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时代的传播坐标解析——传播的时空与人际研究

2012-08-15 00:52付彦军
科技传播 2012年13期
关键词:关公坏事关羽

付彦军

中央电视台,北京 100859

1 人们在传播什么

在这个以传媒为核心特征的时代里,有一个问题似乎因为太简单而无人关注和问询,但是由于这个问题从根本上影响着社会,所以我认为越来越有必要把这个问题提出来,并加以思考和传播。

这个问题只有七个字:人们在传播什么?

一方面,在社会上存在一种“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的现象;

另一方面,人类似乎总是沿着“美德传播”的方向和路线引导着社会的传播,并不断发展。这两者的矛盾明显而突出,似乎形成了悖论。

2 古代的“好人效应”传播现象

我们每个人都会感受到:在身边只要有了坏事,会形成强大的传播流!张家失了火,李家的儿媳妇和别人有染,赵家做纸包子坑人,王家卖了有毒的牛奶。这些消息不仅会马上传遍坊间,而且有的很快就传遍江湖,流动于五湖四海!所以千百年来,这句“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已经被很多百姓奉为金科玉律,也形成了“坏事”传播格局。而在互联网时代,这个格局被进一步强化甚至极端化,打开网页随处都能感受到这种传播态势的严重存在。

但是,如果把时间跨度延长一些,从三年五载,或历经百年、千年之后来看,整个社会又是以“美德传播”为基础和核心,而且传播结果也往往是形成新的美德故事。最突出的例子就是:中国的“关公现象”“孔子现象”,和欧美的“耶稣现象”等等。

在中国,无论是乡村城镇,还是江湖庙堂,关公的神像毫无疑问是最多的,就连餐馆也有很多一进门就供奉着关公。从职位上来看,中国帝王将相精英无数,但是有几个能被百 姓如此礼遇!关公充其量也只是董事长刘备属下的一个部门经理,但是我们有几人看到有刘公庙、曹公庙,或是自称始皇的秦公庙呢?如果从宗教角度看,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在中国都大有市场,甚至玉皇大帝、土地、八仙也根深地固各有地盘,但是没有哪一家能像关公那样深入民心,形成村村都有关帝庙,户户供奉关帝神的现象。

在这里本文主要以“关公现象”为坐标,关羽出身于普通人家,外出打工几经血雨腥风,官拜汉寿亭侯,但是以这样一个身份获得如此多的庙宇待遇,一定另有原因。近代很多资料考证显示:手持青龙偃月刀的关羽神像和关公祠庙遍布各地,为中国神明中最多祠庙的一位,但是古代祭祀的战神却本是“兵主”蚩尤。就官方的祭祀而言,唐初开始便有武庙,但主祀的是周朝名将姜子牙,而关羽则为从祀。至宋朝末年,民间供奉关羽的庙宇已经“郡国州县、乡邑间井皆有”①。元代朝廷虽崇信喇嘛教,但民间对关羽的崇信有增无减,元朝皇帝且曾遣使致祭。明清以降,供奉关羽的庙宇不仅遍布中国内地,且延伸至蒙古、西藏、朝鲜半岛乃至海外。今日仅在北京城里,就有一百多座专供关公或兼供关公的庙宇,香港、台湾更不计其数。

关羽出生于汉朝末期,但是关公庙是在宋朝以后才开始大规模流行,汉末距离宋朝有700多年的历史,为什么关公死后这么长的历史时间才被人们想起来大规模盖庙供奉呢。

3 “关公现象”传奇的核心秘密

关公去世后,虽然民间对于关公的美德传扬不断,但是并没有形成大规模的传播态势。但是到了宋朝以后,文化产业的发展,尤其是戏剧和曲艺的快速发展改变了一切。三国故事兴盛于宋朝和元朝,戏剧的发展更是推动了三国故事老少皆知,以至于从宋朝开始,连皇帝也开始追加关公的爵位:

北宋 宋徽宗 崇宁元年(1102年)忠惠公;

北宋 宋徽宗 崇宁三年(1104年)崇宁真君;

北宋 宋徽宗 大观二年(1107年)武安王;

