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 芝
(四川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四川 绵阳 621000)
自1999年大学扩招开始,报考中职院校的学生人数明显下降,一般而言初中毕业生中一些文化素质相对较高的群体进入了普通高中,而文化素质相对较低的群体则进入了中等职业学校,当然其中也存在着特殊情况,例如家庭贫困、家庭多子女念书这一类文化素质相对较高的学生进入中职院校,学生的年龄层次一般都在十四到十六岁,这一年龄阶段的孩子大多缺乏社会生活经验,明辨是非的能力也不足,很容易受到社会上不良思想习气的影响,导致诚信缺失,于是就有了迟到、早退、逃课、考试作弊、网上看一些不健康的东西、图书馆里书籍无故少了许多页码,等等。学习中的诚信缺失,生活中的诚信缺失是我们在中职学生思政工作中较为常见的问题。
然而我们深知,诚信是人类共同追求的一种美德,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是不能缺少的,诚信教育是对孩子的人生一种道德的投资,也是社会的一种无形资产,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对全体国民特别是青年一代进行诚信教育。我们正着力打造一个诚信社会,诚信观念也正日益深入人心,可以预见,失德失信的人将越来越失去生存空间。因此,如果中职学生在校园中就偏离了诚信的轨道,不利于自身的发展也不利于社会的进步。由此可见,抓牢抓实中职学生的诚信教育势在必行,决不能马虎。
有些同学认为只要自己的考试成绩不输就万事大吉,至于道德诚信有没有输掉,那并不重要。所以在很多小事上都很不注重。记得多年前看过一则新闻,名为图书馆的倡议书,上面写着:希望家同学们不要把口香糖粘在新书里,不要撕下你觉得“有用”的页面,别再把新书扔在地上当坐垫,别再拿刀片抠取内容……图书馆表示,经济损失事小,可如此放任学生失德失信,实在让人忧心。不是每个人都要像脑白金创始人史玉柱一样,把数额巨大的欠款还上了才能叫有诚信,诚信教育要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从自己做起,比如:
上无人售票的工公共汽车前,准备好零钱,上车即投或者主动刷卡;
在网络上不看不健康的东西,看到不健康的网站还及时举报;
上课不迟到、早退、不无故缺席;
在图书馆、书城当文明读者;
向父母保证了努力学习,就要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去做,不让他们失望;
和同学约好去做的事情,不要无故爽约。
众所周知,学校的诚信教育还是抓得很有力度。但对于中职学生的诚信教育,我们不能只从学校入手,家庭的参与也很重要。我在担任辅导员期间遇到过很多带头不诚信的家长,帮着学生撒谎,为的就是不让学生受到惩罚。曾经我班上有个同学的家长,每周一上午的一二节课都不上,他妈妈总是给我打电话说家里这样事、那样事确实走不开、想给孩子请假,有一次我何他母亲交流说家里的事一个孩子能帮上多大的忙,能不让孩子耽误学业就尽量不耽误,他母亲答应得到很爽快,接下来的几周给我打电话请假就是说孩子病了,要在家休养半天等等诸如此类的理由,让他带上孩子的的病历单,她又会找很多理由来搪塞我,家长来请假没有办法,只能准假。
但是一学期过去了,该生不上课的次数越来越多,有的时候去查寝室,他就根本在寝室睡觉,问原因又是病了,以我们的经验可以很明显的看出就是想睡懒觉,仅此而已,你要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时,家长又来电话了,急忙解释孩子身体就是有点不好,在家已经这样了,是医生让他多休息。作为老师我的确很长一段时间找不到合适的方法来教育孩子。终于临近期末了,孩子考试作弊被监考老师当场抓了现行,学校要给处分了,家长才来找到我,和我探讨该如何教育孩子。该生的父亲和我谈了很久,交流了该生近一学期的逃课情况,谈到了对孩子诚信的教育,父亲也表示很不赞同孩子母亲的作法,母亲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像这种帮着孩子撒谎的不正确的爱对子女而言百害无益。
之所以说我们一直强调家庭诚信教育对孩子来讲是非常重要,是因为不管是心理学还是教育学都告诉我们“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这也是经过了很多实践案例论证了的观点。榜样的力量对子女的影响很大,父母对子女的教育要以身作则,像这个故事当中母亲一样,放任逃学、撒谎这些小事一件件累积叠加,就会形成一种背弃诚信的教育环境。古人尚且知道去领悟孟母三迁为何,作为家长又有什么理由给给自己的子女传递错误信息?自己没意识到诚信重要性,又如何教育子女诚信呢!
这是家庭的一方面努力,学校对于学生的诚信教育也狠抓、实抓。众所周知,诚信教育虽然重要,但是有时仅靠教育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所以诚信教育要同时辅之以诚信管理。我所理解的诚信管理对我们辅导员的要求中很重要的一条是——公平对待没一个学生。每个班都有部分表现非常优秀的学生,但这些学生也有犯错的时候,要平等对待该罚的罚,该奖的奖。要让学生有信,自己必先有信,言必行行必果!给学生营造一个公平的环境,这样才有利于学生的诚信教育!
[1]李逸凡.高等职业院校诚信教育引论[M].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
[2]姜萍.诚信与未来[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
[3]孙孔懿.教育像什么[M].江苏:教育教育出版社,2010.
[4]张多来,周晓阳.和谐社会视野中大学生诚信建设研究[M].安徽:安徽人民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