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发展肉牛产业的SWOT分析

2012-08-15 00:54李金林付石军沈志强汤少伟
中国草食动物科学 2012年6期
关键词:黄牛肉牛牛肉

李金林,付石军,沈志强,汤少伟

(山东省滨州畜牧兽医研究院,滨州 256600)

畜牧业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农业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在我国现代畜牧业生产中,肉牛业是极具成长性的朝阳产业。肉牛产业已形成了肉牛育种、饲料生产、肉牛繁育、肉牛育肥、牛肉加工、销售餐饮等各环节相互联动、协调发展的成熟产业运作模式,成为改善居民膳食结构的重要产业,消化和吸纳大量农作物秸秆、实现循环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区域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新亮点,对于保障我国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1]。SWOT分析模型是用来分析产品和产业国内外市场环境的重要指标,通过对市场进行 Strength(优势)、Weakness(劣势)、Opportunity(机遇)和Threat(挑战)的深入分析,为产业或企业是否进入目标市场提供决策依据。本文应用SWOT分析方法,对我国发展肉牛业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进行了深入剖析,并提出了实现肉牛业的可持续发展思路。

1 优势分析

1.1 品种资源丰富

目前,中国拥有肉牛品种68个,其中,地方黄牛品种52个,培育品种3个,主要引入品种13个,是世界上牛品种最多的国家。根据产地、体型大小和品种特征,中国黄牛品种分为三大类,即中原黄牛、北方黄牛和南方黄牛。中原黄牛主要有陕西的秦川牛、河南的南阳牛、山东的鲁西牛、山西的晋南牛、山东的渤海黑牛等9个品种;北方黄牛主要有吉林延边牛、内蒙古的蒙古牛、辽宁的复州牛、新疆的哈萨克牛和褐牛等14个品种;南方黄牛主要有浙江的温岭高峰牛、安徽的皖南牛、湖北的大别山牛等 31 个品种[2]。

中国肉牛产业已形成明显的区域特征,大体上分为东北、中原、西北、西南4个肉牛优势产区。分布在黄河中下游、淮河流域以北的河南、陕西、山西、山东、吉林和辽宁等。中原地区的秦川牛、晋南牛、南阳牛、鲁西牛、延边牛被誉为中国五大良种黄牛品种,一般在肉牛生产中作为杂交母本,中国牛肉总量的80%都来自这些黄牛品种与国外品种的杂交牛[3]。

1.2 良繁体系建设初见成效

中国地方黄牛品种多以肉役兼用为主,尚不具备良好的产肉性能和脂肪沉积能力,难以满足肉牛产业快速发展对优质种源的迫切要求。因此,对地方良种黄牛加强定向选育提高的同时,应积极开展遗传改良和杂交优势利用,通过产学研结合和生物技术育种,力争创出一条新路子,尽快培育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质高产肉牛新品系(种),彻底改变中国肉牛种质和高档牛肉依靠国外进口的局面。中国目前拥有3个专门化的肉牛品种,分别为夏南牛、延黄牛和辽育白牛。2007年通过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审定的夏南牛,是以法国夏洛莱牛为父本,夏洛莱血统占37.5%;以中国地方良种南阳牛为母本,经导入杂交、横交固定和自群繁育3个阶段的开放式育种培育而成;2008年通过审定的延黄牛是以延边黄牛品种资源为遗传基础,通过导入四分之一利木赞牛血液培育而成;2010年初通过审定的辽育白牛则是以夏洛莱牛为父本,以辽宁本地黄牛为母本级进杂交后,在第4代的杂交群中选择优秀个体进行横交和有计划选育,形成的含夏洛莱牛血统93.75%、本地黄牛血统6.25%的肉牛新品种。这3个品种的育成基本上代表了中国当前的肉牛育种水平。

