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艳波
(鹤岗市图书馆 黑龙江 鹤岗 154100)
目前国际上图书馆共享网络约有100多个,比较成功的当数美国的OCLC、RLIN等。
(1)OCLC简介:OCLC译为联机图书馆中心,英文全称Online Computer Library Center是世界上发展最早、规模最大、信息资源最为丰富的图书馆协作网络。始建于1967年,截至2002年底,OCLC的计算机网络与服务已扩展到86个国家和地区的42489多个图书馆,系统中拥有4940万条MARC记录。OCLC是一个非赢利的图书馆计算机服务与研究组织,总部设在美国的俄亥俄州,目前主要通过因特网向成员馆及其他组织提供各种处理过程、产品和参考服务。
(2)RLIN简介:RLIN全称为 The Research Libraries Group,可以译为研究图书馆组织,是个非赢利机构。始建于1974年,最初由哥伦比亚大学、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和纽约公共图书馆共同合作创建。发展到现在,成员单位已达160多个,包括高等院校图书馆、国会图书馆、档案馆、历史学会以及其他拥有特色藏书的图书馆。该组织为各成员馆提供的服务有馆际互借、文献传递、书目共享、联合编目等。其中的RLIN网络系统是提供给成员馆和非成员用户使用的联机书目查询系统,RLIN全称为The Research Libraries Information Network,可译为研究图书馆信息网络。目前拥有的书目记录超过3000多万条,其中中文数据达100万条,仅次于英文、德文、法文、西班牙文,成为该网络联机书目记录的第五大语种。
尽管我国早在1957年就颁布了《全国图书协调方案》,将图书馆之间的分工合作,包括图书馆的采购协调、交换、互借等业务问题提到了议事日程,但由于图书馆自动化水平不高,一些馆际合作还停留在手工操作为主的低层面上,真正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组建的图书馆协作网络是在我国与国际互联网Internet全功能连接以后。1994年4月20日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NCFC(中关村地区教育与科研示范网络)工程通过美国Sprint公司连入Internet的64K国际专线开通,实现了与Internet的全功能连接。从此,我国被国际上正式承认为有Internet的国家。此事被我国新闻界评为1994年中国十大科技新闻之一,被国家统计公报列为中国1994年重大科技成就之一。
同年5月,开始在国内建立和运行我国的域名体系,至今已建成中国科学技术网(CSTNET),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CRNET)和中国金桥信息网(CHINAGB)三大国家级互联网络,并于1997年实现互连互通。这为我国图书馆协作网络的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和发展条件。
我国图书馆协作网络建设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图书馆自动化工作在一些城市中已经得到了普及,文献资源数据库建设正向规范化、标准化方向迈进,一些颇具特色的文献资源数据库相继问世,图书馆协作网络建设正在开展,有些项目已经为现代图书馆协作网络的建设提供了基本的技术保障,起到了带头作用。在现实中,个别地区的图书馆已经实现了联网。但是,我国的图书馆协作网络在建设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制约了图书馆网络化的进程。
(1)图书馆协作网络建设缺乏统一的指挥。我国图书馆在行政归属上隶属于不同的行政管理部门,如文化部主管的公共图书馆系统,教育部主管的高校图书情报系统,中科院主管的科学情报系统等。因此,图书馆协作网络建设的开展也在多个部门的指挥之下进行。这种过于刚性的条块分割缺少有力的宏观调控,各系统图书馆之间缺乏全局观念和合作精神,导致了图书馆协作网络建设难以实现跨系统共享,资源浪费严重。资源不能充分共知、共建和共享,导致了文献采购、编目的大量重复劳动;图书馆的自动化系统建设和软件开发,因各自分散开发、独立建库,缺乏相互协作,不仅使软件开发低水平高重复,而且系统的兼容性也较差;当年搞软件开发,各馆纷纷上马,回溯建库,各自埋头苦干,专题数据库建设,不顾重复,现在搞区域网络,又出现了“遍地开花”和一个地区几个中心的预兆。
(2)图书馆协作网络建设存在严重的两极分化现象。我国图书馆的发展本来就由于受经济条件的限制,存在着两极分化的现象,在当今图书馆协作网络建设的过程中,这种现象越来越严重。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先进设备的配置,需要大量的经费和高素质的人才,对于基础较好、经费充足的图书馆来说,业务工作开展得越来越好,自动化、现代化程度越来越高,网络建设才有可靠的保障,而对于一般的基层图书馆,尤其是基础薄弱、经费不足的图书馆来说,不仅图书馆的各项工作仍以手工为主,而且文献信息资源极为贫乏,在这种情况下,网络建设无异于一句空话。
(3)投入不足,图书馆协作网络建设缺乏有力的物质保证。由于经费有限,我国当前图书馆工作网络的建设在硬件和软件上的发展都受到了限制。在硬件上,较之发达国家,我国因特网主干网和支干网的宽带均过于狭窄,信息拥塞,传输速度慢的问题十分突出,影响了信息资源的充分利用。在软件上,我国的电子信息资源建设远远滞后,自建的数据库数量少、规模小,因特网上的信息资源以英文为主,这对大多数母语是非英语的用户获取和利用信息资源构成了严重的障碍,而且网上信息资源过分依赖国外,受制于人,处于极其被动的地位。
(4)图书馆协作网络建设中缺乏相应的标准。图书馆之间要形成网络合作,实现共用资源,必须在统一的技术标准、工作程序、信息交换模式下才能进行。可我国当今有的图书馆,协作网络意识淡薄,对网络协议缺乏了解,软硬件配置不规范,数据库建设缺乏统一的规范和标准,为网络化发展设置了障碍。
(5)图书馆协作网络建设缺乏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和复合型人才。网络化建设需要大量的计算机人才和信息资源开发人才。而这类人才在人才市场上普遍供不应求,再加上图书馆的自身吸引力又比较弱,因此,人才的缺乏是图书馆协作网络化建设的瓶颈之一。同时,图书馆的现有工作人员知识老化,网络知识普遍缺乏,如何加强人力资源的培训和开发,是图书馆协作网络建设中的问题。
(6)图书馆协作网络的建设将会面临大量的知识产权纠纷和信息安全问题,网络信息的自由传递往往会产生信息的安全问题,如信息系统安全、网络安全、数据库安全、智能犯罪、计算机病毒蔓延、个人隐私和保密、商用信息安全、国家机密保护等。同时,信息的自由传递也会带来知识产权纠纷,而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对这些问题还缺乏强有力政策、法规控制。
[1]上海地区文献资源共享协作网、华东师范大学信息学系联合课题组.美国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的历史与现状.图书馆杂志,1999,(10).
[2]申宁,罗丽丽.德国图书馆的资源共享模式.大学图书馆学报,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