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记忆中的名人故事
■始 石
刘天章(1893~1931)又名刘望,字云汉,陕西省高陵县高刘村人。中国共产党早期党员和领导人之一。1930年任中共山西省委书记,组建了晋西游击队和红二十四军,后被敌人逮捕,壮烈牺牲。
刘天章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受进步思想启迪,早年参加声讨袁世凯和陕西督军陆建章的斗争。为了唤醒民众,他还和同志们创办刊物,积极宣传进步思想。
刘天章出生于陕西省高陵县高刘村一个农民家庭。因家境贫苦,刘天章14岁时,才到三原县城一所小学读书。少年时期的刘天章,饱尝了清政府腐败无能给人民造成的痛苦,开始产生不满清王朝统治、要求民主富强的思想。1914年春,刘天章考入西安三秦公学留日预备科。在进步老师的教育和帮助下,他阅读了大量当时进步人士的文章,启迪了思想。1915年,袁世凯复辟称帝,同日本帝国主义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消息传到陕西,刘天章义愤填膺,与校内外的进步师生一起,参加了声讨袁世凯及其走狗陕西督军陆建章的斗争。为了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1918年夏,刘天章考入北京大学预科,两年后进入化学系学习。在北京大学学习期间,他如饥似渴地寻找拯救中华的革命真理,积极参加革命活动。1919年3月,南北军阀在上海召开和会时,陕西军阀混战余波未息,在陕的各派军阀兵力逾20万,他们和土匪相勾结,为非作歹,搞得地方不宁,人民备遭涂炭。刘天章闻讯气愤不平,他和旅京的陕西学生,组织起学生团向北京政府请愿,并通电和会,呼吁停战和驱逐陕西军阀陈树藩。为了唤起广大人民的觉醒,他们还创办了刊物《秦劫痛话》,刊载描述陕西人民疾苦的文章。
在北大学习期间,刘天章是学生会负责人之一,他面对中国政府的腐败无能,为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斗争奔走呼号。五四运动迫使北洋军阀政府在巴黎和会上拒绝签字。运动中,刘天章结识了李大钊等人,后经李大钊介绍,成为我党最早的共产党员。
这一年5月初,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的消息,如晴天霹雳震动了北大校园,学生们群情愤激,有的同学咬破手指,裂断衣襟,血书“还我青岛”。当时,刘天章是北京大学学生会的负责人之一。他面对中国政府的腐败无能,怒火满腔,为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斗争奔走呼号,成为运动的中坚分子。5月3日,北京各校学生代表会议决定第二天齐集天安门举行学界大示威。刘天章积极响应参加。5月4日,北京各校3000多名学生云集天安门。
在天安门前,金水桥南,学生们竖起大小白旗数十面,旗上书写的都是反对列强、惩办国贼的口号。在这之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竖立在金水桥南边的用长方形白布写的一副挽联:“卖国求荣,早知曹瞒遗种碑无字;倾心媚外,不期章 余孽死有头”。整个天安门会场气氛悲愤激昂。下午两三点钟,学生队伍浩浩荡荡向东交民巷进发,因受阻,队伍转向赵家楼行进。激愤的学生们呼声震天,以排山倒海之势,涌到了赵家楼胡同内曹汝霖住宅门前。刘天章和同学们不顾全副武装的军警拦阻,奋勇冲入赵家楼,把卖国贼章宗祥痛打了一顿,放火烧毁了曹宅。五四革命斗争中,工作十分繁忙,刘天章的胃病时常发作。但他不顾病痛,承担了北大学生会会刊的主编工作,白天出外进行爱国民主宣传,晚上回来通宵达旦编印会刊。不管工作多苦、环境多差,刘天章总是十分乐观,满腔热情,坚持编好每一期刊物。刘天章和战友深入到北京城内外的大街、小巷,甚至家庭院落,向市民、士兵、警察宣传爱国反帝的道理,他们通俗动情的演讲,使台上台下的人们感动得热泪盈眶。为此刘天章遭到警察逮捕,但不久又获得释放。