除此之外,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单位对陕西省的秦川牛进行了以提纯复壮为主的本品种选育,并附之以适当的导血杂交,现已培育出1个秦川牛肉用新品系,筛选了5个优势杂交组合,目前正在朝优质高档的专门化品种努力。辽宁大连雪龙集团主要用法国的利木赞牛和日本黑毛和牛对当地的复州牛进行三元杂交,正在积极培育“雪龙黑牛”,其组合具有多品种的特点。河南南阳通过引进意大利皮埃蒙特牛杂交改良南阳牛,正在积极培育“皮南牛”。云南省草地动物科学研究院引进墨累灰牛和婆罗门牛作父本,对当地云南黄牛进行杂交改良,并从数十种不同肉牛杂交组合中筛选出了最佳杂交组合,暂定名为“BMY牛”,并力求在品种上予以突破[4]。

1.3 遗传资源得到有效保护与利用

1998年农业部提出了《加强全国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意见》,实施了《全国畜禽良种工程建设规划(1998—2002年)》,建立了一批肉牛资源保护场,部分更新了基础设施,并建立了动物种质资源保存利用中心,为下一步的资源利用奠定了基础。2008年国家确定了第一批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基因库6个,保护区16个,保种场97个。其中,涉及到肉牛产业的分别为基因库1个(由全国畜牧总站畜禽牧草种质资源保存利用中心承建),保护区2个(国家级渤海黑牛保护区和国家级天祝白牦牛保护区),保种场12个(包括秦川牛、南阳牛、鲁西牛、郏县红牛青海高原牦牛保种场等),使得肉牛良种繁育、推广、利用等方面的“硬件”基础条件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巩固和提高。农业部又相继出台了《全国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和利用“十二五”规划》以及《全国肉牛遗传改良计划(2011—2025年)》,将对我国地方黄牛的保护、选育和改良工作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1.4 科研机构与队伍建设不断健全

1975年农业部成立了全国黄牛改良协作组,后几经更名,现为中国良种黄牛育种委员会,目前挂靠河南省畜牧局运作;1982年,农业部批准依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原西北农学院)成立了国内惟一的部级黄牛研究室,对中国黄牛的选育改良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2007年8月,农业部批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在原农业部黄牛研究室的基础上组建“国家肉牛改良中心”,2008年3月,该中心已正式启动运行;2009年初,作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国家现代肉牛产业技术体系”经农业部和财政部批准开始全面建设并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绩。“十一五”期间,国家农业主管部门的这两大举措,将为今后中国肉牛种业和产业发展发挥重要的科技引领和支撑作用。

2 劣势分析

2.1 专门化肉牛品种严重匮乏

中国地方黄牛品种资源丰富,但至今尚没有当家的肉牛品种。肉牛个体产量不高,优质高档牛肉产量更低,致使全国每年都要拿出大量外汇进口大批高档牛肉。中国黄牛虽然有如秦川牛、鲁西牛、南阳牛、晋南牛等诸多品种,抗逆耐粗饲且肉质好,但普遍存在体型小、生长速度慢、出肉率低、脂肪沉积不理想等缺陷,用这样的品种生产高档牛肉有很大难度。虽然夏南牛、延黄牛和辽育白牛作为中国培育的肉牛品种得到了国家畜禽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但仍难满足优质肉牛生产对品种数量和质量的要求。

2.2 缺乏育种规划,盲目引种

国外优良品种往往是通过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严格育种工作而形成的,每个品种都有其突出的特点和最适宜的生存环境。在中国肉牛专业化生产的前期,适当引进良种,吸收国外先进科技成果来发展中国的畜牧业是可取的,但如果不注意育种规划,各地自行其事,再加上缺乏科学引导,往往会走入误区[5]。

