300 hm2,外销良种1 万t,销售收入超过200 万元,带动周边1 350 户农户从事马铃薯良种示范和繁育,户均年增加收入3 000 元以上。

“专业批发市场+合作组织(协会)+农户”模式,如安定区鲁家沟镇马铃薯批发市场等,都是在当地农民协会的组织下开展营销业务。

这些产业经营模式有三个经营元素即企业、基地和农户,各个组成主体在产业联结上也是一体化的,各自处在产业链条的一个环节上,互为支撑,互相联系。体现了产业集群、产业分工和专业化生产、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和规模经营。农民参与产业化经营的程度较高,企业的经营风险得到有效化解,在保障产品质量、稳定原料供应、实施科学管理等方面非常有效,应该重点发展推广。

1.3 产业体系

定西市马铃薯已形成了全市最为完整的产业链。种植体系、种薯繁育体系、加工体系、贮藏体系、运销体系趋于完善。

种植体系。定西市马铃薯种植面积常年稳定在20 万hm2以上,产量500 万t,商品率达到70%以上。订单化种植面积13 万hm2,占马铃薯种植面积的65%,订单模式实行市场化运作,企业、协会、大户主动与农户对接。

种薯繁育体系。定西是国内主要的马铃薯脱毒种薯生产基地,种薯企业27 家,年生产脱毒苗2.5亿株、原原种3.5 亿粒,生产能力占全国的70%。建立马铃薯原种繁育基地1 400 hm2、一级种基地1.5万hm2、二级种基地6.7 万hm2。建立了新品种引进试验示范—优势品种脱毒快繁—当家品种提纯复壮三大良种繁育体系,形成了组培快繁→温室扦插→网室栽培→原种繁育→一、二级种薯生产完整的良种繁育链条。在三个区域化生产基地分别确定了陇薯、渭薯、武薯、青海薯、甘农薯和外引专用薯等六大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品种系列。形成了“政府扶持、企业主导、市场运作”的运行机制,种薯产业步入良性发展轨道。脱毒种薯得到普及应用,良种化程度达到95%以上。

加工体系。定西市以马铃薯为主的绿色食品加工业作为地方工业发展的主攻方向,产品发展到淀粉、变性淀粉、全粉、薯条、膨化食品等10 多个品种系列。全市马铃薯加工企业440 多家,万吨以上马铃薯加工龙头企业发展到20 多家,精淀粉及其制品生产能力35 万t,年实际产量超过10 万t,加工体系初步形成。

贮藏体系。广大农户、大户、协会、企业创造多种不同类型的贮藏措施,形成了不同层次的贮藏模式。建成贮藏窖93.33 万眼,贮藏能力300 万t,相当于年产量的60%。实施贮藏营销战略,提高了销售价格,实现了鲜销增值,同时为马铃薯淀粉加工企业均衡提供原料,有效解决了销售期限短、集中上市以及企业生产周期短、不能满负荷生产等问题。

运销体系。已建成较大规模的马铃薯专业批发市场6 个,其中4 个市场被农业部定点为全国重点马铃薯专业批发市场。有中小型马铃薯交易市场50多个,参与马铃薯交易的农贸市场192 个,收购网点2 100 多个,贩运大户3 100 多个,年外销量150 万t以上。形成了以专业市场为主体、收购网点为基础、营销组织为依托、中小市场为补充的马铃薯购销服务网络。

1.4 产业品牌

在不断完善马铃薯产业体系的基础上,不断优化品种品质结构,强化品牌意识,实施品牌战略,提高市场竞争能力。注册了“中国马铃薯之乡——定西”的地域品牌,并对区域品牌的使用进行统一规范管理。注册马铃薯品牌商标37 个,5 个产品获国家原产地地理标志注册,5 个产品获国家A 级绿色食品证书,3 个商标获甘肃省著名商标。认定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25 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0 家,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家。4 个市场被农业部定点为全国重点马铃薯专业批发市场。2 个县(区)分别被中国农学会特产之乡组委会命名为“中国马铃薯之乡”、“中国马铃薯良种之乡”。形成了以文化内涵打造产业核心优势的深度发展格局,成功塑造了定西马铃薯产业良好的品牌形象和品牌文化,有效提升了定西马铃薯产业的文化品位。