6月17日,北洋军阀政府电令在巴黎的中国代表,按照帝国主义的意旨,在巴黎和约上签字。北京政府的可耻态度,再一次激起了群众爱国运动的高潮,于是一场拒签和约运动在全国兴起。6月27日下午,北京各界举行联合请愿。刘天章作为北京学联的代表参加了这次请愿活动。联合请愿的代表包围了新华门总统府,要求面见徐世昌,但遭到拒绝。这引起了学生代表的义愤。刘天章和同学们在新华门外的草地上,向各界代表和围观群众发表演说,愤怒地揭露帝国主义和军阀政府相勾结,欺压中国人民的罪行,坚决表示见不到徐世昌,得不到明确答复,誓死不回校。在学生代表的坚决斗争下,徐世昌不得不出来接见了学生代表,同意了学生的要求,并打电报给出席巴黎和会的中国代表,命令其拒绝签字。这次斗争取得了伟大的胜利。
在反帝爱国的伟大斗争中,刘天章意志坚定,活跃激进,思想不断进步,特别是在拜访、结识了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李大钊以后,进步更加明显。在李大钊的影响、引导下,他逐渐转变为共产主义者。五四运动后,他参加了李大钊在北京组织的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并成为该会的积极分子。他不仅踊跃参加研究会组织的各种读书会、讨论会和辩论会,还大量阅读了《共产党宣告》、《〈资本论〉入门》等马列著作和进步书刊,探求救国救民的真理。在研究会里,刘天章有了与李大钊经常接触的机会,他时常向李大钊请教疑难问题,与李大钊共同探讨中国革命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受益不浅,由此奠定了他献身共产主义事业的基础。1920年冬,刘天章加入了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二年,经李大钊介绍,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我党最早的党员之一。
刘天章和其他共产党人一起创办《共进》半月刊,刊登进步文章,宣传马克思主义。在刘天章的主持下,《共进》发表了大量的反帝反封建文章。刘天章因思想活跃,被称为共进社的“小脑”。
刘天章加入中国共产党以后,进行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更加自觉顽强。1921年10月,刘天章和杨中健、李子洲等人商议酝酿,决定创办《共进》杂志(半月刊),宣传马列主义,向邪恶势力进行斗争和深入探讨在陕西进行革命的问题。刘天章和杨钟健负责杂志的编辑工作。他们遵循“提倡桑梓文化,改造陕西社会”的宗旨,在《共进》杂志上发表了许多宣传十月革命,介绍各国革命经验和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结合全国和陕西的实际,分析了中国特别是陕西的社会、政治、经济状况,提出了改造社会、革新陕西政治和教育的主张,向旧世界宣战。
《共进》杂志创刊后,所刊登的文章矛头直指封建军阀统治,笔锋犀利,直刺时弊,鼓动性很强,得到陕西社会舆论的广泛同情和支持。为了扩大《共进》杂志的影响,刘天章和杨钟健、魏野畴、李子洲等人借《共进》杂志创刊一周年之际,在《共进》半月刊的基础上,发起成立了陕西旅京学生的进步团体——共进社。共进社的总社设于北京的三眼井。刘天章因为活动能力强,被称为共进社的“小脑”,并被选为共进社的常委主席兼编辑主任。在刘天章的主持下,《共进》杂志发表了大量反帝反封建的文章,并开始注意到世界革命的动向,发表了许多关于苏联及其他国家的政治、经济、道德、教育及介绍新思潮等方面的文章。1922年6月15日,《共进》第十七期上刊登了《中国共产党对于时局的主张》,接着又多次刊登我党机关刊物《向导》和《新青年》等进步报刊的广告目录,并转载党的领导人的文章,积极拥护和宣传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最低纲领。与此同时,《共进》杂志上还大量刊出宣传马克思主义、歌颂十月革命的文章。刘天章还在编辑《共进》时,翻印了《共产主义ABC》、《社会科学概论》、《社会进化史》等宣传共产主义的书籍,澄清了一些人思想上的错误认识,坚定了对共产主义的信仰。