2.3 肉牛育种技术体系不完善,种牛场规模小

优良品种是肉牛业发展的基础和关键,而肉牛品种的选育必须依靠完善的科学技术体系。该体系最基本的元素为遗传评估系统、数据收集系统、性能测定站等。这些基本要素均不完善,尤其是数据收集系统和性能测定站的建立在国内尚属空白,同时也没有建立起数据收集标准。发达国家每一个品种协会的育种数据库就有几百万条记录,而中国多数肉牛繁育场的记录不完善,性能测定站更是空白。中国的种牛场、种公牛站,以及现有的规模种用母牛群所产生的后代经过初步筛选可用于采精的公牛不超过1 000头,远远满足不了国内肉牛育种和黄牛改良的需求。多数牛场一直处于保种状态,对种牛选择余地有限,没有真正起到育种场的作用。目前国内种牛场的建设水平相对于中国庞大的肉牛产业来讲远远不足[6]。

2.4 基础生产环节薄弱,标准化、产业化程度低

肉牛的饲养、屠宰和加工是肉牛产业链中的基础环节,通过这一环节的转化,把良种与市场衔接起来,将资源优势转化成产业优势。由于长期以来对肉牛业基础生产的重视程度不够,使得饲养加工环节相对比较薄弱,其专业化、标准化程度低,发展处于滞后状态,没有形成产业化格局。中国肉牛饲养管理技术水平传统落后,科学技术在饲养管理中发挥的作用较小。群众养殖观念陈旧,经验主义思想严重,对新技术、新知识接受较慢,特别是对优良品种、科学方法的认识不足,受知识层次限制,农民对技术局限于“照搬照抄”,没有示范带动,很难使养殖户真正应用[7]。

3 面临的机遇

3.1 政策优势明显

农业部和各级地方政府已出台了一系列惠农政策措施,制定了能繁母牛良种补贴标准,为肉牛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大推动力。2010年农业部颁发了《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工作方案》,启动了全国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分2批奖励年出栏量500~2 000头的肉牛养殖场(户)19个,每场(户)奖励80万元。创建了50个肉牛示范场(小区),对于年出栏量在500头以上、符合建设标准的小区给予补贴。2011年国家继续强化支农惠农措施,特别是在财政扶持方面将会对肉牛业有所涉及,势必会对我国肉牛产业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3.2 市场需求趋向增加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人民生活水平和收入水平逐渐提高,我国对牛肉的需求也会不断增加。而我国目前的牛肉生产能力以及牛肉水平是无法满足牛肉总量需求的,特别是中高档牛肉的需求存在严重缺口[8]。

3.3 养牛效益趋向提高

当前肉牛供求正在向偏紧转变,加上肉牛繁殖周期长、繁殖量少,因此货紧价扬将是今后相当长时间内肉牛市场的主要特点,现在发展正当其时。同时,在人工成本增加、饲料原料价格上涨、社会物价水平总体上升等因素的影响下,肉牛价格必然会大幅度的上升,并将维持在较高价位,养牛效益也会最终与肉牛养殖周期长、高投入的特点形成正比,实现稳步提高。

4 存在的威胁

4.1 牛源短缺严重

母牛养殖是肉牛产业最基础的环节,由于这一环节利润小、收益慢,再加上近几年养殖成本不断增加,很多农户逐渐放弃养殖母牛,大量的能繁母牛被淘汰,出现了能繁母牛全国范围的大幅下降和犊牛、架子牛严重紧缺的现象。根据王明利和孟庆翔研究表明,中原肉牛带能繁母牛下降最快,目前只相当于20世纪90年代能繁母牛存栏数的30%左右[1]。

4.2 分散和小规模的肉牛生产模式

我国的肉牛养殖以分散的小规模农户养殖为主,这样的生产方式和规模不仅使很多科学的饲养技术与标准难以普及,同时也使生产者的养殖成本因规模小而偏高[9-10]。

4.3 养殖户积极性不高

肉牛业发展虽然很快,但仍然以传统养殖为主,肉牛生产集中度仍然非常低,市场高度分散,很难形成具有购买优质饲料、标准化生产工艺和雇佣牧场劳动力能力的规模化生产经营模式,也很难获得较大经济效益。由于规模化养殖水平低,不仅使许多科学的饲养技术与标准难以推广普及,也使得生产者的养殖成本因规模小而偏高,无法实现规模经济。与养猪、养鸡相比,养肉牛效益较低,造成养殖户对养肉牛的积极性不高[11-12]。

