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宁时期苏维埃国家干部的特权现象及其影响※

2012-08-15 00:42刘伟
党政干部学刊 2012年5期
关键词:克里姆林宫特权苏维埃

刘伟

(大连海事大学,辽宁 大连 116026)

列宁时期苏维埃国家干部的特权现象及其影响※

刘伟

(大连海事大学,辽宁 大连 116026)

列宁时期,因为战争的需要,苏维埃国家建立了高度集中的官制,这种官制助长了苏维埃国家干部特权的滋长。领导干部高工资,住房特权化,国家机构臃肿,人员膨胀等等,官僚主义现象日益严重。列宁时期苏维埃国家干部的特权现象为此后苏联“官僚特权阶层”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也是最终导致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之一。研究和考察列宁时期苏维埃国家干部的特权现象,对于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列宁时期;国家干部;特权现象;影响

随着苏联官制的高度集权化,苏维埃党和国家机关中的官僚主义现象日趋严重,列宁时期成为苏联官僚特权之滥觞。

一、领导干部待遇特权化表现

国家工作人员的高待遇与群众生活状况的反差,直接影响了党同群众的关系和布尔什维克党的纯洁性。列宁时期领导干部特权现象表现如下:

领导干部的工资大大地超过了普通工作人员的平均工资,贪污腐败之风严重。“按照革命前依然坚持的马克思主义理论,领导人员的工资不应该高于技术工人的普通工资。这个被布尔什维克所宣传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它夺取政权之后很快地褪色了。根据1917年11月17日的中央委员会的指示,人民委员的薪水每个月500卢布,如家中有无业成员的再加上100卢布,这已不少了。列宁自己的薪水才达到500卢布,或者高一些。1918年2月人民委员会决定解决资产阶级专家的高工资问题,要求薪水跟普通工人的工资一样。但这个方案人民委员会没有实行。物质状况在任何时候都是不平衡的,对于大多数的工人来说,都没有获得利益。随着无产阶级政权的巩固,领导干部越来越超出这个原则—‘干部的工资低于技术工人的工资’。1918年—1920年各个领域的工作人员的工资不止一次地增长。”[1]

1919年2月,国家为一些高级干部建立了隐蔽的疗养院,称作克里姆林宫的疗养院。短短几年时间里,党机关建立了相应的保健和休养场所,不仅机关自己可以享受,就连其父母和亲人也同样可以享受。[2]“克里姆林宫内设有内部食堂,这个内部食堂是在政府迁到莫斯科克里姆林宫后根据列宁的直接命令开办的。在这个食堂就餐的只是‘克里姆林宫的居民们’,此外,还有少数住在克里姆林宫外的担任最高职务的人。饭菜所付的价钱是最低的,几乎是象征性的。在食堂旁边,还开办了一个克里姆林宫内部小卖部。少数人可以在那里无限量地得到各种紧缺食品。克里姆林宫的住房、取暖和照明等,都是免费供应的。许多人家都雇佣大批人,比如女清洁工、女炊事员、打扫房间的女佣人、餐厅女服务员。这些人的工资都由克里姆林宫管理局开支。克里姆林宫里还设有一家内部医院。这家医院的医疗水平很高,一般医院无法与之相比。那里经常有苏联医学泰斗、最好的专家巡诊、技术高超的医生和护士、有布置得优雅的单人病房,专门指派的护士护理,有普通医院和普通药方得不到的进口药品”[3]。

苏维埃政权的领导干部的住房特权化。十月革命后苏维埃领导干部迅速组建了住房公社。这里除了行政服务机构外,还有图书馆-阅览室、音乐学校、幼儿园、浴室、食堂。许多著名的党和苏维埃的工作人员及其亲属都居住在这里,如捷尔任斯基、布哈林、别尔津、季诺维也夫、托洛茨基的女儿等。能否居住在苏维埃楼要由官位等级来决定,有杰出才能的,也有“破格”居住到苏维埃楼的人。

领导干部的独户住宅和普通群众的公共住宅在人均居住面积和住宅的基础设施方面相距甚远。从人均居住面积来看,领导干部的独户住宅是按照人口数量来分配房间的,一人占有一个房间,许多干部的住宅里连保姆(女仆)也都有自己单独的房间,这还没有将辅助面积计算在内。而在1919年时列宁家的女仆就有自己的房间。阿利卢耶夫家的住宅面积为100平方米,包括保姆在内共5口人,人均居住面积为20平方米。而普通群众的公共住宅则是全家人共同占有一个房间,往往2-3代人生活在用床单或窗帘隔开的一小块地方,[4]从领导干部和普通群众住房公社的状况,我们可以看到:第一,住房公社对领导干部和普通群众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对于领导干部来讲,住房公社只是一个临时的避难所,是由于生计困难而躲避到这个相对来说比较优越的生活环境里。而对于普通群众来说,除了生计,更重要的是实现官方意识形态的目标。所以,一旦难关已过,领导干部就公然违背官方的宣传口径,迫不及待地搬出住房公社,投入舒适、宽敞的居住条件的怀抱。而20世纪20年代的普通群众,依然居住在不断组建的住房公社里;第二,同为住房公社,在战时艰苦的环境里,领导干部和普通群众的居住条件已有着“质”的区别。前者居住在大宾馆,服务设施齐备,甚至一个人就占有几个房间。此外,还拥有大批的工作人员为其服务。而后者基本是几人一个房间,住房简陋,家具简单,甚至没有集中供暖和公共浴室。在政权建立之初,领导干部已经表现出住房条件的特殊化。这大约是在列宁晚期和斯大林时期出现的。[5]

