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星卓
我与农民的零距离接触
■金星卓
通过民情日记,大学生村干部与农民搭起了“连心桥”
用日记的形式记载与农民接触的琐事,能让大学生村干部了解农民在想什么、怎么想,干什么、怎么干。两年多的时间里,通过民情日记,五台县大学生村干部撰写了万余篇心得、随感、体会,与万余农民搭起了“连心桥”,牵手度过了在新农村建设一线工作和生活的每一天。
而我在亲身感受、进一步调研民情日记所起的作用时,也深深感受到,有质量、有价值的民情日记,是与农民零距离接触的重要载体。
早在2010年初,中共五台县委组织部就下发了《关于建立大学生村干部民情日记等工作制度的通知》,对全县所有到村任职的大学生村干部提出了要求:一要写本人学习、工作、创业的心得体会;二要写群众对基层党组织建设、民主法治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等实施情况的意见和建议;三要写群众对深化农村改革、调整产业结构的要求,以及生产生活中需要解决的困难和问题;四要写走访群众、帮助解决困难的典型事例和干部群众解决困难的新经验、新典型;五要写老党员、老干部及困难群众、低保对象、下岗职工等弱势群体的情况和感受;六要写创业富民,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等情况。目的是通过建立大学生村干部采写民情日记的工作制度,让村官们扎根农村,深入基层,访民情、解民忧,为农民办实事、解难事,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增强发展新农村、服务新农民的本领。
——2010年7月23日,我走进茹村乡东茹村农民刘奋良家中。刘老汉正坐在院里吧嗒着小兰花烟乘凉,我就坐在对面与他攀谈起来。刘老汉今年68岁,1972年从河北省搬迁来到五台县茹村乡东茹村落户,始终未能娶上媳妇,缺乏温暖的生活一直伴随着他苦熬到如今。2009年,他将本来属于自己的6亩地,割舍出4亩让别人耕种,自己只能劳作2亩地。好在村里给他办了农村低保,一年480元零花钱,油盐酱醋也就不愁了。刘老汉口口声声感谢党和政府,说:“像我这个岁数的人,家里没个做饭的,外面没个轻松活干,如果不是给了农村低保,那我可怎么办啊!”看来,党的惠民政策确实给老弱贫困人解决了后顾之忧。
——2011年3月12日,我又走访调查了两户人家。在东茹村农民李贵文的院里,一眼看到的是一排猪圈,老李一身猪粪味,笑呵呵地说:“人们都说卖粮难,我家的粮食却不发愁,打下的粮食大都做了猪饲料,猪娃子吃上粮食长得飞快。又遇上了猪肉好价钱,收入自然可观。”他家三口人,耕种着16亩地,喂养着42头猪。2010年产粮6400公斤,除去一部分口粮,其余都用作猪饲料。年出栏34头,获利2.4万元,人均纯收入8000元。同样是东茹村农民的张先文,唯一的经济来源是家里的14亩地。春种秋收,打下粮食5600公斤,除留下一部分口粮,卖粮可得8960元,人均纯收入2987元,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加上每年500元的低保,也就刚刚满足了基本生活需要。同样是三口之家,人均纯收入却相差5013元。原因很明显:这两户人家有着不同的经营方式,从而在经济收入、生活状况等方面产生了差距。
——在东茹村,人们经常看到一位小伙子开着一辆客运车来来往往、进进出出。小伙子一脸喜气,整日里乐呵呵的,不知道世界上还有一个“愁”字,他的名字叫王林春。2010年8月4日,连绵雨天,我走进了他的家,与他唠叨一番。王林春今年32岁,17岁时初中毕业再没上学。帮父亲作务庄稼,几年下来,仅能维持温饱,日子过得年年少“鱼”。有时他很苦恼,看着别人赚钱他眼馋,看着别人富了他心慌。年迈的父亲已无能为力,生活的担子落在了他的肩上。那一年,他闲来无事,坐在街上发呆,看着一辆又一辆的客运车停住、开走,卖票人手里的钞票一晃一晃的让他手心痒痒。猛然间,一个念头涌上心头:咱也干客运,也去赚那大把大把的票子!说干就干,他回家与父亲商量,父亲也赞成,一家人东凑西凑2万元钱,又从银行贷了点,真的就买回了一辆车。从那时起,他就干上了这一行。虽说风里来雨里去,可每年近万元的纯收入让他高兴地忘记了艰辛。2011年,虽然由于各种原因耽误了些工时,也赚下了7000元。
像这样的民情日记,我写了很多,也有了许多感受。《老农王官芳的农业科技观》、《庄稼地里走出的田秀才赵福怀》、《东茹村农民喜欢地头打假》等一直记忆犹新,激励着我在农村的工作。
我们从学校走向社会,走进农村这个广阔的天地,是民情日记帮我们启迪了智慧,增强了判断能力、协调处理问题的能力、谋划经济发展的能力,也增强了语言表达和文字记述能力。
而这一切,都归根于与农民的零距离接触。
(作者系五台县大学生村干部、茹村乡东茹村党支部副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