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宇
(秦皇岛市委党校 河北秦皇岛 066000)
转型期政府和社会组织新型关系的构建
张宇
(秦皇岛市委党校 河北秦皇岛 066000)
在我国,随着社会政治变革的不断推进,各种社会组织的迅速发展已是有目共睹的事实,社会组织的存在和发展促进了许多问题的解决。既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政府失灵,又能在一定范围内弥补市场失灵;既能减少政府成为社会矛盾焦点的概率,又能较好处理市场不能或无力处理的问题和矛盾。相对于政府,社会组织的运行方式能够降低社会管理的成本、提高社会管理效率;相对于市场,社会组织的调节方式能够更好地保证社会目标的实现,使公平正义落实到实处,让社会公众共享发展成果,更好的化解矛盾、推动发展[1]。
政府和社会组织是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的两大主体。政府作为公共权力的载体,对社会组织的支持和信任直接影响到社会组织的发展,而社会组织的发展状况对政府治理具有重要的补充和制约作用,两者之间的支持、制约关系对于社会和谐发展至关重要。
不同国家由于其历史传统和政治制度不同,社会组织和政府的关系模式及社会组织的非营利体制也不同。在我国,社会组织虽然是不容忽视的组织力量,但是政府是公共物品所需资金的直接投入者、是公共事业的直接举办者、是公共服务的直接递送者,社会组织充当补充的角色,作为政府的补充力量而存在。
“政府失灵”是社会组织存在的前提条件。政府是公共物品的基本供给主体,其所提供公共物品的内容、数量和质量是由政治决策决定的,所以政府很难提供特定类型的公共物品来满足居民需求的异质性和多样性,即存在“政府失灵”。社会组织存在的主要目是弥补政府在公共服务中的功能失灵,政府与社会组织的关系是补充与被补充的关系[2]。
社会组织的存在和发展受到政府对于社会组织属性的认知及政府制定的与社会组织相关的政策法规影响。首先,政府决定社会组织运行的基本法律环境,决定着社会组织成立和获得合法身份的难易;其次,政府制定对于社会组织的各种税收政策、运作程序;最后,政府可能是社会组织的财政资助来源。
党的十七大报告进一步确认政府和社会组织合作发展对于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重要性。
社会组织的快速发展原因主要在于它的多样化社会服务功能是解决“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问题的有效途径。在社会生活中公民需求趋于多元化,政府和市场难以提供多样化公共产品,就会出现了市场机制与政府机制同时失灵的现象。在我国,社会产品是由利益驱动的市场机制下的私营部门提供的,自利倾向导致公共利益难以实现,但是由政府来提供公共产品、监管私营部门的社会成本却很大,很难全面的满足公众。公民多样化和异质性的服务需求无法从“政府”和“市场”中得到完全的满足,而社会组织多样化的服务功能可以提供异质性公共产品满足需求,客观上弥补“政府”和“市场”同时失灵[2]。
社会组织是独立于政府和企业之间的“第三部门”,是非政府组织,是非营利组织,它采用扁平化结构,运作机制灵活,低运行成本、高功能效率,并且具有民间性、公益性、自治性特点[3]。在社会组织实际运作的过程中,其在总体社会结构中独特的地位和组织属性,保证其能够吸引更多公众关注和参与社会生活,有助于缓解社会问题和矛盾的尖锐性,有助于推进政府制度创新、政策创新,解决政府社会管理的后顾之忧。
对于社会组织来说,通过和政府合作,可以获得稳定的资源和政策支持来实现它的社会公益目标。社会组织的经费来源主要由社会捐助和政府资助构成,社会捐助是社会组织的重要收入来源,但是调查显示社会组织的经费来源更多是依赖于政府的支持[4]。在坚持社会组织独立性的前提下,通过与政府平等合作获得政府资助是社会组织发展的需要。社会组织还可以通过和政府的合作争取政策倾向和税收优惠来支持其发展。此外,社会组织同样存在着“利益驱使”“规避风险”不履行职责的可能[5],也需要政府的依法监管来帮助它恪守立场,维护其社会公信力。对于政府来说,通过和社会组织合作,可以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把握整体布局和发展方向上面,有助于政府职能更好的履行。
政府与社会组织的良性互动标志着社会的民主程度不断增强,标志着社会的参与程度不断提高。构建政府与社会组织良性互动的关键在于培养两者之间的信任关系,合理界定两者的职能和权责,有效整合两者之间的功能作用,妥善处理两者之间的利益关系。
首先,转变政府观念,重新界定政府与社会组织的关系。在公共领域政府应该把更多的精力用于掌舵和协调整个社会的宏观发展,社会组织是政府能力发挥的有效助推力,它可以在公共治理领域发挥功能作用,可以帮助政府管理社会事务、服务公众,政府可以通过制定公共政策、制定公共管理原则等对社会管理和服务进行监督和完善[6]。
其次,健全法律体系,为社会组织组织发展提供保障。政府应尽快对现行的关于社会组织的法律法规增补、调整和修改,并适当调整严厉限制的取向, 增强指导性和可操作性,消除社会组织争取合法性的政治和法律障碍,使许多具有“合理性”或“正当性”的“非法”组织,纳入到管理范围之内,为其发展提供空间,使其充分发挥良性作用。
再次,深化配套改革,创造良好外部环境。政府要积极完善扶持和培养社会组织的政策,建立公正和公开的非营利组织减免税制度,制定政策鼓励社会捐赠,扩大社会组织的经费来源。推行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的采购制度[7],形成有效的财政支持系统,为其解决困境提供有利环境,为其提高服务能力提供保障。
最后,加强监管,规范社会组织行为。政府应有计划的改革现行的双重负责体制,指导社会组织逐步建立完善的运行机制、自律和诚信机制,健全社会组织问责制度,防止社会组织受利益驱使难以履行职责,增强社会组织运作的透明度、公开化、诚信度和公信力, 规范社会组织的行为,促进社会组织健康有序的发展。
社会组织在政府政策的支持下,应该加快自身的发展脚步。
首先,正确认识政府支持,明确与政府的良性互动关系。社会组织要善用政府的优惠支持政策,明确地位和属性,充分发挥服务和沟通作用、聚合和参与作用、桥梁和中介作用。社会组织要利用自身优势,辅助政府管理社会事务,协调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帮助政府提高宏观调控能力,提高公共物品的供给效率。
其次,健全内部机制,提高自身能力。社会组织应该健全以章程为核心的内部管理和运行体系,形成自律机制,用严格、规范的制度保证各项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减少内耗,树立形象,提高公信力,增强提供公共产品的能力。
最后,调整社会组织与政府之间的权利关系,实现“合作”发展。充分认识政府与社会组织的平等性,推进社会组织的有序平衡发展,促进公共权利的合理分配[8], 合理界定自身的职能和职责,在政府责任强化的基础上,发挥社会组织功能,为实现共同目标积极协作,形成各负其责的合作格局。
[1]王秋波.我国社会组织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人民网,2011(4)
[2]张勤,刘含丹.构建政府与公民社会组织的合作互动机制[J].新视野.2008,(11):54-57
[3]马力. 论政府与非营利组织合作模式构建[J] .学术交流,2007, ( 4) :88.
[4]甘肃省民政厅课题组.社会组织与政府关系模式研究[J].甘肃社会科学.2009,(3):232
[5]陈振明.公共管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418.
[6]王名.清华发展研究报告2003——中国非政府公共部门[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12.
[7]熊跃根.转型经济国家中的“第三部门”发展:对中国现实的解释[J].社会学研究,2001,1:89-100
[8]王名.中国民间组织30年—走向公民社会[J].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189-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