为了加强党对共进社的领导,刘天章和魏野畴除了大量吸收新社员外,还在北京召开代表大会,通过新的纲领和新的章程。刘天章被选为政治委员,共进社成为当时规模较大、历史最长的进步社团,是我党进行革命斗争最得力的外围组织之一。
1923年2月,京汉铁路工人举行了轰轰烈烈的“二七”大罢工。在党的领导下,刘天章积极联络进步学生上街游行,带头高呼“为自由而战,为人权而战”的口号,声援工人的正义斗争。他投身于工人群众中,和工人们一起顽强地向封建军阀进行斗争。二七惨案之后,他又亲自深入到工人群众中,了解调查惨案中工人伤亡的情况,及时向党组织作汇报。同时,他在《共进》杂志上发表文章呼吁人们反对封建军阀、反对帝国主义。他在为共进社起草的宣言中,明确提出“中国目前应解除的两大恶势力,是国际资本主义和军阀统治”,“而打倒军阀是对内谋政治清明的唯一的第一步办法,而对于解除国际资本帝国主义,亦为釜底抽薪的办法。”
1924年春,国共合作统一战线建立,革命形势迅速发展。共进社发展也很快,吸收了大批的新社员。由于共进社没有明确的纲领和章程,社员们对共进社的性质、任务以及与共青团、共产党的关系存在着不同的看法,加上不少骨干社员大学毕业后到各地工作,共进社组织上一度出现松弛现象。为了加强党对共进社的领导,1923年秋,在刘天章和魏野畴领导下,共进社举行了组织和思想整顿。刘天章、魏野畴同社员谈话,询问意见,还向他们介绍自己的工作经验。在他们二人的努力下,共进社内部的团结增强了。1924年春节期间,刘天章和魏野畴主持召开了共进社的年会。会议决定修改共进社的纲领和章程,放弃原来“提倡文化,改造社会”的比较空泛的宗旨,把政治问题看作“是目前最急切的问题”,把经济问题看作是“一切问题中之根本问题”,主张以“一致的努力,反抗国内封建的旧势力及帝国资本主义的列强,终必使之解除武装而投降”。还提出在打倒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之后,对经济要实行彻底改造,以达到使“一切劳动的群众、群众的劳动,皆获得均衡的尽量的幸福与报酬”。同时,还把家庭、妇女、婚姻、风俗、习惯、宗教等方面的社会问题,同政治革命和经济革命联系起来,认为这些都是“前代历史”形成的,“只有在政治革命及生产革命以后,烈火盛焰摧陷之”。同年4月,共进社在北京召开了代表大会,通过了新纲领和新章程,选举了新的领导机构,刘天章当选为政治委员。从此,共进社有了明确的奋斗目标和更为严密的组织原则。经过整顿的共进社不仅战斗力加强了,而且组织得到了发展,并且还在社内建立了党团组织,成为当时全国规模较大、历史最长的进步社团,是我党进行革命斗争的得力外围组织之一。刘天章不仅为共进社和《共进》杂志的健康发展努力工作,而且还先后介绍李子洲、魏野畴、武止戈、邹均、屈武、耿炳光、王子休、方仲如、潘自力等人加入了党团组织,引导了一大批青年走上革命道路。由于刘天章敢于坚持原则,善于团结同志,能不断提出新的主张和解决问题的办法,他被大家誉为共进社的“元勋”。
刘天章在严酷的革命斗争中,逐渐认识到掌握革命武装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主动向党组织要求从军。他在学兵营里建立党组织,并亲自担任党团委员会书记,为革命培养了一大批军事人才。
