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文星,苏效良
(山西省畜牧兽医局,太原 030001)
发展农区的草地畜牧业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一个主要方面,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目前在发展农区草地畜牧业方面存在认识上的误区,受到传统观念的阻碍,工作起步的难度很大。从2012年开始,国家将启动实施“振兴奶业苜蓿发展行动”,中央财政每年安排5.25亿元资金,在奶牛主产省和苜蓿主产区,开展奶牛优质苜蓿标准化高产创建。这是国家实施的在农区种草养畜的第一个重点项目,我们应该以这个项目为引领,促进农区草地畜牧业的发展。
2010年11月27日至29日,全国有关的院士、专家聚集珠海“论草”。会议上透露出一个惊人的信息,广东省每年需要350亿kg粮食,其中人的食用粮仅需150亿kg,家畜吃掉的饲料粮却达200亿kg。中国工程院院士任继周说,到2020年,中国的口粮需求2亿t,而饲料粮的消费增加到近5亿t,仅是猪的饲料粮就要用8.5亿hm2的耕地,在保证生产质优量足的人用口粮外,还要再生产超过口粮两倍以上的粮食饲喂家畜,传统农业对此无能为力。
珠海名人钟华生退休后在珠海白藤湖附近的鹤洲种了20 hm2的皇竹草,如今“公司+农户”已扩种至200 hm2。钟华生说,皇竹草1年可收获3次~6次,平均每公顷产375~450 t,最高的每公顷产654 t,每公顷皇竹草1年的收入可达45万元,比单一种粮增收3~6倍。
鹤洲200 hm2草地是否代表着草地农业?种草会不会挤占农田?农业部原副部长、著名草业科学家洪绂曾说,中国传统农业一直致力于解决粮食问题,所有农业技术都是围绕提高粮食产量。过量使用化肥、农药,不仅造成地表和地下水污染,而且已经威胁到食品安全。事实上不仅工业要转变发展方式,农业同样面临转变发展方式。以生物技术为重点的草地农业可以改变我国已经形成的农业技术体系。中国要保1.2亿hm2耕地并不容易。城市吞蚀掉越来越多的耕地,剩下的边缘地、滩涂地无法种粮却可以种草,牧草可以改善土质,粮草轮作反而可以提高粮食单产。
珠海鹤洲并不适宜种粮,那是填海地,碱性大。牧草吸收盐碱的能力比一般农作物强得多,种草可以用生物技术抗病虫害,施用有机肥,家畜吃草比吃饲料更安全。草地农业是一种低碳农业。
任继周说,中国是个多山国家,适宜农耕的土地不过10%,其他可作为农用的土地是耕地的4倍,比如草原面积占国土面积的40%,仅南方可以利用的草地就有2 000万hm2,相当于两个半新西兰,如果南方草地开发达到新西兰生产水平的一半,就可获得600万个畜产品单位,约合4 800万t粮食,相当于增加667万hm2耕地,可基本弥补目前的粮食缺口。已有的实验证明,20%的耕地用牧草作为填闲作物,尽管大量增加了草地收益,但谷物并不减产。草地农业的生产链最长,涉及的面最广,可以介入的生产手段最丰富,可以容纳较多的科学技术,既有生态效益,也有经济效益。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生态资产评估研究中心主任张新时2010年8月6日在内蒙古农牧科学院成立100周年院士报告会上说,要想实现农业现代化,必须推进畜牧业两方面的转变。即建立人工饲草基地,代替天然草地放牧的传统草地畜牧业;在农田里发展草地农业,把畜牧业和牧草的因素放入农田农业中。
张新时说,我国草地畜牧业主要以天然草地放牧为主,这种生产方式在人口与牲畜甚少的原始农业时期,尚能与自然界和谐相处,不会造成草地退化和环境恶化。但随着人口增加,天然草地的生产力已经不能满足人类的需求,过度放牧和开垦草地已使我国90%以上的草地发生不同程度的退化,甚至沦为不可持续和不能自我维持的系统。
我国农田农业结构,基本上是以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为主的二元结构,畜牧业比重刚刚越过30%,而草地畜牧业只占农业总量的5%左右,传统农田结构,既不利于农田的良好土壤结构和腐殖质的形成,也不利于水土保持,从而使农田有机质和肥力下降,导致农田生产力降低。
为解决农田和天然草地生产力低、生态服务功能弱的问题,张新时建议,我国的草地畜牧业生产方式和农田农业结构急需进行调整。
在草地畜牧业生产方式上,要逐步停止天然草地放牧,建立大规模高产、优质人工饲草基地,积极发展集约、先进、高生产力、生态友好的舍饲畜牧业。把天然草地的功能由支撑落后的放牧性为主的功能,逐步转变为生态服务功能,在生态多样性保育、水土保持、水源涵养等方面发挥作用。
在农田农业结构方面要实施重大调整,实行粮食作物、经济作物、优良牧草“三三制”分配原则,推行草田轮作或混作制度,使畜牧业成为农田农业的龙头产业,这是推进我国农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
害怕出现“粮草争地”,影响国家的“粮食安全”,是多年来草地畜牧业发展迟缓的主要认识误区和思想阻碍。“粮食安全”是国家的头等大事,是一刻也不能放松的。那么“粮食安全”的概念是什么?我们该如何理解呢?
