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论集萃

2012-08-15 00:43
浙江人大 2012年9期
关键词:务工人员民众决策

新论集萃

加强预算监督遏制“奢华城市”

打扮城市,本没什么可非议的,但理当把钱花得准一点,花在刀刃上,花出高“性价比”。对于屡屡曝出的奢华城市“奇观”,理当有人对此负责,为决策失误和浪费付出代价。梳理各地城市建设轰轰烈烈的传奇故事,财大气粗、不惧浪费的现象可谓层出不穷。城市公共工程是个花钱的主儿,动辄不菲投入。每一笔投入都取自公共财政,所以应花得明明白白,花得干干净净,更要花出实实在在的效果。对于屡屡曝出的奢华城市“奇观”,只有建立起有力的问责机制,当事者才不至于有恃无恐,源源不断地制造城建败笔。地方人大应加强预算监督,在城市公共工程领域建立公众参与机制,对地方官员形成有效约束,使其对每一分钱都心存敬畏,对每一个项目都从严决策,打消其“政绩速成”的冲动。

城市立法应考虑农民工的适应性

近日,深圳市人大召开市民文明行为促进条例立法论证会,这部有可能成为全国首部市民行为规范法规的条例拟对一些不文明的行为加大处罚力度。在深圳这样一个外来务工人员流动性极大的城市,无法回避的一个问题是,城市文明立法,如何让外来务工人员更加适应。

每年大量涌入城市的外来务工人员,大都是未接受系统法律知识培训的农民工,普遍对法律知识和城市具体法规条例不了解,很有可能在不知情、不知法的情况下已经违反了文明行为条例。因此,加强对外来务工人员的普法宣传不可缺失。城市文明立法中所列举的一些不文明行为,对于外来务工人员而言,可能只是他们进入城市之前在熟悉环境中不受约束、习以为常的行为,需要给这些外来务工人员进入城市有个“文明适应期”。

公开信息防止“程序腐败”

程序正义作为“看得见的正义”,其重要价值不言而喻。近年来,程序法治在我国不断受到重视,程序正义的理念和认识大大提高,然而现在一种现象的出现却必须引起我们高度警惕,这就是“程序腐败”。

“程序腐败”就是把程序作为挡箭牌,打着程序公正的旗号从事各种非法活动。人事任免方面“史上最牛”干部提拔事件频现,政府采购“只买贵的不买对的”屡见不鲜,岗位招聘“萝卜招聘”、“世袭招聘”层出不穷。面对公众媒体的质疑之声,相关部门的回应惊人一致——“符合程序”。

“路灯是最好的警察”,防止程序错位最好的办法就是公开和透明,让权力真正在阳光下运行。相关部门应当主动及时公布信息,并且加大信息公开的范围和力度,在社会“公开质疑”之前“自证清白”。

促进城市文明,不能以牺牲依法行政为代价

湖南省邵阳市城管局在创新城市管理中剑走偏锋,将街头罚款权委托给聘请的1000名市容监督员,而罚款的80%将返还给市容监督员。政府部门的执法权,是一种神圣而不可随意转移、委托的公权。依法执法,应当是执法部门的基本底线,树立执法威严的前提是秉公执法。邵阳市城管局将执法权委托给市容监督员,本身就是一种懒政行为。既然公权可以如此轻率地委以他人,那城管部门还有没有存在的必要?同样,将严肃的执法权委托给没有执法资质的市容监督员,更是一种乱政之举。不难想象,在罚款经济的驱使下,城市管理将走入与民争利的歧途,让少数人的私利最终掏空政府的公信力。促进城市文明,不能以牺牲依法行政为代价,管理城市靠“法”而不是靠“罚”,这已是全社会的共识,也是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题中之义。

让温和“参与”释放更多正能量

今时今日,民众对环境污染问题非常敏感,对监督权力运行的欲望也非常强烈。从一次次环保冲突事件中,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在涉及环境污染的重大项目决策之前,不能通过公开征求意见等方式,释放民众的参与热情,反而总要捂着盖着,让民众什么也不知道,把矛盾封到箱子里膨胀、发酵,直到迅捷激发,产生破坏性力量,才不得不在民众大范围的反对面前,低下高傲的头颅,俯下身来倾听民声、着手应对。

