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国岳 宋文利
(广东金融学院,广东广州510521)
近年来,珠江三角洲为了解决结构性生态廊道保护体系缺失问题,满足城乡日益增长的亲近自然的需求,进一步扩大内需和促进增长,转变经济社会发展方式,推动珠三角生态保护和生活休闲一体化建设,率先完成了九个城市的绿道网络,全长2 372 km[1],融合了环保、运动、休闲、旅游等多种功能,在构筑区域生态安全网络的同时,也为广大居民提供了更多体育运动、体育休闲和体育旅游等低碳体育空间。广东省政府公布的 《广东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 (2011~2015年)》,提出将绿道与全民健身结合起来,主张以省立绿道网为依托,有效整合绿道沿线的体育资源,设立完善的休闲体育驿站,拓展生态旅游体育活动站点,着力构建集体育、休闲、旅游于一体的绿道体育带。人们在余暇时间里以培养生活情趣、提高生活品位、获得身心快乐为主要目的,根据生态型、郊野型、都市型绿道功能和地域特色,把众多区域绿道、城市绿道和社区绿道这种线性绿色开敞空间作为各种身体练习的场地,积极开发生态型休闲体育活动项目,组织城乡居民开展健步走、健步跑、自行车远行、自驾游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绿道体育健身活动,创建了以绿道慢跑、健步等为主题的绿道品牌赛事,打造了一批国家级健身步道 (绿道)示范工程和国家级全民健身户外活动基地,组织开展了广佛肇、珠中江、深莞惠联动,逐步延伸到全省的绿道自行车拉力赛、越野挑战赛等全民健身品牌赛事,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逐渐成为社会的一种需求,越来越多的城乡居民都愿意参加到绿道体育活动中去,形成一股巨大的体育文化潮流,以一种体育时尚的形式,一种表征某种意义和价值的文化符号,深受人们的喜爱,特别是青年群体的青睐。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同志要求体育部门要当绿道使用的主力军。因此,在绿道功能的定位上,除了考虑体现生态、经济、社会、文化等效益,以及综合旅游度假、休闲娱乐、观光教育的功能之外,还充分考虑了体育健身的功能;在绿道路线的选择上,除了考虑穿越都市乡村、山川江湖、名胜古迹及人文景观之外,还充分考虑了与各地公共体育设施连接,使体育成为绿道建设与使用的重要内容;在绿道驿站的布点上,除了考虑休息、度假、休闲以及娱乐的功能之外,还充分考虑了与体育锻炼和健身活动相配套的驿站综合功能的发挥。面对锻炼和休闲活动结合、生态与社会效益并重的绿道体育运动,绿道域内的青年不仅是其主要的参与群体,又是对绿道体育文化进行主动性内涵理解和意义建构的最活跃的因素。青年人凭借绿道体育的文化符号属性,进行一系列的自我设计和自我表现,并赋予鲜明的时代烙印,影响着青年人的个体认同和社会认同。事实上,青年人的个体认同和社会认同的建立,在某种程度上依赖着其生活方式、行为方式的进行,而绿道体育运动给了青年人更多的改变自我的机会。也就是说,绿道体育可以执行两种重要的文化心理功能,即认同建构功能:创造、维持和改变自我形象,建立、维持和改变自我认同,以及在此基础上获得、维持、改变个体的社会自我形象和社会认同。当前,以全球气候变化为核心的全球变化[2],更能使绿道体育运动通过低碳内涵的进一步提升和大众传媒的不间断宣传,把全社会都纳为重要的减排目标对象来做低碳理念的整体营销和考量,不仅可以消解青年人以往毫无节制的碳排欲望,而且还可以纠正传统的无意识、无指向的碳排自由,进而使崇尚健康和力量的青年人据以生态的绿道体育运动及其绿道行为的差异性来标示自己的身份,突出显示了珠三角绿道体育运动在低碳经济时代存在的重要价值。因全球气候变化而快速演进的一种全新低碳模式,是经济发展、能源消费、人类生活诸多方式的一次新变革[3],是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和谐关系的理性认知[4]。基于这种全新低碳模式发展的珠三角绿道体育,既满足了青年人个体健康的需求,又满足了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反映的是一个社会潜在的运行机制,是一种符号的、持续的、积累的和谐进步文化。
