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武装部
北京市东城区人武部积极适应民兵队伍组织调整转型和职能任务转变的新形势,着眼应对多种安全威胁、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需要,按照“平时服务、急时应急、战时应战”的要求,充分发挥军地资源优势,着力打造“双应”一体、精干高效的民兵心理干预分队,为广大民兵完成战备执勤、训练演习、抢险救灾和应急维稳任务提供强有力的心理保障。
现代条件下民兵遂行任务经常面临惨烈的景象、复杂的环境,在考验官兵战斗意志的同时,也挑战人们的心理极限。因此,组建民兵心理干预分队刻不容缓。一是着眼专业特点,确立组建模式。组建心理干预分队是系统性、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必须依托专业力量,拓展保障领域。为此,区人武部多次与东城区精神卫生保健院协调,研究组建方案,形成了依托该院组建民兵心理干预中心和民兵心理干预分队的共识。二是注重统筹协调,形成军地合力。在东城区委、区政府大力支持下,协调相关部门建立区人武部、卫生局、街道工委、精神卫生保健院四级心理危机监护预警系统,健全形势分析、请示报告、信息通报、指挥协调等制度,先后投入10多万元完善配套设施。三是坚持条块结合,建立联动机制。在编组过程中,成立了编制几十人的心理干预中心,下设指挥协调组、专家指导组和心理服务、心理援助及后勤保障分队,并在全区民兵连排组织中,做到连编心理咨询师、排编心理咨询员,确保心理干预覆盖全时、全域、全员。
针对民兵心理干预专业人才缺乏的实际,人武部充分发挥军地联系密切的优势,通过把地方专业人才编入民兵组织、实施军地共育共训等方法,努力把民兵心理干预分队管好训强。一是招贤纳才,打造精英团队。在编组
过程中,请区精神卫生保健院的领导亲自挂帅,担任民兵心理干预中心主任,并选拔各科室主任担任民兵心理干预分队业务主管。聘请军地知名心理卫生专家组成专家指导组,增加队伍的“含金量”。二是加强培训,军地通用兼容。加快地方与军队的接轨,缩短军地兼容的转型周期,是提高心理干预工作质量的关键。为此,一方面采取集中授课、研讨交流、案例分析和难题会诊等方法,定期对民兵心理干预中心和心理干预分队队员搞好培训,集中购置30余类教材下发各分队,帮助队员了解军人心理特点,提高心理干预工作能力。另一方面,针对民兵定岗定位的实际,制定完善《民兵心理干预中心工作人员守则》、《民兵心理干预中心管理规定》和《民兵心理干预中心工作流程》等制度措施,采取“大分散、小集中”、“依岗训、对口练”模式,加强军事化管理,提高军事素养。三是完善预案,指挥快捷高效。针对反恐维稳、应急抢险等非战争军事行动偶然性、突发性特点,加强情况预想、问题研判和预案准备,先后制定了《应急维稳民兵心理干预行动预案》和《抢险救灾民兵心理干预行动预案》等10余份行动预案,依托东城区军地一体化联合应急指挥平台,形成区人武部与地方各部门、心理干预中心与基层民兵连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指挥网络体系,确保遇有突发事件,能召得来、拉得出、起作用。
健康的心理是民兵预备役部队高效工作的基本要求之一。提高官兵心理健康水平,对增强部队战斗力,预防事故发生,维护安全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在突出应急应战的基础上,要注重抓好官兵平时的心理服务,坚持以应急为重点,以服务为补充,把平时练与战时用有机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发挥民兵心理干预分队作用。一是全力服务民兵队伍。结合训练演习和重大军事活动,组织队员深入训练一线和活动现场,开展实战化、实案化训练演练,积累实战经验,提高实战能力。针对民兵训练中出现的怕苦怕累思想、执勤维稳中的畏难情绪、应急抢险中的恐惧心理,适时组织心理干预分队跟进做工作,及时掌握民兵思想动态,建立心理预警数据库,加强心理引导和心理疏导,解决民兵心理问题和心理疾患,确保他们始终以健康的心态、良好的状态、高昂的士气,完成训练演习、巡逻执勤和应急处突任务。二是主动服务驻区部队。主动发挥人武部桥梁纽带作用,积极为驻区部队官兵提供心理服务。结合新兵入伍、老兵退伍、训练演习和执行重大任务等时机,组织心理干预分队走进军营,义务巡诊,开展心理服务和心理疏导,举办心理卫生知识讲座22场,发放心理知识宣传资料近万份。与北京卫戍区某部结成共建对子,定期开展活动,提供心理服务,受到部队官兵好评。三是热情服务社会群众。本着军民融合、共建共用的原则,坚持面向社会、面向群众,积极组织心理干预分队开展心理健康知识普及、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辅导和心理诊断治疗等活动,在全区64个社区设立心理服务室,培训心理服务骨干100余名,救治精神心理疾病患者83人次,先后开展心理健康讲座43场,组织大型心理卫生知识宣传活动5次,发放心理知识宣传资料20余万份,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