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共泽州县委书记 崔守安
全面提升非公经济组织党建水平
■ 中共泽州县委书记 崔守安
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结构调整力度的不断加大,泽州县的非公有制经济得到了长足发展,非公企业的数量不断增加,规模不断扩大,做好非公企业党建工作,成为党的建设一个新的重大课题。泽州县委高度重视研究和解决这一课题,组织进行了多方面探索,推出一系列加强和改进非公企业党建的新思路和新举措,有效破解非公企业党建难题,走出了一条具有泽州特色的新路子,非公企业党建工作水平得到了有力提升。
随着非公有制经济的异军突起,非公企业在满足社会多方面需求、活跃城乡经济、增加就业、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就我县而言,2011年底,全县共有非公经济组织891家,实现增加值113.7亿元,上交税金7.5亿元,占全县国内生产总值的75%,全县财政总收入的25.1%,非公有制经济已成为我县重要的经济增长点。在这种形势和背景下,加强党对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引导和管理,抓好非公经济组织党组织组建工作,对于补强基层组织建设的“短板”,夯实党的经济基础和执政基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明确抓好非公企业党建是消除基层组织建设空白点的关键所在,在突出重要性上形成共识
非公经济党建工作与传统领域党建工作相比,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敏感性。近两年,泽州县非公经济党建工作稳步推进,初步构建起了覆盖县乡村三级的党建工作体系,下功夫组建了一批党组织。非公经济组织的党组织和党员作用的发挥,使非公经济组织既能够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和谐稳定、健康发展,又能充分体现党的领导。但相对于其他领域而言,非公经济党建工作依然存在覆盖面不够广,运行不够规范,制度不够健全,机制不够完善等问题,还需要我们迎难而上,明确任务,加快推进。实践中,我们牢牢把握全省非公企业党组织集中组建的重要机遇,把非公企业党建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坚持“书记抓,抓书记”,构建了以基层党委书记为第一责任人的非公企业党建责任制,使全县非公企业党组织集中组建一开始就实现了高位起步。2011年12月,我县由组织部门牵头,协同工商部门挂牌成立了泽州县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工作委员会,主抓全县非公经济组织的党建工作。由非公经济组织工委负责,抓住重点,攻克弱点,集中对全县非公经济组织进行了全面排查,建立了较为系统的台账。同时将工作重心放在人员流动性强、行业类别边缘的微小企业上,把隐形党员找出来,使党员旗帜树起来,确保每个党员都能亮明身份,消除开展非公经济党建工作的盲点。全县891家非公经济组织台账已全部建立,有党员的171家,共有党员483人。
(二)明确消除思想障碍是突破非公企业党建难点的基础与前提,在找准切入点上形成共识
针对非公有制经济特殊的地位与角色,从2010年以来,我们先后组织了3次大规模调研活动,发放调查问卷18000余份,召开不同类型座谈会12次,认真梳理存在问题,发现思想障碍主要来自三方面:一是部分管理部门和领导干部思想上存在畏难情绪,认为非公企业数量众多,规模不等,企业自主性强,人员流动性大,党建工作难度大、作用小;二是部分非公企业主思想上存在抵触情绪,担心党组织干预企业决策,领导职工同他们唱“对台戏”,干扰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秩序;三是部分党员思想上存在消极情绪,认为自己与企业是雇佣关系,挣一份钱,干一份活,参加组织生活和参与党的工作意义不大,对建立党组织积极性不高。三种情绪的综合作用,导致非公企业党建工作举步维艰。针对这种情况,我们把思想发动作为破解难题的有效手段,通过大宣传、大讨论,在企业中树立以党建促发展的思维导向;通过大调研、大走访,破除在企业建立党组织的思想障碍,在全县非公企业中形成了以党建引领推动非公经济跨越发展的良好氛围。
(三)明确科学设置组织体系是打通非公企业党建关节点的有效途径,在增强针对性上形成共识
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重点是抓好规模企业的组建与覆盖,着力培树具有龙头带动作用与典型示范作用的标杆企业,以规模企业党组织建设带动一批非公企业的组织覆盖。我们抓住有3名以上党员,从业人员50人以上和注册资金1000万元以上规模企业三类重点,对企业的基本情况、行业特点、组织设置、党员情况进行深入调研,结合行业类别与地域分布,形成“行业集聚,地域联合,合理规划,整体推进”的工作思路,充分发挥巴公、南村、金村、高都、周村等5个乡镇工业园区的龙头作用,辐射带动周边中小企业纳入组织体系,成立南村铸造业行业协会,以行业协会集聚一批类型相同企业组团发展,建立泽州县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商业联合会,统筹推进全县非公企业联动发展,初步构建起“商会+协会+园区”的非公经济组织覆盖体系。
