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 燕
(伟嘉饲料集团,北京 100085)
中国是抗生素使用大国,也是抗生素生产大国:年产抗生素原料大约21万t,出口3万t给世界人民,其余18万t留给自己用(包括医疗与农业使用),近半抗生素用于动物养殖。目前,抗生素滥用问题已经成为我国一个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中国的抗生素滥用已引来世界卫生组织数次警告。
随着全世界对抗生素滥用逐渐达成共识,抗生素的地位和作用被质疑的同时,抗生素的使用也受到了严格的管理。在病菌蔓延的同时,抗生素的研究和发展却渐渐停滞下来。目前,医学专家们认为用人类自身免疫来抵御超级病菌的进攻才是最基本最正确的做法。因为,人身上平时就依附着大量细菌。但只要身体健康,抵抗力强,这些细菌就毫无兴风作浪的可能。同时,在动物养殖行业,广东省农科院原副院长、研究员莫棣华也认为只有从动物机体健康出发,才能使其具备抵抗外来病毒病菌的免疫力。”
目前,研究人员认为,滥用抗生素是出现超级细菌的原因。超级细菌的出现,除了人类医学的吃药打针,鸡鸭鱼肉之中含有的许多抗生素也起到了很重要的推进作用。因此,农业部最近表示,为提升消费者对畜牧产品的信赖,拟计划全面禁止在动物饲料中添加抗生素。
华南农业大学教授冯定远认为饲料禁添抗生素是养殖发展的必然结果,但他同时指出:“饲料禁用抗生素后,养殖成本在一段时间内会上升,因为动物的成活率会有所降低,造成养殖户的损失;养殖户会需要用另外一些产品来维持动物的健康状况,比如微生态技术或者制剂、酶制剂以及寡糖等,这些产品往往无法独当一面,必须联合使用才能达到效果,这样成本就会高一些。”
那么,这些技术和产品是怎么与饲料营养水平和原料特色相结合,而达到不用抗生素来实现保健养殖的呢?
首先,饲料中常含有的一些抗营养因子主要是蛋白抑制因子,碳水化合物抑制因子,矿物元素生物有效性抑制因子,拮抗维生素作用因子,刺激动物免疫系统作用因子等。它们的存在干扰了饲料中养分的消化、吸收利用,影响了营养物质的消化率。而通过某些微生态技术或者制剂、酶制剂,可以达到提高原料消化利用率和降低应激的目的。目前,微生态制剂中使用的菌类除了乳酸杆菌、酪酸梭菌及乳链球菌外,尚有黑曲霉、凝固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枯草杆菌、嗜热性双歧杆菌、酿酒酵母、粪链球菌等40余种。例如,近来研制的新型多糖降解酶是以NSP降解酶为主体,兼有纤维素酶、淀粉酶、蛋白酶和植酸梅的复合酶制剂。其使用目的主要是最大限度地消除NSP的抗营养作用,充分释放饲料中可利用养分,减少饲料营养物质的浪费,改善动物生产对环境的污染。
其次,畜禽日粮中氮的利用率通常只有30%~50%,要提高氮的利用率,必须提高日粮氨基酸的平衡;而日粮中必须氨基酸含量占总氮含量45%~55%时,氮的利用率最高。据统计,通过理想模型计算出的日粮粗蛋白的水平每低出1个百分点,粪尿氮气的释放量就下降10.0%到12.5%。所以,在畜禽日粮中使用合成氨基酸,能提高日粮氮利用率,减少粪尿氮排出量,从而节约饲料蛋白质,减少氮污染。同时,细菌的生长和增殖需要蛋白质。通过降低日粮中的蛋白质和增加它的消化能力,可以明显地限制细菌增殖,最重要的是均衡的氨基酸。同时,适当降低日粮蛋白质水平,对防止仔猪腹泻很有效果。
再者,寡糖在动物肠道内不被消化酶所消化,只能选择性的被对机体有利的乳酸杆菌、双歧杆菌等微生物利用,而不能被对机体有害的沙门氏菌、大肠杆菌等微生物利用。寡糖被有益菌利用后,使肠道中的乳酸杆菌、双歧杆菌等有益菌大量增殖;伴随有益菌增殖产生的乳酸、丁酸、醋酸和丙酸,使肠道pH值降低,从而使不耐酸的有害菌群的繁殖得到抑制,从而改善了肠道环境,肠道内有益菌的大量繁殖,在维持猪群健康方面发挥重大作用,其中双歧杆菌对动物机体有很强的免疫作用。
饲料中微生态技术或者制剂、酶制剂以及寡糖等技术或者产品的运用,能达到提高机体的免疫力,从而靠机体自己的特异或者非特异免疫来抵抗病原微生物的侵入的目的。同时,能提高饲料的消化率,减少粪便中营养物质的含量,从而环境中微生物可利用的养分减少,来自环境的威胁和外周环境中有害气体的含量均大大减少,进而达到生长快速和少生病的目的。
如果从猪体的构造和器官来分析的话,饲料中微生态技术或者制剂、酶制剂以及寡糖等技术或者产品的运用,主要针对的器官是肠道和呼吸道。肠道是消化吸收的主要部位,且肠系膜淋巴结十分发达;当肠道健康时,消化吸收会更棒,且由于淋巴结的缘故对于病原微生物的抵抗力也就相应增强;同时,由于饲料的消化利用率提高,环境中有害气体减少,故呼吸道相应的也会更加健康,再者,中医学上呼吸道和肠道互为表里,肠道的健康可以促进呼吸道的健康。并且,饲料中不使用抗生素,故肝脏的解毒功能不用超负荷运转,所以肝脏健康。由此可知,保健型养殖是建立在保肠护肝的基础上的,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实现营养来调控免疫机能的发挥,提高免疫力,实现真正的绿色健康养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