4.4 频发的牛肉质量安全问题

牛肉质量安全问题是一个综合问题,不仅局限于微生物污染、化学物质残留及物理危害,还包括如营养、食品质量、标签及安全教育等问题。目前,影响我国牛肉质量安全的主要因素,大致可分为兽药残留、违禁药物、重金属等有毒有害物质超标、动物疫病的流行、人为掺杂使假等。随着肉牛产业的不断发展,兽药、兽用生物制品、饲料添加剂等生化制剂的滥用,环境的恶化也越来越严重,给牛肉的质量安全带来严重隐患。

5 结语

地方黄牛是中国的特色资源,是优质肉用牛的选育基础。各肉牛主产区应根据各地方黄牛品种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保种选育方案并加以积极实施。加强肉牛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搞好种牛站建设和配种网点建设,充实仪器设备,开展技术培训,提高配种员素质,实行持证上岗;配种实行统一管理、统一供精,防止近交;严格按配种操作规程无菌操作,做到选种选配,提高良种覆盖率。通过肉牛生产性能测定、良种登记、公牛后裔测定与遗传评定等技术工作,选育出优秀的种公牛和良种母牛,再通过广泛地应用人工授精等繁育生物技术把其优良性状快速地传递给后代,以提高我国肉牛群的整体质量和数量,达到优质、高效的改良效果[13-14]。此外,积极推进肉牛养殖中的粪污资源化利用,努力实现循环经济,加大肉牛产业科技创新和实用技术的推广。同时,制定优惠政策,发展规模养殖,积极培育肉牛市场体系。

[1]王明利,孟庆翔.我国肉牛产业发展形势及未来走势分析[J].中国畜牧杂志,2009,45(8):5-8.

[2]昝林森,田万强,刘永峰.我国肉牛良繁体系现状与方略[J].中国牧业通讯,2010,14:22-24.

[3]许尚忠,李俊雅.利用本地资源优势发展肉牛养殖业——我国肉牛遗传改良现状及发展策略[J].农村养殖技术,2010,18:6-7.

[4]昝林森,田成山,王洪宝.中国肉牛种业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建议[J].家畜生态学报,2012,33(2):4-7.

[5]曹兵海.我国肉牛业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与对策[J].饲料博览,2010,11:55-57.[6]昝林森,刘永峰.中国奶牛、肉牛选育改良现状及基本方略[J].中国畜牧杂志,2008,44(10):1-5.

[7]曹建民,张越杰,田露.我国肉牛产业现状、问题与未来发展[J].现代畜牧兽医,2010,3:5-7.

[8]张越杰.2011年中国肉牛产业现状及热点透析和未来发展政策建议[J].中国畜牧杂志,2012,48(2):51-55.

[9]曹兵海,李俊雅.我国肉牛良种工程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J].中国牛业科学,2011,37(1):1-2,5.

[10]昝林森.加强科技创新,促进我国肉牛种业建设[J].中国牛业科学,2011,37(1):3-5.

[11]宋洛文.肉牛业的现状和发展对策[J].河南畜牧兽医:综合版,2007(3):7-8.

[12]许尚忠,李俊雅.我国肉牛遗传改良现状分析及发展策略探讨[J].现代畜牧兽医,2009,10:11-14.

[13]李晓春,昝林森.加强国际合作,促进现代肉牛产业发展[J].国际学术动态,2012,1:37-38.

[14]昝林森,赵春平,刘扬,等.中国肉牛产业现状、热点透析与发展趋势及对策[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9,11(5):1-5.

猜你喜欢
黄牛肉牛牛肉
冬季肉牛咋喂精料
冬春如何提高肉牛采食量
肉牛口炎咋防治
酸汤牛肉里的爱
寻味牛肉
青贮饲料在肉牛养殖中的使用
制作泥巴黄牛
牛肉怎么做,好吃又嫩?
吃不上牛肉了
车101:给黄牛做中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