作为全省基层组织建设年“集成升级”行动计划六项主要工作之一,非公企业党组织集中组建要达到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两个全覆盖”的目标要求,就必须突破固有思路,以新的眼光,新的思维,探索新的路子,形成新的方法。
(一)在发挥党组织政治引领作用上坚持“三同”原则
1.工业园区建设与党的建设同步。我们按照“企业向园区集中,土地向规模企业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的“三集中”原则,通过“重点突破、点上开花、面上延伸”的方式,借助5个园区工委的辐射带动作用,将新建企业纳入组织覆盖范围,分层次分类别,采用多种方式抓好组建。一是独建式。对有3名以上党员和规模较大、从业人数较多的山西清慧机械制造有限公司、东方实业有限公司等20家企业,单独建立了党支部。二是联建式。对行业相同、地域相邻、规模较小、党员人数不足3人的非公企业采取组团方式联合组建。成立了川底乡金隆玉联合支部、周村镇民营企业联合支部、大东沟镇康盛达联合支部等63个联合党支部。三是挂靠式。对无党员或仅有个别党员的微小企业采取挂靠的方式“安家”。对党员人数较少的李寨、南岭、山河、晋庙铺、柳树口等5个乡镇的29家非公企业,采取挂靠乡镇企办或经联社支部方式实现组织覆盖。四是统管式。成立县流动人才党支部,对党员难管理、流动性较强的非公经济组织进行统一管理。
2.项目设立与支部建设同步。在非公企业运行模式上,我们打破以往分散自闭、各自为政的无组织方式,将社会组织设立与党组织设置有机结合起来,构建起了完整的社会组织框架,依托社会组织这个大框架设立党的组织,扩大组织覆盖面。
3.经济目标考核与党建目标考核同步。将党建目标考核与经济目标考核相结合,采取“两个考核同步”的办法,最大限度地提升党组织在企业生产经营中的促动作用,实现党组织引领带动经济发展,经济发展提升党建工作水平的良性循环。
(二)在扩大党组织和党的工作覆盖面上坚持“三就”原则
非公企业党建,重点是创新模式,难点是确保覆盖。我们将重心下移,加大微小企业的整合覆盖力度,结合泽州实际提出了“就近、就熟、就地”的三就原则,在促进两个全覆盖上取得了显著效果。一是“就近”组建。对于地域相邻、性质相近的鼓励建立联合党支部,对于业务相通,行业相同的鼓励加入协会组建党组织。二是“就熟”组建。对于条件成熟的我们尽快组建;对于条件不太成熟,我们创造条件,积极组建,同时按照效果优先、质量优先的原则,发展条件成熟再组建。三是“就地”组建。在企业聚集地和党员较多区域,合理规划进行就地组建。
(三)在创新非公经济组织设置模式上坚持“三进”原则
只有把非公经济组织以有效的组织形式联合起来,才能以联动发展的合力形成向心力与推动力。我们积极探索非公经济组织设置模式,依托“商会、协会、工会”的组织模式,坚持“企业进协会,经营者进商会,员工进工会”的“三进”原则,以组织设置覆盖来确保企业及人员的覆盖,力求“不缺一企,不漏一人”。
1.企业进协会。把地域相近、行业相同且规模较大、从业人数较多的企业集中起来组建行业协会,选派党建工作指导员进行工作指导,成立协会总支,强化企业与企业、企业与政府、企业与外界的沟通,实现企业间信息、技术、经验的共享,形成区域竞争优势,提升行业整体知名度。
2.经营者进商会。成立泽州县非公经济组织商业联合会,各乡镇设立商业联合分会,吸收本地区企业法人入会,乡镇党委成员定点帮扶,在品牌兴企、招商引资、维护权益方面提供相应服务,有力提升了非公企业业主的政治影响力,增强了他们对非公经济党建的认同感。
3.员工进工会。就是以工会为主体,进行广泛覆盖,每个企业设立工会,吸收企业职工就地加入工会,依托党组织与工会的党群共建,实现党的工作覆盖到每个企业。
(一)实施整合战略,实现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
通过单独建、联合建、挂靠建、统管建等多种方式,构建起覆盖全部非公企业的组织体系,覆盖率达到100%。同时细化行业类别,调整组织设置,本着“有利于工作开展,有利于企业发展”的原则,采取整合并建,分类共建的方式,实现组织覆盖的合理配置,最终实现“两个全覆盖”。
(二)实施巩固战略,实现非公经济组织党员全覆盖
通过发展党员计划向非公企业倾斜,加大党建指导力度,将生产一线技术骨干和经营管理人员培养成入党积极分子,吸纳流动党员,招聘党员业务能手进入企业等有效途径,力争到2013年底,每个非公企业都有1名党员,实现党员全覆盖。
(三)实施提升战略,实现非公经济组织支部全覆盖
积极培树中组部联系点山西清慧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省级规范化建设重点南村工业园区,市级规范化建设重点金村工业园区等一批重点企业典型,着力把重点企业党建工作打造成样板工程,在提升党建质量上形成“一个中心、三个贴近、五个围绕”的工作思路,即党的工作必须以如何推动企业发展壮大为中心,贴近企业、贴近群众、贴近经营管理,做到围绕企业经营管理来参与决策;围绕构建企业文化来组织安排活动;围绕企业做大做强做优来设计路线;围绕打造企业品牌和塑造企业形象来发挥作用;围绕建立“素质高、业务精、有活力”的员工队伍来强化核心。力争到2014年底,全县每个非公企业都组建起党支部,实现全面提质的总体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