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典君 杨海峰
(军事体育进修学院特种技能教研室,广东广州510500)
1983年,“牛郎棍法”被国家列入传统武术重点挖掘项目。本文试图从 “牛郎门”武术的起源、发展、内容特点出发,深入探讨 “牛郎门”武术的文化价值与健身价值,从而加深对传统武术的认识,对传统武术运动的丰富和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
“牛郎门”武术产生于明末清初,为山东栖霞抗清起义领袖于七所创。《中国通史.明清》有关于于七抗清起义事迹。于七,名于乐吾,号孟熹(1609~1702),山东省栖霞县唐家泊村人。明未清初考得中武解元。清顺治五年,在钜牙山领导农民起义。失败后,逃到海州西南乡留格庄村 (现山东省牟平市埠西头乡留格庄村)。在放牛期间,将刀、枪、剑、戟、鞭等器械招法,融于放牛用的短棍,从而创立了牛郎棍,并传授于萧思德。而后,经萧氏家族传承与发展,逐渐形成包括拳、棍、刀、剑、暗器等各类器械的”以拳为本、以棍见长”的武术流派。1983年,十三代掌门人萧明魁将 “牛郎门”武术的内容和练习方法公布,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流传到至日本、美国、荷兰、阿根廷、意大利等国,许多外国武术爱好者到中国来学习 “牛郎门”武术。
“牛郎门”武功以德为重,以拳为本,以棍见长,提倡以意领气,以气发力,以静制动,天人合一。其主要拳械法有:牛郎拳、牛郎棍、南斗六星刀、北斗七星剑、绳镖、铁砂、养神功等七种拳械套路与功法。
“牛郎门”现有拳法一套,称为牛郎拳,又称徒手靠。共有九靠:丁字靠、迎山靠、涉水靠、龙门靠、十字靠、田字靠、踏青靠、猿猴靠、黑虎归山靠。其主要拳法有:冲、劈、砸、崩、踹、踢、缠、蹬、刁、展、摆、拽、点、戳、擒、丢等。拳法要求:出拳有风,步落似丁、刚中有柔,柔中含刚,不招不架,不拿即打。练习牛郎拳时,要求练习者思维敏捷,反应快速、大胆勇敢。做到:一要判,二要胆,三要技巧,四要敢。
“牛郎门”器械套路有牛郎棍、刀、剑、绳镖、铁砂等。牛郎棍是牛郎门的主要器械,共有六套棍法:十字鞭 (六节156势)、田字鞭 (六节108势,双折鞭 (三节),单折鞭 (三节)、长蛇鞭 (六节)、龙虎斗鞭 (含诸多套路)。刀法有南斗六星刀,剑法有北斗七星剑。器械的主要特点是:集刀、枪、剑、戟、鞭等击法为一体,招法严密,刚劲有力,节奏分明,连贯通达,灵活多变,以快、奇、巧制胜。主要功法有:挑、劈、架、戳、扫、格、撩、攉、点、刺、绞、剁、舞、压、拧、拨等。牛郎棍中诸套路,原最后一字都称 “棍”,如 “田字棍”,后因其 “棍”字与 “牛郎棍”总称易混淆,加之棍法中不少招法与鞭法相似,故将牛郎棍中诸套路的“棍”字改为 “鞭”字,而总称为 “牛郎棍”。刀法要求闪、转、腾、蹿、缩的灵活身法,避敌锋芒,寻其可乘之机,一刀生效,不放空刀。剑法不仅剑姿潇洒优美,且实用无华,练习中应注重意念,细心雕琢,久而久之,可达人剑合一,顺势制人之境界,对提高人体的灵活性和大脑的快速反应能力,有其积极的促进作用。
绳镖和铁砂属于暗器的一种,其主要击法有:抛、撒、聚、准、取、单、诸等。练习时,要注重臂力和灵活性,眼神要聚,击点要准。
养神功是 “牛郎门”必修的一套修性养神的内修功法,练习进要求注意调息,做到呼吸自然,不虑不烦,气行细长,绵绵不断,呼吸均匀,不粗不短,始终以舒适自然为原则。同时注意调心,做到勿散乱勿昏沉,心平气和,神静意安。初时可意守丹田排除杂念,入静后似空非空,随其自然。长期练功,可促进养气生血,以达血畅神足,体强力壮,延年益寿。
“牛郎门”武术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 “缠棍”。要求棍法走螺旋,就是棍在击、防中,不要直来直往,应在触敌身、械时,用棍的旋转击敌格械。如棍法中的架、戳、撩、擂、刺、绞、拨等技击中,每一着力点,都要走螺旋,严禁使用直对直、硬对硬的对抗性击法。棍在走螺旋时,手、腕、腰应相互协调,密切配合。
“牛郎门”武术强调力发于腰,要求发力时运用腰的转动产生劲力。腰是上下身连贯的中轴,它的灵活与否,直接影响着劲力的强弱。牛郎棍法认为:“力出于棍,源于腰”。可见腰劲在棍法中的重要作用。为更好地练习腰劲,在练功方法上,牛郎棍专门设有 “活腰”这一训练项目。发力时,牛郎棍强调寸劲。认为发劲距敌过远,耗力既大,又易造成失误;发劲距敌过近,力不足,又易被敌所制。因此,要求在实战中,根据敌方使用的不同拳械,掌握好发劲距离。同时,更要掌握好发劲时机,一旦与敌交击,时机成熟,击敌距离处于最佳状态,突然发劲,将敌制服。
