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伟 李娜
2007年5月至2011年2月,我们做了12例3.2 mm透明角膜切口折叠人工晶体悬吊固定术,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本组12例12眼,男7例,女5例,年龄57~76岁。老年性白内障术中采取3.2 mm透明角膜切口行超乳白内障吸出术,后囊膜破损无法支撑人工晶状体者8例,一期白内障术后后囊膜缺损未植入人工晶体,二期人工晶状体植入者4例。
1.2 材料准备 10-0聚丙烯缝线,折叠人工晶状体及粘弹剂。
1.3 手术方法 点0.4%盐酸奥布卡因(爱尔凯因)表面麻醉,用2%利多卡因在3、9点巩膜悬吊缝线固定区结膜下麻醉,上方透明角膜缘做3.2 mm切口,吸除残留皮质干切前节玻璃体,打入粘弹剂。3点和9点角膜缘后1.mm处做两个三角形板层巩膜瓣,用1 ml注射器针从3点瓣下刺入,9点瓣下刺入一端有10-0聚丙烯线穿刺针,经虹膜后贯穿在瞳孔区两针相遇,穿刺针刺入1 ml注射针头孔内,注射针头后退并导引穿刺针从3点处巩膜瓣下穿出,在角膜切口从瞳孔区将聚丙烯缝线拉出眼外并剪断。将缝线剪断的两端分别系在人工晶状体两袢上,一定要注意人工晶体正反及线是那一端的,并用烧红弯钩将线头端烫成圆球[1]。用折叠晶体夹持镊将晶体折叠夹持,自3.2 mm切口植入眼内。用晶状体调位钩调整晶状体状体位置使晶状体于眼内正确位置。两端拉紧缝线并固定缝合在巩膜瓣下,缝合巩膜瓣及结膜抽吸出粘弹剂[2]。
1.4 术后处理 术后常规全身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局部应用典必殊眼膏及眼液,应用托吡卡胺滴眼液活动瞳孔。
12例全部从3.2 mm透明角膜切口顺利植入悬吊折叠人工晶状体。术后第二天,角膜无水肿及轻度术后反应,无出血,远期观察二期手术裸眼视力与术前矫正视力一致。一期手术者视力在0.4附近,人工晶体无偏位。
白内障手术常见后囊膜破损无法支撑人工晶状体情况,常需要植入前房型人工晶状体或行人工晶状体睫状沟缝线悬吊固定。前房型人工晶状体由PMMA材料制成,不可折叠,需要扩大切口至5.5 mm以上才能植入,而透明角膜切口常不能扩至5.5 mm,无法密闭切口易眼内炎或是还需缝合,影响术后视力恢复。常需再做角巩膜缘切口,而且前房晶体术后并发症较多,远期可能反复虹膜炎症粘连,如粘连还可发生青光眼、以及角膜失代偿等并发症;睫状沟缝线悬吊人工晶状体虽符合晶状体生理位置,但要用袢上有两圆形系线孔的专用晶体,仍需要扩大切口才能植入。现在透明角膜切口植入折叠人工晶状体的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已经在我国普遍开展,此种手术方式,术中若发生后囊膜破损无法植入人工晶状体,若放弃角膜切口,做角巩膜缘隧道切口缝线悬吊硬晶体虽可行,但增加眼部的创伤,延长手术时间和术后恢复时间;若二期人工晶状体植入会增加患者的和精神负担经济损失[3]。我们开展的折叠人工晶状体悬吊植入术,解决了后囊破裂在透明角膜小切口基础上一期植入晶体的问题,补救了白内障手术中的失误。而且切口小,术后视力恢复良好。
[1]姚克.复杂病例白内障手术学.科学技术出版社:156.
[2]邹玉平,林振德,冯波,等.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缝线固定术后缝线侵蚀的预防.眼科新进展,2002,22(6):44-45.
[3]朱苏东.表面麻醉在白内障超声乳化摘出及人工晶状体植人术中的应用.眼科新进展,2005,25(1):95-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