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问政:现代化政府治理的新范式❋

2012-08-15 00:44
关键词:问政网民民众

曹 妍

(中北大学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山西 太原 030051)

汉代政论家王充曾指出:“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此番话体现出了当政者对民意的重视。现代社会真正的草野阵地是网络世界,这就需要政府部门通过网络技术平台,把草根原生态的舆论和智慧纳入社会的善治中。因此,一个“网络问政”的时代应运而生。网络问政是政府与网民以网络为平台、以沟通为手段、以共识为目的而进行的一种互动行为,是公民民主从意识到行为的一种自觉,是政府尊重民意、体察民情、广纳民智的一种主动,是政府和网民通过民主互动以期达到科学决策的一种政治举动[1]。

1 网络问政的兴起

中国的网络问政是在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之上兴起的。《南方周末》等媒体把 2008年胡锦涛书记在人民网的强国论坛与网友的交谈视为“中国网络问政元年”。此后几年时间,“网络问政工程”发展迅速,2010年“两会”期间,温家宝总理也通过网络与民众在线交流,通过网络实现“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策于民,问政于民”。现在,新华网、腾讯网、搜狐网相继开辟“总理听我说”等网络参政议政平台;广东、安徽、江苏等地都开通了网络问政的网站。当下,网络世界成为民众表达意见最为集中的场所之一,已经成为民众参与政治的主流渠道。网络空间对政治制度、政治过程、政治权力、政府管理、国际关系等领域都带来了深刻的影响[2]。在这样的背景下,网络民主(又称“赛博民主”[3]24),也逐渐呈现在世界政治舞台。网络政治以其自身的直接性、平等性、便捷性和廉价性受到了现代化国家的青睐,为传统的政府治理提供了一种崭新的行政范式。

经过几年的探索,我国党和政府运用网络问政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各级党政部门逐渐完善网络问政的相关制度,使网站建设、信息发布、论坛、留言板、电子邮箱、意见回复、网络投票等多形式的为网民服务制度落到实处,真正在网络上打造一个“24小时不下班的政府”[4]。广大民众借助这一新的网络平台向政府献言献策,从民生问题、法治问题、环保问题到社会道德等问题,网络问政的范围正在华夏大地掀起一场高潮。

网络问政是世界各国政党与时俱进的一种执政手段。因此,笔者可以断言,网络问政顺应了历史的要求、时代的发展、民主的诉求,“面对日益增多的网民参与,推动网络问政常态化已是大势所趋。[5]”未来各国的政府治理和社会善治离不开网络问政平台的支撑。

2 网络问政的主要渠道

网络问政渠道指的是政府和民众所经由的网络技术支撑平台的称呼,其设置关系到网络问政实施的效果,涉及到政府服务理念的实现,影响到现代化政府治理方式的改进。精要地讲,网络问政的渠道主要有 3种渠道:官方门户网站(含电子政务、留言板系统)、网络微博(含博客、空间)和电子邮箱。

2.1 官方门户网站

据2011年度中国政府网站绩效评估显示,中央部委政府网站的普及率达到了 96.1%,省市政府网站普及率为100%,地市级是99.1%。这充分显示了中国电子政务建设的成就[6]。我国党和政府相关部门都通过网站发布法律、法令、政策、规章等,及时传递工作报告、会议精神、决策信息,使民众和下级机关能及时了解上级工作动态。从中央机构层面上讲,所有行政部门都已开通门户网站,详细公布了机构职能、工作人员、岗位职责、信息通告等。从地方来讲,各省市、自治区、直辖市、兵团等单位以及所属下级行政部门,也相应地开通网站,以便民众随时浏览、查阅、检索、咨询相关的行政事务。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些行政部门开设的网站里,大都附有留言板、评论等版块,从各个方面开展为人民服务的渠道和路径。

2.2 微博通讯

微博问政是2009年“两会”的新亮点,代表委员在“两会”期间纷纷开通微博,通过微博留言的公布广纳民意,体察民情。相比于传统的博客,微博问政体现出了“快、短、灵”的特点;并且能够实现140个汉字资讯的即时分享;文字载体图文并茂、栩栩如生、言简意赅;更加迎合我们快节奏的现代化生活节奏。加之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电脑、手机用户的便利和普及,政府通过微博问政,民众通过微博参政的行为更为普遍。微博式的资讯已经打通了移动通讯网与互联网的界限。基于此,民众越来越偏向于借助微博传递信息、表达政见、诉求政务。目前国内几个重要门户网站都开通了博客、微博平台,如搜狐、网易、腾讯等等;并且,国家相关部委、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逐渐开通了官方微博。

2.3 电子邮件

电子邮件是最受大众欢迎,最常用的交流方式之一,相比于传统的纸质信件,电子邮件的问政方式与民众沟通更为便捷;并且电子邮件费用非常低廉,可以快速地方式发送到世界上任何指定的目的地,为世界上任何一个角落的网络用户所接受,这些电子邮件可以是文字、图像、声音等各种形式。我国开通电子邮件资政的事件,有从 2008年12月1日到 2009年12月1日时间内,广东省河源市将市委书记陈建华的“华哥信箱”拓展为了 1 020个各级政府网络信箱,延伸到村镇党委领导的“公仆信箱”,逐步构建成了集受理、办理、咨询、回复、监督、回访和统计一体化的网上信访平台体系;2009年5月4日,最高人民法院设置广纳民意的电子邮箱,随后全国 400多家法院纷纷效仿。