北宋 宋徽宗 宣和五年(1123年)义勇武安王;

南宋 宋高宗 建炎二年(1128年)壮缪义勇武安王;

南宋 宋孝宗 淳熙十四年(1187年)壮缪义勇武安英济王;

元 泰定帝 天历八年(1335年)显灵义勇武安英济王;

明 明神宗 万历四十二年(1613年)单刀伏魔、神威远镇天尊关圣帝君;

明 明思宗 崇祯三年(1630年)真元显应昭明翼汉天尊;

清 清世祖 顺治九年(1652年)忠义神武关圣大帝;

清 清世宗 雍正三年(1725年)三代公爵、圣曾祖、光昭公、圣祖、裕昌;公、圣考、成忠公;

清 清高宗 乾隆元年(1736年)山西关夫子;

清 清高宗 乾隆三十一年(1767年)灵佑二字;

清 清仁宗 嘉庆十八年(1813年)仁勇二字;

清 清宣宗 道光八年(1828年)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关圣大帝;

清 清德宗 光绪五年(1879年)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护国保民精诚绥靖翊赞宣德关圣大帝②。

所以关羽在时隔几百年之后,经历了:“侯而王,王而帝,帝而圣,圣而天”的变化过程。尤其是在元末明初,罗贯中将《三国演义》写成小说面世以后,关羽的义薄云天的形象进一步确立,其中国人向往的美德精神被进一步传播,形成了民间第一神的传播结果。

与关羽相比,曹操在当年无论从名气上、势力上、权力上都比关羽大得多。而且曹操的“缺德”故事远比关羽的多得多,例如:滥杀恩人全家,挟天子以令诸侯,奸诈多疑,奸淫好色,爱夺他人之妻等等,这些消息从传播的动力上来看,绝对够得上坏事传千里,事实上在当时也形成了“奸雄曹操”的传播格局,民间、坊间流传曹操的坏事、奸邪之事,用现在话说就是有关曹操的绯闻、见不得人的丑事妇孺皆知,连小孩都把很多曹操的丑事唱到了儿歌里。曹操名气大,恶名传播久远,同样在宋、元、明、清的戏剧和曲艺中占据重要的角色和地位,并随着罗贯中的《三国演义》而名传天下。但是,知名度一点不低于关羽的曹操,在中华大地又有几间他的曹公庙呢?仔细查阅资料调查走访,也没发现有。寥寥无几的曹操庙甚至连张飞庙的数量也远远不及。

由此可见,美德传播在整个社会传播体系中居于重要地位,它既是一种传播方式,也是一种传播动力,并能形成相应的传播结果,影响着社会和人们的生活。美德传播的例子不胜枚举,与武圣人关公相媲美的还有文圣人孔子,孔庙如果不是文革时候被大肆抄了家,其数量也远不可小觑。与孔子年代相近,待遇有加的另一位西方“美德专家”是基督教的耶稣。这位已经被彻底神话了的大哥出生在犹太的伯利恒③。由于这位老兄救赎世人,传播正义和公平,以不惜被钉在十字架上的大无畏和敢于牺牲的精神,得到了西方人的爱戴和传播,成为了西方的神!形成了基督教《新约》重要的文化和精神现象!

4 “坏事传千里”的时代局限

与美德传播相比,“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的传播看起来更多是指人际传播的现象。但是不论人际传播还是大众传播,形成传播的主要动力是传播者的动机和接受者的需求。坏事之所以看起来比好事容易传播,其主要原因往往在于坏事具有危险、警示、新奇、特殊等属性,由于人们好奇、求新、安全、实现自我等需求的作用,导致所谓“坏事”这类事件在短时间和一定区域里具备较强传播性。例如,每天我们吃的东西都是安全食品和美食,做美食传播最多也就是在电视台的边缘时间、报纸的边缘角落做一些美食栏目或者美食介绍;但是如果出现了有“毒”食品,或者是“纸包子”事件,那么各类主流媒体,各个主要板块和栏目都会大报特报,人们也会马上口口相传,微博也会马上发个不停。这就是人们处于安全受威胁的状态下,自然本能的反应和社会总的需求作用于媒体的结果。但是如果就单一事件或某个人物的传播来看,这种坏事传播往往在短时间和一定区域传播力较强,而一旦人们知晓了,或者社会认识到了便不再有传播动力。而美德传播则完全不同,时隔多年美德流传往往如美酒发酵,越传越久远而逐渐形成为一定的文化和民俗,这就是形成“关羽现象”的关键因素,也是美德传播的基础。