1924年6月,刘天章从北京大学毕业后,先是在北京协助李大钊做党的地下工作,担任北京反帝大同盟的秘书。在严酷的斗争中,刘天章逐步认识到掌握革命武装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他曾写信给在德国留学的杨钟健,明确提出了建立武装的主张。他认为:“光说不算,要拿实力干,非入军队不可!”他写到:“我的理想的途径是:如果得到了机会,入到军队之中,至少新成一营,军官尽为同志;专门从事培植”。“如果实力可用,便不客气起来,打起鲜明的旗帜”。这一年的秋天,在中国共产党的推动下,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刘天章通过密友屈武、邹均的引荐,结识了国民军副总司令兼国民二军军长胡景翼。同年12月,在胡景翼部任高级参议的屈武从河南回到北京,刘天章马上前去看望,详细了解了胡部的情况。得知胡军长拥护国共合作,支持工农运动,有请共产党人和苏联帮助他改造军队的愿望后,刘天章高兴地说:“国民军的成立对于北方军队的发展是有利的。胡景翼在陕西时就是靖国军的领导人,思想比较进步,经过我们进一步的争取,完全可以成为我们党的好朋友,对豫陕革命的发展会起很大的促进作用。如有可能我愿去胡景翼部做党的军事工作。”
刘天章主动向党组织要求从军。经组织同意后,他到了河南开封国民二军工作,担任陆军训练处学兵营(又称学兵队)营长。
为了办好学兵营,刘天章以黄埔军校为榜样,通过党组织和胡景翼、于右任,从黄埔军校调来共产党员和进步军官任连、排长和教官,对学员进行严格的军事训练。与此同时,刘天章还热情耐心地向学兵讲解马列主义常识和国内外大事,带领学兵参加开封地区的革命活动。他在学兵营里建立起党团组织,并亲自担任党团委员会书记。在他的辛勤工作下,学兵营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就发展党团员近百名,发展党的外围组织“青年军人联合会”会员近200名,为革命培养了一大批军事人才。
1925年夏,中共豫陕区委成立,刘天章任区委委员兼军委委员。他和书记王若飞等同志继续帮助国民二军办好陆军训练处军官队,同时,还积极做河南的工运、农运、学运、妇运和军运的工作,使各方面的工作有了很大的发展。
刘天章在狱中把囚室当作锤炼革命意志、陶冶革命思想的场所。他说:“革命党人,决不为敌人的威武所屈,生为革命所生,死为革命而死”。
1927年6月,驻守西安的冯玉祥追随蒋介石公开叛变革命,在豫陕地区进行“清党”反共,下令陕西《国民日报》立即停止反蒋宣传,并通知报社全体人员到司令部“候话”。当时,刘天章因病回原籍高陵休养,听到这个消息后,认定政局恶化,不顾身患重病赶回报社,与同志们一起同敌人进行了坚决的斗争,因此遭到敌人的扣押。被捕以后,他先后被押解到河南洛阳和郑州。在敌人的监狱中,刘天章和战友们一起继续和敌人作坚决斗争。他把囚室当作锤炼革命意志、陶冶革命思想的场所。由于监狱生活十分恶劣,刘天章带病的身体更加虚弱,但是他的革命意志更加坚强。每次出庭受审时,他总是坚定沉着地对付敌人,使敌人无计可施。他常对狱中的同志说:“在反动社会里,坐监牢是革命党人常有的事。革命党人决不为敌人的威武所屈,也决不被他们的利禄所诱。生为革命所生,死为革命而死”,要坚决同反动派斗争到底。1929年夏,冯玉祥和蒋介石决裂,开封第一监狱的政治犯先后获释,刘天章恢复了自由。
刘天章出狱后,被党组织派往中共顺直省委做宣传工作,公开身份是《天津商报》的总编辑。不久报刊被迫停刊,刘天章又负责领导北方书店。由于敌人密探的监视,工作无法进行,党组织又派他去负责互济会工作。因他的工作出色,中共中央北方局给予了表彰。1930年春,刘天章在天津不幸被捕。在狱中,他受尽折磨和摧残,但始终坚贞不屈,与敌人顽强斗争。这年9月,刘天章又被释放,重见天日。
刘天章被派到山西担任省委书记后,积极着手恢复和发展党的组织,不到半年,党员人数就有了很大发展。他还着手建立工农武装,组织发动武装暴动,组建了红军晋西游击队,组建了华北地区最早的工农红军——红二十四军,建立了北方第二个红色政权——阜平县苏维埃政府。
