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桂艳,李凤晶
(山东省黄河经济发展管理局,济南 250013;新疆喀什地区气象局,喀什 844000)
设施农业在经济发达省份已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标志,部分地区已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新疆喀什地区是虽然是农牧大区,但设施农业发展规模不大,档次不高,还很落后,许多当地干部群众对发展设施农业信心不足,积极性不高。为进一步推动喀什地区现代农业发展,搞好设施农业生产,满足菜篮子工程需要,针对喀什地区的现状、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发展建议。
根据2012年的详查,喀什地区现有温室大棚6.4万座、0.6万hm2。2012年春季,喀什地区温室的平均种植率为92%,大拱棚为97%,其中种植蔬菜的占近90%,瓜类及其他占10%。蔬菜种植以番茄、黄瓜、茄子、青椒为主,约占85%。从经营者看,本地农民种植占85%,外地人占15%。从目前温室大棚设备情况看,有棉被的温室占42%。从对口支援的4县看,共有温室8337座,其中有棉被的4919座,占59%,大中拱棚2976座。
在山东寿光市多年来的帮助、引领和示范带动下,喀什地区设施农业有了长足发展,但是设施农业的发展仍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特别是在资金、技术、市场等方面不能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
由于技术和经济等原因,设施农业装备的水平低下,90%以上的设施仍以简易型为主,钢架结构、棉被覆盖比重较小,仅具简单的保温功能,对设施内的温、光、水、肥等环境因子的综合调控不够,一旦遇到恶劣天气,就会出现倒塌和变形现象,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差。竹木结构温室支柱多,作业空间小,生产过程中的土壤耕作、播种、灌溉、施肥、环境监控等绝大部分作业不适合机械操作,工作环境差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土地利用率低。从2012年的设施生产看,由于年初的几次降雪,温度下降,有些温室没有采取必要的保温、增温措施,造成部分苗子被冻死,直接影响了集中育苗和移栽工作,导致温室蔬菜的上市率不高。在3月份,由于受风灾的影响,部分县市的棚膜受损严重,农民没能及时补膜,使今年温室大棚内温度提升缓慢,各类作物生长较慢,影响了上市时间。
长期以来,农技推广和服务的主力军是县、乡两级农技人员,而目前这个主力军中也缺少设施农业技术的行家里手。从2012年的温室种植管理实际情况看,整体种植质量不高,效益不均衡,很多因肥水管理跟不上而长势不好,影响了种植效益。确切地说,技术服务力量的严重不足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当地设施农业生产效益的提高。另外,由于标准化水平落后,产品质量不高,也影响了设施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大多数温室栽培作物种类单一,通常是传统种植的大路菜,还没有专用型、系列化的温室栽培品种,连作现象严重,导致土壤结构破坏,病虫害严重,最终影响产量和质量。从2012年春季种植调查结果来看,叶菜类种植在喀什地区仍占相当大的比例,各县市在蔬菜种植上仍存在品种搭配不合理的问题,缺乏设施菌类、花卉、果品等作物。另外,由于用棉被覆盖的温室比例低,部分大棚只能种植一些“秋延迟”或“春提早”作物,冬季种植供应春节期间的产品少,影响了种植效益。
设施栽培机械化程度和机械化作业水平低,直接影响了设施农业的发展。目前,喀什地区设施农业基本谈不上机械化,只有卷帘机算是机械化,而且还只有不足10%的大棚配套,棚内农业机械的配套基本没有,造成劳动强度加大,效率低下。
设施农业发达的国家除了拥有先进的硬件设施,还需要有生产、加工、销售的有机结合和相互促进,要有与市场相适应的运行管理机制。目前,喀什地区还没有建立起这种管理机制,仍然以经验、粗放的管理手段为主。在培植市场方面,由于一家一户的种植模式,不能形成规模化发展,组织化程度低,个体生产和经营与大市场、大流通矛盾突出;加工企业跟不上,设施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低;市场信息不灵,生产存在一定的盲目性,种多卖难现象时有发生,抗风险能力弱。
喀什地区设施农业经过10多年的努力,有了长足发展,但与发达省份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设施农业发展正处在爬坡阶段,应学习与借鉴发达省份先进技术和经验,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措施,积极探索具有喀什特色的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设施农业发展之路。
发展设施农业要本着以下4项原则:一是坚持优化布局、发挥优势原则。要发挥区域品种和产业优势,选择基础条件较好的区域,统筹育种、栽培、装备、管理等多方面的力量,优化设施产业布局。二是坚持因地制宜、注重实效。要根据地区气候、资源、生产方式、种养殖传统等特点,有重点地选择设施农业的发展方向,坚持效益优先,着力提高种养殖综合生产能力以及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三是坚持改革创新、建立机制。要通过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机制创新来解决发展中的问题,并将行之有效的创新成果加快推广应用,促进技术提升,努力探索建立促进发展的长效机制。四是坚持市场引导、政府扶持。要坚持市场引导与政府扶持相结合,以解决农民就业、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着力提高农民科学生产素质,提高种养殖科技含量,提高产品竞争力。