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 推进新型农业现代化
——关于建立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思考

2012-08-15 00:42魏国强
种业导刊 2012年4期
关键词:农技河南省农产品

魏国强

(河南省农业厅,河南 郑州 450002)

新型农业现代化是以粮食优质高产为前提,以绿色生态安全、集约化标准化组织化产业化程度高为主要标志,基础设施、机械装备、服务体系、科学技术和农民素质支撑有力的农业现代化。实现新型农业现代化,现阶段要做的工作是强力推进现代农业发展,最大限度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武装农业,用现代经营方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不断创新农业生产经营机制,不断完善农业社会服务体系,不断提高农业素质、效益和竞争力。

1 河南省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现状

1.1 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困难较多

目前,河南省158个县(市、区)种植业系统共有县级农技推广机构727个,乡镇农技推广机构1967个;县级农技推广机构现有职工人数17007人。总体来看,全省县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比较健全,结构相对合理,但缺少必要的工作经费,乡镇推广机构普遍存在“三弱”,即技术力量弱,非专业技术人员占49%,且缺乏继续教育的培训机制;服务手段弱,全省89%的乡镇农业服务机构缺少仪器设备,95.8%没有试验示范基地;服务功能弱,由于服从乡镇中心工作多而不能专职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

1.2 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较快

全省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3.4万家,入社农户175万左右,约占全省农户总数的8.5%;辐射带动非成员农户257万左右。全省农民专业合作社覆盖了种植、养殖、水产、林果、食品等行业,涉及河南省绝大部分特色和优势农产品,其中种植业占44%,养殖业占28%,农机、植保、土肥等农资服务业占18%,其他类型占10%。随着经营规模的扩大,合作社服务区域也在不断拓展,部分农民专业合作社已跨乡镇、跨县域发展;服务内容也在不断丰富,由初始的生产、技术服务为主,逐步向销售、运输、贮藏、加工等各个环节延伸。据典型调查,入社农户比一般农户收入通常高出20%以上,有的高出30%以上甚至更多。

1.3 农业产业化经营全力推进

围绕农业上工业,上了工业促农业。近年来,河南省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壮大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拉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农业的资源优势逐步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实现了由“卖原粮”到“卖产品”、由“国人粮仓”到“国人厨房”的转变。目前,全省农产品加工企业已达3.1万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近7000家,实现营业收入12 000亿元,农产品加工业占全省工业增加值近30%,成为河南省第一大支柱产业。已成功打造出国内一流的面制品、肉制品和冷链食品三大主导产业,基本建成了国内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果蔬、油脂和乳制品三大区域优势产业。

2 河南省推进新型农业现代化面临的形势

新型农业现代化是建设中原经济区、走“三化”协调科学发展路子的重要内容之一。推进新型农业现代化,是全面总结河南经济社会发展经验做出的重要举措;是遵循现代化发展规律,深刻认识农情,破解“三农”难题的客观选择;是深入贯彻中央要求,结合河南发展实际,立足“三化”协调科学发展做出的重大部署。河南粮食总产量已连续六年超500亿kg(1 000亿斤)、连续八年创新高,用占全国1/16的耕地,生产了全国总量1/4的小麦和全国总量1/10的粮食。除满足自身需求之外,每年还向国家贡献200亿kg以上的粮食及其制成品,还有大量蔬菜、瓜果、肉蛋奶等农副产品走出河南,走向世界。

实现新型农业现代化,困难犹存,任重道远。当前,河南省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推进时期,农业农村发展处于转折转型期,构建新型工农关系和城乡关系的任务愈加紧迫繁重。从农业生产看,随着人口总量增长、消费水平提高和工业用途拓展,社会对农产品数量、质量和多样化的需求不断上升,而耕地减少的趋势不可逆转,农产品需求刚性增长与资源约束加剧的矛盾不断凸显,依靠扩大种植面积提高粮食产量的空间有限,保障农业持续增长和农产品稳定供给的难度增大。目前,河南省人均耕地0.073hm2,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79%。据测算,近年来全省每年因耕地面积减少影响粮食生产能力下降2亿kg以上。全省还有近200万hm2耕地不能得到有效灌溉,433万hm2中低产田需要改造,农田水利工程老化失修情况严重,农业减灾抗灾能力不足,用水保障率仅48%,每年因灾损失的粮食大体上有20亿kg。基础设施薄弱,水旱灾害交替,至今仍然是我省农业生产的硬伤。

从农村劳动力供求格局看,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人口加速向城镇转移,务农机会成本升高,农业劳动力总量过剩与结构性短缺并存趋势更加明显,不少传统农区先后出现了村庄空心化、农业副业化、农民老龄化的趋势。河南省每年新增城镇劳动力就业缺口达100万个,还有700多万农村富余劳动力需要转移。提高机械化水平、提高土地规模化经营已成为当务之急。河南省农村土地流转面积达98.万hm2,占家庭承包面积的15.4%,其中经营面积在1.33~3.27hm2(20~49亩)的近44万户,经营面积在3.33~6.60hm2(50~99亩)的5.1万户,经营面积6.67~33.27hm2(100~499亩)的1.5万户,经营面积在33.33~66.6hm2(500~999亩)的2886户,经营面积在66.67~199.93hm2(1000~2999亩)的2481户200hm2(3000亩)以上的136户。

