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素艳,白瑞兴,邵春桥,王玉梅,彭 涛
(1.辽宁省凌源市凌北街林业站,辽宁 凌源122500;2.辽宁省凌源市林业局,辽宁 凌源122500)
古树是极其珍贵的植物资源,也是优秀的文化遗产,具有较高的经济、观赏价值。古树又承载着一个地区的历史,是研究当地森林植被演替及气候变迁等多重因子的活化石。笔者近年对凌源地区古树进行调查记录,仅为探明凌源古树的树种、分布及其保护现状等做了一些铺垫,为今后开展更加深入的调查与研究奠定基础。
凌源市位于辽宁西部,地处辽冀蒙三省(区)交界处。地理位置为北纬40°35′59″~41°25′56″,东经118°50′19″~119°37′47″。全市总面积3 278km2,年均降水量450mm,日照时数2 850h,年大于等于10℃积温3 255℃,为半湿润向半干旱的过渡地带。由于其地质构造、土壤、植物区系,气候环境均处于多重交汇或过渡地带,在多样性的自然环境下,造就了本地丰富的植物资源。生长有华北、内蒙、长白植物区系的木本、草本植物115科385属904种。其中木本植物52科121属369种,自然分布较广、种群密度较大的有油松(Pinustabulaeformis)、侧柏(Platycladusorientalis)、蒙古栎(Quercumongolica)、槲树(Q.dentata)、杨(Populusspp.)、柳(Salixspp.)、榆(Ulmuspumila)、水曲柳(Fraxinusmandshurica)、黄菠萝(Phellodendronamurense)、核桃楸(Juglansmandshurica)、桑(Morus alba)、蒙椴(Tiliamongolica)、小叶朴(Celtisbungeana)色木槭(Acermono)、荆条(Vitexnegundo)、栾树(Koelreuteriapaniculata)、鹅耳枥(Carpinus turczaninowii)、黑钩叶(Leptopuschinensis)、酸枣(Zizyphuspinosum)、花木蓝(Indigoferakirilowii)百里香(Thymusquinquecostatus)等,森林覆盖率51.8%,顶级群落为松栎混交林。
笔者自2004年以来,对凌源境内古树进行较为全面的调查,记载古树389株,其中树龄200年以上的古树有油松、白纤云杉(Piceameyeri)、侧柏、圆柏(Sabinachinensis)、小叶杨(Populussimonii)、旱柳(Salixmatsudana)、家榆(Ulmuspumila)、春榆(U.pumila)、小叶朴、暴马丁香(Syringareticulatavarmandshurica)、水曲柳、黄檗、国槐(Sophorajaponica)、山皂角(Gleditsiajaponivca)、梨(Pyrusussuriensis)、枣(Zizyphusjujuba)、酸枣(Z.spinosum)、辽东栎(Querculiaotungensis)、槲树、蒙古栎、麻栎(Q.acutissima)、蒙椴(Tiliamongolica)、紫椴(T.amurensis)、花曲柳(Fraxinus rhynchophylla)、色木槭(Acermono)、元宝槭(A.truncatrm)、梓树(Catalpaovata)、胡桃(Juglans regia)、核桃楸(J.mandshurica)、栾树(Koelreuteriapaniculata)、桃叶卫茅(Euonymuspauciflorus)臭椿(Ailanthusaltissima)、文冠果(Xanthoceriasorbifolia)等33个树种。其中凌源市牛营子乡的一株侧柏树龄880年,三道河子胡杖子西梁的一株油松树龄730年,大河北乡的一株槲树树龄550年,牛营子乡牛营子村色木槭树龄420年,牛营子乡小北沟村一株花曲柳树龄280年,乌兰白镇十二官龙凤沟的一株枣与一株酸枣树龄为390年。
凌源市古树资源较为丰富,而且受到所在地人民群众越来越广泛的关注,保护意识逐步增强,使众多的古树资源得到有效保护。但由于受多种因素影响,已有多株有保护与研究价值的古树自然死亡或遭到破坏。主要原因包括气候条件恶劣特别是干旱造成一些古树自然死亡;自然灾害,如雷击等;人为干扰,如烧香等迷信活动破坏古树周围的微环境;古树保护资金严重匮乏,致使保护措施滞后,保护措施不到位,未能及时进行拯救或采取复壮措施。
胸径、冠幅用钢尺实测,树高用测高器测量;对每一株古树均利用GPS进行定位,并在地形图上标注古树所在位置,同时拍摄不同方位的照片。
包括古树所在乡镇、村、组及小地名;树种及所属科、属;古树的胸径、树高、冠幅、树龄、GPS定位坐标、古树生长状况及周边下木与地被植物等相关因子。
古树调查难度最大的是树龄的确定,利用生长锥法测算树龄;根据多年资料积累,用不同树种在不同立地条件下实际测得老伐根、雷劈毁损树木明显年轮作比照推算树龄。依据历史文字记载、掌故等并根据不同树种的生长规律确定古树年龄。
