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艳梅,杨 波
(重庆市渝北区统景林场,重庆401120)
渝北区位于重庆主城东北部,气候温和湿润,自然资源丰富,历史底蕴浓厚。它在重庆具有特殊的位置,是重庆大城市大农村和库区并存的缩影,是重庆未来的重要增长极、主城新中心、国际贸易大通道,是重庆两江新区“主战场”,在两江新区规划控制面积1 200km2中,渝北纳入规划范围内的土地面积达810.08km2,占67.5%。两江新区规划的“十大”功能区,有6大功能区位于渝北区域内。同时,渝北仍面临着农村区域面积大、统筹城乡任务重等发展难题,未纳入两江新区规划范围的面积还有633.4km2、占全区总面积的43.6%,涉及二环以外的兴隆、茨竹、大湾、统景、大盛、洛碛6个镇。
据森林资源二类调查资料,2007年末,渝北区森林面积4.192万hm2,森林覆盖率仅31.6%。2008年以来,重庆市大力推进森林工程建设,渝北林业在森林工程建设浪潮中取得了显著成绩。在2010年创建市级森林城市时,渝北区森林覆盖率已提高到39.8%。截止2011年底,全区森林覆盖率达到41%,比2007年提高9.4%。“森林渝北”建设过程中,农村版块重点以农村森林工程、绿化长江工程、水系森林工程、通道森林工程、苗圃工程、水果基地工程等为主;城市版块以城市大公园、社区公园、城市干道和节点绿化、广场绿化、生态林、背街小巷拆危建绿等为主,累计实施造林近4万hm2,造林面积创历史新高。
重庆作为西部开发的重要城市之一,地处三峡库区腹心地带,生态环境极为敏感。近年来,中央和地方都对重庆林业给予了大力的政策倾斜,先后投入巨资在重庆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库区绿化、林权制度改革、森林工程建设、长江两岸绿化等重点工程。特别是在薄熙来提出建设“森林重庆”以来,更是给林业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林业也因此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一年造了十年林”,全国都看见了重庆林业发展取得的成绩,相信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重庆林业将一如既往地受到国家和地方领导的重视,得到政策和项目扶持。
森林工程实施前渝北林业的主要任务是“灭荒”,一味追求量的增长,加上投资不足、造林管护方式落后,导致造林质量不高。主要体现在森林树种结构单一,低质低效林面积较大,天然次生林比重大,生态功能不完善,林木长势差,林分单产量低,森林稳定性差,景观效果不好等方面。同时,林地资源利用率低,林业产业化程度不高,林业综合效益差,导致林业带动林区居民致富步伐缓慢。
首先是11万亩国有林场林地管理,由于渝北三个国有林场目前都还属差额拨款事业单位,其基本工资的40%、各类补贴、办公费、人头费等都还要靠林场自找收入解决,要加大投入,进一步加强国有林地管理非常困难;其次是全区其它集体林地管理,由于林地面积分散,短期内群众看不到林业的效益,多数群众不愿意也没有能力对林地进行科学管理;另外,在退耕还林和森林工程新造林的管护方面,虽然森林工程实施以来,创新了造林管护模式,引进业主“栽植1年,补植补造2年,管护3年”,但由于不少造林地块存在着土层瘠薄、立地条件差、远离水源等诸多困难,以及政府对业主的管护补助资金杯水车薪,造林业主资金压力巨大,导致管护措施无法完全落实到位,管护措施到不了位,将直接影响造林成活率及保存率。
两江新区成立后,渝北的龙溪、龙山、龙塔、双凤桥、双龙湖、回兴、两路、悦来、王家9个街道和木耳、龙兴、石船、古路、玉峰山5个镇纳入规范范围内。上述镇街都将作为主城区进行建设和发展,规范范围外的茨竹、大盛、大湾、洛碛、兴隆6镇也将作为城市近郊区建设。渝北林业工作已不能用“农村”、“大山”、“种树”这些简单的字眼来概括,传统造林模式方法单一、设计简单、管理粗放,远远不能适应其发展的需要。要借森林重庆建设的契机,将林业引到城市领域,今后的林业工作既能对农村作出贡献,也能对城市增加风采,当然在强调景观效能的同时,更要强调森林在固碳制氧、改善空气质量、降低城市噪音、降低水土流失等方面的生态功能,确保森林可持续健康发展。
随着城市快速扩张,对林业工作也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城市林业要突出景观风貌,城区绿化已经不再局限于栽几棵树,种几盆花,在保证成活率的同时,还要在景观上下狠功夫,这就要求将林业科技与园林设计完美结合起来,做到科学规划,精心设计,专业栽植,统一管护。要以乔木为主体、灌木为铺垫、花草为点缀,着力发展多层次的植物群落,打造近自然森林的城市森林生态系统。农村营造林要将连线成片建设与见缝插针相结合,连线成片是指要重点打造一批示范片,万亩基地,确保不断带不断带,形成规模;见缝插针是指要充分利用农村“四旁”地,水系周边、乡村公路两侧、田埂土坝等零星地块造林,全面实现“山地林荫化、农田林网化、田园花果化”。
农村产栽产业,农村绿化要与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相结合,科学规划,合理并充分利用坡瘠地、荒山荒坡、农田林网、通道、水系等山头地块,大力发展以杂交竹、速生桉等为主的产业林,以红枫、香樟、银杏、桂花等为主的景观林,以歪嘴李、杨梅、葡萄、脐橙等为主的经果林。积极探索林业循环经济,充分利用现有林业资源,大力发展“林-畜”、“林-药、“林-菌”、“林-花”、“林-草”等林下经济,既要让山头绿起来,也要让农民的荷包鼓起来。
传统林业经营模式,除了国有林场和集体林场有专职人员负责管理外,大部分为农户分散经营,造林效果参差不齐,经济效益极差。随着城镇化建设快速推进,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增加,农村出现了大量闲置荒坡荒山无人经营、林木无人管理的状况。如何创新经营模式,盘活林地资源,发挥林地应有的经济、生态效益已经是当前渝北林业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要通过整体流转土地,引进龙头企业、种植大户集中造林或农民土地入股与业主合作,有收益后按比例分红等多种经营模式提高造林效率和质量,确保收益。鼓励国有林场职工、广大林农创新经营模式,发展林下种养业等循环经济,将有限资源变成无限产能。利用城市扩张带来的机遇,将景观林、花卉基地、水果基地、苗圃基地等与生态旅游相结合,打造生态旅游景点、休闲度假村,大力发展近郊旅游;引进有实力的企业,承包或者购买林地,通过打造生高档住宅小区、别墅群、高级会所等来提高林地的利用率和收益。
一是成本管理,要从各个方面控制营造林成本,首先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尽可能地利用乡土树种,培育混交林,维护生物多样性,提高森林抵御自然灾害及病虫害的能力,降低防护管理成本。二是人才培养,培养一批年轻、实干的青年骨干力量,把他们打造成林业和园林方面的双料人才,从容应对现代林业所面临的新处境、新要求、新课题。三是科技推广,不断学习、引进先进的营造林技术,将林业科技带给广大林农,切实解决栽植易、成活难、效果差,收益低等不良状况。四是规范操作,对林业重点项目,要公开招投标,由中标业主实施造林。造林过程中聘请林业监理公司全程监理。项目牵头单位对造林全程全面监督,严格检查验收。
[1]朱新玲,黎 鹏.武汉城市圈可持续发展能力综合评价[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125~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