在工作上,着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发展设施农业,可有效提高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率和土地产出率,既是当前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新阶段的客观要求,也是克服资源和市场制约、应对国际竞争的必然选择,对于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推进现代农业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发展设施农业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内容,是调整农业结构、实现农民持续增收的有效途径,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的重要手段,是增加农产品有效供给、保障食物安全的有力措施。喀什是农牧大区,新一轮援疆政策给发展设施农业带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我们应该既要正视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又要抢抓机遇,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坚定发展设施农业的信心。要加大资金投入,着力做好在基础设施、技术推广、市场开拓、产业化发展、管理服务等方面的工作,促进设施农业提质增效,努力增加农民收入,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发展。
设施农业是一项高投入、高产出的项目。对收入较低的喀什农民来说,资金不足的矛盾十分突出,依靠群众自筹建设有一定的困难。各地要抓住国家西部大开发和新一轮援疆机遇,积极争取国家资金和援疆资金扶持,通过农民自筹、政府补助、银行贷款等方式,多渠道增加设施农业投入。一是加快新棚建设。明年是新一轮援疆工作的开局之年,各地要抓住机遇,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加快新棚建设速度。二是及时修缮老棚。鉴于许多大棚年久失修,闲置荒废,要把维修老棚作为工作重点,有计划、有组织地加以推动。目前看,仅山东援建的四县,2012年就新增和维修大棚220多座,全部达到了高端水平,发挥了很好的示范作用。三是强化设施配套。要在引进、吸收和消化发达省份先进设备的同时,探索研制适合当地的设施农业设备,实现设施农业的本土化。要加大棉被、卷帘机、滴灌及设施机械等配套力度,确保冬季正常生产和提高工作效率。
目前,在设施农业的技术开发、管理等方面缺乏高素质的人才,有些关键技术的研发推广与发达省份水平存在较大差距。因此,必须在引进、吸收和消化发达省份先进技术的同时,结合喀什实际,通过各种方式大力开展技术培训,提高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生产者的技术水平。要重点组织基层农技人员对设施农业生产和管理的专业培训,使之成为设施农业的行家里手,指导发展设施农业。要制定和完善适合喀什地区设施农业的产地环境、生产技术、质量安全等标准,加大标准化技术推广力度,指导设施农业由经验种植向标准化种植转变。要建立和完善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加强对设施农产品的质量认证和认定工作,以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为重点加强知名品牌培育,开展无公害设施标志产品、设施产品原产地域产品的标识注册等工作,不断提高设施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根据各地不同资源、经济、市场和交通优势,按照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发展、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原则,合理规划,连片建设,形成优势产业带,发挥规模优势。围绕喀什市,着重打造喀什、疏勒、疏附、英吉沙等县以地理位置优势为主的设施农业产业带和巴楚、麦盖提、莎车、泽普、叶城以资源优势为主的设施农业产业带,因地制宜发展蔬菜、花卉、食用菌、特色林果、刀郎羊等设施种养业。要积极引进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以龙头企业带动基地发展,延长产业链条,增加产品附加值,走产业化经营之路。
市场是经济主体。各地要抓好农产品市场信息服务体系的建设,在地、县(市)各主要批发市场、乡镇建立信息发布点,做到信息共享,资源共用。要依托设施农业基地,建设设施农产品批发市场,促进农产品物畅其流。要专门组织人员与周边国家和周边城市的各大果蔬批发市场及批发大户建立联系,开展订单农业。要不断发展壮大各种农产品销售协会、农村经纪人队伍,发挥他们的能动作用。要建立以信息和市场指导蔬菜生产的服务机制,通过组织供需见面、产品洽谈等形式,使设施农业生产基地更多地与销售商签订购销意向协议,使蔬菜生产更具有稳定性和目的性,减少随机性和盲目性。
设施农业建设涉及面广、范围大,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对此项工作的组织领导,搞好协调服务,保证设施农业建设有序发展。各地要成立设施农业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指定专人负责,将设施农业建设工作列入议事日程,围绕确定的目标任务层层建立工作责任制,严格目标管理,完善工作措施,抓好任务落实。要通过财政资金的引导,吸引更多的信贷资金,把争取国家支持、农民投资、社会投资和企业投资有机地结合起来,进一步加大对设施农业的投入,充分调动农民建设大棚、科学种植的积极性,提高生产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