因此,在当前社会我们需要很好地把握“美德传播”与“坏事传播”之间的关系,就如同“美食”与“毒食”的报道一样。在日常生活少不了美的发现,少不了营养的滋润,但是有了危险和异常,也应快速真实,大范围,高强度进行警示和报道。

在从前,这些传播要求主要针对媒体的专业人员,但是随着微博、推特等新型传媒的发展,这个问题逐渐需要让每个人都知晓而应用。目前,人际传播在新型传媒条件下,已经不仅仅是定义为口口相传,而传播力量也大不同于从前。虽然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无论从媒介上,传播方法、传播内容、和传播目的上都有较大区别,但是在传播结果上看两者有着相同的地方。虽然人们有时乐于谈论和传播坏事,但是这种人际传播,最终也是要形成群体或公众舆论,甚至沉淀为历史或民间野史,最终形成一定文化或民俗。这就是说人际传播最终也有大众传播的特征,甚至演化为一定程度的大众传播。由于人际传播的大众化,因此个人传播很可能瞬间成为消息源而为全球知晓!而后果往往超过人际传播,而关系诸多的责任、道德、文化、甚至法律问题!

2012年3月15日,美国新泽西州米德尔塞克斯县法院,当陪审团宣布一个名叫拉维的小伙子犯有“仇恨罪”等15项罪名成立时,这个20岁的年轻人惊愕地用手捂住了嘴巴——在美国,该罪曾长期用于打击种族主义和新纳粹集团。

事情发生在2010年9月,拉维用远程遥控网络摄像头拍下室友泰勒·克莱曼提的同性恋行为并对外散布。3天后,对方跳桥自杀。

他的律师认为“这只是一个孩子恶作剧过了头!”而法院和陪审团认为其犯有“仇恨罪”等15项重罪。这件事情被有些媒体认为是有关网络监管与信息自由的分水岭,它极大限度地引起了人们对于个人信息传播的法律边界的关心和注意④。

“坏事传播”由于常常产生于极端、危险、特殊等环境下,因此往往需要更高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但是大多数青少年并不能清楚地判断和认识这些。

由此,因言获罪或者因传播获罪将成为互联网时代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言论自由的条件约束将更加多元而严格。“坏事传千里”不再像已往那般容易,隐私权、公共安全等法律限制条件将使其受到极大制约。而相比之下,美德传千里的条件比起以往来更为优越,美德传播更适宜于个体之间或个体与公众的交流互动,但是美德传播的真实性、准确性与合法性同样有着比以往更高的要求!

5 “好人传千年”的传播坐标

由于互联网的普及,大多人已经参加到了全球的信息传播体系中,而这个过程中,人们对于极端事件、危险事件、揭露他人隐私事件、色情暴力事件的传播兴趣会出现一个强大的峰值。因而类似当年曹操斩杀恩人全家、挟天子以令诸侯却“威”名四方一样,互联网因为丑陋、叛逆、失德、邪恶而出名的这个姐姐那个妹妹一样会在传播的峰值支持下,有一段时间的名气持续。但是不会很久,当人们因为自身发展和协调社会的需求,对“美”和“德”的传播形成稳定需求之后,这些沉渣会快速沉下去。

考虑到所有的“德行”都要集中依附于“人”, 美德传播的核心载体是人。因此,如果我们进一步把“美德”与“好人”相关,这时可以看出:与“坏事传千里”相对,我们可以说“好人可以传千年”。