随着绿道建设和绿道体育活动的深入开展,诸如以自行车骑行为切入点的绿道体育活动已经打造成为绿道体育的品牌,以不同区段绿道的特色和功能为依据的各具特色的绿道体育活动正在绿道网内如火如荼开展。如广州市在白云山绿道上开展的高空弹跳蹦极、三角滑翔翼、高山滑草等项目,增城市利用山水田园的生态资源禀赋打造的 “国家健身步道示范工程”,惠州市承办的2011年 “惠州绿道”全国自行车公开赛……等等,最大幅度地惠及了百姓,这是广东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社会建设和建设 “幸福广东”的重要举措,是一项真正以人为本的惠民工程。随着和谐社会的不断构建,人们对增强体质,增进健康有着越来越高的要求,对提高生活质量也更加重视。特别是青年人,往往爱以独立的人格、独立的身份和独立的价值标准,借助知识、文化、思想和精神的力量,来表现自身对社会、历史、文化的独特思考,表达鲜明的公共关怀,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意识和参与社会活动的良好愿望,能以批判的眼光看待传统和现实社会,体现了一种公共良知、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低碳理念掀起的绿色文化运动,引发了政治、文化、社会诸多领域的系列转折和变化。体育运动也相继以 PLAY,GAME,SPORT形态不断演变,并体现出文明的进程[5]。绿道体育在生态文明构建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早已经不单纯是体育行为,低碳文化赋予了绿道体育更加丰富的内涵。因此,绿道体育有真正人生的、高尚的信仰,更远大的追求做背景,能使青年人在低碳的生活方式中成就幸福,从而使社会找到更加趋向于生态文明的发展方向。因此,绿道体育不能仅仅看成是一种简单的体育形式,它饱含具体、深刻的文化内涵,具有科学人文两个属性,既是社会先进思想的表现,又是社会性的群众运动。基于低碳理念创建的珠三角绿道体育,具有浓郁的人文色彩,是青年人低碳思维的播种机,也是促进低碳思想进一步融合和渗透的宣传媒介。随着青年低碳思维的重大转变,绿道体育在全面构建人文关怀的理念中,也将使青年从更深层次的物质和意识两方面阐释低碳理念,以绿色清新的创意为世界环保运动注入新的动力。
在碳平衡严重失调的全球环境中,人类要为自己的生存找到生活的支撑点或生命的立足点,就不能只局限在个人现实生活的有限时空范围,而应该为自己的存在找出自然的根据,为个人的现实生活寻找出超越世俗的价值,从而把自己置于过去和将来之间的合理位置,需要有奉行信仰般的低碳诉求。基于此逻辑建设的绿道,集体育、休闲、旅游等于一体,赋予了低碳理念的文化价值,由此而创建的绿道体育,是一个生态的、现代的、摒除了现实社会缺憾的健康运动,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和推崇。据不完全统计,2011年以来,全省组织各类绿道体育活动216项,参加绿道体育活动的人数有上千万人次[6]。珠三角绿道域内的青年群体作为绿道体育运动的中坚,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奉行低碳主义最强大的力量。在低碳经济环境中,参与绿道体育运动的青年人,往往最先领会和践行低碳理念,体验低碳生活。根据客观世界发展规律,在分析现实社会中方方面面信息的基础上,人们对客观世界和自身实践活动进行预测、推断和构想,提出低碳相关理念以实现未来图景,这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文明创造。而在低碳理念基础上创建的珠三角绿道体育,对经济社会而言可说是发展之道,对人的生命而言可说是健康之道,对体育事业而言可说是改革之道,它向世人展现的前瞻性的低碳诉求,是广东以及全国、乃至世界实现生态文明愿景的希望。青年人从绿道体育运动体验中,往往很容易察觉到低碳环境不仅仅是一项社会愿景,更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这就要求低碳精神的落实必须以低碳诉求的个人转化为基础。绿道体育运动所蕴含的低碳要义,不仅推动着青年人对低碳精神的正确理解,更因为青年人对低碳理想的向往而进一步推动社会正确认识低碳环境实现的积极意义。青年人透过绿道体育多方面去表达低碳诉求,从中引发出对低碳时代的感受、分析和认识,据此主导相应的行为活动,是低碳理想最终得以实现的推动力量。绿道体育给青年人以低碳精神的这种超前联想,反映了青年人对低碳理念的态度,影响着低碳理想的实现。绿道体育运动这样淋漓尽致地把青年人在社会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前瞻性地联系起来,使他们在失衡的现实中主动面向未知的未来,在超前的联想中积极寻找发展的思路,在创新的行为中努力实现生态的理想。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历史事件也在不断地发生着、更替着。虽然过去的历史事件越来越遥远,越来越与人们的现实生活脱离,但在时间的进程中,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已经遗留了磨灭不去的历史印记,并被赋予了诸多的意义。从一场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问题的争论而引发的影响经济社会进程的低碳文化运动,迅速演变成了一个巨大的历史口号,进入了大众的思想视野,并在这个节能环保口号格外聚焦炫目的年代,被频频亮剑于世界舞台。珠三角绿道体育的创建,正因为世界思想的重启,驱动了新的思想、新的技术、新的变革。