从城乡关系看,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还在拉大,农村公共服务体系依然薄弱,农业比较效益依然很低农业农村要素资源流向非农产业和城镇的趋势没有改变,城乡要素交换关系仍不平等,某些领域已形成新的工农、城乡“剪刀差”,二元结构矛盾更加凸显居民收入水平总体偏低,2010年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全国低3179元,农民人均纯收入比全国低395元,均居全国第17位。2011年,河南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80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是6500元,比2010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拉大1 093元。

从农业生产方式看,适应市场经济和现代化生产的组织形式尚未确立,农业科技、流通、市场监管等社会化服务体系还不健全,千家万户小生产与千变万化大市场之间缺乏联结纽带,农民一家一户难以有效应对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又难以适应保障食品安全的需求。2011年秋季,在郑州“萝卜哥”因萝卜滞销而免费送人之后,又传出河南胡萝卜(10万亩)滞销的消息。小规模农户交易成本过高,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相对滞后,使本来就弱小的农户,无法得到缓冲保护,直接暴露在竞争激烈的农产品市场中。

3 建立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然要求

建设覆盖全程、综合配套、便捷高效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是政府的重要职责,也是国家支持农业发展的重要手段。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提升农业技术推广能力,大力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这对我省羽翼未丰、亟待完善的农业服务体系而言,意味着一个巨大的机遇;对于举步迈入新型农业现代化之门的农业和农民,也意味着一个崭新的开端。

3.1 加快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

重点是加快健全乡镇农业公共服务机构,发挥县乡农技推广机构的整体功能,提倡服务在乡、管理在县。通过健全机构体系、稳定人员队伍、转换服务机制、创新服务方式,确保基层农技推广服务机构办公有场所、工作有经费、下乡有工具、服务有手段,适应生产季节、农时季节、重点区域和重点品种的需求,切实提升农技推广服务能力,着力解决农技推广服务“最后一公里”。

3.2 引导科研教育机构积极开展农技服务

引导高等学校、科研院所成为公益性农技推广的重要力量,强化服务"三农"职责,完善激励机制,鼓励科研教学人员深入基层从事农技推广服务。支持高等学校、科研院所承担农技推广项目,把农技推广服务绩效纳入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和工作考核,推行推广教授、推广型研究员制度。鼓励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建立农业试验示范基地,推行专家大院、校市联建、院县共建等服务模式,集成、熟化、推广农业技术成果。继续实施“万名科技人员包万村”行动,为科技人员下乡进村创造良好条件,帮助解决工作生活中的实际困难,鼓励创办领办科技型企业和技术合作组织。

3.3 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康发展

《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鼓励和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提供多种形式的生产经营服务,形成多元化的农业社会化服务格局,为农民提供全方位的生产经营服务。充分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农民进入市场、应用先进技术、发展现代农业的积极作用,落实优惠政策,加大支持力度,加强辅导服务,推进示范社建设行动,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运行。到2012年底,省级示范合作社力争达到500家以上。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兴办农产品加工企业或参股龙头企业。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探索有效实现形式,增强集体组织对农户生产经营的服务能力。

3.4 实施农业产业化集群培育工程

加快现代农业产业化集群发展,是推进农业现代化、带动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一个重要抓手。实施这一工程,充分体现产业化特点,由龙头企业带动,与农业生产和农民紧密联系在一起,农工商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的产业链;充分体现系统化特点,纵向形成产加销产业链条,横向形成相关产业的系统化配套服务,促进同类加工企业的集聚和农业生产基地式布局发展;充分体现特色化特点,围绕农产品优势产业带,根据农业产业化项目生产产品的特性,因地制宜搞好空间布局。

3.5 健全农产品市场信息服务体系

加强农产品市场与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产品期货市场功能,形成以全国性农产品批发市场为龙头,区域性农产品批发市场为骨干,城乡集贸市场为补充,连锁超市和便利店为基础的现代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实施“金农工程”,积极推广“三电合一”“12316”等信息服务方式。鼓励种植大户在搞好自我经营的基础上,积极为周边普通农户提供技术、信息等指导;培育壮大专业服务公司、专业技术协会,开展病虫统防统治、肥料统测统配、种子(苗)统供统种(育)、农机统一作业等技术服务,提升农机作业、技术培训、农资配送、产品营销等专业化服务能力。

[1]魏国强.河南省2011年秋粮稳产保收的对策与建议[J].种业导刊,2011(08):5-7.

[2]魏国强.大力推广农田节水技术 积极应对未来干旱气候变化趋势--关于推广农田节水技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考[J].种业导刊,2010(07):8-10.

[3]汤其林.良种繁育推广对粮食增产的作用[J].种业导刊,2009(01):5.

[4]魏国强.关于做好河南省肥料管理工作的思考[J],种业导刊,2011(03):9-11.

[5]魏国强.加强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 打牢中原经济区发展基础 [J],种业导刊,2011(04):5-8.

[6]魏国强.河南省土壤肥料检测体系建设的现状与展望[J],种业导刊,2011(06):5-8.

[7]毛景英.2011年河南省小麦品种利用及秋播布局意见[J],种业导刊,2011(07):5-8.

[8]魏国强.创建六个示范区 服务中原经济区--关于加快河南省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思考[J],种业导刊,201(08):5-8.

猜你喜欢
农技河南省农产品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有一种坚守叫农技推广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秋冬种及冬季农业开发农技行动”启动实施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创建农技推广新模式助推产业扶贫见成效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