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现时代舆论的有效引导与合理调控

2012-08-15 00:48褚亚玲李强强
党史博采·理论版 2012年4期
关键词:舆论调控

褚亚玲 李强强

(石家庄学院 河北石家庄 050000)

对现时代舆论的有效引导与合理调控

褚亚玲 李强强

(石家庄学院 河北石家庄 050000)

舆论是公众关于现实社会以及社会中的各种现象、问题所表达的信念、态度、意见和情绪表现的总和,但这并不能说明舆论总是科学的和合理的,舆论不可避免地带有较强的自发性和盲目性,此外,公众总体认识水平的局限、外在客观条件的制约等也在影响着舆论的科学性,有时还会出现极端的情绪性舆论。正如黑格尔所言,“公共舆论中真理和无穷错误直接混杂在一起”。面对混杂着理性和非理性的成分的舆论,不能对之简单地予以全面肯定或全盘否定,要能够发现和扶持舆论中积极健康、科学合理的成分,抑制和剔除负面的甚至反动的成分,才能使舆论真正发挥促进社会发展的进步作用。

一、对舆论进行合理的调控、引导

我国政府和媒体一直都强调必须对舆论进行正确引导,并将新闻工作列为宣传舆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全局高度对事物的运行和发展予以总体上的指导和调节。因此,我们的舆论引导,是指执政党和政府为确保舆论健康有序发展,使其对思想、对社会、对政权产生有益的稳定和促进作用,运用直接和间接手段相结合的方法,从系统、综合和全局的角度,对一定范围内的舆论的总体运行进行引导和调节的过程。

中宣部干部局编写的《新时期宣传思想工作》一书指出“新闻舆论工作的宏观管理,就是从党、国家的工作大局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遵循党的方针政策,依据国家的法律法规,对新闻宣传工作实行组织、指导、协调和监管,积极支持和发展正确健康的舆论,坚决抵制和克服消极有害的舆论,保证正确舆论在社会生活中的主导地位。”我们的舆论引导,是在充分尊重新闻规律和舆论发展规律的基础上进行的一种弹性控制、柔性控制,不是强迫实现舆论的一律。

毛泽东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提出了“舆论既一律又不一律”的命题。虽然现在历史条件发生了很大变化,但该命题对今天的舆论调控仍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在事关政治方向和根本原则的问题上,一定要旗帜鲜明、毫不含糊,此外则提倡舆论的多样化,以营造一个主旋律一致下的多元表达世界,让全面反映客观事物的真实情况、反映客观规律、维护绝大多数人利益的社会舆论在多元化的舆论生态中形成强势,形成主流。

我国舆论引导的一个基本要求就是要做到舆论的平稳、有序,避免舆论的大起大落、起伏不定和舆论中心忽东忽西、飘摇不定。要在保持舆论常态中确定舆论主旋律,最终实现“变中之静”“动中之稳”,推动社会良性、有序、理性发展。

二、政府对舆论的调控

政府对舆论有强大的调控功能,例如政府对舆论传播媒介的控制、对传播人员的控制和对传播内容的调控。对传播内容的调控主要指国家和政党或政治集团利用法律、行政、物资以及新闻宣传纪律、新闻宣传的效果预测等手段,对新闻的信息传播的流向与流量进行强制性和希望性相结合的管理与约束。

(一)政府调控舆论原则

社会生活中的舆论调控应遵循一些主观原则和客观规律,这些原则和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所以,有必要研究舆论调控的原则性。

1.国家利益原则。任何国家的任何政治经济文化行为,都把维护国家利益作为最高的利益。作为国家管理的一种意识形态的工具,新闻媒体更是不能例外,更要处处时时事事以国家利益为重。

2.党性原则。作为社会意识的一种,舆论是有党性的。它为哪个阶级服务,就要具有哪个阶级的党性。毛泽东曾强调“务使通讯社及报纸的宣传完全符合党的政策,务使我们的宣传增强党性克服宣传人员中闹独立性的倾向。”毛泽东还强调党性和人民性的统一,“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西方国家执政党在舆论调控的过程中,同样遵循这一原则。

3.符合舆论规律。舆论调控也好,舆论引导也好,必须遵循舆论规律,从事实出发做出判断。舆论是一种社会意识,它一经产生就具有不依赖于意识主体的相对独立性,有着内在的发展规律,这种客观的规律,谁掌握就将为谁服务。马克思对舆论的内在规律有个著名论断:它“具有连植物也具有的那种为我们所承认的东西,即承认它具有自己的内在规律,这种规律它不能而且也不应该由于专横暴戾而丧失掉”。

(二)政府调控舆论手段

考察目前国内外对舆论进行调控的形式,有以下几种:

加强施工过程控制以及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的质量意识,每次开工前开展质量意识重申,开展奖惩机制,一旦发生违规操作,立即严厉制止并进行处罚。