广东省委、省政府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广泛开展全民健身绿道活动,让绿道建设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国家体育总局群体司健身设施处处长张栋认为,广东绿道建设为全民健身开辟了广阔的场地和平台。他要求体育部门要抓住绿道发展机遇,让绿道成为群众的健身之道、健康之道和和谐发展之道。绿道域内的青年人更是清楚地看到绿道体育本身所包涵的低碳意义,以及由此产生的低碳趋势和减排可能。因此,青年人通过低碳文化运动的激活,将绿道体育中隐伏的低碳因素变为了显性的低碳标识,借以标示和宣扬爱护地球的低碳主义、节能环保的社会责任、绿色生态的进步精神,使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和所有的社会建构系统都能发挥节能减排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将生态文明和绿色发展的理念融化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在资讯纷繁杂乱、高度发达的今天,珠三角绿道体育已经成为文明标签,并被青年人贴上了无数的关键词,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现代意识的构成。在文化性的诠释上,绿道体育将会在客观领域里形成更加深刻的科学理念,成为当今世界普遍的行为标识和典型的文化符号;在人生领域里也将积聚诸如绿色、生态、和谐等更多生活的顿悟而成为更多依靠的人文哲学。
珠江三角洲绿道体育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到特定阶段的一种体育现象,是珠三角实践科学发展观创造的亮丽文化元素,也是建构个人社会认同与自我认同的重要媒介,不仅反映了当代青年追求健康生活方式的诉求,而且深刻地影响着青年人低碳观念的形成。2008年,斯特恩要求发展中国家承诺具有约束力的碳排放目标[7],低碳方式已经成为衡量经济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的重要表现。基于低碳理念创建的珠三角绿道体育运动,不仅突出了和谐时代相似的社会心理和价值取向,强调着教育人、发展人、塑造人的现代体育真谛,而且顺应了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承载着珠三角居民的幸福指数与生活理想,体现了政府努力转变发展方式、始终坚持科学发展的执政理念,是建设 “幸福广东”的具体实践,也是中国全民健身发展的标杆。因此,珠三角绿道体育发展需要在今后的实践中,不断做好科学健身指导,诸如出台相关绿道健身指南,将体育纳入绿道建设规划;制定绿道自行车、健步行、轮滑等活动的相关标准,在体育精品路段和场地中打造精品活动和赛事;增加体育锻炼的场地面积,将绿道建设纳入群众户外健身运动规划当中,通过绿道健身带动产业休闲旅游发展。在这过程中,不仅需要发挥社会体育指导员的优势,更是需要发挥绿道域内青年的积极性,使青年通过对绿道体育运动的崇尚和追随,使其低碳思维、低碳诉求、低碳体验更趋文明,在消解传统体育文化中不合时宜的价值系统的同时,构建起绿道体育的价值标准,既注重低碳生活的特质,又强调绿道体育给予其更直接的生命体验,在绿道体育文化确立的目标中,使之成为绿道体育忠实的、主动的实践者和推行者,努力使低碳实践成为全社会的文化自觉。只有这样,绿道体育才能吸引、组织更多的人参与到其中来,真正提高体育人口,让生态文明成果惠及更广大的人民群众。
[1]胡雪琴.广东打造2372公里绿道网可供游人和骑车者进入[EB/OL].http://news.sina.com.cn/c/sd/2011-04-26/093622359323.shtml
[2]John T heodore Houghton.Climate Change:the science of climate change[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5:1~26
[3]鲍健强,等.低碳经济:人类经济发展方式的新变革 [J].中国工业经济,2008,(4):153~160
[4]刘细良.低碳经济与人类社会发展[N].光明日报,2009-04-21
[5]郭振,刘波.历史社会学视野下的PLAY,GAME,SPORT形态演变分析 [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0,(1):73~75
[6]李文龙.广东打造特色全民健身项目:绿道体育强身低碳环保[EB/OL].http://sports.sina.com.cn/o/2011-11-23/15105840716.shtml
[7]Stem Nicolis.Key Elements of a Gocal Dcal on Climate Change[J].The 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Political Sciences,2008:0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