1930年10月,中央北方局在天津召开扩大会议,决定在山西尽快组织工农红军,创建新苏区。为此将山西特委改为山西省委,并派刘天章担任省委书记。刘天章受命直奔山西。山西党组织自1927年大革命失败以来,遭到了严重破坏,革命斗争几起几落,许多共产党人倒在血泊之中。面对严重困难,刘天章首先着手恢复和发展党的组织。他到山西后,马上以主要精力贯彻中央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开展反对“左”倾盲动主义错误的斗争,调整和恢复了省委和太原市委的领导机构。接着,他深入到工矿、军队进行调查研究,整顿、加强党的组织。在刘天章和省委其他同志的艰苦努力下,不到半年,山西党的组织就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到1931年4月,太原市党员由原来的20人发展到268人;还建立了5个地方党部和21个支部。
刘天章还着手建立工农武装,组织发动武装暴动。在他的亲自组织和领导下,红军晋西游击队建立,进行了史称“平定兵变”的革命武装起义,还组建了华北地区最早的一支工农红军——红二十四军,建立了北方第二个红色政权——阜平县苏维埃政府。这些活动使得革命人民扬眉吐气,反动阶级惊恐不安。
由于叛徒出卖,刘天章再次被捕。在敌人的法庭上,刘天章泰然自若,气宇昂扬,怒斥国民党蒋介石背叛革命。敌人无计可施,判处刘天章死刑。面对死亡,刘天章大义凛然,毫不惧怕。在场的人无不为其英雄气慨所感动。
1931年10月下旬,由于叛徒的出卖,刘天章不幸被敌人逮捕。敌人从叛徒的供认中得悉刘天章的真实身份后,妄图从他身上得到我党的重要机密。在敌人的法庭上,刘天章气宇轩昂,泰然自若,慷慨陈述共产党人救国救民,拯救中华,解放劳苦大众的革命主张,愤怒斥责国民党蒋介石背叛革命,背叛孙中山,屠杀工农群众的反共反人民的罪行。敌人气急败坏,用坐老虎凳,压杠子,抽皮鞭,灌辣椒水等惨无人道的酷刑来折磨他。但敌人得到的回答是“不知道!”“没有!”“不明白!”敌人束手无策,只好利用叛徒来套供、诱供,妄想使刘天章屈服。面对敌人的无耻伎俩,刘天章斥责道:“他说什么,是他的。我们没有什么可说的!”敌人无计可施,最后丧心病狂地判处刘天章死刑。
面对死亡,刘天章大义凛然,毫不惧怕。1931年11月13日,刘天章壮烈牺牲,时年38岁。同他一起遇难的还有阴凯卿、任国桢等同志。临刑前,他将自己身上的毛衣交给狱中的党员,请他们转交给党组织,作为他最后交纳的党费。在赴刑场的途中,他不断高呼:“打倒国民党!”“中国共产党万岁!”敌人急忙用棉花将他的嘴堵住。在场的群众无不为刘天章的英雄气慨所感动,连上街押解的卫兵也惊叹不已。
全国解放后,党和人民找到了烈士遗骸,于太原双塔寺烈士陵园举行了隆重的安葬仪式。刘天章为革命建立的丰功伟绩和他英勇献身的光辉形象将千秋万载,铭刻在人们的心中。
■张鹏军
常文郁是晋城西南地区第一个共产党员,也是晋城第一个农村党支部的创立者。常文郁逝世的时候只有26岁。虽然一生如流星般短暂,只有区区26年,但他的青春年华却是轰轰烈烈,他在晋城人心中树起的是一座巍巍丰碑。
常文郁出生在世代农家,他与后来成为将军的闫捷三结拜为兄弟,约定一文一武,报效祖国。
1904年6月8日,在晋城市泽州县东常村一个普通的四合院内,一个新生命诞生了。这是一个世代农民家庭,父亲常修俭,母亲董小凤,这是他们第一个孩子,而且是个男孩,全家人喜出望外,父亲为他取了个小名叫掌印,大名叫文郁,字邵州。
常文郁年幼时在本村私塾上学,读的是四书五经,由于天资聪慧,又勤奋好学,深受先生赏识。少年时在家务农、自学,看古典小说和现代文学,并写下大量的读书笔记和学习心得。10岁时,父亲让他认同村的王绪昌的老婆为干娘。1921年冬,父亲又为他娶了一个冶底村的姑娘为妻。
