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小玲
在诸多英语教材中,结构(Structure)练习可谓是老面孔,频频出现。结构练习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一些英语常用句型,以提高表达能力,尽量写出地道的英语。然而,事与愿违,许多学生还是认为这种练习机械刻板,与当下所推崇的以交际为目的的学习模式相距甚远,甚至将之归于一种传统式的,过时的学习方法。本文将结合模因的相关理论,重新认识该练习的实质,更好的帮助教师学生理解“编者的话”,并试图归纳出优化利用该练习的注意点,使传统教学方法回归人们的视野,与现代教学手段方法相互融合。
结构练习实质上是一种基于预制语块的练习,其内容既有诸如“do”加在动词前面表示“强调”(《大学英语精读(第三版)》,第一册Unit5)这样的体现语法层面的语块练习,也有“not only…but also”(《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二版)》,第一册,Unit 1), “be supposed to/ be expected to”(《全新版大学英语》,第二册,unit7)这样的以短语,句子构建为核心的常用语的语块练习。这些比较固定的,日常公式型的语块,正如Wray所定义的那样,是“一串预制的连贯或不连贯的词或其他意义单位,它整体存储在记忆中,使用时直接提取,无需语法生成和分析”。预制语块,兼具词汇与语法特征,是一种模式化了的语言。它们以整体的形式被学习者记忆,加工,输出。结构练习正是基于预制语块习得的一种基础性练习,旨在帮助学习者归纳常用语块,并迅速理解掌握常用语块。该项练习能否被语言学习者有效利用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习者的语言学习。
Richard Dawkins在其所著的The Selfish Gene中首次提出了“meme”这一概念。“meme”在国内有许多种译法,何自然教授将之译为“模因”。模因是通过模仿而得到传播的文化进化的基本单位,它靠复制、传播而生存,语言是它的载体之一。同时,语言本身也是模因。语言通过语言使用者的模仿,复制,在语言使用者大脑中得到不断积累,并在现实中得以运用,从而实现了思想信息文化的传播。
作为一种基于预制语块而设计的练习,结构练习其实并不像很多人所认为的那样简单无聊。如果我们结合模因论加以思考,就会发现这种练习其实也蕴含了许多潜在的价值。
首先,预制语块,之所以被人们预制,是因为它们会经常被人们复制,模仿,传播,都属于强势模因,也就是复制保真度高,被复制的机会多,传播的范围广,存活的时间长的模因。练习中所归纳的预制语块总体来讲是经过编者精心挑选的常用语块,符合了模因复制过程中“适者生存”的现象。Blackmore提到:“最成功的声音(词语)乃是在保真度、多产性、长寿型3个指标上的表现值都很高的那些声音(词语)。” 因此,这些被挑选出来要求学习者操练的语块,作为语言使用竞争中取胜的使用频率高的语块,对语言学习至关重要。该练习将这些语块加以归纳并在学习过程中凸显出来,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
再者,语言学习从语言输入到输出是一个模因复制与传播的过程。语言的输入是必要条件,从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模仿记忆贯穿其间,这为结构练习的设计提供了基础与依据。操练中,对相关语块的模仿使用是核心。每个语块都提供了多个题目,增加了学习者模仿的机会,对语言学习者而言不是无谓的重复,而是必要的基础。
根据模因论,模因的生命周期可划分为四个阶段: 同化(assimilation), 记忆(retention), 表达(expression), 传输(transmission),而预制语块的习得恰与模因的生命周期环节相互吻合。因此,如果语言学习者在习得预制语块时能够科学认识并参照模因发展的特征,那么学习收效必会大大提高。
在同化阶段,成功的模因必须能感染新的个体,这是整个环节的基础。预制语块只有为学习者注意,并接触,才有进入学习者大脑的可能。结构练习即为学习者集中总结了最充分最直接的语块使用现象。在记忆阶段,模因被宿主保留下来使其得以内化。预制语块只有被记忆并在学习者大脑中保留下来才能为其使用建立基础。在这一阶段,背诵这样的传统方法非但不是过时的要求,而且还是必须采用的强化手段。当模因发展到以表达与传输为特征的输出阶段,宿主需要将存在于记忆中的模因调动出来,与其他个体进行交流,借助载体扩大传播范围。
结合上述分析,作者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如下建议将有助于结构练习的设计宗旨得以更好的落实。
首先,充分利用习题,重视信息输入与理解。教学过程中,经常有人认为一个例子的讲解就足以帮助学习者理解这一语块的使用,重复的做替换练习是浪费时间。而从模因论角度看,这无疑是剥夺了学习者接触语块,熟悉语块的机会。没有足够的量的积累,要使这一模因顺利进入人脑是不符合认知规律的。事实上,我们也发现学习者对语块的掌握并不如想象中容易。如果没有多次的模仿,量的输入,以及对范例的仔细观察分析,对语块的掌握只能是流于形式。对学生而言,充分利用习题,重复接触语块是掌握语块的第一步;此外,努力做好所学语块的归纳工作,通过课外阅读有意识的接触相关语块也是有必要的。对于教师,备课时需要特别注意相关语块知识的迁移,多准备含有相关语块的语言材料以加强附带习得。
