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新四军的思想政治工作

2012-08-15 00:48毕晓敏
党史博采·理论版 2012年1期
关键词:新四军部队干部

毕晓敏

(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中国上海 200234)

试论新四军的思想政治工作

毕晓敏

(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中国上海 200234)

“政治工作是革命军队的生命线”。新四军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坚持在华中抗战的人民军队,能在敌、伪、顽的夹缝中得到发展壮大,这与新四军思想政治工作的成功开展分不开。文章主要论述新四军思想政治工作的迫切性和必要性、基本内容和过程,分析其基本特点,总结新四军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经验。

新四军;思想政治工作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中华民族处在生死存亡的危险关头,中日之间的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10月2日,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谈判达成协议,将南方八省(湘、赣、闽、粤、浙、鄂、豫、皖)10多个地区的红军和游击队统一整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1941年1月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之后,中国共产党迅速重建新四军军部。新四军之所以能够在曲折中不断发展壮大,这与思想政治工作的成功开展是分不开的。

一、新四军中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迫切性和必要性

面对红军游击队集中整编加入到国民党军队的战斗序列这一转变,新四军部队官兵一方面能够理解和接受党提出的团结国民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另一方面对改编有许多模糊认识。有的认为红军改编为新四军,就与国民党军队没有本质区别;有的认为红军接受改编就是向国民党军队投降。针对这些问题,迫切需要做好军队的思想政治工作,讲明党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政策和立场,使广大官兵认识到新四军同国民党军队的本质区别,深刻理解红军改编为新四军对于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现全国一致对日作战的重大意义。此外,新四军的建设需要大批干部,除少数高级干部由党中央派遣外,其余的都要靠自力更生。这便迫切需要对广大战士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们的实战素质及政治素养,以培养部队急需的大批干部。在军队中,思想政治工作包括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是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一种方法和手段来运用的。[1]同时,新四军的战斗离不开人民群众的参与和帮助。项英在1938年2月总结南方三年游击战争的经验教训时指出:“主要的是应当深刻认识,对于群众的紧密联系是保证胜利的必要条件;我们要争取抗战的最后胜利,就必须发动广大群众,与群众打成一片。”[2]因此,新四军思想政治工作的紧要性也体现在群众思想政治工作上。

二、在新四军中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内容

(一)通过统一战线和民族解放教育,增强官兵必胜的信心。新四军部队根据中央军委和总政治部指示,开设了抗日根据地课程。总政编写了《抗日紧急动员课本》、《新战士课本》、《抗日军人读本》等作为基础教材下发部队。在教育内容上,集中讲述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正义性和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的非正义性,坚定部队抗战必胜的信心;中华民族的伟大历史,民族英雄事迹和我军英勇牺牲的光荣传统,激发部队抗日热情和勇于战胜日寇的信念;以及日本帝国主义侵华史和敌战区人民遭受日寇奴役与残杀的事实,以激发部队的民族仇恨心和拯救民族危亡的责任感。围绕这些内容,各部队根据行军、作战等不同的情况,因地制宜,采用上课、誓师大会、政治讲话、班排讨论、设置宣传鼓动棚、利用日寇行凶作恶的现场教育等多种不同形式,开展了宣传教育。同时,为了总结建军、作战经验,扩大宣传,皖南新四军创立了《抗敌报》、《抗敌》杂志以及《学习》、《建军》、《战地青年》、《抗敌画报》等等。经过教育,部队提高了觉悟,增强了斗志。

(二)建设干部训练机构和战地服务团,扩大宣传和影响。叶挺、项英等领导在建军之初就委托原抗大训练部长,即将就任军副参谋长的周子昆负责筹办并领导军教导队。1938年2月,新四军教导队正式开学。它按照抗大的办学模式,结合新四军的实际情况来进行教学和管理。4月,根据需要,教导队在岩寺被扩编为教导营,并从延安抗大调来一批红军干部来担任领导和教学骨干,增强教导营的教学实力。8月,经中共中央军委批准,新四军军部将教导营进一步扩建为教导总队。新四军教导总队是一所培训军政干部的“抗大”式的学校,从1938年2月到1941年1月,“培养各类干部四、五千人”[3],对新四军的建设和发展,以至对以后的解放战争都起到一定的历史作用。此外,新四军中做群众工作的先锋是战地服务团。战地服务团在皖南的三年是其发展的鼎盛时期,不仅得到军首长的重视和关怀,而且受到人民群众的喜爱,是集众多知识青年于一体的红专文艺宣传队、战斗队。他们以绘画、讲演、唱歌、跳舞、演戏等多种文艺形式,宣传抗日爱国思想,发动群众,为宣传新四军、建设根据地做出了重要贡献。

