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爱珍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学院 湖北 黄冈 438002)
当代大学生,会面临各种各样的,来自方方面面的矛盾和冲突。而这个时期的大学生,在自我控制,自我调节,处理问题的能力上,相对而言比较欠缺。因而也产生很多极端的例子:如伤人、自伤、影响周围的同学等等。所以进行情绪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事。在刚步入大学的时候,这些负性情绪的体验,其实每个学生多少都会遇到一些,如果处理的不好,这些情绪都会殊途同归,大家都会感到很压抑很郁闷。这些负性情绪究竟是怎么来的呢?
当你从事的职业是你想做的、能做的也是你会做的时候,你会体会到充实和快乐。但是当这三点不能同时满足,而且甚至不能完成谋生的要求的时候,可能来自职业的压力就很容易促生负性情绪。
亲子情感,男女情感(包括早恋、失恋、婚外恋以及另类情感)等出现危机。
内向的人,人格特征表现不良的人往往容易产生不良情绪,而且由此会产生新的困惑和痛苦。
社会竞争激烈,生存竞争无处不在,灾难事件防不胜防,一旦遭遇,情绪反应必然产生。
人际关系越来越复杂,朋友之间的误会、危机,不好的认知、不良的情绪和模式等等都会让当事人处于负性情绪困扰中。
兴趣爱好贫乏或者基本上没有兴趣爱好的人,往往容易被正常的负性情绪困扰。
对自我价值的贬低或否定,容易引发对客观事物的不良认知,不良情绪和不良行为油然而生。
当人们面临一些无法预料无法改变的事件时,对产生的负性情绪应当采取健康积极的处理方式。在解决负性情绪时,首先应该让自己认可这件事的发生,自己因此很生气,也允许自己这么生气。无奈,生气,都已经是没有办法的事。问题是要怎么去解决这件事。所以我们在事件发生的时候,要正视由此产生的负性情绪,并管理它,解决它。
同样的一个事件,但每个人的表现和处理方式去是有差异的。为什么在事件相同 的情况下,会有不同的情绪体验呢?这里就涉及到心理学上一个很著名的理论:ABC理论。该理论最基本的假设:认为引发人的情绪变化的结果,往往不是事件本身,而是具体的个人的信念系统,是你对这件事情的解释。因为你改变不了环境,也很难改变别人,但你可 以改变你对这件事情的理解与看法,对事件做一个再定义,让事件成为能够让你接纳的东西。
要做到这些,首先,要敢于正视问题。现在大学生中患有抑郁症,强迫症,还有一些有这些倾向的人,他们其实都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即他们在面对负性情绪的时候,不知道怎么去调整,怎么管理情绪,怎么处理问题。
压力与情绪紧密相关,心理压力一旦产生就会伴随着情绪上的焦虑和高度紧张。因此,正确认识压力,有助于缓解压力。首先,压力人皆有之,当压力来临时,要对自己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帮助自己树立信心,把压力化为目标,积极的化解压力。随着问题的解决,压力源消失,情绪随之调整。
运动是一种比较好的调节情绪方式。情绪不好的时候,去跑跑步,打打球或踢踢足球,甚至跳舞等都可以改变情绪。有一个高中男生,性格比较内向,有一次在介绍情绪调整的经验时,他说:“我认为运动能有效地缓解情绪。每当我烦,我郁闷的时候,我都会去练散打,直练得浑身冒汗,之后,我的情绪就好多了。”除了运动以外,还有许多其他娱乐方式如看电影、听音乐、朋友聚会、下棋等等也是不错的调整情绪的方式。
习惯了高中紧张生活节奏的大学生往往难以短时间适应大学生活,部分同学不能很好的安排课余时间,经常感到郁闷空虚,他们要么浑浑噩噩的虚度光阴,等到毕业时才后悔莫及;要么将自己托付于虚拟世界不能自拔。良好的学习生活氛围的创设利于学生情绪的稳定,而通过参加各种活动,同学之间加强沟通交流,生活变得充实,一些不良情绪容易被释放,大学生在活动中认知自我、锻炼自我、提升自我,也在活动中发展了自我。
不责备:情绪是具有传染性的。负性情绪会相互作用,如果处理不好,会越来越激化。从积极角度来看,可以再遵循一个“交往三步曲”:一、坦白的陈述事实,二、告诉对方你对这件事的心理体验,可以坦诚表达你对这件事情不满意,三、要告诉对方,你希望对方做到什么。这样往往能让对方更客观的接纳这样一个情境和事实。
不逃避:
在处理自己的负性情绪的时候,我们一般不采取这种逃避的方式来面对这些问题。如睡觉本身是一个逃避,睡醒之后问题依然没有解决,第二天睁开眼睛第一件事还是前一天烦的那件事,可能你就会反而更加沮丧。因此逃避不是解决心理问题的最佳方式。
不遗忘原则:
按照精神分析的理论,一个人在面对负性情绪时,如果不及时地采取妥善的方式将这个问题处理,不及时地把这个问题解决掉,它就像一个定时炸弹一样,它会埋下来,随时都会爆发出来,甚至于产生我们无法预期的严重后果。所以看来最重要的不是说我们把这个事情强迫自已要忘掉就万事大吉,而是要直面它,把个体的情绪体验表达出来,采用一定的方法和方式,改善自己的情绪状态。
不委曲求全原则:
按自己的意愿去做担心自己的举止会令对方不高兴,但是如果违背自己意愿的话,自己心里又很别扭;与其让别人不高兴宁愿自己心里别扭。委曲求全本身对于解决问题,就是说它会激起你的一个自我防御,实际上就是说,这种攻击苗头指向自己的,那肯定是你的牺牲掉自己的某些利益,去换来某些结果,这样导致自己身心疲惫。所以不委曲求全是在不伤害对方的情况下,不伤害别人的情况下保全自己,其实是一个双赢的结果。
[1]乔建中.情绪研究:理论与方法[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汪海燕.高职高专学生心理健康指导[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69-70.
[3]蔡秀玲,杨智馨.情绪管理[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1.
[4]赵俊萍.论当代大学生的情绪管理[J].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08(4):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