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盘普遍“缩水”啦?

2012-08-15 00:47本刊编辑部
民生周刊 2012年5期
关键词:单位制闪存盘标称

U盘普遍“缩水”啦?

“北京水’市 ”面 ,3 0这种 是U盘最容近量北均京‘市缩消费者协会的一项调查结果,也就是说U盘的实际容量和标称容量不符。难道是U盘制造商集体偷工减料,弄虚作假,欺骗消费者吗?

闪存是否被打折

北京市消费者协会对市面销售的30个品牌的USB闪存盘产品进行了比较试验。测试结果显示,USB闪存盘普遍存在虚标容量的现象,所有样品均未达到产品包装明示的容量,其中相差最大的U盘,标称8GB,在电脑上显示只有7.44GB,仅为标称值的93%。

U盘包装上写明的容量与电脑显示出的容量值不相符,是否一定说明U盘制造商偷工减料,弄虚作假,欺骗消费者了呢?其实问题出在了对于1GB这个单位有多大,业界存在两种不同的理解方式。

我们从国际通用的计量单位开始讲起。例如米、千米这样的描述,大家一定都很熟悉,它们之间的换算都是十的倍数,也就是十进制。

如果用数字表示一百万米或者十亿米,普通青年会直接写1000000米/1000000000米,文艺青年或许会写成1,000,000米/1,000,000,000米,另一类青年则会这么写:1M米/1G米。

在国际单位制里,1k表示1000,1M表示1000k,也就是106,1G表示1000M,也就是109。不过一般在表示长度的时候,用1M米、1G米的青年并不多。生活中使用M、G比较明显的例子是无线电波的频率,比如微波炉电磁波频率是2.45GHz,也就是2.45×109Hz。

按照惯例,国际单位制里M、G适用于各个领域,可以说1G米、1GHz,也可以说1G摄氏度、1G吨、1G伏电压等等,但是用G和M表示信息容量大小的时候,就出现了小小争议。

1024进位惹分歧

在电脑里,无论多眩的画面,多复杂的功能,多给力的软件,无论储存在硬盘、光碟还是U盘上,到最后都是分解成一大堆按顺序排列的数字0和数字1来储存。换句话说,这是个二进制的世界,其中单个0或者单个1称为一个bit,通常把8个bit合在一起,比如10011011,称为一个Byte。

U盘容量指的就是这个U盘可以储存多少个Byte。但是在电脑世界里,2Byte、4Byte、8Byte、16Byte……1024Byte这样以2的次方数为“批量”处理Byte会方便一些,更整齐一些,于是就有了另一种定义,1GB=1024MB,1MB=1024KB,1kB=1024Byte,这样算来,1GB不是1,000,000,000 Bytes,而是1 024×1024×1024=1,073,741,824Bytes。

1000和1024这两种换算方法各有各的道理,前者是遵循国际单位制,与其他单位接轨,后者对于计算机的运算更方便一些。为了避免混乱标注现象的延续,国际电工协会(IEC)在1999年拟定了"KiB"、“MiB”、“GiB”等一批新的二进制单位,专用来标示“1024进位”的数据大小。而后,这一标注规范又于2008年并入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文件,成为国际通行的标准——至此,GB与GiB的分野才开始明晰。

换算差异造成“缩水”

由于计算机行业的迅速发展,标准的设立又较为滞后,大量已存的误标未被及时修改,成为了“历史遗留问题”。目前硬件制造商,包括U盘制造商使用的都是国际单位制的GB单位(1000换算的)来标示容量,但我们熟悉的Windows系统,依旧以“GB”字样来表示“GiB”单位(1024换算的)。

1个8G的U盘(GB单位),如果没有造假,在windows系统里显示的大小会是8000,000,000/1,073,741,824=7.45G iB,也就是在“我的电脑”里显示是“7.45GB”。这个“显示容量只是标称容量93%”的U盘其实是正常现象,并没有缩水。

(转载自果壳网)

□ 编辑 陈 萌 □ 美编 王 迪

猜你喜欢
单位制闪存盘标称
丽水抽检羊毛(绒)衫类商品不合格8批次
何为“国际单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