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以来我国领导人的舆论监督思想研究

2012-08-15 00:48张华卿
党史博采·理论版 2012年3期
关键词:江泽民舆论导向舆论监督

张华卿

(北京老年医院 中国北京 100095)

建国以来我国领导人的舆论监督思想研究

张华卿

(北京老年医院 中国北京 100095)

建国以来,我国几代领导人在舆论监督方面都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本文将对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四位领导人的舆论监督思想进行初步研究,进而展现舆论监督思想在我国的发展历程。

建国以来;领导人;舆论监督思想

今天看来,重视和加强新闻舆论工作,不仅为国家快速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保证,还对弘扬和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民族凝聚力、创造力,促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早在建国初期,我国领导人就开始了舆论监督的探索,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领导人结合时代特点,创造性的运用舆论监督思想,发挥了其在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毛泽东——“开、管、好”三字方针

我国党和国家领导人一贯高度重视新闻舆论监督工作。早在毛泽东时期,虽然还没有“舆论监督”这个概念,但已经出现了同样能发挥社会监督作用的“报纸批评”这一新闻活动。当时,新中国刚刚成立,共产党刚刚成为执政党,党内一些人滋生了骄傲自满的情绪。对此,毛泽东十分重视来自社会各界的批评,尤其是来自报纸的批评,他对报纸批评的操作方法和工作原则提出了一系列的指导意见。毛泽东指出,报纸批评必须坚持“开、好、管”的三字方针。“开,是指要开展批评。不开展批评,害怕批评,压制批评,是不对的。”;“好,就是开展得好。批评要正确,要对人民有利,不能乱批一阵。什么事应指名报评,什么事不应指名,要经过研究。”;“管,就是要把这件事管起来。这是根本的关键。”[1]

在“开、管、好”三字方针的基础上,毛泽东就如何更好的进行报纸批评提出了具体工作原则。首先,报纸批评工作要求坚持全党办报的基本原则,各级领导必须高度重视报纸出版工作,对新闻工作负责。对新闻批评工作负责。毛泽东警告说,如果“党委不管,批评就开展不起来,开也开不好”。[2]其次,新闻批评工作必须坚持党性原则,把握正确宣传导向,以满足人民意愿,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为根本。最后、要正确处理好批评报道的锋芒和分寸之间的关系。批评报道必须有锋芒,没有锋芒的批评报道不会有战斗力,也不会起到“惩前毖后”的效果,但锋芒太过就会挫伤人们的积极性,甚至被一些人利用。我国的社会矛盾大多为人民内部矛盾,应以“治病救人”为主要目的,因此必须注意批评报道的力度和尖锐度,把握好批评报道的分寸。

邓小平——“共产党要接受监督”

邓小平是我国舆论监督思想发展的主要推动者。早在1957年4月,邓小平就指出:“共产党要接受监督”,“党要接受监督,党员要接受监督”,“如果我们不接受监督,不注意扩大党和国家的民主社会生活,就一定要脱离群众,犯大错误”。[3]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邓小平论述了一系列关于监督的重要观点,特别是在由他主持通过的党的十三大报告中,首次正式提出了“舆论监督”这个概念,十分引人注目。

邓小平之所以会对舆论监督工作的重要性有清醒的认识,是基于当时特定的社会状况。在经历了“大跃进”、“文革”等一系列历史事件后,中国的社会发展进入了异常艰难的时期,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建设等方面都遭受了巨大损失,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舆论的错误导向模糊了人们的视线,使人们失去了正确的价值判断,造成了极度的社会混乱,对我国社会发展造成了无法估量的严重破坏。此外,1978年后,邓小平领导的中国改革开放如火如荼的展开,在国家各项建设事业取得丰硕成果的同时,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也暴露出来。一方面,开放的中国面临着多元文化的冲击。打开国门后,一部分人在面对西方社会的种种言论表现得无所适从,他们对中国的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产生了质疑,给社会安定带来了不利因素;另一方面,物质生活的大大丰富,也使一些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受到扭曲,滋生了唯利是图的现象,特别是以权谋私和贪污腐败案件的增加,严重影响了党和国家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