1.舆论立国

即利用各种媒介形式对内宣传本国利益的正当性和立场的正义性,统一思想和意志,动员并争取物力、财力、人力和科技等方面的支持;对外力争法理和道义上的主动,以期国际社会的支持。

2.舆论引导

“舆论调控方”主导新闻舆论、影响民意归属,用典型引导等方式宣扬己方的立场和政策,把国家意志转化为群众意志。一方面对对方舆论的扩散实行严格控制,以确保不受对方舆论影响;另一方面对己方的舆论进行检查监督,确保舆论符合国家意志和战略目标。

3.反舆论封锁

控制信息权较弱的一方利用新媒体打破信息垄断,在国际社会发出自己的声音,争取舆论空间。

(三)政府利用法律法规进行调控

国家、政府、政党、社会集团、行业组织出于各自的利益、目地和需要,利用法律政策、规章等手段,进行新闻检查、新闻审读,对其流向、流量进行强制性的约束和管理。正如对社会生活的管理离不开法律法规的强制执行,对舆论的调控也离不开相应的法律法规。例如,对网络舆论场的调控,网络舆论场有自由、民主,可以让网民在论坛、空间中自由发帖,表达自己的观点与看法。与此相对应的,网络也要有相应的法治,用以维护网络文明。

除此之外,还有政党调控,包括政策、纪律、指示和审读等,政府还可以进行行政调控。

(四)政府采用更加高明的软性控制手段

舆论调控不能简单粗暴,理应采用更加“智慧”的手段。

陈力丹先生指出“政治、经济的权力组织针对因特网实行的控制方式,正从硬性转向软性的对话、对策关系,如同我们说话有语法的无形控制,但大多没有感觉到。”这正是政府对舆论进行调控的一种“润物细无声”的高明手法。

比尔·盖茨在《未来之路》一书中对西方国家社会对舆论进行调控的手段进行了披露:“通过各种被称为‘信息推拿’的宣传手法、通过软件对信息的不同剪裁和归纳、通过管理者阶层间接控制局域网等等,使得因特网的新闻和言论不会经常溢出被允许的限度。由于强大的信息源网站比普通个人用户具有的优势,用户的选择权实际上只是一种操作权。供应商(ISP)有权切断用户线路,关闭他们的帐户,软件平台公司可以完全控制住信息的显示方式……。”

看来美国对网络舆论的调控是“毫不手软”兼具“不动声色”,正如托夫勒写道:“任何国家都在力保权力。无论给我们造成的损失有多大,国家都将想方设法阻止最新的通信革命达到目的,并将对信息的自由流动加以限制。”

三、社会对舆论的调控

对于新闻传播及通过媒体进行的社会舆论的控制,从社会功能和实施渠道来说,是一种社会调控,来自政府以外的社会力量对舆论的调控。互联网等新媒体推动了“数字化文艺复兴”,也产生了“数字鸿沟”,新媒体所形成的舆论场是一个反映现实生活的虚拟空间,现实社会中有各种法律法规、道德规范、自律公约等发挥作用以维持社会的稳定,舆论空间同样需要各种规则来进行约束与调控。正如哈贝马斯所言:“科学技术的合理性本身也就是控制的合理性,即统治的合理性。”

1.社会集团等通过媒介影响舆论,表达、实现其利益

社会控制的一个目标就是界定正当行为的时间、地点和方式,通过对形象、秩序和失序的申明、强制和道德谴责等方式显示出来。最典型的是集团调控,各种权势集团和压力集团对舆论进行调控;

2.行业管理遵循行业规范

即行业调控,通过行业组织的自律来实现。如互联网管理组织等,互联网行业形成本行业的行业规范,借之来进行自我调控。如民间的扫黄打非协议等,集团、组织凭借社会力量和政府进行博弈,使政府做出对之有益的决议。如通过对“把关人”的重点监控,提高其新闻伦理水准,制定新闻伦理规范,督促其自觉执行贯彻新闻职业道德准则;促进互联网加强行业自律,遵守行业规范,增加社会责任感,都是社会对舆论进行调控的手段。

此外还有资源调控,如对新闻生产资料、新闻信息、广告、资金的配置及商标与主办者信誉等无形资产的管理;税收调控,通过保证金、营业税、印花税等进行调控;市场调控,指对国内外书报刊及电子传媒市场的准入与否以及各种优惠政策的调控等等。同时,以媒介素养教育提升大众传媒素养,亦是社会调控的手段之一。

本课题为2011年度石家庄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课题“新媒体及其舆论引导力研究”(编号WH1105)。

褚亚玲 (1972年—),女,石家庄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新媒体。李强强,石家庄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

猜你喜欢
舆论调控
如何调控困意
经济稳中有进 调控托而不举
阿桑奇突然被捕引爆舆论
新闻报道在舆论引导中的作用
西方舆论观的历史沿革
顺势而导 灵活调控
SUMO修饰在细胞凋亡中的调控作用
低水力停留时间氧化沟的改造与调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