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特祥 张建强
构建党建新模式 引领农村大发展
王特祥 张建强
山阴县在加强农村基层党建工作中,以农户为基础,以产业为依托,以专业合作社为载体,以富民为目标,采取“党组织+合作社+园区”的党建新模式,通过党组织抓合作社,合作社带农户,建立了“农村产业党建”工作新模式,实现了基层党建与经济发展的互动双赢。
按照“建一个组织、兴一项产业、活一地经济、富一方百姓”的工作思路,近年来,山阴县以“把党组织建在产业协会上,把党小组建在生产经营的各环节上,让党员的作用发挥在前沿阵地上”为目标,积极探索“党组织+合作社+园区”农村党建工作新模式。在支柱产业发展比较成熟但尚未建立合作社的村,由村党组织牵头,书记领办,依托本村优势产业,把专业大户、党员和部分群众组织起来,创办各类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或协会,着力形成以村党组织为主体、以专业党支部为骨干、以分类党小组为基础的新型村级党组织构架。并制定各类党建规章制度和产业合作社章程,指导合作社党建工作正常开展,引导经济健康发展,实现基层党组织的政治优势与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经济优势有机结合。同时,本着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社会化服务、产业化经营的思想定位,确定了以“种植、养殖”为主导的产业发展格局,重点发展大棚蔬菜、奶牛养殖等产业。迄今,新成立产业党总支10个、各类产业党支部15个;全县75家奶牛专业合作社,单独、联合成立了13个党支部。
积极在合作社(协会)党支部中培养典型、树立典型和宣传典型,通过现场观摩、现身说法、跟踪服务等形式,把各业协会党组织典型建成党员教育的阵地、传播技术的平台、提供服务的桥梁、联系群众的纽带,使各业各类“支部+合作社(协会)+园区”典型辐射带动功能不断提升。典型的示范引领,使有产业的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都被编入相应的专业党支部,从而将党员致富能人聚集在产业链上,把党的组织优势融入产业优势,最大限度地聚合同一产业链上党员的优势资源,实现共性职责与个性职责的有机统一,使协会党组织成为内联农户、外联市场的纽带和培植农村优势产业的战斗堡垒,使基层党员成为产业前沿的先锋队,带领群众实现共同富裕的航标。目前,全县改建升格农村基层党委1个,农村党总支5个;地域新设置党支部23个,重新调整设置了党小组800多个;10个行政村联建党支部4个,5个村和企业联建了党支部,89个县乡机关事业单位和农村联建了党组织,基本做到了基层党组织应建尽建。
各乡镇党委坚持以党组织为龙头,以党员为主体,以产业为依托,以群众为基础,以利益为纽带,走致富能人带、科技服务带、乡镇干部带、示范基地园区带组建“支部+合作社(协会)+园区”的路子,大力扶持“支部+合作社(协会)+园区”发展,使党组织、党员致富能人和广大群众联结成一个共同体,有效地增强了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发展的能力。通过党支部指导合作社、合作社带动农民,把党的基层组织优势和合作社经营优势有机结合起来,不断放大党组织和党员在产业链上的富民效应。同时,通过采取“一对一帮扶、结对帮扶、部门帮扶”的办法,对“支部+合作社(协会)+园区”在资金、技术、信息上给予大力支持。先后解决技术、人才、信息等问题140多个,为农户协调贷款160万元,先后吸收320多名贫困户和贫困党员加入协会,帮助他们走上脱贫致富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