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占勇 王晓瑞 周 鼎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中国上海 201418)
大学生责任意识现状及培养途径探索
王占勇 王晓瑞 周 鼎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中国上海 201418)
责任意识是当今社会人才竞争重要的基本素质之一,不仅是个人成功的重要保障,也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源泉。大学,作为培养社会接班人的重要阵地,其最重要的功能是为社会输送有用的人才,培养在校生的责任意识是大学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本文首先分析了大学生责任意识的现状,而后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介绍了如何培养大学生责任意识。
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德育教育
2011年4月24日,胡锦涛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讲话时指出“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人才培养。”而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必须“坚持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着力增强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在德智体美相互促进、有机融合中实现全面发展,努力成为可堪大用、能负重任的栋梁之材。” 正所谓,“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他们肩负着伟大民族振兴和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历史重任,是民族的希望和国家的未来,青年学生是国家的宝贵人才资源。因此,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关系到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也是衡量大学生成才的重要标志,培养和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成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一项重要而艰巨的任务,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人才工程。
当代的大学生的成长环境主要起始于上世纪90年代后期,这一时期我国经济发展迅速,社会文化和思潮多元化趋于明显,造成90后的学生个性凸显,信仰缺失,社会责任意识淡薄,最突出的现象表现在:
作为独生子女一代,都是家中众多长辈的“掌上珠,手中月”,形成了非常强的自我意识,忽略了责任意识的培养。如在班级和学校集体活动中比较懒散,甚至非常消极,俨然一副“事不挂几,高高挂起”的作风。在宿舍,个人自扫桌前物,阳台往往成了“四不管”的被遗忘的角落。在和父母的交谈沟通过程中感受到,许多学生很“不懂事”,把学习看作是父母和老师逼迫的,学好学坏与他无关,故而在学习中屡屡挂科,给家庭和学校带来很多问题。
许多学生极少参与公共志愿服务,如无偿献血等活动需要行政命令去推动;在学校考试过程中,作弊几乎成了没有任何难为情的意识的行为,甚至有些学生每门课都会作弊,全然不会顾及诚信意识和责任意识;在公共的教室内,满墙的课桌文化和墙壁风采几乎成了许多大学生消遣的方式,且不说这种消遣污染了课堂和谐的氛围,其更大的危害是这些“亮丽的风景”传递给一届又一届的同学,侵蚀着一代代大学生的大脑,使得更多不良信息得以延续,造成更多不良影响。
目前,国内外对如何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有较多的研究,如日本政府要求学校在教育上,必须以陶冶人格为目标,尊重个人价值,注重劳动和责任,培养充满独立自主精神的身心健康的人。西方国家把责任教育作为学校德育教育的核心内容,注重个人与社会并重的价值取向,从而营造适应社会进步的环境。我国许多高校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以及90后一代带来的新问题的凸显,对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培养的研究逐渐成为思政工作研究的热点,也成为各个高校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领域。然而由于大学生作为独立的成人,其思维方式已经逐步形成,所形成的人生观、世界观在完善过程中,很难出现本质上的变化,因此,在社会责任意识培养上,更多的研究趋于分析问题存在的根源,而对其解决的有效途径的深入剖析比较少,特别是具有很强实践操作性的方式。
然而,随着高等教育逐步走向“大众化”,大学生逐步成为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社会发展和进步的主力军,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因此增强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之一。由此可见,加强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教育,将关系到我国未来发展的趋势和民族复兴的蓝图,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值得深入研究。
大学教育的目的首先是育人,一个合格的人才不仅仅在于其是否懂得足够多的知识,而更在于其是否是一个有益于社会发展的人,因此责任意识培养需要通过心理学和社会学的方式分析当代大学生的行为规范,从而逐步实现与当代学生特点相适应的社会责任意识培养模式。特别是针对90后大学生的感恩意识、集体意识等培养,探索大学生素质教育培养的途径,发展和健全他们的高尚人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具有很强的社会责任意识的高层次人才。