如果以事件或人物的某一个点为原点,以同一段时间里其空间为传播面,以不同的时间和年代为传播纵深来看,我们甚至由此可以观察出一个类似数学模型的结构:“坏事”在空间的延展能力超强,但是经不住时间和岁月的洗练;“好人”(我们这里指“美”和“好”的品德集于一人者),虽然有时名气也就一般,但是在岁月和时间的“发酵”作用下,往往千年传奇,世代景仰。像苏武、司马迁、岳飞、文天祥等等人物都是如此。

英国思想家休谟在他的《道德原则研究》中提到:“必须承认,社会性的德行具有一种自然的美和亲切。这种自然的美和亲切最初先于一切训导或教育。”这是对于美德的自然属性的描述,同时,他也强调出“美德”作为人的社会属性:“我们在何种程度上重视我们自身的幸福和福利,我们就必定在何种程度上欢呼正义和人道的实践,惟有通过这种实践,社会的联盟才能得到维持,每一个人才能收获相互保护和援助的果实。这个根据自爱或对私人利益的尊重而作出的道德演绎是一种清楚明白的思想。”⑤

这个“清楚明白的思想”说起来每个人都有一定的体验,例如:我们每个人的工作动机都是获得财富和荣誉等个人满足,而每个公司也都是以获得自身利益最大化作为铁律。但是,仔细看一下身边的人:做鞋子的工人自己顶多穿一双鞋,每天的工作绝大部分是为别人生产鞋子;做老师的在为学生传道、解惑;就连作家其作品的价值也往往是以看得人多、别人看得爽为重要的标杆。

因此每一个人的工作都是在为他人工作,每个公司都在为别人服务,“利他”精神既是隐藏在“利己精神”外衣下的另一种本质,也是道德本身包含的重要属性。这个属性甚至不仅仅包括人类社会,物种的“利他精神”甚至还影响着物种的进化。作为单个生命体来讲,脱离母体的后代个体是本体之外的,越是低等生物其对于后代个体的辅助和支持能力越弱,越是高等生物,其对后代的“付出”越多,其“利他”能力也越强。哺乳动物在这方面表现最强,他们不仅对后代个体进行长达一年甚至数年的怀孕,甚至在后代个体出生后还要以母乳来哺育,一直辅助后代成为强大的新个体。而大多低等生物不具有这样的能力,例如两栖类动物直接将生成新个体和养育新个体的任务交给了周围的环境,爬行类虽然将后代个体放入一个看似安全的“蛋”里,但是其后代个体成活的风险很大,发展成为有竞争力的成熟个体的比例也远低于哺乳类。正是由于哺乳类对于自身以外个体的“利他”精神,形成了哺乳类种群的“利己”,造就了哺乳类动物成为地球上首屈一指的“大哥大”。

在形态较高级的哺乳类种群中,在捕食等分工合作中也可以常常见到“利他精神”延伸,形成了个体与群体关系的“道德演绎”。人类将这种关系进一步发展并升华,形成了人类对美德的本能反应,而在高度社会化条件下,人类长期形成的社会道德约束和理性思想,进一步将人类的整体利益进行了强化,利他精神在有些领域甚至形成强制约束力,例如:现代法律对于无因管理的约定,社会各界对服务态度、服务标准服务质量的要求和制定等等。

因此美德一方面秉承自然之力形成审美的力量,将人们吸引而凝聚,另一方面,美德以“互益”或“增益”的社会理性力量,而凝聚众人形成传播。

6 美德传播的时代走向

如前面我们所提到:形成传播的主要动力是“人们本身的需求”,例如人们寻求安全的需求、寻求认可的需求,实现自我等需求都要一定的信息支持。这些信息与人类自然需求密切相关,例如要实现安全需求,就需要在食品信息、饮食文化信息、居住物理信息、交通信息等多方面的支持,信息的真实是其基本的质量要求。而信息的价值则是这些信息能否进行广泛传播的决定因素。例如:一个婴儿出生以后,奶水是生命的基础依靠。在母亲没有奶的情况下,需要新的信息帮助母亲选择替代品。

此时,如果牛奶是替代品作为一组信息,可以产生促使孩子健康长大的美好结局传播效果,那么帮助这个母亲把孩子用牛奶养大,则可视为有价值的,传递“美好”和人与人“互惠”的带有“美德”特性的传播。