二、影响及启示

斯大林没有按照列宁对社会主义官制的思想路线前进,非但没有改革,反而把这种官制发展到无以复加的程度。他首创了集党政军大权于一身的个人集权制、职务终身制和指定接班制等,从而把苏维埃变成橡皮图章、表决机器,甚至达到了完全架空的地步。

战后苏联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从国际条件来看,苏联不再处于资本主义的包围之中;从国内条件看,战后斯大林时期的官僚体制中的缺陷已经暴露出明显的不适应,党内外改革的呼声愈来愈强烈。随着斯大林的逝世,对此的分歧与批判也日益增多,需要改革和立即改革的浪潮迎面袭来。

赫鲁晓夫的改革顺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它带有探索的性质,是一种充满矛盾的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赫鲁晓夫是斯大林培养起来的人物,他反对和批判斯大林,同时又维护斯大林的理论和体制,赫鲁晓夫揭露批判斯大林的目的仅仅在于树立自己的个人权威。赫鲁晓夫本身是斯大林体制的产儿,体制是他安身立命成为党的最高领导人的根基,他不敢也不能毫无顾忌地批判改革这种体制,相反,为了巩固他自己的权力,必须推行某些改革,充分利用了这种体制的独裁主义机制。

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官僚特权化现象进一步僵化。苏联共产党党员谁拥有的权力大,谁拥有的特权就越多。权力监督机制形同虚设,这导致了权力的垄断、权力崇拜和权力斗争。

戈尔巴乔夫上台之后,他认为,必须改变过去苏共领导人的决策、工作、生活对群众保密的情况,增加公开性和透明度。在改革之初,这调动了广大群众的积极性。然而由于戈尔巴乔夫等苏共领导人未能从苏联的实际出发,改革急躁,从而在思想上、党内和社会上造成严重的分歧和混乱,特权阶层的人数仍在不断扩大。戈尔巴乔夫以完善社会主义为目标,实行了多党制,走西方议会道路。然而措施的结果却使苏共、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丧失威信,苏联共产党解散了。面对苏联解体的重大事件,苏联的人民无动于衷,漠视中流露着对党、对国家的憎恨和厌恶。

列宁以后的苏共历届领导人只看到官僚主义的表层现象,而没有看到官僚主义深层实质,即将体制性问题混同于工作作风问题。他们只反对作风性的官僚主义,而不反对体制性的官僚主义,官僚主义就会由良性肿瘤变成恶性肿瘤,最后导致党和国家肌体的衰亡。

从列宁时期到苏联解体的整个过程来看,苏联共产党的权力在自己的权力领域中都是至高无上的,是不受限制的。谁拥有的权力越大,谁拥有的特权就越多。苏联的国家官制缺乏权力监督机制,是自下而上的层层执行权和自上而下的层层领导权。这种官制极其容易形成权力的垄断、权力崇拜和权力斗争。

邓小平同志对社会主义国家官制有着深刻的认识,他指出官僚主义不是作风问题,是体制问题。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权力制约体制,遏制并不断消除官僚主义、特权和腐败,使中国社会主义政治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这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关键问题。现在我国正处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转折时期,在建设社会主义方面已经有了极为丰富的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同时,更要借鉴苏联的历史经验教训,走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之路。

[1]Гимпельсон.Е.Г.Руководящие советские кадры:1917-1920-егоды.Отечественная история.2004.№6.С.196.

[2]В·П·Пашин.Страна номенклатурия,М.,1992.C.131.

[3][苏]莉.沙图诺夫斯卡娅.陈恩,萧雨等译.克里姆林宫内幕(1922—1954)[M].华夏出版社,1989:23-25.

[4]Фицпатрик Ш.Повседневный сталинизм.Социальная история Советской России в 30-е годы:город,М.,РОССПЭН,2001.с.60.

[5]黄立茀.苏联社会阶层与苏联剧变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174—175.

责任编辑 张小莉

C91

A

1672-2426(2012)05-0030-02

刘伟(1980-),女,内蒙古呼伦贝尔人,大连海事大学讲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本文系2012年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大连海事大学青年教师科技创新项目的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克里姆林宫特权苏维埃
苏维埃运动在湖南
无聊是一种特权
克里姆林宫印象
穆穆之仪 克里姆林宫俄罗斯宫廷典礼展策展手记
太行山第一个苏维埃政权
苏维埃考
茂名:粤西地区第一个苏维埃政权成立地
试论现阶段特权问题及其治理
“订单培养”不能成为“特权培养”
农民家的 “克里姆林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