对此,邓小平经过深刻的反思,告诫全党:“党要管党”;同时强调,共产党人要避免犯错误,就必须密切联系群众,接受群众监督。一方面,新闻舆论工作要发挥正确舆论导向的作用,接受党的正确领导,以服务国家的发展大局、维护社会安定为己任;另外,新闻舆论监督工作要继续发挥对党、党员的监督作用,通过新闻活动加强党员和群众的联系,杜绝官僚主义,对于党内出现的腐败现象要及时发现,在惩治腐败的过程中,新闻舆论监督要发挥特殊作用。

江泽民——舆论导向“祸福论”

江泽民的新闻舆论监督思想继承了毛泽东和邓小平相关思想的精髓,并在此基础上根据时代特点和党所处的历史方位,丰富和发展了新闻舆论监督理论。

1989年11月28日,江泽民刚刚担任党的总书记不久,就在中宣部举办的新闻工作研讨班讲话中郑重指出:“我们党历来非常重视新闻工作,始终认为,我们国家的报纸、广播、电视等是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4]1991年5月,在接受前苏联记者采访时,他强调,“我们的新闻工作是党的整个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宣传思想战线的主要任务》一文中他认为,“舆论十分重要, 千万不能忽视。”1995年9月在中共十四届五中全会上, 江泽民提出,“为了爱护干部, 党组织要抓好对干部的经常教育、管理、监督。要加强党内监督,健全对领导干部自下而上、自上而下以及党委内部的监督制度, 同时要拓宽党内外监督渠道, 发挥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的作用。”[5]从此,新闻舆论监督工作被提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对于新闻舆论监督涉及的具体问题,江泽民提出了一系列指导意见。在新闻舆论监督的机制建设上,他提出要“重视传播媒介的舆论监督,逐步完善监督机制,使各级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置于有效的监督之下”。[6]他指出要 “对消极腐败现象也要进行批评和揭露,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7]在对新闻舆论监督效果上,他提出要以“群众满意不满意”、“群众欢迎不欢迎”、“群众拥护不拥护”为准则。他旗帜鲜明的强调,必须坚持新闻舆论的正确导向。这一点至关重要。新闻舆论导向是新闻舆论监督的关键,也是新闻舆论监督工作顺利进行的前提和保证。在1994年1月24日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江泽民提出:“我们的宣传思想工作,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 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 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 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这段话现在已经脍炙人口、深入人心。1996年9月26日,江泽民在视察人民日报社时进一步指出:“舆论导向正确,是党和人民之福;舆论导向错误,是党和人民之祸。”[8]“祸福论”集中体现了舆论导向和社会发展之间的利害关系,是江泽民对舆论导向作用的精辟表述,也是江泽民新闻监督思想的重要标志。江泽民新闻舆论思想是其“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体现,充满了时代感和现实性,极大了发展了我国的舆论监督思想体系。

胡锦涛——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新闻舆论监督

2008年6月20日,在人民日报创刊60周年之际,胡锦涛到人民日报社视察工作并发表重要讲话,充分肯定了我国当前的宣传舆论工作,并对今后的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这是继2002年1月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的讲话、2003年12月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06年在解放军报的讲话、以及十七大报告以来,胡锦涛又一次系统的阐述党的新闻宣传思想,这些重要讲话构成了胡锦涛关于新闻舆论的重要思想,是科学发展观在新闻实践领域中的具体运用。这一思想全面系统的阐述了新时期、新环境中,我国新闻舆论工作的发展方向,具有极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科学发展观是以人为本的发展观,胡锦涛明确提出新闻工作必须以人为本。强调一定要把舆论监督工作做实。“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新闻宣传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把体现党的主张和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把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和通达社情民意统一起来。”[9]对此,胡锦涛对新闻工作者提出这样几点要求:首先,尊重人民。在我国,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地位应当得到尊重,人民群众畅所欲言的权利应当得到维护,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应当得到发挥。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国家事务的讨论,对国家事务依法发表自己合理的观点和看法,对党和国家机构工作人员施行监督,是国家赋予每个公民的权利,是人民群众行使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的主要途径,也是我国民主政治的重要体现。其次,坚持“三贴近”原则。胡锦涛在多次强调新闻工作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要求新闻工作要面向基层、深入实际,以报道人民群众的工作和生活、反映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要求、宣传人民群众中的先进典型为内容,以服务群众为目的,最终通过正确的舆论导向,使人民群众在与党和国家的交流和互动中达成共识,从而化解社会矛盾,推进社会健康快速的发展。第三,要改善新闻报道的方法。促使新闻报道方式多样化,加强新闻报道的艺术性,是提高媒体亲和力、吸引力和感染力的有效手段,要“用事实说话、用典型说话、用数字说话”,通过用群众熟悉的语言和喜闻乐见的宣传方式提高舆论监督的效果。