有一种情况例外,那就是牛奶中普遍含有三聚氰胺的时候。这时候,刚才的传播就变成了“缺德传播”因为这样的牛奶虽然没有一下毒死小宝宝,但是却造成了非自然的丑陋的大头娃娃。这时候的美德传播是,揭露丑恶的曝光,将极端事件放大引起所有人注意。这时候的丑事传播成为了美德传播。

人们传播坏事和危险极端等事件,其结果往往是引起群体对此类事件的重视,达到预防和改进等目的,站在一个更高的角度看,这也是人类社会在构建美和寻找人与人之间的“德”的过程,因此,美德传播可以说是人类社会大部分时间在共同努力的一个传播方向,尤其在信息传播高度发达的今天,这个方向更加明确。

美德传播是人类传播活动的基本走向,但是这并不排除揭露丑恶、暴露危险、抨击邪恶,关键的区分点在于是否建立在真实、善意、美好基础动机上。如果在上面的案例中,关于三聚氰胺的报道没有强调它对食用者的毒害,那么这个传播是不完整而且在当时是“很失德”的传播。

另一方面我们也要特别注意,在地球上,极端事件虽然时有发生,但是人类社会的常态还是:出生的宝宝要吃奶,无论男女都要一日三餐,吃喝拉撒,生活工作。

因此极端现象不能占到主要的传播格局中,否则,人们基本需要的生存发展信息会被干扰阻断,例如,长期将三聚氰胺牛奶进行传播而使人没敢再喝牛奶,那么,牛奶可以帮助婴儿成长、帮助成人补充营养这个有知识特征的信息被阻断后,也会干扰和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

在本文中,我们所说的美德传播,虽然是相对于“坏事传播”或者称为“丑事传播”“恶事传播”的传播现象,但是,这样的美德传播是完全不同于粉饰太平,或者光说好不说坏、避重就轻、偷换概念的虚传播和假传播的!

那些看起来言冠冕堂皇、一点丑事不说,任何问题不谈,为了粉饰不惜作假的传播,与其说是“美德”传播,不如说是“缺德”传播!

对于自然和人文之“美”,人们相互之间形成的“德”,本文不再做哲学范畴的进一步定义和诠释,希望每个人在自己已有的概念中能够没有障碍地形成判断,对“美德传播”作出正确理解。

在如今的地球上生活,信息的网络化高速传播已经成了定局,人类因此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这个时代,人们更迫切于追求真理,更具有能力发现和创造美;在地球这个体系里,人与人形成的广泛的人际关系更加紧密,也会比以往任何时代更具有道德、文化、和法律等特征。

本文所描述的“美德传播”也许只是这传播格局中的一种传播特征,但是在互联网快速撞击我们社会的今天,在很多人对于网络和传播无所适从,媒介从业者不知就里盲目乱撞的现状下,希望这些话语能够帮助大家知道自己与社会和媒体及其他人的传播关系和传播状态,以更加有效的方式进行传播,以更好的信息沟通来健康生活。

注释

①郝经(元)《四库全书》之《陵川集》第三十三卷《汉义勇武安王庙碑》1192-371页。2008年12月二版一刷,台湾商务印书馆股份有限公司.

②维基百科,关羽,7信仰-7.1历代信仰.网络地址:http://zh.wikipedia.org/wiki/%E5%85%B3%E7%BE%BD.

③《圣经》汉语圣经协会,和合本《新约全书》2003年9月初版·香港,国际书号及书记编码978-962-513-336-2,第4页.

④叶伟民,赵晓悦(实习生).《“杀死”一个同性恋----全美围观网络性向歧视案》,《南方周末》2012年4月2日版.

⑤[英]休谟著,曾小平,译.《道德原则研究》商务印书馆出版2002年10月北京第2次印刷,第65页到第66页.

猜你喜欢
关公坏事关羽
“关羽”去世
藏传佛教关公信仰新论
关公面前耍大刀
有时候,放弃其实 并不一定是一件坏事!
华容道
关公工艺
闲话关羽护嫂
一不小心成了“舆情”?未必是坏事
多动症不一定是坏事
关羽大意失荆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