大家认同的权威的“粮食安全”概念是1983年4月时任FAO粮食安全委员会总干事爱法华·萨乌马提出的“粮食安全是确保所有人在任何时候既能买到又能买得起的他们所需要的基本食品”。这个概念包括两项具体要求:“一是买得到基本食品,即有足够的粮食供应;二是买得起的基本食品,即所有人都有购买基本食品的购买力”。
“粮食安全”的定义是指“足够、安全和富有营养的食物”,“满足其生活的膳食需要及食物偏好”。这里既包括种植业的谷物、蔬菜、水果,也包括畜牧业的肉食、蛋品、奶类,还包括养料和滋补品等,是一个大食物的安全观。我们在考虑“粮食安全”时,一定得有这个大食物的安全观。
我们再作深一步的分析和理解,粮食安全的本质是有充足食物,食物安全的核心是有足够的营养,因此科学地调整种植业结构,合理增加优质牧草和饲料作物的种植,不仅不会影响粮食安全,而且有助于粮食安全和食物营养安全。
有关单位的研究表明,一公顷苜蓿草所含粗蛋白质比一公顷粮食作物收获的籽实所含的粗蛋白质要多1 050 kg。一公顷用作青贮饲料的全株玉米所提供的可消化总养分是同样面积收获的玉米籽实的1.44倍,粗蛋白质是玉米籽实的1.86倍,胡罗卜素是玉米籽实的30.88倍。
以上研究数据表明,其一,在单位耕地面积内种植优质牧草和饲料作物,所收获的营养物质比粮食作物高得多,至少要高50%以上,用牧草和饲料作物饲喂家畜,与用粮食作饲料相比较,大约相当于节省三分之一的粮食。其二,正如任继周院士所说,已有的实验已经证明,用20%的耕地种草,由于牧草固有的培肥地力的作用,在收获大量草畜产品的同时,谷物并不减产。说明种草不是与粮争地,而是在促进粮食生产,助力农民增产增收。
让我们走出“粮草争地”的认识误区,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决调整农业种植结构,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把单一种粮的种植结构,调整为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饲料作物的三元种植结构,发展优质牧草和饲料作物种植,发展草地畜牧业,为实现农业的现代化做贡献。
奶业是畜牧业中的高科技、高效益产业,奶牛对饲料的质量最敏感。目前有相当一部分原料奶质量不达标。这虽与奶牛的品种有关,但主要是奶牛的饲料质量不高,饲养方式落后,不是奶牛需要啥喂啥,而是养殖户有什么喂什么,造成奶牛日粮中精料过多,以料催奶。优质粗饲料缺乏,特别是没有优质的苜蓿干草,而且品种单一,质量极差。从奶牛的当家料调查分析,养殖户中饲喂全株玉米青贮料的不足20%,饲喂青玉米秸秆青贮料的占30%,饲喂干玉米秸秆、麦秸、稻草的占50%以上。日粮中粗蛋白质的含量严重不足,导致乳蛋白不达标。相关的研究表明,当日粮中的粗蛋白含量从17%降至9%时,粗蛋白质每降低1个百分点,乳蛋白就下降0.2%。造成奶牛的代谢病几率高,医药费用高,饲养成本高;奶牛的产奶量低,原料奶品质低,饲养效益低。必须尽快改变这种落后状况,才能实现奶牛饲养的转型升级。
“振兴奶业苜蓿发展行动”,主要是在奶牛主产省和苜蓿主产省,重点建设优质苜蓿高产片区,以200 hm2为一个单元,2012年先启动建设3.33万hm2,到“十二五”末,累计建设13.33万hm2优质苜蓿生产基地。
国家将重点支持田间灌溉实施设备和标准化种植,加大苜蓿种植、收割、压扁、搂草、打捆等环节机械购置补贴支持力度,支持苜蓿良种补贴支持力度,还可能支持建设干草加工房和二次压缩加工设备。优质苜蓿生产基地将建成标准化、规模化、现代化的示范基地,对全国的示范和引领作用不可低估。
在国家启动“振兴奶业苜蓿发展行动”的引领下,奶业生产的重点省、市也会投入适量的资金,建设若干片区的优质苜蓿生产基地,积累经验,培植规模生产企业,走产业化的发展路子。奶牛养殖企业和奶牛生产合作组织,也会以自产自用的方式,通过土地流转,发展自己的优质苜蓿干草生产基地。
大型牧场、奶牛基地中的规模性牧场和养殖小区,除了种植多年生豆科牧草——苜蓿,保障优质青干草的需要外,还要种植奶牛的当家饲料——全株玉米青贮。一般1头成年奶牛每年需青饲料9 t(包括现刈的青绿料和全株玉米青贮料),苜蓿干草3 t左右。苜蓿干草可作为蛋白饲料替代昂贵的进口豆粕或用进口大豆生产的豆粕,因此苜蓿干草的生产和储备要尽可能多一些,以减轻豆粕供应的压力,降低可能出现的养殖风险。
为促进农田种草的发展,各乳品企业对原料奶的收购,要严格执行优质优价政策,原料奶的品质差应在1元/kg左右,以现实的效益调动场户饲喂优质牧草,卖好奶的积极性。