练习牛郎棍十分重视 “神”的要求,强调 “神气慑人”。有神才有意,有意才有力,神又表于眼睛。所以,平时重视眼睛的锻炼和运用。做到棍到眼到,棍未到眼先到,以达到眼中有物,物中取真的境界。在与敌方交手时,不仅要从敌方眼中判断敌方的下一下动作,迅速做出制敌措施。还要锐眼逼敌,神气慑人,令敌心慌意乱,不战自败。
“牛郎门”武术的练习方法主要有棍法练习、腰法练习、腿法练习和养神功练习。棍法练习就是用不同的身型和步法,对棍的每一招式单独进行反复练习,也称为缠棍。其主要有:定步缠棍、活步缠棍、飞步缠棍三种。主要是练臂力与攻击目标的准确度。通过不同步法的变化,对棍的每一招法反复练习。久而久之,臂力与攻击目标的准确度会迅速提高,还可提高攻击速度,促进实战能力的提高。腰法练习主要是在练棍前,先将腰活动开,以达到以腰为轴带动全身反应灵活的作用。主要有定步练习与动步练习。定步练习要求腰、腿、身按照定好的方位和角度。进行上下、左右、前俯、后仰,慢而稳地活动转腰,提高腰与周身关节的柔韧性。动步活腰要求以腰带周身各部,边行走边活腰,速度由慢而快,使周身各关节大幅度地活开松顺,尽快让腰劲进人到练棍状态。同时还可以促进气血的流畅,使精神振奋。腿法练习主要有定足留腿、畅馏腿两种。主要是通过腿的正、斜、侧踢及腿的外摆里合等方法,进行腿、步法的寸、跟、扣、摆、跨、踢、瑞、蹬、缠等腿步法的练习,以达到身灵步稳腿柔韧的目的。养神功是 “牛郎门”内功必修功法。牛郎棍理论认为:“人之所以得生存者,全恃气之与血;气血又为人生养命之源”。认为练功养气养血对养神是极为重要的。所以,“牛郎门”平日除要求外练拳械外,更注重内功的训练,即坚持静坐或站无极桩。做到呼吸自然,不虑不烦,气行细长,绵绵不断,息息均匀,不粗不短,始终以舒适自然为原则。同时注意调心,做到勿散乱勿昏沉,心平气和,神静意安。初时可意守丹田排除杂念,人静后似空非空,随其自然。通过练功,可以促进养气生血,以达血畅神足,强身健体的作用。
上世纪80年代以前,“牛郎门”武术是仅限于萧氏家族习练的一种武术。1983年以后,才逐渐发展成为群众喜欢的,简单易学、实用性强的完整武术形式。在 “牛郎门”武术形成与发展过程中,吸收了大量的其他门派的武术精华,如 “十字鞭”就融合了棍法与鞭法。而牛郎拳与内功则大量吸收了陈式太极拳的阴阳互补、注重精神、心神合一等实质精粹。在 “牛郎门”武术形成过程中,也出现了大量的拳谚,如 “力出于棍,源于腰”、“离敌一寸发劲为一寸劲”、“行棍自然呼吸为上也”“神足则力强,无神则更无力”等,这些拳谚反映了沿海地区村民潜意识里的文化传统,也反映了他们对武术的理解与搏击技艺的掌握。通过30多年的推广,“牛郎门”武术在日本、美国、荷兰、加拿大、意大利、阿根廷等多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教学场所,在世界范围内推广了中国武术和中国文化,扩大了中国在世界范围的影响力,对我国软实力的展示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所以说 “牛郎门”武术是对中华武术文化的丰富与发展。
“牛郎门”武术既表现了沿海地区村民的风情个性,又具有体育锻炼的实际作用。牛郎棍在练习过程中要求招式严密,刚劲有,节奏分明,连贯通达,灵活多变,以快、奇、巧制胜。其练习方法分为腰、腿、臂等,采用三种棍法练习上肢的力量及灵活性,强调棍法练习前的活腰,通过原地与行进间的腰部练习提高核心部位的力量与柔韧性;腿功训练,牛郎棍通过单腿、双腿等不同方法的训练,可提高下肢关节的灵活性与腿部肌肉的力量与弹性;“牛郎门”武术的内功练习则可以促进养气生血,达到精神舒畅、气血丰足、强身健体的作用。
牛郎棍风格独特,简单实用,注重实战。在创始之初就是将刀法、枪法、剑法、戟法等各种兵器的用法融合为一体,利用一根放牛棍进行训练,以达到克敌制胜的目的,而且牛郎棍器械制做简单,携带方便,在任何地方都可以拾起一根类似于木棍一样的东西进行正当防卫,打击敌人。牛郎棍没有刀、剑一类兵器的锋利刀刃,在防身自卫时不易给对方造成致命的伤害,既能达到保护自己的目的,又能避免出现防卫过当的情况发生。
[1]萧明魁.神奇武功 “牛郎门”[M].中华武术,2007,(3)
[2]龚邻义.太极拳与牛郎棍 [M].中华武术,2007,(12)
[3]陈永春.对一个农村地域拳种生存状况的调查分析[J].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2008,(3)
[4]邱丕相,马文武.武术文化研究与教育研究的当代意义 [J].体育文化导刊,2005,(4)
[5]郭玉成.武术传承的文化空间 [J].搏击·武术科学,2007,(4)
[6]张锡春.藏族射箭的文化特征及价值[J].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2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