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翼
(郑州水利学校 河南 郑州 450008)
水资源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是生态与环境的控制性要素。 但是,我国人多水少、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水土资源和生产力布局不相匹配,同时还存在着水资源开发利用方式粗放、用水效率偏低、水体污染严重等问题。 全国很多河流和不少城市的水体已经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而且逐年加重的趋势越来越明显,饮用水安全问题非常突出。 另外,由于历史和地理位置的原因,我国还有很多农村喝不上干净的水, 造成水质性缺水和水源性缺水并存的局面, 严重影响了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近几年来的水体污染事件已经广泛的受到人们的强烈关注,更多的是引起了人们的“恐慌”,水体污染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人民的生命安全,制约着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现对我国水污染防治问题的分析如下:
水资源保护是一项综合性很强、 牵涉面很广的工作,水资源以流域为单元, 但流域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牵涉多部门、多地方,水资源保护管理需要水质水量信息、污染源信息、排污口信息、社会经济信息、水文信息、河道信息等等,而这些信息分属不同的部门。 由于计算机、电子网络的广泛应用,当代社会步入信息时代是大势所趋,各部门、各行业纷纷建立自己的管理信息系统, 在水资源保护方面也应利用这种优势,逐步建立管理信息系统,以提高信息资源的利用率和管理效率。 但如何建立管理信息系统则应结合水资源的流域特征,当前水文、水质、防洪都建立了以流域为单元的网络中心,只要明确其他信息资源的归集原则,以流域为单元,建立全国、流域、地方三级水资源保护管理信息系统是较理想的方式。 利用法律来规范信息系统的建立也必将是大势所趋。
取水许可制度是为了保护和管理水资源,要求从地表或地下取水的单位和个人,应依法提出取水申请,并经水行政部门的批准后, 按规定的方式和范围进行取水的法律制度。实行这项制度, 是国家加强对水资源管理的一项重要措施,是贯彻节约用水原则的有效办法,也是协调水资源供求关系相对平衡和实行水资源永续利用的可靠保证。 自1996 年全国开展取水许可年审工作以来,取水许可已成为一项常规工作,1998 年起全国各地相继进入取水许可换证期, 又对取水的许可水量进行了重新核定,同时,对超计划用水加强了依法处罚的力度,普遍开展了水资源现状及开发利用情况的调查分析,全面开展了供水用水统计及水资源年报工作;积极推进取水用水计量和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全面开展了用水定额编制等促进计划用水、节约用水方面的工作。
取水许可制度实施工作尽管取得显著成效,但在实践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例如取水许可统一管理体制尚未完全理顺,有重复发证的现象;取水许可审批水量,尤其是对审批重大工程取水量,方法和程序要求显得过于简单,科学性有待提高;取水许可总量控制有待研究加强;计划用水和节约用水有待大力推进;取水许可工作不够宽,未能对取水用水全面进行权属管理;以及监督制度有待完善,管理机制有待健全等。 总的来说实施取水许可制度是为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服务的,在水利部贯彻落实中央新时期的治水方针中提出“从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从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通过水资源的优化配置,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持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治水新思想。
入河排污口是工业、 生活等点源污染水体的最后通道,直接入河排污口分企业单一工业废水排污口、市政部门下水道、污水处理厂排放口等类型、市政部门下水道又分单一城市生活污水排放口和工业生活混合排放口两种类型。 目前,不论是淮河全流域行的污染,还是长江岸边污染带,都与直接入河排污口有直接的关系。
直接入河排污口是工业、 生活污废水与水体的连接点,其对水资源的影响,与排放点、排放方式、排放量和水体的纳污能力都有关系,如果将入河排污口排放量控制在水体纳污量之内, 一般不会对水功能造成严重影响,在有些情况下同样的排污量,改变排放地点或排放方式也不会对水功能造成严重影响。
水体纳污能力与水体使用功能、水量条件和排污口排放方式有直接的关系,如果这些条件固定下来,水体纳污能力就基本确定。 排污口的监督管理就是将排污口排放点、排放方式和水功能区结合起来,目的是控制一定的排放方式和排放量,使排污不至于影响水功能、保护水资源、保证水的有效利用。
我国的水污染防治法应明确、具体的规定加强对公众的参与,鼓励公众更多地参与到环境治理和管理中来,促进水环境保护目标的快速实现。 同时应提高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加强宣传、教育和培训,从自身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在全社会树立水资源与水环境的忧患意识,努力推行环保治污的政务信息公开化,让广大群众都来关注了解水污染防治工作,参与水污染防治工作,从而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保护饮水环境的安全。
节约用水,是通过采取行政、法律、经济、技术和宣传教育等综合手段,应用必要的、现实可行的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依靠科技进步和体制创新,提高用水的科技水平和管理水平,减少用水过程中不必要的损失和浪费,提高单方水的生产力。 通过水资源的合理使用、高效使用,从而达到既减少水资源的消耗,又减少废污水的排放量。 节水不仅可以增效减污,而且节水本身就是一种开源措施。
由于人口基数大,水资源可利用量少;人口持续增长、对水的需求压力大;干旱缺水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干旱缺水造成生态环境恶化等一系列的问题,体现出建立节水型社会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但是我国大多数水利工程建于20 世纪50~60 年代,由于历史原因,设计标准偏低,质量较差,工程不配套,一些工程老化失修严重,效益衰减。 根据对全国195 处大型灌区调查,骨干建筑物损坏率达到40%。 全国约有上千座大中型水库存在不同程度的病险隐患,有些工程已达到设计使用寿命,需要报废更新;一部分工程急需加固和改造,任务十分繁重。
总之,水污染防治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立法的支持,需要公众的广泛参与,更需要不同部门、不同地区间的相互协调配合。 针对水污染的严重问题,我们应该从各个环节入手采取果断有效的措施, 协调好防治水污染和经济建设、保护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加大对水污染治理的投入,促进水污染问题能够彻底的得到根治,还自然一个绿水青山的美好环境,还我们一个碧海蓝天的生活环境,造福后代,让我们一起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