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开发《物流金融》课程的研究与实践

2012-08-15 00:43纪付荣魏秀丽山东交通职业学院山东潍坊261206
物流科技 2012年5期
关键词:物流金融子项目物流

纪付荣, 魏秀丽 (山东交通职业学院,山东 潍坊 261206)

《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 (教职成 [2011]12号)文件明确提出,高等职业教育要以区域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为依据,明晰人才培养目标,深化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要与行业 (企业)共同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专业与行业 (企业)岗位对接;推行 “双证书”制度,实现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引入企业新技术、新工艺,校企合作共同开发专业课程和教学资源。

笔者认为,当前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关键是 “课程”, “课程”改革的突破在于学校和企业的结合。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场所,通过教师和教学过程向学生教授知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认知能力以及德智体综合素质,使学生具备走向社会后能够持续发展的基本能力。物流是按照产业发展的规律和生产流程、生产成本等多种要求来配置人力资源流,寻求人力资源投入和产出的最大化,因此在用人方面,物流企业有自己的行业标准。企业中的某些资源,教育单位并不具备,例如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具有竞争的工作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锻炼出来的工作能力、专业技能、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这些都不是在学校中可以学到的。物流行业由一些公司提供技术和产品标准,行业中的参与者都遵循这些标准,学生必须达到这些标准规定的技术水平才能得到行业的认可。为此,学校和企业应当相互交流,发挥各自的优势,为培养适合产业发展要求的人才共同努力。

1 课程开发的背景

物流金融业务在最近10年起步并发展,尤其是近几年,更是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全国数十家银行、上百家监管公司、成千上万的工商企业投入到该类业务中,使金融业与物流业有效结合,形成 “多赢”局面,解决了中小企业融资难等诸多问题。中储股份有限公司通过与银行等金融机构合作开展动产监管业务,仅2010年就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额505亿元,此举拓宽了金融机构的放款渠道、解决了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题,搭建了金融机构、客户与物流公司 “三赢”的业务合作模式,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物流金融行业的蓬勃发展必然带来大量的人才需求。以山东交通职业学院为例,中储股份有限公司、中海山东物流有限公司、中远物流有限公司、中国外运山东有限公司等每年都从学院录用大量的毕业生,仅2011年上半年,中储股份青岛分公司录用学院26名毕业生,中海山东物流有限公司分两次录用学院28名毕业生。但学院物流管理类专业里面并没有与物流金融相关的专业课程。

据抽样调查统计,目前30所国内本科院校开设的物流管理专业,都把高等数学或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政治经济学等课程作为基础必修课程;而管理学、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运筹学、统计学、会计学、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等课程,大多数院校将其视为专业基础必修课程,也有少数院校作为选修课或未开设,抽样的30所国内本科院校开设的物流管理专业课程共有286门,其中供应链管理开设的高校最多 (24所),其次是国际物流学 (21所)、物流运输管理 (20所),开设课程最少的是物流战略与管理、企业物流工程、物流运营管理,均为4所院校,18所院校开设物流学,11所院校开设物流管理,等等;显而易见,开设课程覆盖面宽泛,且缺乏统一规划,内容重复较多。但未曾有院校开设了金融学这门专业基础课程。

据 《全国高职高专物流人才培养状况调研报告》显示,在调研的153所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方面,并无物流金融类的相关课程。

一方面是物流金融行业蓬勃发展,而另一方面却是教学资源的严重不足。因此校企合作开发物流金融课程十分必要。

2 本课程开发与设计的目标与内容

2.1 课程开发与设计目标

通过企校合作途径,开发出反映职业核心领域的 《物流金融》理实一体化课程,以带动整个专业核心课程的开发,体现该课程在专业课程体系中的整体价值和综合效益。基于物流金融核心职业领域的典型工作任务开发体现课程结构模块化、内容综合化、课程实施为 “教、学、做”一体化、课程评价开放化的课程。邀请企业专家参与课程开发,逐步进行深度校企合作,通过校企合作互动推动课程实施以及专业的建设与发展。

2.2 课程开发与设计内容

课程内容要与就业需求接轨、与行业 (职业)标准接轨、与国际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接轨。课程内容体系首先应考虑到社会和就业市场的需求,按照就业岗位所需技能有针对性地进行课程设置。 《物流金融》课程的开设必须以岗位职业能力为主线来设置课程内容。既要有针对某一具体岗位职业能力培养要求的专门内容,又要有培养学生基本具备相近岗位职业能力的相关内容。要突出该课程内容的应用性,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中心,打破学科界限,使内容组织服从于所要解决的职业领域的问题。

本课程主要是对我国物流金融企业核心岗位所需的工作能力进行调查分析,搭建物流金融课程架构进而开发和设计出 《物流金融》专业核心课程,探索和建立适合物流金融行业、符合工学结合要求的新型职业教育课程模式,为国内外物流金融行业培养适应本专业行业领域内急需人才。

根据笔者调查统计,物流金融相关的职位主要分三类:一是初级岗位,主要有质押监管员、质押监管业务助理、金融物流监管员、金融物流部助理、金融物流部内勤、金融物流部操作管理员等;二是中级岗位,主要有融资物流操作部经理、质押监管项目经理、金融物流部经理、融资开发专员、供应链金融专员等;三是高级岗位,主要有供应链融资业务总监、供应链高级业务发展经理、金融总监等。根据物流金融对应的相关职位, 《物流金融》课程主要满足企业初级和中级岗位的用人需求,同时为向高端岗位的转岗和晋升打下一定的基础。

在本门课程内容中,在 “必需”的前提下,适当加强基础知识内容,为学生日后转岗和继续学习打下较好的基础是必要的。依据课程学习内容的任务总量以及在改门课程中的地位分配各学习项目的课时数,课程内容模块及项目任务要求如下:

(1)物流金融基础模块:子项目1:对物流金融认识 (2个课时)

子项目2:物流金融法律政策环境分析 (4个课时)

子项目3:企业资金管理 (2~4个课时)

(2)物流监管理论与实践模块:子项目3:以中储股份有限公司为例,分析物流监管的分类和模式,使学生能对物流监管进行方案设计 (4个课时)

(3)物流金融运作模式模块:子项目4:垫资—代收货款模式 (2个课时)

子项目5:替代采购模式 (2个课时)

子项目6:信用证担保模式 (2~4个课时)

子项目7:仓单质押模式 (2~4个课时)

子项目8:买方信贷模式 (2~4个课时)

子项目9:授信融资模式 (2~4个课时)

子项目10:垫付货款模式 (2个课时)

以合作企业提供的真实案例为载体,运用案例讨论与情景教学等方法,掌握每种模式的流程,并理解每种模式给物流公司、供应商、银行等带来的优缺点,锻炼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

(4)物流金融风险控制与管理模块:子项目11:物流金融风险的识别、度量、控制等 (4个课时)

(5)物流金融与供应链金融模块:子项目12:供应链金融 “1+N”及其衍生模式 (4个课时)

3 教学方法的设计

由于 《物流金融》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本课程在教学方法上有别于传统的模式,不仅有案例教学、情境模拟,更主要的是在教学思路、教学内容设计、教学组织和安排中采用了学做合一的方法,以工作任务为主线,以物流金融运作模式为依托,采用 “任务驱动、项目依托、学做合一”方式教学, “学中做”与 “做中学”相结合,学生以小组形式完成课程,达到任务驱动的教学目的,努力探索 《物流金融》课程教学的新模式。

在理论课教学中,改变传统的单纯依赖教师讲授的方法,采用教师启发、小组讨论、小组辩论等方式促进互动式教学。将重要理论、教学重点和难点以问题提问的形式引出,循序渐进地引导、鼓励学生对问题和现象进行思考、讨论或协作学习。

互动教学。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资料检索和问题分析,并提出小组意见与他人进行交流、讨论、辩论和答疑,激发学生创新思维,让学生在思辨过程中,不断冲破思维定势,闪烁创新火花。最后由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实现教与学的积极互动。

案例讨论与情景教学。通过合作企业提供的真实案例,使学生置身于真实的物流金融工作场景中。学生兴趣浓厚、积极性高、思维活跃、问题探讨深入,教学效果不言而喻。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老师点评的组织方式开展,通过案例分析检验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由于案例紧扣教学内容,内容真实丰富,富有启发性,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培养锻炼了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促进了研究性学习能力的提升,实现真实工作场景的再现。

4 考核方式的创新

采用 “过程评价”和 “多元主体评价”,围绕物流企业岗位职业综合能力,引入企业考核评价机制,以过程考核为重点,终端考核与过程考核相结合,形成能力、知识、与素质考核的综合评价体系。

改变课程评价由教师一人决定的评价方式,采用 “教师、企业、学生”相结合的多元评价方式。校内学生平时成绩依据小组成绩评定,在小组成绩的基础上上下浮动10%,由学生互评决定其浮动额;教师根据学生的课堂变现、作业完成情况和考试成绩等给与综合考评;企业根据学生顶岗实习或课程实习期间表现进行考评。

5 结束语

由于 《物流金融》是一门新开设课程,作为探索,可首先在物流管理专业作为限选课或必修课实施,取得效果之后,再推广到公路运输与管理、电子商务、市场营销、金融等其他专业,作为成熟的经验,进而向其他高校辐射推广。此门课程的开设将弥补学生在此项工作岗位上所欠缺的理论知识和职业技能,提高学校毕业生的就业质量,使高校的毕业生更好的与社会需求接轨,更好的服务企业、服务社会。

[1] 韩培庆.论高职课程内容的重构[J].教育与职业,2009(20):8.

[2] 蔡中换,黄文辉. 《连锁门店营运管理实务》工学结合课程开发与设计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2011(4):84-85.

[3]胡愈,徐兆铭,黄含其.以培养目标统领高校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基于物流金融技术人才培养视角[J].湖南社会科学,2009(6):109.

[4] 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工作协作委员会,物流管理专业课程开发与教学资源建设协作组.全国高职高专物流人才培养状况调研报告[R].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16-18.

[5] 付旭东.金融物流业务的沿革与发展[J].中国储运,2010(11):95.

[6] 刘丽萍.高职 “旅行社计调与营销实务”课程开发与教学设计思路[J].职业技术,2010(6):37.

[7]赵莹雪.基于工作过程高职项目课程开发与设计——以 《餐饮服务与管理》课程为例[J].高等职业教育,2010(5):60.

[8] 国家教育科学 “十五”规划课题 《IT领域高职课程结构改革与教材改革的研究与实验》子课题 “高职产学合作计算机专业课程设计研究与实践”课题组.校企合作设计高职IT专业课程的研究与实践[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04(3):5-6.

[9] 钟廷均.基于工作过程的 《市场调研》课程开发与设计[J].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53.

猜你喜欢
物流金融子项目物流
服务进程中消费者对子项目顺序的遵从性研究
活性炭为中心综合项目总体布局
本刊重点关注的物流展会
“智”造更长物流生态链
基于案例的电子技术实践教学内容与教学设备的设计
合作联盟是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物流金融监管绩效FCE评价研究
新形势下宜宾港物流金融的发展策略研究
基于低碳物流的公路运输优化
中国经济改革促进与能力加强项目管理暂行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