1923年,常文郁19岁时以第一名的优异成绩,与同村好友闫捷三、王廷珍一起考入犁川镇县立第四高级小学。这是他第一次走出山村,见了世面,开阔了眼界。在这里,常文郁开始认识到国难当头,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这激发了他的爱国热情,为他日后走上革命道路奠定了基础。为了报国救民,常文郁和闫捷三、王廷珍三人效仿刘关张桃园三结义结拜为兄弟,在村西南的关帝像前发誓,兄弟三人今后“要互相帮助,广交朋友,将来干出一番事业,报效国家”。
1925年夏,常文郁和闫捷三、王廷珍高小毕业返乡后,仍经常在一起,畅谈天下大事和救国之道。开始三人都主张效仿岳飞精忠报国投军,后来他听说潞安府有所师范学校,上学不收费,便改变初衷,决心报考,以文报国。闫捷三决意从军。他们以一文一武报国救民。
村民们是这样为记者描述他们的分别的。闫捷三说:“你在家里学文,我在外边习武,将来文武双全。”常文郁说:“好男儿志在四方,各奔前程吧,将来后会有期。”闫捷三走时,常文郁把自己积攒多年的零用钱送给他作从军路费。闫捷三戎马一生,新中国成立后成为共和国的将军。
常文郁1926年在长治四师读书,放暑假时回到村里,开始组织革命活动,建立了晋城第一个农村党组织。常文郁任书记,赵树理等是参加者。1927年1月, 常文郁组织领导了晋城市首次农民运动。
在常文郁的妻子赵玉莲口述的一篇回忆录中,曾这样写道:“他17岁时我们结婚,我虽然是他的妻子,但是由于党的严格纪律,他的革命活动,开始我是不知道的,他从来没有和我谈过有关革命活动的情况,只是在他的好友时逸之被捕后,我才知道他参加了共产党,是闹革命的。”
1926年夏天,东常村格外热闹,长治四师放暑假,常文郁回到了家里,村里就经常来一些人,包括城里河西的时逸之、沁水的赵树理、阳城的王春等,这些人表面上都是来办事的,但实际上都是来“开会”的。时逸之名义上是来探亲看他的干娘(东常村王绪昌的老婆,也是常文郁的干娘),赵树理名义上是木匠卖簸箕,大家叫他陵县木匠。还有村里的常子善、常文正等也常去家里看常文郁,当时说是结交朋友,后来才知道他们是进行革命活动。
就在时逸之、赵树理、王春等同志走后不久,常文郁和本村的常子善等同志在东常村组织了一次大的革命活动:清查旧村长常永发的账目。这个村长小名叫老小命,依仗权势作威作福欺压百姓。常文郁领头,贫雇农们拿着木棒、镰刀、锄头等在街上集会,沿街游行示威。常文郁在会上讲话并领着大家喊口号,游行队伍走到哪里,村里的男女老少都出来看热闹。从这次活动后,常文郁就经常和一些人在文庙里开会。
1926年寒假,常文郁返乡经好友时逸之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随即在晋城西南的东常村和冶底、犁川一带联络进步人士,以研究学术为名,成立了“晋山研究社”,之后又成立了农民讲习所,很快发展成员90多人。1926年5月,在晋城东常村设立党小组,常文郁任组长,成立党支部后他又任书记,成了晋城第一个农村党组织的建立者。
这一切都是秘密进行的,办公地点就在村里的文庙。老庙内,煤油灯下,常文郁和一帮干大事的人秘密商议着事情。那段时间,常文郁还请来赵树理在农民讲习所讲课,秘密进行革命宣传。1927年1月,常文郁发起了晋城党组织领导下的首次农民运动。
常文郁在长治四师领导了驱逐腐败校长姚用中的学潮,遭阎锡山通缉。白色恐怖阴云密布,妻子劝他出外躲一躲,常文郁不肯,被阎匪军逮捕,关在山西省第一监狱。在狱中宁死不屈,不幸染病死在狱中。
1927年10月,常文郁任长治支部书记,带头在长治四师发动了长治地区教育史上空前的驱逐腐败校长姚用中的学潮。在声势浩大的学潮中,山西省教育厅被迫下令撤掉姚用中的校长职务。虽然校长换了,但是阎锡山下令在山西全境逮捕共产党员,常文郁被列入通缉名单,他机警地化装脱离虎口回到家中。其时,晋城也处在白色恐怖之中。
1928年4月,由于省委机关再次遭到破坏,晋城党组织的联络地址被敌人掌握。特委书记时逸之、张茂莆等四人被捕。
知道这个消息后,常文郁在家一直看书,很少说话。妻子赵玉莲似乎看出点什么,悄悄问他:“你是不是共产党员?”常文郁不作声。“你出去躲一躲吧,好汉不吃眼前亏!”妻子流着眼泪说。这回,常文郁笑了,他摸摸刚出生才5个月的女儿喜廷,沉着地说:“不怕!”