再者,加强模仿记忆,增强自信心。结构练习中,学习者有机会从简单的模仿开始,因此完成习题的过程可以帮助学习者在操练中获得自信,从对某一模因的陌生逐渐过渡到熟悉,为进一步理解模因,输出模因做好准备。除此以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背诵含有相关预制语块的材料,直至其存在于他们的潜意识层,可以不假思索的从记忆中调离出来。这一点对于初学者或者基础薄弱的学习者尤为重要,没有材料的积累,没有语言的输入,语言输出就好比成了无源之水。教学中我们也应根据学生自身情况丰富背诵记忆的形式,加强模仿与记忆,使学生的自信心得到进一步增强。譬如,在这一过程中增加实践性互动教学环节,将一些需掌握的语块融入特定场景中,让学生进行模仿,角色扮演,通过朗读,听说相结合,在轻松的环境中记忆。结合模因论来看,模仿背诵等传统的学习方法仍是语言学习中必要的环节,同时也是保证结构练习得以合理利用的实质性要素。
最后,引导灵活运用与创新,优化反馈。表达运用是语言学习的必要阶段,语言学习的目的就是要能交流。结构练习虽是一项基础性练习,但如果不能向表达阶段训练延伸,它就会变得毫无意义。模仿背诵与学习者进行语言创新并不矛盾,模仿背诵是基础,是灵活的,理解基础上的记忆活动,它需要被灵活的运用到现实语境当中。结合这一趋势重新审视模仿背诵将会有助于这些传统的学习手段与现行的教学方法的相互融合。作为传播过程中的载体,宿主,或者说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对模因的传播至关重要。他们应该是学习的主体,应该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就教师而言,应通过使用“内容相同形式各异”的基因型复制和“形式相同内容相异”的表现型复制开展拓展练习,有意识的引导培养学生创造性的生成句子的能力。在练习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习者通过替换性练习去观察这些语块,要认识到它们并不是完全固定的,它们具有可变性,学习者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去填补结构空缺。此外,鉴于表达传输阶段体现的是信息传递交流这一特点,教师也应就学生的运用情况作及时反馈,针对普遍存在的问题及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行分析讲解,加以适当的归纳总结,并在课后跟踪考核,以期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在模因论的指导下,教师应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辅助者,教学内容隐性渗透的研究者,学生心理接受能力的辨别者。只有保持畅通的交流才能帮助学生加强对相关语块的理解,保持语言学习的良性循环。
总之,学习者如果能用心观察,注意归纳,加强记忆,积极运用,这些预制语块就能成为活跃的个体参与到信息传递的过程中。当然,鼓励学生在语言学习过程以及实际交流过程中,多回顾,多使用,保持语言模因的长久性也十分必要。
综上所述, 语言模因的四个阶段环环相扣, 体现了语言学习的整个过程,证明了结构练习设置的科学性合理性,对语言学习能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与此同时,模因论对练习的使用也可以起到有效的指导作用。在同化和记忆阶段,充分利用结构练习增加了语言的输入,也强化了对语块的理解;在表达和传输阶段,结构练习通过学习者大量的灵活主动的输出训练而得以巩固延伸。在这一周而复始的教学活动中,对模仿背诵这样的传统教学方法的科学理解与继承能发挥有效作用,与现代教学方法可谓是相辅相成。
[1]翟象俊主编.大学英语精读第一册[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2]Wray A. Formulaic Language and the Lexicon[M].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2.
[3]何自然,何雪林. 模因论与社会语用[J].现代外语, 2003.
[4]李捷,何自然,霍永寿. 语用学十二讲[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5]Blackmore 著.高申春,吴友军,徐波译. 谜米机器(The Meme Machine)[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11.
[6]James R. Nattinger, Jeanette S. Decarrico. Lexical Phrases and Language Teaching[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0.
[7]郑树棠. 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一册[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1.
[8]李荫华主编. 大学英语精读第三册[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
[9]邹春玲.大学英语教学中语言输出能力培养与模因论的关系[J].Sino—US English Teaching,2006.