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威 (河南工业大学 管理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1)
学习兴趣是学生努力学习的首要条件,也是课堂管理、教学管理和学生工作的重点内容。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是否乐学,是否学得好,关键在于学生是否对该知识和课程产生兴趣[1]。作为非智力因素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兴趣能显著提高智力活动的效率,激发起学生求知欲,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为其实现终身学习和可持续性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2]。然而,由于近来年我国高等教育扩招速度加快,教师对学生的指导不可能面面俱到,学生生源质量也有略微下降趋势,加之物流专业课程本身的专业性和复杂性,导致了学生对于物流专业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偏低。根据河南工业大学管理学院物流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特点,以及历年教学工作经验的总结,本文从学生学习兴趣偏低的原因入手,归纳了物流专业学生的主要学习兴趣点,进而提出提高物流专业学生学习兴趣的主要途径。
在教学过程中,发现物流专业历届学生对课堂教学、教材选用、职业发展规划等环节存在一些改进期望,这些因素均可能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造成一些学生课堂注意力不集中、缺乏学习兴趣。
尽管在新生入学和专业分流时,专业教师对学生未来的就业空间、职业定位等进行了简要介绍,但学生普遍对未来的发展目标较为模糊,多数学生甚至在毕业之际仍然不清楚自身的社会价值。
由于学生对社会上物流企业了解较少,通常仅认为物流企业就是传统的快递、仓储运营形式,物流岗位也仅限于仓库保管员、调度员、送货员等体力劳动工作者,因此对行业发展的整体预期较低。
由于当前就业市场的供需结构存在诸多矛盾,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或找不到理想工作的新闻报导随处可见, “上学不努力、长大干快递”和 “上学无用论”观点被少数学生接受。由于学生的信息辨别能力有限,有可能轻信这些错误言论,也将对学习积极性造成明显影响。
教育的目标不仅限于传授知识,更重要的在于给人启示,帮助和指引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课堂的时间固然十分宝贵,但在保证主要知识点讲授的前提下,必要的 “人生导引”和 “社会导引”同样是不可或缺的。
通过对比分析现有的教材内容,发现 《物流学概论》等课程的教材内容较为陈旧,且市面上多数教材的章节大同小异,学生对教材的满意度较低。当学生开始接触一门课程时,往往有一个提前翻阅教材的阶段,乏味的教材内容有可能会影响学生自学和复习的积极性,以及理解知识的有效性。
由于物流专业仍然属于一个发展不久的新兴专业,任课教师也主要由其它专业的教师转入,教师对物流行业的实践经验缺乏,造成知识的理解深度不够,难以以生动的形式进行课堂教学。另外,仅依靠传统的板书或缺乏互动的多媒体教学,难以了解学生的真实学习需求,使学生感觉课堂教学较为单调。当然,学校的教务监督管理机制也与工作热情密切相关,过度的监督和繁杂的教务管理系统,无疑会削弱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热情。
经过近六年的物流教学工作,以及与学生的沟通,发现物流专业学生的主要兴趣点集中于行业动态、知名企业案例、行业热点和难点、先进物流技术应用等方面。
物流行业动态信息包括物流行业新闻、物流政策法规、物流园区建设、物流布局等,物流职业信息包括物流就业状况、物流工作岗位、物流职业发展前景。职业和行业信息与学生未来职业相关度较大,多数学生在课堂上和业余时间对此类信息保持着较高兴趣,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可以结合具体讲课内容穿插一些相关信息,如 《物流学概论》中讲到仓储物流时,可以介绍仓储物流岗位在超市企业中需要负责进销存工作内容 (包括入仓、上架、分单、拣货、包装、称量、发货、物流配送、盘点)。
案例教学是一种具有启发性、主动性、参与性特征的教学方式,在管理研究和职业培训领域具有广泛应用,较为适用于解释抽象的物流基础理论。物流企业的典型案例,既包括成功的知名企业的物流运作经验,也包括曾经失败的物流企业教训,更涉及一般制造、商贸流通企业的物流业务案例。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使学生深切感悟物流运营的实践,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这对于本科教学是至关重要的。