(三)加强对敌伪军的思想政治工作。一方面有计划有步骤地把工作打进到敌人战略要点和伪军主力部队里去,在敌伪军内部准备长期的斗争,积蓄力量,以待时机;另一方面,配合每一战役和战斗,以达到挫敌斗志,削弱敌人战斗力的效果。“敌人己经知道新四军了,据所得信件、日记及俘虏的谈话,敌军士兵目下已大多数知道新四军。”[4]第二团及第四支队于1938年底缴获敌军前后方320余封通信、160余张明信片,发现敌军已充分表现出厌战、思归、怕死、不平和不满。同时,“江南伪军反正,投归我军先后已经发生了三次。”[5]新四军对敌伪军的工作扰乱了敌人的军心,瓦解了敌伪军士气。此外,新四军开办敌工干部训练队,进行日语喊话的培训;“加紧对敌军的宣传工作,如散发传单,日文标语,短兵相接时喊日语口号,利用俘虏通讯,印发日文小册子等,以增长敌军士兵的动摇,思家,厌战,反战心理,明瞭我优待俘虏政策,以逐渐减弱其战斗力及顽强性,并打下将来鼓动敌军哗变,暴动的基础”[6],使瓦解敌军工作开展得更有目的性、计划性和成效性。

(四)整风运动促进了新四军部队的作风建设。1942年6月16日,中央军委和总政治部发出《关于军队中整风学习与检查工作的指示》,指明了军队开展整风运动的目的和要求,号召各部队积极开展整风运动。遵照指示,新四军部队做出了开展整风运动的具体安排,于1942年7月发出《关于军直机关部队整风学习的通知》后又作出《关于各战略单位整风的决定》,要求各部队依据战争环境和各部队特点,妥善安排好整风和战斗两件大事。之后,为对付日军“大扫荡”,整风学习暂时停止。1943年4月,华中局根据中央《关于继续开展整风运动的决定》,决定把整风学习作为全年的中心任务,整风运动重新开展起来。6月2日,中共中央书记处指示,要求利用各师首长到军部讨论整风的机会,在师以上领导干部中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严格检查党性,改善领导干部之间的团结。陈毅亲自组织军直机关高级干部进行整风学习,并发表了《关于学习的意见》和《应付时局与整风》等文章,带头进行自我批评,对全军高级干部自觉检查党性,改进领导作风和思想作风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五)“双拥”运动和尊干爱兵运动密切了军民、军政和官兵关系。1942年9月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作出《关于统一抗日根据地党的领导及调整各组织间关系的决定》,决定分别在军队和地方开展一次“拥护政府、爱护人民”和“拥护军队”的活动。[7]1943年12月5日,新四军政治部发出《关于拥政爱民运动的指示》,强调了“双拥”活动的重要性和具体内容。新四军制定了详尽的拥政爱民公约,用以规范和约束部队。同时,官兵关系是影响部队战斗力的又一重要因素。官兵一致是我军政治工作的三大原则之一。尊干爱兵运动实际上是一个思想改造的过程,需要进行一系列深入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细致的组织工作。新四军始终重视部队内部的团结和官兵关系的融洽,并积累了不少好的做法和经验。早在1939年,新四军政治部副主任邓子恢便在欢迎上海民众慰劳团席上的报告《新四军怎样做政治工作》中指出:“官兵平等上下亲爱团结”是新四军需要保持和发扬的“固有的优点,这是巩固部队加强部队战斗力以取得胜利的基本条件”,同时也是新四军“政治工作的基本任务”。[8]