5月的一天,村民发现村里经常有生人、小贩来卖东西,就有人说是探子来打探消息的。果然不出所料,过了两天,从城里来了四个骑马的人,领头的叫王不东,当晚住在富农常贵生家。赵玉莲已知事情不妙,又劝丈夫出去躲躲,可常文郁还是笑着说:“不怕”。当天晚上,就有人包围了常文郁家的院子,一脚把门踢开,带走了这名革命志士。邻居们听到动静出来看,看到常文郁被带走,都流出了眼泪。这时,常文郁大声地说:“乡亲们,你们不用难过,不要为我担心,革命不怕死,怕死不革命。”那一年,他的儿子只有四岁,女儿年仅两岁。
第二天,常文郁被押往太原,后被以所谓“危害民国紧急治罪法”判处三年徒刑,关押到山西省第一监狱服刑,囚犯编号为443。在监狱里,常文郁又遇到了周玉麟和时逸之。常文郁和时逸之被分在第16工场劳动,工种是糊火柴盒。在监狱非人的生活条件下,几人还成立了狱中党支部,并发动了绝食斗争,要求看社会上公开出版发行的书刊报纸。在斗争中,常文郁表现得非常坚决,他在给妻子的信中说“刑罚好受,饥饿难忍。但我们绝不屈膝低头,望你照料好老人和孩子,引导孩子走向进步,继承父业。”在狱中,常文郁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写成一部揭露当时社会黑暗的《道德经》手稿,可惜这部手稿已经散失。
1930年,狱中流行伤寒病,常文郁不幸染疾,加上医疗条件极差,于当年6月7日病逝于狱中,牺牲时只有26岁。他在狱中矢志不渝,坚持斗争,宁可死在狱中,也不向敌人屈膝低头,保持了共产党人的革命气节。常文郁病逝后,时逸之给常文郁家写信告诉了这个不幸的消息。6月下旬,常文郁的六叔常六方和二舅董和法赴太原将常文郁的遗骨运回家中,全家及近亲将其遗骨送至村里科岭常家老坟墓地安葬。
常文郁去世后,他的妻子赵玉莲继承其遗愿继续革命,其一子一女也先后参加革命,都是共产党员。
常文郁病逝时,年仅26岁,留下四岁的儿子和两岁的女儿,他的妻子赵玉莲继承丈夫遗愿继续革命。
赵玉莲虽是农家妇女,缠过脚,不识字,但她聪明好学,积极进行革命活动。至今,东常村一些年长的村民都能说出赵玉莲的一些故事,她家是秘密联络点,她曾去冶底送过信,还曾为共产党员放过哨,积极组织妇女参加土改支前工作。新中国成立后,赵玉莲入了党,担任村妇联主任。常文郁的儿子常耀华1945年1月参加八路军,在职时最后任中国驻缅甸大使馆武官。女儿常萍1945年10月入党,任东常村村长,在职时最后任山西省地质矿产局机关党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