坚持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全面协调、统筹兼顾的发展思想,胡锦涛创造性的将其应用在新闻领域,提出了“要做好党和国家工作必须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同志们办报也必须统筹国内国际两个方面。”新闻媒体一方面要占领国内新闻阵地,发挥正确的舆论引导和舆论监督功能,服务国家发展建设大局;另一方面要在国际社会树立良好的国家形象,同时也要警惕“西强我弱”的国际舆论格局对我国社会带来的冲击。此外,胡锦涛还提出:“要从社会舆论多层次的实际出发,把握媒体分众化、对象化的新趋势,以党报党刊、电台电视台为主,整合都市类媒体、网络媒体等多种宣传资源,努力构建定位明确、特色鲜明、功能互补、覆盖广泛的舆论导向新格局。”[10]这是以科学发展观的思想统筹协调我国各级、各类的媒体在新闻宣传、舆论监督中的分工合作。

胡锦涛还十分注重新闻舆论工作的与时俱进,提出“新闻宣传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11]对此,胡锦涛同志根据当前的时代特点,对新闻工作提出“五个创新”的要求:创新观念、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方法、创新手段。他十分重视网络等新媒体在舆论监督中的作用,在日理万机的百忙中,他经常抽空上网,了解社情民意,令人十分敬佩。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特别指出:“高度重视互联网等新型传媒对社会舆论的影响,加快建立法律规范、行政监督、行业自律、技术保障相结合的管理体制,加强互联网宣传队伍建设,形成网上正面舆论的强势。” 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胡锦涛也特别强调:“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营造良好网络环境。”胡锦涛关于新闻舆论监督的思想充满了时代感和针对性,更加全面、科学和人性化。

[1]毛泽东:《报纸上的批评要实行“开、好、管”的方针》,《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中央文献研究室和新华社编,新华出版社,1983年版,第l77页。

[2]邓小平:《共产党要接受监督》,《邓小平文选》第1卷,1994年版,第270页。

[3]邓小平:《共产党要接受监督》,《邓小平文选》第1卷,1994年版,第270页。

[4]江泽民.:《关于党的新闻工作的几个问题》,《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册)》,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5]江泽民:《领导干部一定要讲政治》,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6]《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 ,人民出版社,1996 年2 月版,第29 页。

[7]《江泽民同志视察人民日报社时的讲话》,人民日报,1996年10月21日。

[8]《江泽民文选》第一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563-564页。

[9]胡锦涛:《在人民日报社考察工作时的讲话》,《人民日报》,2008年6月21日,第4版。

[10]胡锦涛:《在人民日报社考察工作时的讲话》,《人民日报》,2008年6月21日,第4版。

[11]胡锦涛:《在人民日报社考察工作时的讲话》,《人民日报》,2008年6月21日,第4版。

张华卿,女,硕士,北京老年医院党办科员。

猜你喜欢
江泽民舆论导向舆论监督
敬爱的江泽民同志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探索舆论监督报道的“破”“立”之道
舆论监督报道要注重“建设性”
舆论监督报道如何促成更多“解决”
试析新闻报道如何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
坚持正面宣传 把握正确舆论导向 让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人心落地生根
论充分发挥电视新闻的舆论导向作用
浅谈新常态下如何坚持正确舆论导向
江泽民关于军队后勤改革的重要论述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