3 网络问政的运作机制

从政治沟通理论的实证角度来解析网络问政的运作过程,笔者认为网络政治沟通是指政治主体如政府,通过互联网媒介,输送和处理政务信息的过程。因而,完整的网络问政的过程和运作机理主要包括:问政主客体(含政务资讯的发送者和政务资讯的接受者),问政渠道——网络支撑平台,以及问政沟通的内容——公共政务信息或事件三大要素。一个完整、良好、高效的网络问政运作过程应该是这样的:首先,理念上要将网络技术与参政议政工作紧密结合,确定参政议政的主客体、沟通渠道和言论表达平台、参政议政公务资讯要素。其次,作为主体政府一方,要实现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要能够保证为人民服务的准确性,及时了解民意,建立新的人民利益表达和聚合机制;作为主要参与的民众一方,要理性、积极地参与公共事宜的讨论、交流、沟通和评论;网络沟通的主体要遵循和保障信息发布和传递的诚实度、原真性,避免信息在沟通和交流中扭曲、失真、污染和中断。最后,政府机构做决策时,尽可能逐渐成为了解真实的情况,了解真实的民意,通过网络问政于民、问计于民。网络问政是公众通过网络表达诉求、实现参政议政的新型民主形式[6]。网络问政的社会功能,除了参政和议政外,还包含社会监督、阳光政务,甚至包含着引领社会舆论导向的作用。

4 网络问政的实施

从国家领导人的亲身示范,到地方行政部门的积极实践,网络问政在我国的治理方式越来越被广泛认可,并逐渐成为一种常规化、制度化、民主化、高效化、透明化的政府治理方式。然而,网络问政不能自动带来政府善治效果。因此,我国在实施网络问政时,应注意如下几点:

4.1 政府官员和网民相结合

谈及网络问政,民众的关注点自然会落到“网络”上,其实网络问政的硬实力并不存在多少问题,问题在于软实力,即人的方面。网络问政中的人,一方是政府官员,另一方是网民。就政府官员而言,首先是他们认为网络问政不仅没有什么“名利”可图,还担心会因“触电”而受到伤害;其次是实施网络问政会增加工作量,不仅要在电脑上看信、回信还要处理纸质来信;再次是由于网络的匿名性特点使得网民言论不受监督和约束,不负责任的言论较多,致使政府官员对于网络民意有偏见。可见,政府官员主观造成的问题若不及时解决,网络问政就不会顺利开展。在网民这一方,虽然我国的网民数量巨大,但网络民意不是全民民意,网民素质参差不齐、地区差异大等问题依然存在。解决网民这一方问题的关键,在于政府要切实解决网民提出的问题,通过多种媒体广泛宣传;网民这一方要真正做到科学问政、理性问政。总之,中国的网络问政要想顺利发展,不仅取决于政府官员对待网络的积极开放的姿态,还需众多高素质网民的共同参与。

4.2 问政和施政相结合

网络问政起初,网民只是利用网络传播“段子”,或在网上发帖,或进行“人肉搜索”。接着,网民重点进行网络问政,说明网民开始利用网络对公共事件进行理性反思。之后,网民将网络问政放在“网络行政”的大视野下向前推进。问政仅是行政的第一步,主要通过“问”和“听”来建立政府与公民之间的信息沟通,是政府信息公开的关键环节。问政启动后,如果只问不施,达不到真正的效果。网民希望他们的建议被采纳或被处理,问政的问题在施政中得到解决,让群众实实在在地看到问政的效果。所以继以问政为重点之后,应以政府施政为重点。进而网络行政,即网络进入政府的决策、管理和监督的整个行政系统,真正建立起电子政府。

4.3 网络问政和网下问政相结合

网络问政是反映民意、聚集民智的一种有效途径,但它不是唯一途径。民众不能因网络问政而一叶障目,忽视网下问政,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代议机制、政治协商制度、纪检机关和信访部门等主要的政治运行方式。在实体实践中,“网络问政”和“网下问政”需要有效的结合,充分发挥两者的优势,才能避免“问政”的虚设,使网络民意在现实的民主政治建设过程中有效地展现出来。

总之,网络问政在现代中国政府治理创新中正以其独特的影响力在我国的政治、社会生活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我国民主政治建设进程中不可忽视的一环。然而,在实际操作中,由于问政机制还存在着一些弊端,势必会影响网络问政的健康发展和我国民主政治进程,这同样是我们不能忽视的问题。

[1]樊金山.网络问政及其发展态势探微 [J].前沿,2010(17):16-20.

[2]刘文富.国外学者对网络政治的研究 [J].政治学研究,2001(2):67-72.

[3][美]马克◦斯劳卡.大冲突:赛博空间和高科技对现实的威胁[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5.

[4]张继梅.提高领导干部网络问政能力探微 [J].理论与改革,2010(5):94-98.

[5]郅振璞.网络问政常态化是大势所趋 [N].人民日报,2009-07-20.

[6]中国软件评测中心.第十届(2011)中国政府网站绩效评估结果发布暨经验交流会 [EB/OL].2011-12-02[2012-06-08].http://2011wzpg.cstc.org.cn/fbh2011/pgjg/10226.shtml.

猜你喜欢
问政网民民众
兑现“将青瓦台还给民众”的承诺
乌克兰当地民众撤离
网络问政节目应为公众所期盼
有关公路,网民有话说
突发公共事件中的网民心理与风险沟通
让博物馆成为“民众的大学”
『广场问政』应『去戏剧化』
人大代表电视问政
电视问政:问出政府职能新变化——武汉台“电视问政”的理念与实践
胡主席一弯腰 感动亿万民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