(六)大生产运动铸造了艰苦奋斗的民族精神。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尤其1941年日军在华中开始推行所谓“新国民运动”,实行残酷的“清乡”、“扫荡”后,根据地经济遭到严重破坏,财政发生极大困难。为了战胜困难,坚持长期抗战,中共中央向各抗日根据地军民发出了“自己动手,克服困难”的号召,华中抗日根据地军民积极响应。1943年1月,《华中局关于坚持敌后艰苦斗争的指示》中提出:“必须广泛发动军民普遍开展生产运动。”[9]2月,在《华中局关于春耕工作的指示》中又指出:要各地参考陕北和华北各地生产经验,加紧生产运动。新四军遵照华中局的指示精神,自1943年起,掀起了大生产运动。军部和各师都成立了生产节约委员会,加强对大生产运动的组织领导;提出生产建设的基本方针;制订生产计划,明确生产任务;制定“公私兼顾”原则,鼓励发展生产。无论中心区还是边缘区、主力部队还是游击部队、干部还是战士、机关还是战斗部队,上至军师首长,下至战士、勤务员、马夫,都毫无例外地投入到大生产运动的热潮之中。发展农业生产种粮种菜外,还开办了织布厂、榨油厂、烟厂、纸厂等和各种手工业;开展部队自身的生产外,还帮助老百姓从事诸如挑粪、锄草、割麦子、割稻子等的日常劳动。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下,广大军民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民族精神,靠最简陋工具开荒种田、纺纱织布,解决了部队生活最基本的需要,成功地战胜了经济困难。

三、新四军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特点和经验

(一)重视培养干部并发挥其先锋模范作用,推动了新四军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在建立之初,新四军便很重视对干部的培养,逐步形成了一系列干部教育、选拔、任免、保健制度。在干部教育方面,创办了各级学校、党训班和各抗大分校。华中局要求军政干部必须经过抗大受训一期才能算合格,连排干部受训于抗大各分校,团营干部受训于军属抗大总分校,班排干部受训于各旅团教导队。在干部选拔方面,华中局要求各组织部门实行分工以了解干部工作,军组织部须了解团级以上干部,师组织部须了解营级以上干部,旅团组织科股须了解连排以上干部。在干部任免方面,“要经过党的委员会或军政委员会的讨论,经过上级军政机关的批准。”[10]连排级要经过团的讨论与旅的批准,营级应经过旅的讨论师的批准,团级应经过师的讨论军的批准。此外,还建立了正规的保健制度以爱护干部的身心健康。同时,新四军善于发挥领导干部以身作则、模范遵守纪律的表率作用。项英、袁国平、邓子恢、刘少奇等领导干部亲自抓全党全军的政治工作,是思想政治工作的积极倡导者和行动者。“运用建立模范连队的经验,发扬到整个部队中去,以推动诸连队平衡的发展和进步。”[11]

(二)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灵活,形式多样。在军队内部:1.通过首长作报告或分组讨论进行会议教育。2.通过军政治部统一编印教材上政治课。3.以连为单位,按照战士识字程度分班,每天上一小时识字课。4.办报纸。皖南时代和皖南事变后,新四军的报刊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5.通过在军、师、旅、团、营各级设剧团组织,主要表演和新四军战斗、生活有关的戏剧和歌舞。6.通过在救亡室设置墙报组、军事或政治研究组、读报组、识字组、打球队等小组以及每周六举行晚会进行政治问答、演讲比赛和演剧来开展活动。向群众宣传方面:通过出布告、发传单、用石灰在墙上写标语口号、个人谈话、向集会民众演说、开群众大会或军民联欢会、帮助群众劳动及解决困难问题等方式。对敌伪宣传方面:通过标语,发送传单、画报、快报等方式,唤起日军士兵思乡思亲之情,制造日军悲观气氛,宣传我党的优俘政策,劝阻伪军反正;通过口头宣传,主要有阵前政治讲话、讲我军优俘政策、唱反战歌曲。新四军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不拘泥于一种形式,因对象而异,随形势而变,贴近军民,行之有效。

(三)对敌伪军的政治工作是新四军思想政治工作的新任务。以往,军队是同国内敌人作斗争,而新四军面对的是日本帝国主义,主要矛盾由阶级矛盾转变为民族矛盾。此外,日军为补充军力的不足而采取的“以华制华”政策,导致大量伪军和伪军组织的出现,成为抗日战争中的特殊现象。1941年8月4日,中共中央作出了《关于敌伪军组织的工作决定》的指示,要求“各根据地由党政军成立统一的敌伪工作委员会,分区亦设立同样的委员会。地方党书记及军队政治部主任,均须参加此委员会。”[12]为了深入贯彻和落实中共中央和华中局的指示精神,军政治部与各师纷纷建立相应的敌军工作部门,对敌伪军展开有力的宣传、舆论攻势,争取和瓦解伪军、伪组织。通过打入敌伪内部,建立日本人反战同盟、朝鲜解放同盟等反战组织,执行优俘政策等思想政治工作,使敌军的意志趋向动摇和涣散,争取了大批敌伪军反正过来,配合了部队的军事进攻。