民主不仅是一种生活方式,还要成为一种决策习惯。解决类似环保等公共问题的最好路径,就是通过各种手段,吸纳群众的参与,参与决策、参与监督,只要参与进来了,纵然有摩擦也不会酿成碰撞,纵然有矛盾也不会点燃火药桶。一个开放参与的权力图谱,或许会慢一些、复杂一些,但一定会稳一些、安全一些。

政府经得起怀疑才会被信任

枪击案嫌犯周克华被击毙后,不少人质疑他并没有死,甚至有传言说死者是长沙警方派往重庆的一名便衣民警。长沙和重庆警方均通过官方渠道辟谣,但质疑仍然没有平息。近年来,在许多热点事件面前,老百姓成了“老不信”,官方的回应和调查结论不仅不能收获信任,反而给社会信任带来了伤害。民众质疑政府,是权利,是社会进步的表现。如果一个政府完全听不到或者完全不想听到质疑的声音,说明问题更严重。无论是一起重大案件,还是一项重大决策,经得起民众质疑是基本要求,否则权力就会变成不受控制的怪兽。政府要习惯和适应被民众质疑,面对质疑要靠事实说话、靠真诚说话,而不是靠威权压制。政府信任的缺失,很难说是哪一天突然爆发的,很大程度上是政府日常言行加深了人们的不信任,重要的是政府不说谎。

让左手监督右手,永远不会有一双干净的手

我国是世界最大的卷烟生产和消费国,控烟成为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但是中国的控烟现状并不乐观:年年控烟,年年无功而返。其中一个重要的症结,就是烟草的生产部门承担着烟草的控制职能。这是一个监督的话题。让左手监督右手,永远不会有一双干净的手。监督的要义是监督者必须是没有利益的第三方,没有了利益纠结,才会心底无私,才会理直气壮,才不会“顾左右而言他”。不仅是控烟如此,控制腐败、控制暴政莫不如此。中国的许多问题都出现在监督的形同虚设上,看起来制度严密,其实没有一项监督四脚落地,扯不断理还乱的监督双方成了利益共同体,其效果可想而知。

异地高考方案应开门立法

此前,教育部主要领导对媒体宣布,随迁子女学籍地高考方案正在研究制定,并承诺要出台方案。然而,时间早已过去,方案却千呼万唤不出来。随迁子女高考问题涉及方方面面的利益,尤其是高等教育资源集中的发达省市。但是异地高考方案事关全国成千上万随迁子女的去留和命运,一个文明国家的基本决策应该服从公义和理性,如果中国教育政策不能保持基本公正,以至随迁子女在学籍地高考的基本权利都得不到承认,又如何面对全国每一个被劣质教育贻误的青少年和含辛茹苦的家长?随迁子女学籍地高考及就地录取本来是公共领域的政策议题,其正当性已在公开讨论中充分确立。异地高考方案需要开门立法,因为只有过程公开才能保证中国教育决策为经过社会检验的正当理由所主导,而不沦落为既得利益幕后斗争的牺牲品。

作者:王景曙 来源:《新京报》

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赵迎辉 来源:《学习时报》

作者:沈德良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毕诗成 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肖擎 来源:《长江日报》

作者:王文昌 来源:法制网

作者:张千帆 来源:作者博客

猜你喜欢
务工人员民众决策
兑现“将青瓦台还给民众”的承诺
云南:800多名务工人员乘“务工专列”外出就业
乌克兰当地民众撤离
为可持续决策提供依据
决策为什么失误了
我国进城务工人员总量增至 28171万人
广电媒体做好外来务工人员“关爱报道”的探讨
十八届三中全会民众怎么看?
胡主席一弯腰 感动亿万民众
关于抗美援朝出兵决策的几点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