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藏军区副司令员 王桂生 少将
新时期新阶段,地方党委政府和军事机关坚持党管武装,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方针、政策、指示、要求,以使命任务为牵引、以改革创新为抓手、以质量建设为目标,突出提高能力,民兵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民兵为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十二五”期间,要认真贯彻落实全国民兵工作会议精神,在新的起点上推动民兵工作创新发展。
(一)面向形势任务,调整力量结构。着眼应对多种安全威胁深化调整改革,构建富有时代特征和区域特色的新型民兵力量体系。突出应急队伍建设。围绕当地社会安全形势,按照“够用、管用、实用”的原则,采取属地编组方式为主的办法,有针对性地组建应急队伍。通常,边境市县重点组建边防执勤分队,铁路、公路沿线重点组建护路分队,敌情社情复杂地区重点组建反恐维稳分队,主要乡镇重点组建治安联防分队,中心城市重点组建消防灭火、供水抢修、供电抢修等专业救援分队,主要目标区域重点组建目标守卫分队。同时,要规范兵员选编工作,主要选编长期在位、便于集中、专业对口、素质过硬的人员;完善动员方(预)案,确保遇有紧急情况能快速集结出动,迅即完成任务。加强支援作战队伍建设。遵循“行业编组、对口编组、人装结合”和“当建必建、能建即建、各尽其能”的原则,适度压缩作战类民兵数量规模,加大专业技术保障类民兵编组比例,全面提高民兵支援保障作战能力。如依托当地移动、电信等公司编建通信、网络分队,提高应急通信和网络安全能力;依托地方汽车修理等单位编建民兵装备维修分队,提高装备保障能力;依托地方运输公司编建运输分队,提高快速机动能力;依托路桥建筑公司编建工兵分队,提高工程保障能力。统筹储备队伍建设。按照落实“储备人员、储备装备、储备能力”的要求,在完成应急、支援作战队伍编组后,将其余民兵任务员额全部编入储备队伍。要根据当地兵员潜力情况科学划分储备队伍组建区域,把国有大型厂矿和符合编组条件的非公有制企业作为组建储备队伍的重点单位,合理确定储备队伍专业构成比例、建制规模,切实做到统一规划、整体筹建、一兵一职、配齐骨干、管控到位,确保遇有情况能按册收拢使用。
(二)扭住关键环节,牵引全局发展。新形势下民兵工作应围绕“平时服务、急时应急、战时应战”的新型职能任务,在推进政治工作、军事训练、装备保障、机制建设上使长劲求实效,以这四项工作的突破牵引全局发展。深化政治工作。结合整组、训练、完成重大任务等时机,利用电视、广播、网络、报刊等现代传媒手段,发挥“青年民兵之家”的教育主阵地作用,大力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打牢民兵高举旗帜、听党指挥、履行使命的思想基础,确保“枪杆子”始终掌握在可靠的人手中。根据民兵担负的任务差异,因地制宜、因情施教,创造性地抓好民兵政治教育工作,边防一线地区重点抓好反侵略反渗透教育,民(社)情复杂地区重点抓好反分裂教育,主要作战方向重点抓好形势战备教育,不断强化民兵履行职能使命的意识。运用典型指导和推动工作,广泛开展“争创民兵工作先进单位、争当民兵工作先进个人”活动,及时表彰宣扬民兵建设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营造崇尚先进、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良好氛围。强化军事训练。规范训练内容:专武干部、民兵干部主要围绕军事理论、军事技能、本职业务、组织指挥等内容开展训练,应急队伍主要围绕反恐维稳、应急处突、巡逻警戒、抢险救灾、治安联防等内容开展训练,支援作战队伍主要围绕保交护路、要地防空、情报侦察、装备抢修、前运后送、医疗救护等内容开展训练,储备队伍主要围绕基础课目、专业技能等内容开展训练,努力提升军事训练层次。转变训练方式:依托军地人才、设施和信息资源,走开以勤代训、以用助训、以演检训、挂钩带训等训练路子;推动民兵军事训练由各县(市区)分散组织训练转变为在地(市)训练基地集中轮训,由人武部自主确定训练对象转变为省军区、军分区(警备区)成建制赋予训练任务和成建制组织考核,切实提高军事训练质量效益。健全考评机制:将民兵军事训练纳入单位全面建设考评范围,细化量化训练质量标准,探索建立切实可行的民兵军事训练等级评定办法,突出情报信息获取、行动编组、联合指挥等考评重点,确保训练时间、人员、内容、质量“四落实”。加强装备保障。优化配置现有装备:强化系统内部装备整合,按照“保障重点、兼顾一般”的原则,及时调整现有装备配置,优先保障主要方向、重点地区、重点队伍配装,切实解决“有编无装”、“有装无编”的问题。加强通用装备储备:紧贴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根据应急应战要求及其相应方案预案,结合民兵组织整顿抓好通用装备潜力普查、登记、统计,采取“定品种数量、定征用单位、定交接方式、定拉动演练”的办法落实人装合编,提高快速动员保障能力。