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立和 李 博 岳明月 孙清竹
(1.山东大学威海分校体育教学部 山东 威海 264209;2.哈尔滨商业大学食品工程学院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76;3.韩国昌原国立大学)
当代大学生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未来的开拓者,他们今天的体质状态的好与坏,将会影响到他们明天工作效率和创造性的发展。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把体育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每一个学校体育工作者的一个重要任务和职责。
大学生作为整个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其成员中也存在着如同社会学家们分析的一个体育的 “弱势群体”,这个“弱势群体”对今天的大学生、明天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创造者势必会产生不良影响。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近年来在教育民主及教育机会均等的形势下,更多身体状况特殊的学生进入了大学校园。这些学生都具备有一定的聪明才智,体现出党和国家对于未来人才的重视和关怀。一般认为,高校体育弱势群体学生是指身患残疾,对生活自理有一定的影响或患有不宜参加剧烈性运动的特殊疾病(先天性心脏病、各种肝病、肺病等疾病)的学生。他们的身体素质较差,一般参与以康复、保健为主的体育课程。但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包括体弱、肥胖、残疾、特殊疾病等在内的大学生弱势群体不断增多,有关体育弱势群体的问题也引起了更多人的注意。体育弱势群体是全体学生的一个组成部分,他们也是祖国未来的栋梁,提高青少年综合素质,这是我们任重道远的任务。
对于“弱势群体”,目前在国内、国际都有很多学者将之作为研究对象,加以系统研究。但主要的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弱势群体的生存环境和条件,以及如何确保这个群体的生存保障等问题。而对于体育方面的“弱势群体”,国际上已有相关科学研究及媒体报道,内容专注于对有身体及生理缺陷群体的救助、援助问题。
本文在既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针对在校大学生体育上的“弱势群体”现象,具体对山东大学威海分校体育“弱势群体”的形成原因,做小样本的分析和研究,了解体育“弱势群体”存在的问题和锻炼现状,进行系统的理论梳理与分析,对已有的教学方案进行改革和创新,更好的指导体育“弱势群体”学生参加体育锻炼,从而全面提高弱势群体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
山东大学威海分校是教育部直属综合性高等院校,学科门类涉及文、理、工科20余个专业,在校本科生1.5万人,生源来自全国30多个省市区,家庭背景各异。因此,数据样本具有统计普遍性。
该校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结果显示,在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参加测试的学生中有490名学生由于各种原因不能参加测试或测试结果不达标。本研究将这些学生作为体育“弱势群体”,并从中随机选取300人作为研究的对象,在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后,重点采用问卷调查以及访谈交流、专家咨询等方法来收集数据。进而对数据进行分析整理,总结概括并提出合理建议。
问卷调查的重点主要集中在学生每周体育锻炼的次数、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爱好、对于体育课堂教学的建议、锻炼的方式方法、体育锻炼的感受以及终身体育的观念等方面,采用开放式问卷的形式,并对部分学生进行交流访谈,了解他们对于体育锻炼的一些亲身体会,以及体育锻炼和心理健康的关系进行相关的讨论交流。我们在山东大学威海分校发放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86份,并与180余名体育弱势学生进行交流访谈。根据问卷调查统计及任课教师平时观察,将体质健康弱势群体进行归类分析。(结果见图1)。
从图1数据统计中,我们可以清晰的发现:
(1)造成山东大学威海分校大学生健康弱势群体的主要原因有身体残疾、体质虚弱、肥胖、特殊疾病等因素。
(2)身体残疾、特殊疾病等先天因素是造成山东大学威海分校大学生健康弱势群体的次原因,主要原因是体质虚弱,肥胖等因缺乏锻炼而导致的后天因素。
(3)通过男女性别的对比发现,在体育弱势群体中,女生所占的比例较男生稍高,说明女生更容易成为弱势群体。
除身体残疾外,大学生体育弱势群体主要集中在体质虚弱、肥胖这两方面,说明大学生体质状况不乐观并非主要是先天因素,事实上,体质虚弱和肥胖完全可以通过锻炼来实现后天改善和提高。因此,这应该是大学体育教育今后着重注意的方向。
近十年来,我国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持续下降,尤其是一些反映体质发育及运动素质水平的 “硬指标”如身高、体重、肺活量等指标的下降。由于过分注重文化教育而导致对体育锻炼的重视不够,包括教育政策的不断放宽,使得受教育者的人群特征在体质发育状况方面呈现多样化,由于肥胖、体质虚弱、残疾以及特殊疾病形成的体育弱势群体也与“硬指标”的下降对应成上升趋势。给当今传统的、正常的高校体育教育,乃至未来人才培养的质量都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已经引起了教育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因此,回顾过去关注体质弱势群体体育教育研究现状,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改善体质弱势群体的体质现状已经迫在眉睫。尤其针对女生,由于其不爱运动以及爱吃零食等先天性格影响,与男生相比,她们更容易因为后天锻炼不足而成为体育弱势群体中的成员。因此,在今后的教育过程中,相较于男生,应在女生身上当投入更多的精力。
4.1 必须切实贯彻“因材施教,区别对待”的教学原则。对于体育弱势群体的学生,准备具体的教学方案并给予特别关怀。
4.2 利用集体项目,表现自身价值,消除孤独、自卑感。建议弱势群体学生多选足球、篮球等着重体现团体合作的课程,能较容易取得不错的成绩,有利于其身心的健康发展。
4.3 运用竞争项目,全面认识自我,增强上进心。俗话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学生只有清楚了自己的优点与不足,才能够前面的了解自己。在对自己有了正确的评估之后,才有利于消除心理上存在的片面、消极以及不客观的认识,才能增强上进心。将这种健康的心理迁移到体育锻炼中去,就会产生进步的动力,从而形成良好的健身习惯,逐步摆脱健康弱势的不良局面。
4.4 在日常的体育课上,教师应有意识的向学生灌输加强锻炼的思想。尤其针对女生不爱运动且喜吃零食这些细节上,在理论课上应多涉及。同时,建议女生以小组为单位,在日常生活中多进行慢跑、跳绳等有氧呼吸运动,以减少女生在体育弱势群体中所占比例。
4.5 加强大学校园对弱势群体的人文关怀。首先要营造出“有体育弱势群体的存在是理所当然的”校园文化氛围。普通学生要学会关心他人,培养团结友爱的精神。在大学校园营造出温暖、温馨的环境,使体育弱势群体能够在其中自由的学习生活,感受不到额外的压力另外,为提高全校师生对体育弱势群体的认识,大学要加强对这些弱势群体的宣传报道,有意识地经常组织播放有关的电影或讲座,促进正常学生和体育弱势学生的相互交流。大学的公共建筑设计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尤其是这些弱势群体需要,在各个细节上体现出大学教育的人文关怀无处不在。
[1]廖彦罡.北京市高校体育弱势群体现状的调查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09(7).
[2]徐芝芳,曾锡银.大学生体质弱势群体与体育教学的探讨[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9(11).
[3]张效江,曲喜峰.山东科技大学大学生健康弱势群体现状及对策研究[J].消费导刊,2010(2).
[4]李吉远.大学生弱势群体体育教育研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