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方位血液细胞学分析质量控制研究

2012-08-15 00:47:13
中国卫生产业 2012年19期
关键词:申请表细胞学标本

贾 馨

吉林省白山市红十字会中心血站,吉林白山 134300

多方位血液细胞学分析质量控制研究

贾 馨

吉林省白山市红十字会中心血站,吉林白山 134300

血液细胞学分析是临床在诊治很多种疾病时常会用到的一项检查,医师通过对检查结果的分析以判断病情,有利于临床诊断。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目前此项检查的质量控制水平比较一般,导致检测结果的可信度降低,影响诊断,容易造成漏诊及误诊。因此,如何提高质量控制水平是一个重要问题。本文总结我站多方位的控制措施,从检查操作的各个细节入手,以指导临床实施准确度较高的检查,提高其诊断价值。

血液细胞学分析;多方位;质量控制

病症的临床诊断是给予有效治疗和获得良好预后的关键,随着科技的发展,各种仪器的应用,临床可通过对多种检查数据的分析判断疾病。血液细胞学分析就是其中常用的一种检查方法,以往是进行手工分析,而血细胞分析仪的应用使其逐渐转变为仪器分析,虽然这种分析方式更加快速且能够同时设定多个参数,但仍然存在多种影响因素干扰其准确性[1]。为了减少干扰,我站着重提高工作人员的责任感,使其注重质量,并实施多方位的控制措施,认真对待检查操作的各个细节,现将具体措施分析如下。

1 检查前准备操作的质量控制

在实践工作中,检测人员对准备操作容易忽视,而这一环节对整个检测过程却有着重要的影响,直接关系到结果的准确性。其中主要包括下面几项工作:填写申请表、帮助病例进行检查准备、采集并保存待检标本、运送,由于这部分工作主要是由护士等人员完成,所以检测工作者的干预性较低。下面就其中最为重要的采集并保存待检标本操作及容易出现误差的填写申请表操作进行详细分析。

1.1 采集并保存待检标本

采集标本时通常选择相同的位置、相同的时间,除了在紧急情况下需严格遵循,避免不同时间的标本中WBC、红细胞数量不同,以满足对比性要求。前者处于持续变化当中,后者以下午的值居高[2]。注意应在未输液时进行,若已输液则选择另一侧肢体。同时应尽量选择静脉取血,末梢取血为最不适宜的选择。使用抗凝剂时需注意比例的选择,并与血液混匀,防止出现血液凝固现象,干扰分析数据[3]。保存环境的温度在25℃左右即可,先给予静置,时间控制在0.25h,测试时间应不超过采集后2 h,防止粒细胞产生变化,干扰分析数据[4]。

1.2 填写申请表

申请表的填写主要是由医师完成的,需将病患的基础信息填写详细,并且确保资料齐全,尤其是与参考值相关的内容,如不同年龄的病患在部分指标上可呈现出不同的结果,而性别也是重要的影响信息,因此,对填写工作应引起重视。

2 检查中分析操作的质量控制

分析操作是直接关系到数据准确性的环节,主要应注意仪器的调整和相关器材、试剂的选择,以及加强质量管理、病理因素分析。

2.1 加强质量管理

加强对分析操作相关规章制度的学习和遵守,提倡监督管理,建立监管小组,以科主任作为负责人,提高检查人员在分析操作过程中的标准化和规范化,以保证质量管理落实到实处。

2.2 仪器的调整和相关器材、试剂的选择

选用匹配的试剂是关键,通常使用的是与仪器相配套的,如果没有可以选择厂家推荐的。在进行校正时使用的校正仪应为配套的,并在规定周期内完成校准工作。除了需要保证使用仪器的条件和温度适宜外,还要确保待检标本中不存在血凝块且为混匀状态。如果仪器在工作状态报警,说明存在异常细胞,此时可通过显微镜下分类进行鉴别。

2.3 病理因素分析

除了上述操作会影响最后得出的数据,病例的病理因素也是干扰因子之一,因此,不可忽视对病理因素的分析。若病患患有巨球蛋白血症等疾病,则在待检标本正常保存环境下很容易出现非晶体物质凝聚现象,在最后得出的分析数据中可见血细胞计数增加,针对这种情况应改变保存环境,将其放置在37℃恒温环境中10 min即可[3]。若病患患有高脂血症等疾病,在最后得出的直方图中可表现出异常,主要为Hb假阳性提高[2],针对这种情况应进行重新检查。

3 检查后数据分析的质量控制

在检查完成后,除了需要进行数据分析,还要正确保留样本。对保存环境的要求与待检时是一样的,时间至少为1d,这样做的目的是在数据异常或者结果不准确时对样本进行复查。将报告做好后,首先应进行审核,可将此工作交由主管检验师完成,以避免出现人为性失误。对结果中有报警提示的标本可通过显微镜下分类进行鉴别。分析医师诊断结果与检测数据的关系,对准确度相对较低的检测操作进行分析,找到影响因素,以提高检测质量。

4 总结

血液细胞学分析的准确性关系到临床诊断及治疗的结果,为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避免因为检查结果的可信度低而出现漏诊及误诊,应重视质量控制。通过采取多方位的控制措施(检查前准备操作的质量控制、检查中分析操作的质量控制、检查后数据分析的质量控制),正确的采集并保存待检标本、认真填写申请表、加强质量管理、合理进行仪器的调整和相关器材试剂的选择、注重病理因素分析、正确保留样本,以提高其诊断价值,增加准确性。

[1]王梅华,张启飞,曹颖平.应用新鲜全血对血液分析仪质控检测溯源性传递的评价[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2009,11(4):53-55.

[2]覃彦平,李明贵.临床血细胞分析的质量保证探讨[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5):995.

[3]赖国健,刘华平,王超群,等.门诊血细胞分析的质量控制及应对办法[J].实用医技杂志,2009,16(12):91-93.

[4]董洁,张明宇,赵宝明.观察血液细胞形态学对血液系统疾病诊断的认识[J].中国医学创新,2009,13(6):87-88.

R19

A

1672-5654(2012)07(a)-0188-01

2012-06-07)

猜你喜欢
申请表细胞学标本
昆虫标本制作——以蝴蝶标本为例
《中国交通信息化》杂志赠阅申请表
巩义丁香花园唐墓出土器物介绍
COVID-19大便标本采集器的设计及应用
《中国交通信息化》杂志赠阅申请表
《中国交通信息化》杂志赠阅申请表
《中国交通信息化》杂志赠阅申请表
质核互作型红麻雄性不育系细胞学形态观察
肺小细胞癌乳腺转移细胞学诊断1例
乳腺肿块针吸细胞学180例诊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