1.5 产业科技

在定西市旱作农业科研推广中心基础上成立了甘肃省马铃薯工程技术中心,在甘肃圣大方舟马铃薯变性淀粉公司基础上组建了马铃薯淀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马铃薯变性淀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加强产学研对接,强化与国际马铃薯中心、加拿大新斯科舍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甘肃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校的合作交流。在定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设置了马铃薯生产加工专业,是全国第二个设置马铃薯专业的高校。先后承担完成了“优质专用马铃薯脱毒微型种薯生产及产业化”等多项省部级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和重点科技攻关项目。“优质专用马铃薯脱毒种薯生产技术体系研究及产业化开发”项目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圣大方舟公司已研发出变性淀粉新产品50 多个,其中25 种产品企业标准经甘肃省质监局备案批复,部分产品填补国内空白。将品种引进筛选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病毒检测技术、无土栽培技术及设施农业技术、节水灌溉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等多项单项技术组装配套成综合高新技术体系。从美国、加拿大、荷兰等国家引进10 多个专用型品种,通过茎尖脱毒、组培快繁,建立了大规模工厂化脱毒微型种薯快繁中心及防虫网棚原种生产基地、隔离区一级种繁育基地相结合的产业化生产模式,使基地建设中关键性技术的先进性与国内外最新技术同步,已成为国家级国外智力引进成果示范基地。自主培育出“新大坪”系列、“陇薯”系列、“定薯”系列、“腾薯”系列马铃薯新品种。筛选出不同季节脱毒苗生产培养基,改进了不同生育期微型薯生产的营养液配方,基本解决了无基质栽培法生产微型薯的烂薯等问题。微型薯无土栽培高效快繁技术与马铃薯产业化发展紧密结合,综合开发,建立了大规模工厂化生产微型薯的产业化模式。建成了集茎尖脱毒、脱毒苗快繁、病毒检测、微型薯和原种生产的一整套技术体系,研究、提出、完善了脱毒苗和原原种生产的技术规程。实行农艺农机结合,良种良法配套,重点推广黑色地膜双垄沟全覆盖、小整薯坑种、芽栽、测土配方、稀土旱地宝(新型复合肥含稀土植物生长调节剂、ABT 生根粉、增产灵、内吸型农药)拌种等抗旱技术;推广机械深松、机播机收等旱农综合组装配套技术,建立马铃薯标准化示范点5万hm2,示范基地10 万hm2。

制定颁布了《马铃薯脱毒种薯标准》、《专用型马铃薯生产技术规程》、《马铃薯产地环境条件》、《无公害食品马铃薯商品薯标准》、《无公害食品马铃薯生产技术规程》等5 个甘肃省地方标准,初步建立了既有地方特色又有先进水平的马铃薯质量标准体系。

1.6 产业效益

定西市马铃薯产业持续快速发展,已成为农民增收和新兴工业发展的重要支柱和引领县域经济的战略性主导产业。马铃薯产业带动了二、三产业快速发展,由鲜薯收购、贩运、加工等带动的餐饮、住宿、仓储、水电、包装等行业蓬勃兴起,农村劳动力转移步伐明显加快,从事分拣、装卸、贩运人员达数万人。产业总产值18.8 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的16.7%;农民人均从中获益630 元,占人均纯收入的23%。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产业组织化程度低

龙头企业与农户、生产基地之间还没有建立起稳定的产销关系,产业链条较短,加工企业集团化运作刚刚起步,农民组织化程度不高,利益机制不健全,产加和产销形成矛盾,协会组织发育程度不高,订单农业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约束机制。资源潜力不能充分发挥。

2.2 科技服务体系不尽完善

马铃薯科研与技术推广工作不能很好地适应产业发展的需要,育种工作略显滞后,加工专用型品种缺乏,马铃薯品种品质结构不够合理,品种相对单一,主体品种不突出,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多样化需求;技术推广体系不尽完善,栽培方式传统粗放,高产典型和高产模式推广普及率不高,平均单产与发达国家还有一定差距;新品种推广较慢,比较有竞争力的品种没有形成规模;农技培训有待进一步加强,科技知识普及率不高,农民生产无公害农产品的意识不强,良种更新及病虫害防治工作没有跟上,导致马铃薯品种退化快,良种的增产效果降低。