任何生物都是有生命期的,树木也不例外,保护古树的最终目的就是在其有限的生命周期内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使其达到或延长寿命。同时,由于古树树龄大,树体生长势逐渐衰弱,根生长力减退,树木生理失去平衡,适应性与抗逆性能力下降,极易遭受不良环境因素的影响。另外,遭受人为破坏而导致古树数量急剧减少也是不争的事实。因此,加强古树保护已成为森林资源保护的一大重点。
鉴于我国目前对古树保护还没有一部专门的法律法规,地方各级政府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和全国绿化委员会《关于加强保护古树的决定》等相关法律文件,制定保护古树的地方性条例,规范古树保护。同时,古树保护又是全社会的责任与义务,只有增强全民的保护意识,让全体公民都了解古树的科学价值和文化价值,调动全社会力量参与古树的保护工作,才能使古树资源得到更加有效的保护。
当前,国内大多地区古树的保护资金尚未纳入各级政府的财政预算,资金投入的不足使古树的资源调查受到影响、管理措施更不能及时实施。因此,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加大资金支持力度,把古树资源保护管理等工作经费列入年度预算,或设立古树保护专项基金,吸纳民间和社会公众资金,作为保护古树的费用。同时,鼓励单位和个人认养古树或资助古树的保护以及开展冠名保护等活动。
在对境内所有古树进行全面系统地清查及查清古树资源分布和生长状况基础上,建立古树资源永久档案。此档案管理系统应细化到每一棵古树,包括树种、树龄、树高、冠幅、胸径、相关图片、所在区域、地理坐标、准确位置地形图、生长环境以及养护历史记录等数据信息。还可根据此档案数据系统对境内古树的分布区域、树龄、树种等一系列指标进行查询、分类、统计。
对确认的古树,要设置保护标志,编号挂牌,制定保护措施。建立自然保护区,划定保护范围。对古树的生态环境、生长发育状况和保护现状进行动态监测和管理,特别是对那些具有研究价值的古树要设专人管护。
4.5.1 改善土壤环境
山地古树树下经长期的雨水冲刷,水土流失造成大面积树根裸露,对于古树的地面部分,一般可采用覆土、覆沙加碎木屑等措施来改善树根的营养状况,增加其根部的营养面积。同时还应增加土壤的透气、透水和蓄水能力,在古树周围一定范围内不得铺水泥路面或沥青路面。
4.5.2 加强水肥管理
辽西地区为半干旱地区,十年九旱,对古树进行浇水抗旱是重中之重。应在每年春季3月下旬或11月中下旬灌1次透水,特别是大旱之年在旱季浇一次救命水尤为必要。对生长在地势低洼地段或粘重土壤上的古树,修建排水沟及地下渗水管网。根据古树的生长需要进行施肥,在根际周围以施农家肥为主,对树势较弱的古树,还应辅以树干滴注液态肥为佳。
4.5.3 病虫害防治
古树易遭受病虫侵害,特别是衰老的古树更易遭受蛀干害虫的侵害。凌源地区主要食叶害虫为松毛虫、天幕毛虫、榆凤蛾等。蛀干害虫主要有芳香木蠹蛾、光肩星天牛等。全市油松古树占古树总数的50%以上,且松毛虫又是本地区的第一虫害。因此,在古树病虫害防治过程中,要认真研究每一种病虫害的生物学与生态学特性,根据其习性来决定采取对应的防治措施。由于古树树体高大,常规的喷药机械很难达到相应高度,只有通过合理防治手段,才能达到高效的防治目的。利用害虫的趋性或其他习性,人为设置灯光、食物等诱杀害虫。或绑毒绳、涂毒环、涂胶环等,以切断其侵害途径。也可采用生物防治等措施进行防治,但总的原则是:以增强树势、提高自然控制力和预防为主,对有害生物进行综合防治,推广和采用以低毒无公害的生物农药,保护天敌昆虫,减少环境污染。同时要注重由缺素症引起的生理性病害的防治,使古树健康生长。
4.5.4 避雷防腐
在山顶或易遭雷击地带的高大古树,要架设避雷设施。对枯空严重、有倾斜的树木采取填堵树洞、加固、支撑、围栏、疏枝等措施,预防古树倾倒。对树体中空的衰老古树要及时填补,填补时先刮去腐烂的木质,用硫酸铜或硫磺粉消毒,然后在空洞内壁涂木材防腐剂。洞口用砖石封砌,为了恢复和提高观赏价值,表面用水泥、黄沙加色粉面,按树木皮色、皮纹进行装饰。
通过几年来的调查,已记录凌源市树龄200年以上的古树33个树种389株,隶属18科25属。此次调查将为今后开展更加深入的调查与研究奠定基础。经调查发现,由于受自然等多重因素影响,古树资源已面临愈加严重的威胁,实施有效保护已迫在眉睫。
在古树保护中,尤为关键的是强化古树保护意识和加大古树保护资金的投入力度。在此基础上,采取建立古树资源档案、设置保护标志、改善土壤环境、加强古树的水肥管理、有害生物防治以及衰老古树拯救等一系列管理与技术措施,使其达到或延长生命周期是森林资源保护研究的重大课题。
[1]郭光智,冯宝春,张 英,等.潍坊市古树名木保护现状分析与[J].山东林业科技,2007(6):99~100.
[2]魏胜林,茅晓伟,肖湘东,等.留院古树名木树体现状与保护措施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4):70~71.
[3]王懿祥,戴文圣,白尚斌,等.古树名木调查方法的改进[J].浙江林学院学报,2006(5):56~57.
[4]白瑞兴,温豁然,李学峰,等.朝阳市木本植物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J].防护林科技,2009(3):173~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