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视野
为全面推进基层组织建设年各项工作,江苏泗阳县大力实施红色党建工程,进一步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开设红色课堂,提升战斗力。以加强党性修养、锻造过硬队伍、提升科学发展能力为目标,大力实施三年轮训工程,分层分类开设红色课堂,不断加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能力建设。
建强红色阵地,优化服务力。制定出台《村党群综合服务中心规范化管理标准》,明确三个“统一”,即统一功能室设置,统一标识样式,统一资产管理。启动实施社区党建“六化一有”工程,即党建领导体制扁平化、组织设置网格化、队伍建设专职化、社区服务组团化、运行机制科学化、共驻共建常态化和经费阵地有保障,进一步提升社区综合服务水平。
突出红色引领,增强影响力。深入开展非公企业“党群共建引领提升、党员先锋引领增效、党建助企引领发展”三项活动,进一步发挥了非企业党建、党员在企业发展中的红色引领作用。选派250名乡科级领导干部到村开展“进村进户进人心、出钱出力出项目”三年挂村活动,担任村委第一书记,重点抓好引导推进全民创业、兴办落实民生实事、结对培养后备人才、倡导培育文明新风等,进一步促进基层发展。 (司 轩)
点评:中央确定2012年为基层组织建设年,是深化创先争优活动的重要举措。江苏泗阳县把实施红色党建工程与推进基层组织建设年结合起来,使各项活动扎实有效,切实保证了党组织的红色引领作用。
辽宁省铁岭县集中开展学雷锋“三进三送”活动,通过组织党员进村送服务、进户送温暖、进企送党建,引领广大党员在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服务发展中创先争优。
一是服务队进村,深入基层送便利。各窗口单位结合机关干部下基层活动,组建党员服务队,深入到村,将服务窗口设在村屯,将便民服务送到门前,用便民行动将雷锋精神带入乡村。
二是慰问组进户,扶贫帮困送温暖。各机关单位组成多支党员慰问小组,深入农户走访,看望孤寡老人,帮扶特困家庭,用关爱行动将雷锋精神带入贫困农户。
三是指导员进企,服务发展送党建。县委组织部每名机关干部建立一个非公企业联系点,深入到园区企业,为企业党建工作出谋划策,用指导行动将雷锋精神带入生产一线。县两新组织党工委深入亚泰水泥,指导开展“学雷锋,促发展”活动,通过座谈鼓舞企业党员在立足岗位推进技术创新方面发扬雷锋精神,企业职工党员带头节成本、增效能、促革新,实现个人与企业共同发展。
(铁 组)
点评:雷锋精神是一面旗帜,永远闪耀着不灭的光辉。通过学雷锋活动,组织党员进村送服务、进户送温暖、进企送党建,深受百姓欢迎。如何建立学雷锋活动的长效机制,是将学雷锋活动引向深入的关键。
最近,银川市以竞争性选拔方式对市审计局局长、市国资委主任、市代建办主任和市土地局局长4个正处级领导职位进行“公推比选”。将干部基层工作实绩、群众认可度和综合素质等作为考评的主要标尺,并邀请50多名大众评委为干部“面试”打分。“公推”就是通过干部自荐、领导干部署名推荐、单位党组织推荐、组织部门推荐相结合的方式提名,有效拓宽选人视野。“比选”则细化为5个环节的综合比较,通过量化比选比实绩,公开推荐比干部群众认可度,驻点调研比能力,演讲答辩比素质,综合考察比德才,经过逐轮差额,逐轮筛选,每个职位最终确定两名人选进行最后的差额票决。在履历量化中突出基层导向是这次公推比选的一大特点。领导干部的基层工作经历、平时的表彰奖励、年度考核的优良结果都是加分项,干部群众的认可度也成为量化比选的重要指标。为了真正“比”出干部的综合素质,银川市还将演讲答辩作为这次公推比选的关键环节,并首次采用“大评委制”,邀请自治区和银川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熟悉比选职位业务、工作关联度高的人员乃至近年来退休的老同志等担任“公众评委”,提高普通干部群众在干部选任中的参与度。这次,银川市一改以往注重笔试、面试等衡量评价干部的习惯,更加突出对干部的实绩考核和岗位匹配性考核。(任 玮)
点评:不以考试定成败,不以分数论英雄,而进行“公推比选”,是选拔领导干部工作中推出的一项创新举措。网友评论说,公推比选是检验干部综合素质和能力的“试金石”,让政治素质不高、不踏实干事、跑官钻营的干部没有了“用武之地”。
近年来,四川省合江县试行“先享受副科级干部经济待遇,后下派到村担任党组织书记,业绩突出提拔副科级领导”的能人治村模式,鼓励引导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扎根农村建功立业,在基层一线历练成长。
双推一选,注重人岗相适选准下派干部。县委根据全县发展状况确定40个村,重点从县、乡机关后备干部、中层干部、专业技术人员中遴选“能人”担任村党组织书记。采取“双推一选”的方式,全县共推荐出121名机关优秀干部,经过述职测评、差额考察、择优比选等环节,最终确定40名具有一定基层工作经验的优秀党员干部作为村党组织书记任职人选。为增强下派的实效性,采取“双向选择”的办法,乡镇按需选干部、干部量才选岗位,把30名干部安排到发展重点村,10名干部安排到班子软弱村,确保下派最优秀、基层最欢迎的机关干部。