由于物流行业的发展日新月异,行业知识信息呈现爆炸式增长,因此物流专业教师需要不断跟踪物流行业的热点、难点问题,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使知识的传授与解决现实矛盾相吻合。现在学生的学习已经进入互联网学习的阶段,学生对感兴趣的知识点会主动学习,并不局限于书本上的少量陈旧教材内容。以当前物流热点问题为例,授课过程中应当讲授应急物流、绿色物流、物流金融、电子商务物流爆仓、危险品物流等知识,满足学生学习的新需求。
最近几年,学生对物联网、云概念、GIS、条码技术、RFID、GPS、物流仿真等信息技术的发展尤为关注,尤其是新技术的现实应用领域,因此需要教师在授课时结合讲授内容,介绍先进物流技术的优缺点、适用范围、行业需求,这些内容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在课余时间思考新技术所带来的行业变革。
教师可以依据不同章节的内容,充分合理地运用各种教学设施,采用切实有效的教学方法及手段,这样使自己的教学能满足学生获取新知识的需要,引起并维持学生对学习的浓厚兴趣[3]。需要注意的是,多媒体教学法也并非是万能的,在应用时需要注意与学生的互动和沟通,教师在课堂上不可完全按照电子课件死板式地教学,也不可只注重美观而忽略了知识要点。
教师的知识广度和深度,直接影响讲授知识的全面性和拓展性。由于物流学科涉及知识众多,包括运筹学、管理学、统计学、信息科学等内容,对任课教师的学识要求较高。对此,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科研项目、企业咨询项目,不断完善和充实自身知识结构;另一方面,学院和系开展教师间的经验交流,增强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程度。
传统的物流教学内容往往离学生生活较远,学生对问题的兴趣明显不高,因此在课堂讲授时要注重贴近学生生活。比如在讲配送中心时,可以分析 “麦当劳”配送中心如何将蔬菜、鸡肉、汉堡准时配送的案例;在讲采购管理时,可以分析学校食堂采购环节的案例;在讲物流信息技术时,可以分析 “沃尔玛”超市构建未来商店的案例。以上案例,学生既容易理解物流的实际运用,又能在记忆中印象深刻。
所谓主题式教学,就是从课程的第一节课至最后一节课,都统一采用一个公司的案例,分别讲授此公司在各个物流环节所遇到的问题,以及如何解决此物流问题。这种教学方式,把抽象问题具体化,把整个课程分解为若干重要论题,有利于促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要点,达到灵活运用理论知识的目标。此外,在授课过程中,学生需要在课堂上始终跟随教师的思路,提高课堂效率。主题式教学的缺点在于,对任课教师的知识融合能力要求也较高,备课时间较长。
所谓小组式管理,是学生通过自由组合,组建若干任务小组,平时作业以小组报告作为考核依据,小组成员需要进行合作分工,共同完成课程研究课题。实施分小组管理方法的目的在于:一方面,为了争取个人对小组的贡献,学生之间会形成一种学习 “追赶效应”;另一方面,很多问题可以通过小组内的相互帮助和交流解决,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为未来适应社会工作奠定基础。从分小组管理教学方法的实践来看,突出的问题就是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有待提高,小组报告的撰写仅由少数成员完成,其他成员 “搭便车”现象较为严重,与教学方法的预期目标相差较远。
实践表明,如果学生对一个教师的为人处事风格、渊博学识、个人能力较为钦佩,则此学生对教师的课程也同样会表现出浓厚的学习兴趣,对此课程的精力投入也会明显增加。高校教师要潜心于学术研究,倡导乐学、严谨、创新的氛围,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以此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热爱与追求[3]。
[1] 马红,陈红燕.浅谈在物流专业课程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商品储运与养护,2008(1):121-122.
[2] 陈晓华,崔琳.培养大学生学习兴趣 提高本科教学质量[J].教育探索,2010(3):94-96.
[3] 马彬彬.如何在物流运输管理的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29):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