2.3 精深加工程度低,附加值不高

加工企业科研创新能力不足,管理水平低,没有形成系统的科研、生产、加工和市场营销体系,缺乏信息、人才、资金以及与国际间的交流;多数加工企业规模小,产品单一,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产业链条短,对产业的带动能力不足;融资渠道狭窄,发展资金短缺,技术改造和新产品开发滞后,效益不高;小规模生产,污水处理措施不到位,造成环境污染。

2.4 保鲜贮藏技术不过关

保鲜贮藏技术比较落后,贮藏设施简陋,贮藏量小,自动化控制设备缺乏,技术水平低,损耗大,因不良储运管理及病理和生理等因素造成烂窖、发芽和低温糖化等问题,严重影响了马铃薯的品质及利用价值,经济损失巨大。

3 对策建议

定西马铃薯产业发展的总体目标设计,一是加快马铃薯产业由量的扩张向质量和效益的提升转变;二是由外销为主向外销和加工并重进而向以加工为主转变;三是由销售商品薯向销售良种转变;四是由均衡发展淀粉加工企业向扶优扶强、强强联合和品牌经营转变。

3.1 强化种薯生产优势

进一步完善种薯繁育体系,规范技术规程,壮大良种基地,做强龙头企业,发展合作组织,强化质量检测,加强监督管理,提高种薯质量。

3.2 提升精深加工层次

以变性淀粉、全粉、休闲食品等作为发展重点和主攻方向,坚持规模化、集群化、精深化的发展之路,淘汰落后设备,引进先进生产线和设备,进行技术改造,加大龙头企业的升级改造力度,逐步形成规模较大、管理科学、技术先进、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集群。积极鼓励和引导龙头加工企业进一步加大优质原料基地建设,进一步提升加工产品的核心竞争力。

3.3 提高科学技术含量

马铃薯的育种要转向专用型品种育种,为生产提供优质专用品种,专用化生产,不断扩大专用品种的种植面积。种植上以提高单产和品质为目标,推广应用脱毒种薯、垄作栽培、病虫害综合预防、肥料配方深施、黑色地膜双垄沟全覆盖等先进适用技术,引导企业、合作组织和农民规范化生产,提高种植效益,并从土壤深松、播种到收获采挖,全程推广机械化作业技术,提高生产效率,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

3.4 完善商贸流通体系

健全完善市场体系、贮藏体系、运销体系。通过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等多种形式,形成以大型马铃薯批发市场为核心,以中小型市场和城乡集贸市场为基础,产销地批发市场、集贸市场、零售市场相结合,多层次、多形式、多功能的市场体系;扶持农户、协会和企业加快贮藏设施建设,促进马铃薯贮藏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完善贮藏体系;在充分占领一级市场的基础上,组织动员经销协会与大企业、大工地、大专院校直接对接,逐步向二、三级市场延伸,开辟稳定的经销市场,努力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形成完善的运销体系。

3.5 培育特色产业品牌

进一步加快无公害、绿色和有机食品的认定和认证,鼓励协会、企业联合打造统一品牌,在商品薯、种薯和加工产品品牌建设上求突破。实施品牌战略,参加市场竞争,提高定西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占有份额。创新拓展马铃薯产业的文化内涵,将区域文化资源通过应用技术的嫁接和科学方法的渗透为马铃薯产业创新服务,以文化的凝聚力、渗透力和辐射力增强马铃薯产业的人文影响力和核心竞争力,实现马铃薯产业发展与马铃薯产业文化的良性互动,提高马铃薯产业的附加值,不断提升产业软实力。

3.6 发展马铃薯循环经济

建设集生产、商贸、物流、加工、研发等为一体的定西马铃薯循环经济产业园区,重点发展精深加工、种薯繁育、物流集散等产业,带动马铃薯产业优化升级,搭建“中国薯都”集群化发展平台。

猜你喜欢
种薯马铃薯加工
认识“超加工食品”
后期加工
马铃薯有功劳
初夏马铃薯 田间管理抓哪些
春栽马铃薯种植技术
美国马铃薯种薯生产及认证
复杂三维微细加工技术创新与研究
马铃薯脱毒种薯的应用及发展思考
我国马铃薯脱毒种薯推广应用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定边马铃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