苜蓿是多年生草本作物,约5年需更新1次,按草田轮作的思路,在更新时可改种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1个轮作周期结束时,种植苜蓿对培肥地力、涵养水分、保持水土、增产粮草、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的作用将显现出来。将使人们看到,发展苜蓿种植,不仅不会影响粮食生产,而是会促进粮食生产,从而开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改善生态环境的新路——草田轮作。在农牧结合,循环发展的道路上,实现农业的现代化。
粮和草是发达国家迈入农业现代化的两条腿,既有强大的谷物产业,又有兴旺的草地畜牧业。在解决食物安全问题上,粮和草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从上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上许多国家都非常重视草业生产,西方发达国家和一些中等发达的国家,如英国、德国、法国、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俄罗斯、阿根廷等国,都已经完成了农业从粮食和经济作物的二元结构向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饲料作物的三元结构的转化。有些国家种草的面积甚至超过了种粮的面积。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畜牧业的迅速发展是以挖掘牧草和其他绿色饲料的潜力,突出发展草食畜牧业为前提的。欧美发达国家畜禽产品60%以上是由牧草转换而来的。草业的发展,对国家的食物安全,农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优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国人多地少,粮食生产任务繁重,在农田种草上,不能照搬国外的作法,但是农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相通的,是不能违背的,缺少了种草这条腿,农业就难以实现现代化。我们应该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开展工作。从种植业讲,农业生产方式与生态安全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不合理的农业会导致严重的水蚀、风蚀及土壤退化,充分考虑生态安全原则的农业则是保持水土和改良土壤的最有力措施,除各种少耕、免耕覆盖地表的农耕措施外,建立多年生豆科牧草为主的人工草地和草田轮作制是最为有效的保土与肥田措施。在农业的发展方向上,“有机农业”及其产品是未来农业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要发展“有机农业",一要禁用农药,少用或不用化肥,根除对土壤的污染,降低土壤板结,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安全;二要引草入田,草田轮作,特别是多年生牧草,增加土壤腐殖质和土壤活性物质,培肥地力;三是大量增施有机肥,提高土壤肥力,给种植业增产提供条件。
在畜牧业方面,牧草是家畜的重要粗饲料,在各类畜禽的饲喂标准中,草产品在牛羊饲料中占60%~70%,在猪饲料中占10%~15%,在家禽饲料中占3%~5%。目前由于草产品不足,优质草产品严重不足,成为畜牧业发展的一大限制因子,并因此而增加了对粮食饲料的消耗,加大了粮食安全的压力。我们的目标是,用牧草和其他青绿饲料转换的畜产品力争占到畜产品总量的60%,把对粮食饲料的消耗压缩在合理的范围之内。
应在实施“振兴奶业苜蓿发展行动”,苜蓿、粮食轮作周期结束,种植苜蓿的效益显现的基础上,从宏观上进行规划,把发展农区的人工种草、发展草地畜牧业与发展“有机农业”同时规划,同步实施。在步骤上,先从丘陵山区和人均耕地面积宽的地方做起,在粮食主产区每省先选一二个县试验,就种什么草、养什么畜、草田比例、粮草收获量、经济效益,进行全面的测算对比,以对今后的发展作出决择。到2020年,全国建成高标准的小康社会时,实现草田轮作和草地畜牧业的大面积推广。
比照种粮的优惠政策,制定对草业的具体补贴办法。只有当农民觉得种草比种粮不吃亏时,农区种草才会发展起来。
要把引草入田、草田轮作列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重大专项,投入资金,设立专职机构,组织专业队伍,一步一个脚印地扎实工作,备求取得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