双诺一察,围绕创优创业激发内生动力。结合村里实际和工作重点制定三年任期目标和年度工作目标,经党员群众、乡(镇)党委、县委组织部三级联审后分别向乡(镇)党委承诺、向全村群众承诺。县委组织部定期开展跟踪考察,每季度通过听取工作汇报、个别谈话、走访群众、实地查看等方法,全面掌握下派干部到岗履职、作用发挥、工作成效等情况,形成综合考察报告及时上报县委,对工作不得法的进行帮扶引导,对履职不到位的进行诫勉谈话,督促限期整改。
双述双评,完善实绩评价突出群众公认。下派干部每季度向党员和群众述职、年终向乡镇党委和县委组织部述职。实行工作目标考评、群众满意度测评,每年年底由乡镇党委对照考核细则逐项量化打分;召开全体党员、村组干部、村民代表参加的民主测评大会,围绕承诺完成情况、为民办实事情况等进行满意度考评。考核结果直接与绩效工资挂钩,并作为评比表彰、培养使用的重要依据。 (曾晓玲 王 勇)
点评:随着一大批眼界宽、思路广、懂政策、会经营的能人回村任职,农村也随之发生着深刻变化。四川合江县试行“先提拔后下派”,在强村富民的同时,有利于年轻干部在基层一线历练成长。
坑洼道路为何无人修?“黑的”扰民能否管得住?占道经营为何屡禁不止?最近,在湖北省赤壁电视台演播大厅,市交通、住建、交警、城管、供电5个部门“一把手”接受群众代表提问。屏幕上,锁石岭路面坑洼,周边居民反映强烈。主持人转问市住建局局长贺飞如何看待。“问题的确存在,我们立即解决。”贺飞说,“由于该路段归交通部下属的陆管委管辖,整修前必须与之协商。”“什么时候能完全修好呢?”主持人追问。“今年下半年!”贺飞肯定地回答。60分钟的节目,一段段情景短片,一道道尖锐话题,现场时而气氛凝重,时而掌声响起。对部门答复,20名群众评委现场举牌表示“满意”或“不满意”。电视问政是赤壁市推进“治庸问责”的一项新举措。首次上电视被询问,贺飞坦言:“问题尖锐现实,感觉压力大。今后要进一步把工作抓好!”在录播现场,群众代表表示:“电视问政很好,当官若不为民办事,就要出丑!” (范 步)
点评:公开询问“一把手”,不仅是群众与领导干部民主沟通的渠道,更是一次角色的回归。公开问政,搭建了崭新的沟通平台,较大程度上解决了群众与党政领导、部门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也激发了群众积极参与的热情。
最近,武汉市将治庸过程纳入电子监察,使任何涉庸投诉办理均有据可查。
去年4月起,武汉掀起震动全国的治庸问责风暴,迄今共有超过700名干部被问责。随着治庸问责向纵深推进,谁来监督治庸机构与人员,成了治庸问责中的新问题。不少人担心人为干扰、办人情案,使得一些问题“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甚至不了了之。
电子监察是纪委监察部门使用的监管系统。以往,电子监察只追踪政府相关部门服务是否优质,而对于市民及企业反映的庸懒散问题,则由治庸问责机构调查,期间多借用公函、传真等方式,且主要是人为办理,不但耗时,还可能出现讲人情现象,使问责难以到位。
据介绍,新系统整合过去的行政投诉与当下“庸、懒、散”两大投诉平台,受理办理相关投诉。届时,市民通过电话、网站或窗口等举报公务员或政府部门“庸懒散”后,整个投诉案办理过程便开始全程纳入电子监察,无论工作人员是将投诉件呈上级领导,还是转交被投诉区或单位的行政投诉中心查办,其每一道环节及经手人信息均将被记录在案。由于每一道环节都有据可查,其办理时限也由电脑监督,可以避免治庸过程中“讲人情”等人为干扰,甚至人为改动。同时,全程网络化也提速查办过程,涉及庸懒散、投资环境类的投诉5个工作日内办理,行政投诉15个工作日完成,比传统方式提速30%至50%。 (彭 磊 吴忠新)
点评:治庸办公室治庸,谁来监督治庸办?电子监察使得投诉办理更透明、更快捷,避免人为“水分”,给治庸者加上了“紧箍咒”。
最近,襄阳市襄州区治庸办通报了一起不作为、工作相互推诿的事件。区残联一分管领导陈某被停职,一工作人员王某被免职,调离工作岗位。
襄州区治庸办接到龙王镇一李姓村民投诉,称其在区残联为其小孩办理“贫困家庭脑瘫儿童免费治疗”审批手续时,该单位服务大厅工作人员王某称自己手中没有申请表,让办事人找其分管领导陈某直接办理。陈也说自己手上无表格,让李再找王,李把伤残儿放在楼下,自己楼上楼下跑了五六趟,耽误一个多小时仍未办理。无奈之下向区治庸办投诉。治庸办接报后立即派员前往现场,问明情况后责令陈、王二人立刻办理。结果不到10分钟即办完了相关手续。这起典型的不作为、互相推诿工作的事件,伤害了群众感情,造成不良影响。襄州区委、区政府领导高度重视,在查实此事经过后,分别对陈、王二人作出相应处分。
(刘 东 雷应海)
点评:“慢作为”和“不作为”、“乱作为”在本质上并没什么区别。“慢作为”与不作为相比,更像是一种软阻力、暗阻力,危及到工作的正常运转。推诿扯皮的“慢作为”,理应得到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