坚持军地联合保障:围绕“军事部门编队伍、地方政府配装备”的思路,加大军地协调力度,加强维稳处突、抢险救灾等装备物资军地联供联保力度,走出一条投入较少、效益较高的军民联合式装备保障路子。健全工作机制。一是健全科学管理机制。积极探索人武部门统管、编兵单位主管、相关部门协管的民兵管理路子。建立民兵管理工作标准体系,逐级明确职责分工,量化任务指标,细化管理要求;建立民兵工作评价体系,完善军地情况互通、重大建设项目联合检查、工作落实定期考评等制度,提高民兵管理科学化水平。二是健全权益保障机制。构建政府主导、军地协同、社会参与、分级落实的民兵权益保障机制。日常参加战备执勤、军事训练和相关活动,由组织单位协调落实工资奖金、福利待遇和误工补贴、生活补助;急时参加反恐维稳、抢险救灾等非战争军事行动,各级政府要及时落实生活、物资保障和相关补贴;参战支前和参加军事训练及遂行战备执勤、反恐维稳、抢险救灾等任务造成伤亡的,依据国家和军队有关规定进行抚恤,切实解决民兵的后顾之忧,不断增强民兵工作的生机与活力。三是健全经费增长机制。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状况,逐步加大经费投入力度,建立民兵工作经费自然增长机制,推动民兵工作经费保障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
(三)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工作落实。在新的起点上推动民兵工作创新发展,是一项长期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是军地双方的共同责任。军地各级要切实把民兵工作摆到重要位置,以更加坚强有力的组织领导,推动民兵工作质量整体跃升。加强党管武装。落实各项制度:各级党委政府和军事机关要进一步强化党管武装意识,认真抓好双重领导、双向兼职、地方党委议军、第一书记武装工作述职等制度的落实,切实履行好管政治方向、管思想建设、管组织指挥、管解决重大问题等职责,确保民兵永远置于党的绝对领导之下,牢牢把握民兵转型发展的正确政治方向。加强国防教育:将国防教育内容纳入地方各级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计划,纳入大中专院校教学体系,纳入国家公务员考核内容,纳入民兵教育训练和执行任务之中,丰富教育内容、拓宽教育渠道、改进教育手段,增强广大干部依法履行国防职责、人民群众依法履行国防义务的自觉性,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民兵工作的良好氛围。健全政策法规:军事机关针对民兵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与各级人大、政府等相关部门密切协作,研究出台与市场经济相适应,与《国防法》、《兵役法》、《民兵工作条例》相配套的地方法规和行政规章,为民兵工作提供制度保障,实现民兵工作由依靠行政手段调控为主向依靠法律手段调控为主转变。建强两级人武部。按照“依法从严治军、注重打牢基础、软件硬件并重、推进全面建设”的要求,打造坚强有力的民兵工作“一线指挥部”。切实加强人武干部队伍建设,不断优化年龄、专业和能力结构,尤其要加强人武部主官和新进人武系统干部的培训力度,切实解决部分人武干部不懂、不会、不学等问题,培养一批民兵工作的“明白人”和“带头人”。按照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有关规定规范专武干部选拔任免程序,配齐配强专武干部,落实专武部长进入同级党(工)委要求,加大基层武装部基础建设投入,强化专武干部学习实践锻炼,提高他们抓民兵工作末端落实的能力。强化用兵规范。坚持依法用兵、慎重用兵、科学用兵,加强集中领导和统一指挥,确保行动有据、规模适度、用之合理。一是严格用兵范围。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因利益调整引发的各种社会矛盾增多,一些地区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在处理此类事件时,一定要正确区分不同性质的矛盾,准确把握民兵的职能定位,既要高度负责、积极主动地完成各项任务,又要防止随意扩充职能、泛化任务、大包大揽。二是严格审批权限。动用民兵遂行任务政治性、政策性强,必须严格审批权限,认真贯彻落实《民兵战备工作规定》等有关民兵使用的法律法规,切实把“严格审批权限、规范用兵方式、把握行动尺度”的要求落到实处。三是严格组织指挥。理顺指挥关系,平时使用民兵遂行任务,要在地方党委、政府统一领导下进行,具体行动由军事机关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权限组织指挥。坚持量情用兵、科学组织、因情施策,综合考虑任务需求和民兵实际能力,合理确定用兵时机、规模、强度和方式方法,不断提高民兵参建参治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