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庭文
(河南油田井下作业处 河南 南阳 473132)
井下作业是油田勘探开发过程中保证油水井正常生产的技术手段。 井下作业施工过程中使用机械装备很多,强化机械设备管理,提高服务保障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石油井下作业机械设备包括动力机、传动设备、绞车、井架、天车、游动滑车、泥浆泵和其它辅助设备等。
1.1 修井机。 修井机或通井机是修井和井下作业施工中最基本、最主要的动力来源,按其运行结构分为履带式和轮胎式两种形式。 履带式修井机一般不配带井架,其动力越野性好,适用于低洼泥泞地带施工。轮胎式修井机一般配带自背式井架,行走速度快,施工效率高,适合快速搬迁的需要,但在低洼泥泞地带及雨季、翻浆季节行走和进入井场相对受到限制。
1.2 井架、天车等。井架是支撑吊升系统的构件,常用的井架可分为固定式井架和车载式井架两种。 天车和游动滑车是吊升系统的两个部件, 通过纲丝绳的反复上下穿绕把它们连成一个定、动滑轮组合。 天车、游动滑车、钢丝绳三个部件把绞车、井架以及钻、管柱联系起来,以实现起下作业。
1.3 转盘。 转盘是修井施工中驱动钻具旋转的动力来源。 修井时用修井机发动机为主动力,带动转盘转动,转盘则驱动钻具转动,用来进行钻、磨、铣、套等作业,完成钻水泥塞、侧钻、磨铣鱼顶及倒扣、套铣、切割管柱等施工。。
1.4 泥浆泵。 在大修和井下作业施工过程中,泥浆泵主要用于循环修井工作液,完成冲洗井底,冲洗鱼顶等项作业施工。一般有条件的井场可配备电驱动泥浆泵, 无电源情况下,配备柴油机驱动的泥浆泵。
1.5 高压防喷井控设备。高压防喷设备由井控装置主体、控制系统、井控管汇及辅助设备等组件组成。 井控装置主体由环形防喷器、闸板防喷器、四通、放喷阀、钻具内防喷工具等组成。
1.6 压裂设备。 进行压裂措施的机组,由压裂车、混砂车、管汇车、仪表控制车组成,并配有运砂车、运液车。
1.7 酸化设备。 除用压裂车向井内泵送酸液外,还配有配酸车、拉酸车。 配酸车可配制不同浓度酸液。
1.8 其他地面设。 防砂作业时用携砂浆充填砂粒的防砂车。还有用于向井内泵送或循环液体的泵车;用于气举排液的压风机车;用于清除地面油管油污和硬蜡的锅炉车等。
2.1 管理弱化。企业内不重视设备管理工作这种现象普遍地存在。 首先在企业诸多管理工作中,生产经营、安全无疑是被摆在最重要位置上的,而设备管理则成了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下等”工作。 其次,许多企业中缺乏真正既有专业技能,又具备管理协调能力的专项人才。 第三,资质高、 管理能力强的企业目前大都作为施工总承包单位出现,客观上退出了设备管理工作的一线,这也是该项管理工作正在弱化的重要原因。
2.2 安全隐患。 由于目前不规范,管理制度未完全到位,一部分企业的领导为了追求利润和政绩,千方百计降低成本,必须的设备更新改造资金舍不得投入,致使设备异常陈旧、老化现象较普遍的存在,设备中存在着隐患,埋藏着诱发事故的祸根。
2.3 技能缺失。 石油工程的发展,使井下作业操作人员很多变成未参加过任何培训的、游兵散将似的劳务工、临时工。 这部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对机械设备的性能、操作规程、维护保养等基本常识知之甚少。 再加上他们的工作内容大部分属承包性质等客观条件,决定了本该由这部分人来完成的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工作不会被完整地进行。
3.1 日常管理。一是健全制度夯基础。修订编制《设备管理规定》、《设备维修管理规定》、《设备外修流程》、《设备维护保养规定》、《设备油水管理规定》等设备管理制度,健全完善设备管理制度和标准。二狠抓现场提标准。结合设备现场管理,制定施工现场设备检查规范,做到“三个坚持”,即:坚持参加每一口新井施工前的开工验收, 坚持每月两次设备现场检查,坚持每季一次设备大检查, 并将检查结果与经济责任制挂钩,促进设备现场管理工作的“标准化现场、标准化岗位、标准化资料”水平不断提升。
3.2 精细管理。 为强化井下作业机械设备管理,在设备管理上推行“四化”管理新模式,员工当好设备的主人,确保各类设备安全运转。一是全员化。将现场设备设施划分区域,分区定岗、定责,每名员工都有各自的“责任田”,与业绩考核挂钩,打破了以往设备管理责任不清的状况,实现了“谁的地盘谁负责”。 同时,制定设备保养岗位员工陪同检查制度,设备保养,需有他人陪同共检,促使员工在“干中学,学中干”。 二是标准化。 为使设备管理更加规范化、标准化,将现场设备、设备的摆放制作成标准化图册,对应贴放在归属位置,员工检查时可一目了然相应数量、卫生标准、操作要领等。 设备润滑保养时,实施“定点、定质、定时、定量、定人”,确保时间、任务、措施三个到位。 三是规范化。 井下作业现场设备繁杂,原理千差万别,为避免员工误操作,在每个关键点、位、开关处均以图、牌、板、卡的形式系统管理,做到位置清晰、原理清楚。所有工具都定置管理,摆放整齐,责任到人。四是精细化。每天对运行中的设备进行巡回检查、处理,对安全保护装置每周至少全面检查两次,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能解决的立即现场解决,不能现场解决的逐级上报,力争问题不过夜。
3.3 强制保养。维护保养技术要求简单,费用低,同时保证设备的正常作业,减少零部件的磨损,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特别对大型主要机械,必须强化必要的技术保养作业,以消除故障隐患,保证设备正常运行。 更能减少大量的不必要成本,极大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强化机械设备保养的技术管理,机械设备具有施工工期较强的季节性、施工作业的分散流动性和作业环境的恶劣。 针对设备的这些特点,加强机械设备的保养,和及时维修是强化其技术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 首先,加强保养,确保设备技术状况良好,要树立“按时保养、按级保养、按项保养”的思想,突出“科学性、强制性、预见性”,做到防患于未然。 其次,精心修理,保障设备及时修复。 在设备维修工作中要配备技术水平高、 经验丰富的维修人员,突出预防性、针对性和有效性,注重装配工艺和优化修复工艺。
3.4 安全检测。 应用设备状态监测系统,一方面定期对修井机井架及提升系统等特种先进设备和设备关键部位进行监测和检查,提前判断排除故障;另一方面邀请专业部门对高压管件和起重设备进行检测和探伤,并投入专项资金进行整治,为施工提供了安全可靠的装备。
设备是企业生产活动的重要物资基础,井下作业机械设备多,机械管理人员、机械操作人员、维修人员及相关配合人员之间责任明确,只有持之以恒,常抓不懈,真正做到“预防为主”, 就一定能够保障机械设备安全优质高效地为施工生产服务,为企业获得最大效益提供保障。
[1]吴奇主.井下作业工程师手册[D].石油工业出版社,2002,9.
[2]刁望庆,杨兴隆,宋春霞.谈井下作业施工质量监督[J].石油工业技术监督,2007,1.
[3]张新锋,刘督玲.强化井下作业管理提高井下作业质量[J].石油工业技术监督,2003,1.
[4]王承辉,何胜强,冯伟,滕锦利.井下作业危害因素识别及安全技术探讨[J].石油化工安全环保技术,20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