多年的学生工作经验发现,家庭的变故和社会风气,特别是学校氛围对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影响非常大,特别是离异家庭比例的上升,使得许多学生从小就失去享受家庭温馨和关爱的权利,对“责任”的理解变得偏激,从而逐步形成了自暴自弃、无责任感的人格特征,在学业和人际关系等方面出现障碍,成为当代大学生中问题最多的弱势群体。对于这一人群,需要对其成长环境进行深入分析,从根源入手,探讨其责任意识缺失的客观条件,结合心理学分析,用人性关怀等方式逐步让这些学生回归正常心态,重塑责任意识。
案例:某大二男生在一个期末接到母亲去世的消息,备受打击,成绩一度下滑,旷课、迟到非常严重。得知这一情况,笔者首先向他的辅导员了解了一下基本情况,然后主要和这个同学以平等的语气进行沟通,以便准确了解他的内心变化。从他的介绍得知,他初中时候父母离异,曾一度颓废,后来通过调整才慢慢重新建立自信。后来,父亲再婚,和继母又生一子,对他也格外关心,让他有了家的感觉,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在他刚刚走出阴影的时候,继母却又遭不测,让他彻底失去了信心,才有了自暴自弃的一幕。在得知上述情况之后,笔者并没有再去责备他,而是告诉他如果爱他的父亲,要为他分忧,如果爱他的弟弟,要担负起责任,如果他都没有站起来的勇气,一个家庭就彻底支离破碎了,勇于面对,敢于承担,才是他最应该做的。这个案例让我们明白了“对症下药,才能医病救人”,这一特殊人群责任意识的养成需要从其成长的环境分析,用心理成长历程解决遇到的问题。
大学生教育是区别于基础教育的成人高等教育,其目的是塑造健全的人格特征,因此更多的需要引导,需要鼓励,让他们逐步建立自信。学风一直是当前各高校极为关注的问题,迟到旷课成了大学生中极为普遍的现象,形式多样的作弊也成了学校一道别具风格的风景,这些都给大学教育带来巨大挑战,更为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带来极大障碍,可以想象,靠作弊长大的一代将来如何教育他们的儿女,如何担负起对社会、对家庭的责任。然而,这些学生基本都是独子一代,家长对其向来百依百顺,仅仅靠行政命令管理会引起他们极大反感,情绪反弹非常严重,因此必须从他们的特质出发,引导他们向积极的态度转变,用他们自己的方式实现自我约束、自我管理,从宿舍、班级的集体责任意识培养社会责任意识。
从2010年开始,我们开始全面推行班级考核、宿舍考核与个人考核相关联的学生管理模式,旨在提高每个人的责任意识,逐步形成自发“养成”参与其中的习惯。在课程学习过程中,逐步把重心向过程管理转移,让学生在平时学习过程中树立信心,从而减少考试过程中为了投机而敢冒作弊之险的行为。
社会实践和志愿者服务是大学生密切联系社会的两个非常重要的活动,是培养社会人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能力、培养品质,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这些活动,不仅可以让学生较早地了解社会,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在社会服务过程中尝试到成功带来的喜悦,带来的成就感,从而树立起担负社会使命的信心。
我们非常重视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从2010级新生迎新、无偿鲜血等活动开始,改变了以往参与给报酬的方式,实行自愿参与的新模式,旨在培养学生“乐于奉献”的精神,让他们在帮助别人过程中收获更多的“精神财富”,从而逐步建立起社会责任感。近几年的暑期社会实践,引导许多学生在节能环保等领域选题,如2011年赴安徽华普建材公司开展以低能耗宜居房屋的调研和实践活动,使学生树立了很好的节能环保理念,而且通过与企业家面对面交流,让他们认识到作为一个企业,对社会所要承担的责任,从而也强化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
感恩是人之常情,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美德,是每个人需要具备的基本道德品质和修养。“涓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这一清代《增广贤文·朱子家训》中的警句几乎是家喻户晓的俗语,知恩图报本来是顺理成章的事。然而,对于当今的大学生来说,学会“感恩”尤为重要,因为他们是独生子女,一直是家庭的中心,心中只有自己,没有别人。特别是目前社会上以个性张扬为特征的思维方式,让更多的学生自我为中心的意识越来越强,一味的索取不知回报使得一些年轻人变得自私冷漠,道德水准滑坡。在每年的帮困助学过程中,衣着华丽、生活奢靡的学生为了获得国家助学金,抱着“不要白不要”的心态“骗取”政府的资助,造成极其不良的影响。对于大学生来讲,他们是国家的希望,“少年强则国强”,感恩意识的培养不单是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老师的培育之恩,更重要的是培养一种责任意识、自立意识、自尊意识和健全人格。西方的“感恩节”就是要教化人们学会感恩,而我们许多学生更多的学习了“圣诞节”,却把没有同时把最值得学习的“感恩节”吸收进来。
近几年来,我们坚持利用寒假期间亲朋好友聚会的机会,让学生在回家期间开展以“感恩”为主题的教育活动,旨在通过开展感恩系列教育活动和感恩素质拓展训练,让学生学会去爱,而不是一味沉寂在对周围的不满之中,使他在享受爱的同时,逐步学会分享爱的快乐,使其自觉回归到人的本性。
责任是一个人产生强大动力的源泉,是一个成功者必备的素质之一。所有的成功者,无论是对家庭、工作,还是对社会,大都具有强烈的责任感,都有一颗深怀爱与感恩意识的心。21世纪是一个快速发展、竞争激烈的时代,各国之间的竞争主要体现在人才战略上,中华民族要实现伟大复兴的梦想,离不开今后几代人不懈的努力与追求。作为当代的大学生,有责任承担历史、民族赋予的重任,为了完成神圣的历史使命,自觉树立为国为民的崇高理想, 增强社会责任感, 培养艰苦奋斗、开拓进取、团结合作、献身事业的精神,为人类社会的进步贡献力量。
[1]周岩,大学生责任意识现状调查,教育与职业,2011(10)。
[2]王雪萍,大学生责任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培养,中国成人教育,2003(2)。
[3]李朝晖,责任意识是大学生成才之必备素质,中国成人教育,2010(22)。
[作者介绍]王占勇,上海应用技术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副院长,副教授。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高校思想政治工作)(11JDSZ3021),上海应用技术学院特色项目和高教研究项目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