(四)通过以整风运动为主的一系列运动,加强了新四军在政治、思想、组织和作风上的统一。新四军的整风运动从1942年到1945年经历了近4个年头,是党和军队整风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整风运动始终注意加强干部的思想教育,反复学习和讨论整风文件,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给军队的政治、思想、组织、作风等方面的建设带来了深远的影响。政治上,增强了干部的党性意识,提升了新四军干部执行正确路线的自觉性;思想上,提升了抵御腐朽思想的能力,通过对马列主义理论的学习和自我反省,使广大干部武装了头脑,明确了方向;组织上,全面考查了干部,纯洁和巩固了新四军的干部队伍;作风上,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和不良作风得到一次较好的克服,提高了部队的战斗力。通过以整风运动为首的一系列运动,一大批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充实到新四军的军事建设中去,部队制度得到进一步完善。

(五)维护民众的利益是新四军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要求。“爱护老百姓”是新四军的三大纪律之一,而十项注意中就有九项是对民众的纪律要求 。新四军始终把民运工作视作开展政治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民众运动与游击战争是不能分离的,没有民众运动的开展和深入,游击战争的胜利与坚持,是不可能的。”[13]新四军重建军部以后,普遍建立了各民众团体,以保护群众的切身利益。“不代表群众利益,不爱护群众的利益,不关心群众的疾苦,不为解除群众疾苦而服务,用漠不关心、官僚主义的态度对待群众切身利益与疾苦的问题,那就不是共产党员。”[14]在华中各抗日民主根据地,新四军各部队帮助各地群众开展抗日活动,组织发展生产。新四军民运工作的深入发展,促使广大群众参战、抗战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

[1]孙梦云、赖相燕、杨国辉:《关于思想政治教育与思想政治工作概念的比较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7年第2期。

[2]马洪武主编:《新四军和华中抗日根据地史料选》第二辑,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79 页。

[3]王辅一主编:《新四军事件人物录》,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26 页。

[4]林植夫:《一年来工作的经验与教训》,《新四军和华中抗日根据地史料选》第二辑,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252页。

[5]袁国平:《论坚持大江南北的敌后抗战》,《新四军在皖南》,《新四军在皖南(1938一1941)》,1985年,安徽省出版总社内部发行,第151页。

[6]马洪武主编:《新四军和华中抗日根据地史料选》第二辑,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246页。

[7]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学院政治工作教研室:《军队政治工作历史资料》(7),第392页。

[8]马洪武主编:《新四军和华中抗日根据地史料选》第二辑,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235页。

[9]江苏省财政厅、江苏省档案馆合编:《华中抗日根据地财政经济史料选编》第2卷,档案出版社,1986年版,第6页。

[10]黄克诚:《目前军事建设中的部队政治工作》(1942年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编审委员会编:《新四军·文献》(3),解放军出版社,1994年版,第159页。

[11]袁国平:《江南敌后游击战争中的军队政治工作》(1939年),《新四军和华中抗日根据地史料选》第二辑,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231页。

[12]《中央关于敌伪军组织的工作决定》,《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3),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第186—187页。

[13]袁国平:《江南敌后游击战争中的军队政治工作》(1939年),《新四军和华中抗日根据地史料选》第二辑,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223页。

[14]刘少奇:《目前形势,我党我军在华中三年的基本总结及今后任务》,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编审委员会编:《新四军·文献》(3),解放军出版社,1994年版,第92页。

毕晓敏(1987-),山东人,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0级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专业研究生。

猜你喜欢
新四军部队干部
俄部队军演
儿在部队又立功
当干部切忌“打官腔”
拆弹部队 勇者之盾
老部队
新四军的两个英雄团
《新四军发展史》评介
《新四军简史》出版
八路军、新四军拥有哪些武器装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